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原文】渔家傲——[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
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
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
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在石头刻字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
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
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
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优秀8篇】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优秀8篇】Copyright©20XX-2022 语文迷版权所有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8篇《渔家傲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渔家傲古诗原文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创作背景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赏析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似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
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
“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出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古诗渔家傲李清照

古诗《渔家傲》解读《渔家傲》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全词共有五十六个字,分为上下两阙。
这首词以渔家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渔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文如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景画卷,词人以“天接云涛连晓雾”开篇,展现了一幅辽阔无垠的海洋景象。
接着,“星河欲转千帆舞”又描绘了夜晚星空下的渔船在海面上翩翩起舞的场景。
这里的“星河”指的是银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而“千帆舞”则形象地表现了渔民们忙碌的生活。
接下来的“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她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界,听到了天神的召唤,却又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里的“归何处”既是对天神的询问,也是对自己生活方向的迷茫。
最后一句“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则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她虽然知道前路漫长,但她仍然要努力学习诗歌,以求能够创作出惊人的作品。
同时,她还要乘风破浪,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下阙则转向了对春天的描绘。
词人以“雪里已知春信至”开篇,表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
接着,“寒梅点缀琼枝腻”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傲然绽放的美丽景象。
这里的“琼枝”指的是梅花的花枝,暗示着梅花的高洁品质。
接下来的“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则描绘了美丽的女子在庭院中洗浴的场景。
这里的“玉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暗示着她们的高贵身份。
接下来的“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经典《渔家傲》古诗词赏析五首

【导语】渔家傲,词牌名,⼜名“渔歌⼦”“渔⽗词”等。
下⾯是分享的经典《渔家傲》古诗词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寄仲⾼ 宋代:陆游 东望⼭阴何处是?往来⼀万三千⾥。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扁⾈何⽇寻兄弟?⾏遍天涯真⽼矣。
愁⽆寐,鬓丝⼏缕茶烟⾥。
作品赏析 上⽚起⼆句:“东望⼭阴何处是?往来⼀万三千⾥。
”写蜀中与故乡⼭阴距离之远,为后⽂写思家和思念仲⾼之情发端。
“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
“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
“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叹徒劳;⼜呼应起⼆句,更加伤感。
⼀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表达却极新颖。
前⼈诗词,少见这样写。
这⼀句是全词意境的创新之句。
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然得来。
陆游⼼境如此,感触⾃⼼中油然⽽发,正所谓“⽂章本天成,妙⼿偶得之”。
下⽚起⼆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
“寄语红桥桥下⽔,扁⾈何⽇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来表达怀⼈之情。
红桥,在⼭阴县西七⾥迎恩门外,当是两⼈共出⼊之地,词由桥写到⽔,⼜由⽔引出扁⾈;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沿流⽔⽽到红桥。
词题是寄仲⾼,不是怀仲⾼,故不专写怀念仲⾼专写怀念⾼,只这⼆句,⽽“兄弟”⼀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只凭设想,相寻了⽆定期,⽤笔不多,⽽酸楚之情却更深⼀层了。
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汉等地⾄成都;⼜以成都为中⼼,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故接下去有“⾏遍天涯真⽼矣”之句。
这⼀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飘泊、年华⽼⼤之慨。
再接下去⼆句:“愁⽆寐,鬓丝⼏缕茶烟⾥。
”典故⽤⾃杜牧《题禅院》诗:“觥船⼀棹百分空,⼗岁青春不负公,今⽇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注释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注释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
仿佛梦境归帝所②。
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有⑤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⑥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李清照渔家傲【注释】①星河:银河。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指大风吹动帆船在河中颠仆。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语:天帝的话语。
④嗟,慨叹。
⑤谩有:徒有,空有。
⑥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⑦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李清照渔家傲译文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
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
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
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
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
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
“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
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李清照《渔家傲》注释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注释及赏析李清照《渔家傲》注释及赏析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渔家傲》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
语出庄子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译文1:天空中云腾雾罩,点点星光象海面上无数船帆在跳舞。
好象梦见自己飞到了玉帝的住所,玉帝关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说前方有那漫漫的长路,可已黄昏日暮,我空有一肚子才学,可是没有用武之地。
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呀,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三山那儿吧。
译文2: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上阙,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 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 三座仙人居住的山。
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 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 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 “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
2. 赏析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
运用比喻和用典,三句虚实结合, 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 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 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愿望?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河欲转千帆舞。
❖ 仿佛梦魂归帝所。
❖ 【翻译】
❖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 连着如波涛翻滚的云。 银河流转,千帆如梭 逐浪飘。
❖ 梦魂仿佛回天庭。
❖ 闻天语,殷(yīn)勤问 我归何处。
❖ 天帝情意恳切地相邀。 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词的一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天 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 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 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通过云雾远 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 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 涛起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 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 漫色彩的境界。
❖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聪明才智都被扼杀, 一般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她一生只 能用写诗词来表现她的才能,但她感到 “学诗谩有惊人句”,“谩”字,流露出 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 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词人在现实中知 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 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 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 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 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品读——领略词之韵
赏析
❖ 开头两句写天、云
❖ 李清照这首词开篇两句 涛、晓雾、星河、
描写了哪些景物?
千帆,景象极为壮
❖(天接云涛连晓雾, 丽
猜猜她是谁:
她是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 致的杰出作家,她是一位人生经 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 传世佳作虽仅有几十篇,却拥有 “一代词宗”的美誉……
李清照轶事: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是中国最有成就的女词人。清照天生 聪明,又出生在书香门第,故年幼即通 文艺。二十一岁嫁给胡州太守赵明诚。 明诚也能赋诗填词,夫妻感情甚佳。结 婚不久,明诚出游,清照重阳节作了 《醉花阴》词寄给明诚。明诚自愧不如, 但不肯甘拜下风。于是他三天三夜闭门 谢客,废寝忘食,作了五十首词,和清 照的词放在一起给朋友陆德夫看 。 陆
千古传诵的名句赏析:九出自《庄子•逍遥游》:… 九万里风鹏正举。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风休住,蓬舟吹
千里,抟[tuán凭借]扶摇而
取三山去!
上者九万里。”这一句,
用典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 志。
❖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 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 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 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体现作者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初读——感知词之美
: 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
: 渔家傲:词牌名。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màn:徒,空。 惊人句,化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 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 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 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 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又 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 、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 盛于宋。 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 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 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 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 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 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 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 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 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 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 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
❖ 试分析“接”“连”二 字的妙处?
云涛、弥漫的大雾自 然地组合在一起,展 现出一幅辽一种瑰奇雄伟
的境界。
❖天接云涛连晓 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
❖ 试分析 “转”“舞”二 字的妙处?
❖ “转”、“舞”两字,则将词 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 传递给读者.
相关链接: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 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 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备受打击,从此,她 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 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 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她幻想出一条能使 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 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 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 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词风。
韵译: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 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 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 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 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细读——理解词之意
❖ 词的上半阕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一幅辽阔、 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 伟的境界。而现实社会里,腐朽黑暗的政治使 她幻想出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生活的 明君和神奇的境界.
❖“我报路长 嗟日暮”
句中的“报”字与上片 的“问”字,便是跨越 两片的桥梁。
用典
“路长日暮”,反映了 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
“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 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 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 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用“ 路长 ”、 “日暮”四字,表明路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 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
“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 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在封建社 会里,女子的聪明才智都被扼杀,一般不可能在政治 上有所作为。他一生只能用写诗词来表现他的才能, 但她感到“学诗谩有惊人句”,“谩”字,流露出对 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 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 懑。
德夫赏玩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 明诚忙问哪三句,陆德夫说: “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这 正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
渔家傲
宋•李清照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作所描绘的意境,领会 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 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 求。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 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 我报路长嗟(jiē) 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
❖ 九万里风鹏正举。
❖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 我回答天帝说:路 途漫长啊,又叹日 暮时间不早了。学 做诗,枉有妙句人 称道。
❖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 乘风高飞。
❖ 风啊!千万别停息, 将我这一叶轻舟, 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 “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 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 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 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 的轻快.
❖ “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 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 敢借鹏抟旋风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 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 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
上句是说作者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 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一个 “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下句是说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 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 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 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 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现 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作者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 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 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这大概是她经 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 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她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 帝对她讲话,关心她想要到哪里去。经受了人间冷暖之 后,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 的机会。于是自然引出下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