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含记录)
组织环境识别、分析、评价、管理控制程序

组织环境识别、分析、评价管理控制程序1 .0 目的为满足ISO14001-2015 标准 4 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组织所处的环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风险和机遇,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0 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0 定义环境:公司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方: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收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相关方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投资方和员工。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风险和机遇: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4.0 职责4.1 质量部:负责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4.2 厂长: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4.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期望或要求、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4.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期望或要求、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5.0 作业内容5.1 公司业务环境管理5.1.1 在建立与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时,公司应确定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应包括受公司影响的或能够影响公司的环境状况。
5.1.2 公司应理解和掌握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a)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秤未其合规义务。
5.2根据公司业务环境管理情况,识别和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经营风险和机遇,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
5.2.1识别和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 质量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控制程序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 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发布日期 发行处
页码
修订历史 (Revision History)
编号 (RE0 V. NO) Nhomakorabea日期 20(1D8.A0T1E.)01
页码
全部
首次发行
修订项目及内容 (DESCRIPTION OF CHANGES)
KJP – 01 0
别,并将 评价结 果更新 在《公 司内外 部环境 识别表 》及《 相关 方识别表 》上, 提交总 经办助 理进行 汇总及 整理; 5.4.1 如遇内外部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有重大变化时,各部门需及
管理者 代表
时更新《 公司内 外部环 境识别 表》及 《公司 相关方 的需求 和期
望识别表 》并报 总经办 助理汇 总,总 经办助 理将汇 总都得 结果
品质部 1 /4
部门名 签字 日期 部门名 签字 日期
归口部门
品质部 日期
人事行政 部 PMC
编制
相关部门审核
生产部
采购部
品质部
过程稽核 部
审核
工程部
市场部
设备动力 部
工艺部
批准
<Quality System>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 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发布日期 发行处
页码
KJP – 01 0
品质部 2 /4
各部门 经理
管理者 代表
总经办 助理
助于理解 。
5.1.4 公司的内部环境因素应考虑组织的内部特征或条件,例
如其活动 、产 品和服 务、战 略方 向、文 化和能 力( 如人员、
知识、过程和体系等);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含记录)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ISO14001-2015)1.0目的通过对环境运行的控制,以确保符合规定的目标、方针和指标。
2.0范围适用于公司环境体系所覆盖的所有范围。
3.0权责3.1行政部负责体系运行的实施和控制。
3.2人事部3.2.1掌握环境体系运行的情况。
3.2.2负责水、气、声、渣等关键环境特性的监控与测量实施情况。
3.2.3负责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控制。
3.3各部门3.3.1负责推进本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
3.3.2对本部门的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控制。
4.0定义:无5.0程序5.1监测内容5.1.1运行控制情况根据本的具体情况,应对以下关键特性进行控制:a)水、气、声、渣的排放情况;b)水、电、纸的消耗情况;c)化学危险品使用及保管情况;d)消防设施等应急准备。
5.1.2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及实现程度主要包括每年度所定的各项环境目标、指标及相对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及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5.1.3组织的环境绩效主要包括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结果和成效。
5.1.4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包括污染排放指标,建设项目,化学危险品管理,危险废弃物的处理等多方面。
5.2运行的实施5.2.1对废水、废气、噪音排放的控制1)废水的控制按《废水排放控制程序》执行。
2)废气、噪音的控制按《废气噪音排放控制程序》执行。
5.2.2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按《废弃物管理程序》进行控制。
5.2.3对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的控制按《化学危险品控制程序》执行。
5.2.4对与环境运行有关的人的控制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执行。
5.2.5对水、电、纸的消耗的控制按《资源能源控制程序》执行。
5.2.7对文件的控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2.8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控制按《合规性控制程序》执行。
5.2.9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的控制按《应急准备响应控制程序》执行。
5.2.10对产品和服务中的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按《相关方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5.2.11对重大环境因素的监视按《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执行。
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版本号 1.0文件名称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生效日期2018/03/01页码第1页共5页1 目的理解、确定、监视和评审与组织环境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取措施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质量和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2 范围和定义2.1 包括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的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构成,组织环境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及组织环境的理解,组织环境分析、监视和评审的方法。
2.2 愿景: 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对组织的未来展望。
2.3 使命: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组织存在的目的。
2.4 目标:要实现的结果。
2.5 战略: 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
2.6 组织环境: 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它既需要考虑内部因素,例如: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2.6 战略小组:由公司行政部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所组成的项目小组。
其工作任务是负责对公司的组织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理解和确定并及时对环境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负责公司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制订应对措施;负责战略的制定。
3 职责3.1 战略小组负责统筹组织环境信息的收集,分析,监视,评审,理解和确定组织环境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3.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涉及的组织环境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理解、确定和本部门相关的组织环境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将结果向战略小组反馈。
3.3 总经理负责确定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发展战略,负责审批“SWOT分析记录”4 作业内容4.1组织环境信息收集4.1.1 组织环境信息分类:分为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和组织环境内部因素:A、组织环境外部因素的一般构成表版本号 1.0文件名称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生效日期2018/03/01页码第2页共5页类别法律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文化、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国际法律法规国标、行标、地标市场占有率失业率外汇汇率国家政治稳定性本地地理状况国家法律法规新领域、新材料、新设备市场稳定性安全感国家及行业经济走向出口国政治稳定性本地自然状况地区法规专利有效期顾客增长趋势公共假日及工作时间通货膨胀公共投入当地法规自动化、智能化替代品人文环境、教育环境贷款难易程度本地基础设施信息化市场领先者的发展趋势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准则国际贸易协议B、组织环境内部因素的一般构成表一类内部因素: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公司的使命或宗旨(公司存在的目的)公司的愿景(对公司的未来展望和描述)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做事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企业道德、理念、信念等)二类内部因素: 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结果)经营战略(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总体行动方案)市场战略(为实现营销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文化战略(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方案)人才战略(公司选人、用人、育人的行动方案)产品战略(公司产品的组合、种类、产品线的整体策划)技术战略(为提高技术能力而进行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的行动方案)版本号 1.0文件名称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生效日期2018/03/01页码第3页共5页三类内部因素: 其它组织环境内部因素财务因素组织知识因素基础设施与运行环境因素绩效因素组织治理因素(包括股东构成、章程等)其它4.1.2 组织环境信息收集的时机A、在质量和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建立初进行风险识别之前及年度管理评审或年度质量和HSF目标设定之前进行定期收集。
组织环境控制程序

组织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而确定并分析受影响的组织内外部因素和能力。
2.范围: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术语:3.1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结果的结合。
3.2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3.3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
4.职责4.1管理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确定组织风险。
4.2总经理:批准组织环境识别所采取的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
4.3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4.4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5.0 工作程序5.1组织环境管理组织环境管理在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本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本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管理部:内部环境(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环境(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各部门:内部环境(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环境(法律、竞争对手、市场、外部供方、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计划财务部:外部经济因素、财务风险。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综合管理部进行汇总整理。
5.1.3 组织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
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部,由管理部对《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5.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5.2.1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组织环境理解和分析控制程序

4.5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结合,它既需要考虑内部
因素。例如: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法规、技术、竞
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3.6战略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所组成的项目小组。其工作任务是负责对公司
境
文化、社会环
境
经济环境
政治环境
自然环境
組織
環境
外部
因素
国际法律
法规
国标、行标、
地标
市场占有率
失业率
外汇汇率
国家政治
稳定性
本地地理
状况
国际法律
法规
新领域、新材
料、新设备
市场稳定性
安全感
国家及行业
经济走向
出口国政
治稳定性
本地自然
状况
地区法规
专利有效期
顾客增长趋
势
公共假日及工
作时间
通货膨胀
公共投入
当地法规
3
文件編號
版本
A0
頁數
第4頁,共6頁
文件名稱
組織環境理解和分析控制程序
5.1.1.2组织环境内部因素的一般构成见下表。
组织环境内部因素构成表:
5.1.2组织环境信息收集的时机:
5.1.2.1在体系建立初进行风险识别之前及年度管理评审或年度质量目标设定之前进行定期收集;
一类内部因素: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公司的使命或宗旨(公司存在
收集。对于内部环境信息,包括公司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内容,由战略小组
组长负责组织收集。
公司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公司环境分析控制程序关键信息项:1、环境分析的目的和范围2、环境分析的方法和频率3、负责环境分析的部门和人员4、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分类5、环境影响的评估标准和流程6、应对环境风险和机遇的措施7、环境分析结果的记录和报告8、监督和审查环境分析控制程序的机制11 目的本控制程序旨在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用于识别、评估和应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运营和发展的影响,以确保公司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11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战略规划、业务运营、项目管理等方面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和控制。
12 职责分工121 环境分析小组成立专门的环境分析小组,负责统筹和实施环境分析工作。
小组成员应来自公司的不同部门,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122 各部门公司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环境分析小组的工作,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参与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估。
13 环境分析的方法131 PESTEL 分析法运用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Environmental)和法律(Legal)等因素对公司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132 波特五力模型通过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等五个方面,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
133 SWOT 分析法对公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评估。
14 环境分析的频率141 定期分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分析,以评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适应性。
142 不定期分析当公司面临重大决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突发事件时,应及时进行环境分析。
15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分类151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财务状况、技术能力、运营流程等方面。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1 目的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
2 范围本程序适用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和控制。
3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4 术语和定义4.1内部环境因素: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绩效等;4.2外部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承制装备的使用环境、军民融合带来的竞争影响、军队采购制度改革和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5 职责5.1公司各部门都有责任识别和控制与其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5.2综合管理部负责对识别、监视、信息收集结果进行整理,并提交审议或评审;5.3总经理负责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在公司内部的落实和应对。
6 程序6.1 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6.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6.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管理评审、年度工作会议、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议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评估其适用性,归口到综合管理部,制定公司发展规划、目标或计划等。
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综合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国际国内形势、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研发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包括前沿技术与国内外同行技术水平)、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市场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6.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6.2.1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ISO9001-2015/ISO14001-2015)
1.0目的
为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0职责
3.1 人事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 品质部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3.3 业务部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4 涂装/注塑部负责经营风险分析。
3.5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4.0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4.2 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应经过人事部组织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
4.3 需考虑的风险有:
4.3.1质量风险
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修理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4.3.2环境风险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考虑库存。
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c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4.3.3经营风险
a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e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3.4市场风险
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b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c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促销风险:促销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
4.3.5财务风险
a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4.4 环境因素分析、评价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
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4.5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
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4.6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5.0相关文件
无
6.0记录
6.1 组织内外部环境分析表组织内外部环境分
析结果SWOT报告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