磷酸铁锂研究现状概述_欧传奇
磷酸铁锂的生产现状与预测

磷酸铁锂的生产现状与预测3.1 国际磷酸铁锂发展及生产现状磷酸铁锂因其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无毒、理论容量高、热稳定性好以及循环性能好等优点近几年备受关注,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材料。
自1996年日本的NTT首次揭露AyMPO4(A为碱金属,M为CoFe两者之组合:LiFeCOPO4)的橄榄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后,199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John.B.Goodenough等研究群,也接着报导了LiFePO4的可逆性地迁入脱出锂的特性,美国与日本不约而同地发表橄榄石结构(LiMPO4),使得该材料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引起广泛的研究和迅速的发展。
与传统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和层状结构的LiCoO2相比,LiMPO4的原物料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低廉且无环境污染。
采用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池被称为磷酸铁锂电池,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众多优点,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
……表3.1 2011年国际磷酸铁锂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表表3.2 2007~2010年国际磷酸铁锂主要生产企业产能增长表图3.1 2007~2010年国际磷酸铁锂产能增长图目前LFP最上游的化合物专利,……3.2 我国磷酸铁锂发展及生产现状3.1.1 我国磷酸铁锂生产发展历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磷酸铁锂作为锂电池材料是近几年出现的事,1997年,磷酸锂铁材料开始引起国内关注。
1998年,国家863计划投资20亿在汕头研究磷酸锂铁。
中国企业从2001年开始陆续启动磷酸锂铁材料开发,国内开发出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是2005年7月。
近几年,我国对磷酸铁锂产业的投资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3.1.2 我国磷酸铁锂生产现状目前,国内的磷酸铁锂产业投资热依然在兴起,其势头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
这一点通过企业数量对比就可见一斑。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2011年10月27日)我国自称有磷酸铁锂材料生产的企业很多,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有--余家,合计产能超过--万吨,其中产能上千吨/年的有--家,合计产能达到--万吨,约占我国磷酸铁锂材料总产能的--%。
磷酸铁锂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磷酸铁锂市场分析研究报告磷酸铁锂(LFP)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高电压平台、长循环寿命等特点,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磷酸铁锂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磷酸铁锂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产业的快速发展,磷酸铁锂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车辆、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推动了磷酸铁锂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磷酸铁锂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虽然磷酸铁锂具有很多优点,但与其他材料相比,其比能量和比功率还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其他材料如三元材料(NMC、NCA)、磷酸钴锂等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磷酸铁锂市场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第三,磷酸铁锂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产业的迅猛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新能源车辆市场上,磷酸铁锂电池已经成为主流电池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等领域。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还可以应用于电动工具、储能系统、家电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最后,磷酸铁锂市场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电池的竞争力。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不如其他材料,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综上所述,磷酸铁锂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磷酸铁锂市场的发展,产业界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市场营销力度,为磷酸铁锂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摘要:本篇文章介绍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现状,以及其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不断推出稳定性能的产品,预计未来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
关键词:磷酸铁锂;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危机加深,锂电池市场将继续增长。
磷酸铁锂材料的开发得到加强,相关企业推出了新技术方案如“刀片电池”、“CTP”,扩大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空间。
供需格局改善,未来磷酸铁锂市场占比将会增加。
1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在当前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电池类型之一。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不仅与制造工艺、电解液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主要取决于其正负极材料的特性。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起到举足轻重角色的电池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容量、寿命和稳定性等方面。
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
其中,磷酸铁锂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其低成本、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得到广泛的认可,被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
目前,随着全球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提升和电动化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头部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这股市场增长中,磷酸铁锂材料为正极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30%以上。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电池市场中的地位将会更加巩固。
2发展趋势2.1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发展趋势三元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在于其能量密度相对更高,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等应用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支持,同时还具有长寿命、高性能等特点。
这使得三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受政策引导,三元锂离子电池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主流动力电池之一。
同时,该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优化等方面也得到了持续推进。
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发展现状

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发展现状一、磷酸铁锂电池简介磷酸铁锂(磷酸亚铁锂,LiFePO4,简写为LFP),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嵌入和嵌出锂离子的能力。
其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目前量产材料的实际比容量约140 -145mAh/g(1C,全电池,2.5-3.65V)。
LFP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有以下特点:1.理论安全性好:磷酸铁锂的晶格结构如下:由于其在嵌入和嵌出锂离子的过程中,体积变化很小,与钛酸锂一起被称为“零相变材料”。
这也决定了磷酸铁锂材料理论上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
2.理论安全性好:磷酸铁锂的分解温度在750℃左右,远高于三元材料的200-300℃,且在分解时无氧析出,使其具备了较好的理论安全性,与锰酸锂材料一起被称为最安全的两种正极材料。
3.能量密度低相比NCM三元材料,LFP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主要有三个因素决定:1)LFP材料的容量在140mAh/g,低于三元材料(目前NCM523的容量155-180mAh/g);2)LFP材料的压实密度比较低,目前应用的LFP材料的压实密度基本在2.2-2.6g/cm3,而常用的NCM523材料的压实密度在3.4-3.6g/cm3;这一参数决定了相同的涂敷重量下,NCM材料能够将极片碾压的更薄;3)LFP电池的额定电压一般为3.2V,而NCM三元电池的额定电压一般为3.6-3.7V。
4.导电性/功率性/低温性能差因为LFP材料脱出锂离子的阻力较大(晶格束缚力,可称之为阻抗),且电子导电性差,所以一般认为LFP材料的功率性能和低温性能较差。
但是,目前量产的LFP材料,经过颗粒纳米化,碳包覆技术和涂炭铝箔技术,已基本避免了该问题。
鉴于上述特点,磷酸铁锂电池一般用于纯电动客车/储能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低,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性好和循环性能好,只是LFP材料的理论特性,而电池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可靠性不仅仅由正极材料决定,其他匹配材料(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的综合影响更大,电池的加工过程对循环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也非常大。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磷酸铁锂电池在工业应用领域中的前 景十分广阔。未来,磷酸铁锂电池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推广,磷酸铁锂电 池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太阳能、风能等领 域,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
2、储能系统领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储能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磷酸铁锂电池具有高能量 密度和长寿命等特点,使得其在储能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利用磷酸铁锂 电池,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存储能源并实现能源的平稳输出,从而提高可再生 能源的利用率。
3、太阳能和风能领域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各地积极推广的能源类型。然而,由 于太阳能和风能的不稳定性,需要储能系统来平衡能源的输出。磷酸铁锂电池 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储能电池,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利 用磷酸铁锂电池,可以有效地存储太阳能和风能,并在需要时进行释放,从而 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2、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磷酸铁锂电池的技 术创新也将不断涌现。如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 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和发展。
3、产业整合与合作加强: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市场的不断扩大,产业整合和合 作将进一步加强。各大电池制造商、能源公司和工业企业将通过合作、联盟等 方式,共同推动磷酸铁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1、电池寿命长: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长达20年,可以减少频繁更换电池带来 的成本和麻烦。
2、电池能量密度高: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相同重量的 情况下提供更高的能量输出。
3、稳定性高: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低温、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可以降低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4年磷酸铁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磷酸铁锂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磷酸铁锂是一种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合物。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磷酸铁锂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本文将对磷酸铁锂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推动了对磷酸铁锂的需求。
磷酸铁锂相较于其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成本,因此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据统计,2019年全球磷酸铁锂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竞争格局目前,磷酸铁锂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供应商包括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由于磷酸铁锂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且易于掌握,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较多,市场份额分散。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商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还需要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磷酸铁锂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优化正极材料的配方和结构设计,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在快速充电、长周期寿命和低温性能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工艺,以改善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
市场前景未来,磷酸铁锂市场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首先,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推动磷酸铁锂的需求增加。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也将促进磷酸铁锂市场的发展。
此外,随着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磷酸铁锂市场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磷酸铁锂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型正极材料如磷酸锰锂、三元材料等的应用将增加竞争力。
因此,磷酸铁锂供应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结论磷酸铁锂市场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推动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3)1.2 磷酸铁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历史与发展趋势 (4)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6)2.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7)2.2 主要生产技术与工艺 (9)2.3 性能与成本分析 (10)2.4 行业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 (12)2.5 政策环境与产业政策影响 (13)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挑战 (14)3.1 材料体系性能提升的瓶颈 (15)3.2 生产成本降低的难点 (17)3.3 安全性与循环寿命问题 (18)3.4 对比其他正极材料的竞争力 (19)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建议 (20)4.1 技术创新与研发方向 (21)4.2 产业链协同与优化 (23)4.3 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策略 (25)4.4 安全性提升与标准化工作 (26)4.5 应对政策变化与市场波动的策略 (27)五、结论与展望 (29)5.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成果总结 (30)5.2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展望 (31)一、内容综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料,自其发现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也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产量、应用范围和性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产量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量逐年提升,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应用范围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性能方面,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材料配方等方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尽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发展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系统,已经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其高安全性、长寿命、环保性等优点,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化学性质、合成方法、改性研究、应用前景等方面,以期为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介绍了磷酸铁锂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其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
然后,综述了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溶胶-凝胶法等,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文章重点讨论了磷酸铁锂的改性研究,包括表面包覆、离子掺杂、纳米化等手段,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文章还探讨了磷酸铁锂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包括其在小型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磷酸铁锂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磷酸铁锂的基本性质磷酸铁锂,化学式为LiFePO4,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磷酸铁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虽然相对于其他正极材料如硅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A/NMC)较低,但其实际比容量仍然可以达到150mAh/g左右,足以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
磷酸铁锂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其橄榄石结构中的PO43-离子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络,这个网络有效地隔离了锂离子和电子,从而防止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失控现象。
同时,磷酸铁锂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也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电池材料。
除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磷酸铁锂还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其晶体结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使得电池的容量衰减较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有色金属
2012年
磷酸铁锂研究现状概述
欧传奇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因具有理论容量较高、循环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环保等一系列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是目前正极材料研究的重点。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磷酸铁锂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正极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各种改性方法。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以后发展迅速,尤其在1990年Sony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产业化以来,因具有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以及便携式测量仪器等众多民用和军用领域。
对于其进行的基础研究也得到迅猛发展,目前主要朝着低成本高性能方向发展,主要研究热点是开发适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及新技术。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电解质和负极材料组成。
目前来说锂离子电池的最常用的负极材料是石墨以及经过改性的碳材料,它们的实际容量已经广泛突破了石墨负极的容量。
而正极材料的研究却相对缓慢。
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决定电池轻量化和小型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作为二次电池,另外一个重要的参数是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而要提高工作电压,应设法提高正极材料的嵌锂电位,降低负极材料的脱锂电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常是石墨(LixC6),经过不断的改性提高,其脱锂电压已经接近金属锂的标准电位,几乎没有进一步的降低空间,相反,正极材料没有标准电极电位这一限制,因此在提高嵌锂电位方面有着无限的潜力,这也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当然还必须开发与此相应的能够承受更高工作电压的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应由正负极材料间所脱嵌的Li+量决定。
目前普遍采用的负极材料LixC6其应用中的可逆比容量已经达到了很高,比一些正极材料的理论值还要高,因此当前提高锂离子电池比容量的重任落在正极材料身上。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实现依赖于Li+在正负极材料中的顺利脱嵌,因此其可循环次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在Li+反复脱嵌的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LixC6在这方面已经能较好的满足要求,因此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突破方向仍在正极材料。
目前正极材料主要有尖晶石型LiMn2O4、层状LiCoO2、层状LiNiO2、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橄榄石型LiFePO4等[1]。
LiMn2O4的致命缺点是放电过程中放电比容量衰减严重,导致其循环性能很差。
LiCoO2理论上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可快速充放电,电化学性能比较稳定。
但是钴材料本身成本高,资源缺乏,毒性大,另外LiCoO2在充电时开始分解产生氧气的温度是240℃,安全隐患较大,因此还需要找更为安全,价格更加低廉的材料代替。
LiNiO2也有很多缺点,诸如合成困难、首次不可逆容量较大、热安全性差等。
LiNi1-x-yCoxMnyO2合成步骤繁琐且前驱体制备的重复性较差,且原料Ni、Co的价格很高,毒性也较大,需进一步改进。
LiFePO4材料结构稳定、循环寿命长,还具有无毒、环境友好、原料丰富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对安全性,循环寿命,功率特性,受用成本等极为敏感的大型电池应用领域。
1997年,Padhi等人首次报道了橄榄石型LiFePO4可以被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并且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该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
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橄榄石型结构使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与其他正极材料有着相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是非常有前景的正极材料。
但是LiFePO4本征电导率很低,严重影响了该材料的高倍率性能,此外其振实密度较小,单位体积容量较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1主要制备方法
目前磷酸铁锂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固相反应法、
143
增刊1
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2]。
1.1固相反应法
固相法是目前最为成熟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是将铁盐与磷酸氢铵和锂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经300 ̄350℃和500 ̄800℃分阶段焙烧成LiFePO4。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但是产品粒度不易控制,形貌不均,高温烧结时间长,能耗大,还需要惰性气体保护,成本较高。
首次合成LiFePO4的Padhi便是采用的该种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固相法得到不断改进出现了碳热还原法。
该方法采用廉价的Fe2O3作为铁源,利用碳还原反应来制备LiFePO4。
并且利用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的不同作用,采用分阶段加入的工艺,是还原效果较传统方法更好。
但是该方法很难保证原料中的Fe3+被充分还原,产物中难免出现杂质,进而影响LiFePO4电化学性能。
冯泽荣[3]等人以磷酸二氢锂和氧化铁为原料,与导电炭黑以1∶0.5∶1.5的摩尔比混合,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行星球磨机上高速球磨6h,然后烘干制得前驱体。
经充分研磨过筛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多个温度段煅烧(200、300、400、600、700℃)10h,冷却至室温研磨制得产品。
1.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将铁盐与锂盐再加入一种还原性物质配成溶液,加入络合剂,产物形成溶胶,再进行热处理得到LiFePO4产物。
该方法具有反应温度较低,粉体粒度小且粒径分布窄,设备简单,过程易控制等优点。
缺点就是凝胶化过程需在特定pH值下进行,合成周期较长,干燥前驱体收缩严重,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吴肇聪[4]等以CH3COOLi·H2O、Fe(NO3)3·9H2O、NH4H2PO4,蔗糖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LiFePO4。
先将原料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不断搅拌得到溶胶,用氨水调节pH值得到凝胶。
陈化24h后在鼓风干燥箱中于80℃下烘干得前驱体。
前驱体经研磨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管式炉中程序升温至700℃并保温10h,冷却得到产品。
1.3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指在含有Fe2+、Li+、PO43-等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调节溶液pH值,使LiFePO4前驱体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经过离心洗涤,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煅烧得到产品。
该方法得到的产品粒度均匀,尺寸小,可达纳米级,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原理简单,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
韩恩山[5]等以LiOH·H2O,NH4H2PO4,FeC2O4·2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FePO4前驱体,在N2保护下分阶段煅烧得到了LiFePO4。
1.4水热法
水热法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利用可溶性亚铁盐,磷酸盐和锂盐为原料,在水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LiFePO4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产品物相均一,粒度易控,且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
但是其需要高温高压设备,安全问题相对突出,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2改性方法
如前所述,LiFePO4本征电导率低,离子扩散速度极低,高倍率性能较差,因此要达到实际应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6]。
目前主要有三种改进方法:(1)改进合成工艺,制备粒度较小LiFePO4,缩短Li+扩散路程,改善LiFePO4电化学性能;
(2)引入导电性材料,合成LiFePO4导电复合物;
(3)掺杂改性,使用金属离子掺杂的方法,从根本上改良材料的导电性能。
3结论
橄榄型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结构稳定、循环寿命长、无毒、环境友好、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等一系列无可比拟的优点,是新一代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首选。
虽然其仍存在本征电导率低、离子扩散速度差、高倍率性能差等缺点,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为正极材料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占旭,乔庆东,康晓雪,等.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C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21(5):28-40;44.
〔2〕张学广,张旭东,何文,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J].山东陶瓷,2011,34(1):17-21.
〔3〕冯泽荣,张俊英,张中太,等.以氧化铁为铁源制备磷酸铁锂的反应机制研究[J].稀有金属,2009,33(3):361-365.〔4〕吴肇聪,黄瑞安,周晓玲,等.pH对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化学研究,2011,22(5):78-81.
〔5〕韩恩山,冯智辉,魏子海,等.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掺碳复合正极材料.无机盐工业[J].2008,40(1):22-25.
〔6〕周文彩,李金洪,姜晓谦.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0,29(1):133-137.
收稿日期:2012-03-30
欧传奇:磷酸铁锂研究现状概述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