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暖通、洁净设计要求
医院冷热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冷热系统设计方案医院冷热系统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对于冷热系统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满足以下设计目标:1. 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保持适宜的室内空气质量;2. 提供稳定的冷热供应,满足医院设备的工作要求;3. 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行成本。
二、冷热系统设计方案1. 制冷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分区空调系统,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不同温度需求。
分别为手术室、病房、办公区域、康复区域、公共空间等区域建立独立的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采用变频调节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调整制冷能力,提高能效比。
2. 供暖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地暖供暖系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地暖系统采用无水系统,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和较低的供暖温度,能够提供均匀的室内热源。
对于需要温度更高的区域,可以采用辅助供暖设备,如电采暖器等。
3. 空气处理系统设计方案医院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较高,需要采用高效的空气处理系统。
空气处理系统应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其中,新风系统应采用高效过滤器,排风系统应设有排风罩,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4. 暖通系统设计方案暖通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需要保证通风良好、干燥清洁。
通风系统应在每个区域安装恰当数量的通风口,以保证空气的流通。
给排水系统应采用可靠的管道和设备,以保证医院正常运行。
5. 线控系统设计方案对于冷热系统的控制,应采用自动化线控系统,实现智能化、集中化管理。
线控系统能够监测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并自动调节冷热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实现节能减排。
三、系统优化方案1. 能源回收利用在热电联供系统中,可以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将制冷系统产生的余热利用于供暖系统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节水措施在给排水系统中,应采用节水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冲水阀等,减少水的浪费。
3. 外墙保温通过外墙保温措施,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能耗。
4. 审查设备性能在选择冷热设备时,应审查设备的性能参数和能效比,选择高效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
医院环境卫生标准

医院环境卫生标准引言概述:医院环境卫生标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良好医疗环境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合理的医院环境卫生标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环境卫生标准的内容。
一、医院建造设计与装修1.1 建造设计要求:医院建造设计应符合卫生安全规范,包括合理的布局、通风、采光等要求。
建造结构应坚固,防止震动和崩塌。
1.2 装修材料选择:医院装修材料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害物质。
地面、墙面、天花板等装修材料应易清洁、耐磨、防潮,以确保清洁卫生。
1.3 水电设施:医院水电设施应合理布局,供水供电稳定可靠。
水源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污水倒流和交叉感染。
二、医疗废物管理2.1 分类采集: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废物分类采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化学废物、医疗器械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2 安全储存与运输: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储存区域,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废物运输应符合卫生标准,采取密封、防漏等措施。
2.3 废物处理:医院应选择合格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包括焚烧、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三、清洁与消毒3.1 定期清洁:医院应制定清洁计划,对医院内的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包括病房、手术室、走廊等。
清洁工作应包括地面、墙面、家具、设备等的清洁。
3.2 消毒措施: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案,对医疗器械、病床、手术室等进行定期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卫生标准,确保杀菌效果。
3.3 空气净化:医院应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特殊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应进行恒压、恒温、无菌处理。
四、垃圾处理4.1 分类采集:医院应建立垃圾分类采集制度,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有害垃圾等进行分类采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4.2 安全储存与运输:医院应设立垃圾储存区域,确保垃圾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并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角度,综合各行业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探讨关键的设计要点。
二、系统设计目标1. 舒适度:确保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气流质量等因素在适宜范围内,使人员感到舒适,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2. 能耗优化:合理利用能源,减少能耗,降低建筑物运营成本。
3. 安全性: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防止火灾、漏水、爆炸等事故发生。
4. 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三、系统设计要点1. 空调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面积、朝向、热源等因素,合理计算空调系统的负荷,确定系统的冷负荷和热负荷。
2. 空调系统的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结果,选择适当的空调系统类型,如中央空调、分户空调、风冷空调等,并确定主要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3. 空调系统的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合理布置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如冷却塔、风机盘管、空调末端设备等。
同时考虑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安全通道的留置。
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风速控制、新风控制等,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并设置合适的传感器和开关控制装置。
5. 风道和管道设计: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空间布局,合理设计风道和管道的布置,使气流分布均匀,减小阻力损失,避免风音和共振现象。
6. 设备的选型和配置:选择节能高效的设备,并合理配置设备,如采用高效压缩机、换热器、风机等,采用变频技术和节能控制策略。
7. 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设计系统时应考虑维护和保养的方便性,设置适当的检修孔和检修通道,定期维修设备,清洁过滤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8. 系统的监测和管理:设计合理的系统监测和管理方案,包括能耗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等,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一、普通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1、应充分注意利用自然通风,有中庭的必须保证其无障碍的自然通风,或辅助之以机械排风;气候条件合适地区可利用穿堂风,应注意保持清洁的区域位于通风的上风侧;2、凡是产生有味气体、水汽和潮湿作业的用房,必须设机械排风;3、普通空调系统应根据医院各房间的室内空调设计参数、设备概况、卫生学要求、使用时间、空调负荷等要求合理分区;4、各功能区域宜独立分区,采用独立的系统,并要注意各空调分区能互相封闭、避免空气途径交叉感染的原则,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严重污染的房间、应单独成为一个系统;5、医院的通风与空调机应采用容易消毒、清洗,停机后容易保持干燥、无积水的专用医用通风空调机组;没有特殊要求不应在机组内安装紫外线灯等消毒装置;不得使用淋水式空气处理装置,不宜采用风管式加湿器;6、普通空调系统的回风口必须设低阻中效过滤器,选用空调机时应考虑到回风过滤器的阻力;7、新风采集口应远离冷却塔排风口、烟囱排烟口、及所有排气口,新风采集口与排气口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新风采集口的下端应距地面3m以上;设在屋顶时应距屋面1m以上;8、对放疗室、核医学检查室、传染病病房等含有有害微生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的排风,当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风入口设高效过滤器;9、没有特殊要求的排风机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使整个管路为负压;二、洁净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1、医院洁净用房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细菌浓度沉降菌法浓度或浮游菌法浓度和空气含尘浓度应按表1分级;换气次数不应超过表规定上限的倍;表1 洁净用房的分级标准空态或静态2、Ⅰ、Ⅱ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应设高效过滤器,Ⅲ、Ⅳ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可设亚高效过滤器;3、Ⅲ级及以上洁净手术室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送风口集中布置于手术台上方;4、Ⅰ级洁净手术室中100级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5、准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可采用带亚高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的立式净化风机盘管和立式净化空调器;新风可以集中供给,也可设立独立的新风机组;6、洁净用房不得使用静电空气净化装置作为房间送风末端;7、净化空调系统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8、洁净用房室内应采用上送下回气流组织;走廊可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9、新风系统要设三级过滤,末级过滤应为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三、门诊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门诊部在气候条件合适时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2、医院的门厅应尽量减少室外空气流入,维持室内合适的空气流动和热环境;如采用中庭形式的门厅,除采用自然通风外,当采用空调时,宜采用分层空调;3、候诊厅和走廊空调系统宜采用上送上回方式,在化验室、处置室、换药室等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设置局部排风;4、诊室的空调温度应比候诊区高1~2℃,冬天温度不低于22℃;小儿科候诊室和诊室对其它区域为正压;隔离诊室及其候诊前室,当有空调时应采用单独的空调设备;当与其他诊室为同一系统时必须单独排气,无回风,必须维持室内的负压;四、急诊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急诊部门应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送风量不低于10次换气,新风量不小于3次,能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宜在20-26℃;2、急诊隔离区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并有排风系统,相对负压不小于5Pa;发热门诊室的负压应不小于10Pa,排风出口应设在无人流频繁或滞留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处设高效过滤器;五、住院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普通病区应满足以下要求:A、普通病区的病房首先应考虑开窗有纱窗通风;B、当有条件设置普通空调时,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并尽量减小系统规模;C、病区洗涤机室、干燥机室、公用厕所、处置室、污物室、换药室、配膳间等应设排风,排气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留;排风量为10~15次/小时换气,应能24小时运行;且夜间可以设定小风量运行;2、产科应满足以下要求:A、分娩室以及准备室、淋浴室、恢复室等相关房间如设空调系统必须能24小时连续运行;B、分娩室宜采用变新风的空调系统,可根据需要进入全新风运行状态;C、新生儿室内空气品质要求与一般病房相同;室内温度全年保持28℃左右;D、有条件时,早产儿室NICU和免疫缺损新生儿室宜为Ⅲ级洁净用房;如室内有早产儿保育器时,室内温度夏季设定为27℃,冬季为26℃,相对湿度夏、冬季均为50%;3、传染病用隔离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设置空调系统时,应设置独立的空调和排风,并且能够24小时连续运行;B、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对单人病房或单一病种病房一般可采用回风设高效过滤器的空调末端机组,换气次数不低于8次/h,其中新风换气不低于2次/h,否则宜设全新风系统;不得设置风机盘管机组等室内循环机组;送、排风装置应设置在室外而用风管连接到室内,如因条件限制必须设置在室内时,室内不得出现负压风管;并应方便空气过滤器保养和更换;C、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应设缓冲室,其压力梯度应使病房内气流不致通过缓冲室外溢,排风出口允许设在无人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处设高效过滤器,不得渗漏并易于消毒后更换;排风机可集中设置,也可一室一机;D、新风可以集中处理,也可以新风机组的形式直接设在走廊侧墙上;E、室内气流应做到一侧送风,对侧床头附近排回风,形成定向流动,避免出现回流气流;F、非空气途径传染的隔离病房的空调系统可参照普通病房;G、区域应维持有序梯度负压,负压程度由走廊→缓冲室→隔离病房依次增大;负压差最小为5Pa;应在每个房间送排气风管安装密闭阀,且与配置风机连锁,风机停止时密闭阀关闭;H、温度20~27℃,相对湿度30%~60%;4、重症护理单元ICU应满足以下要求:A、重症护理单元宜采用不低于Ⅳ级洁净用房的要求,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宜在20-26℃,相对湿度宜为40%-65%;对邻室维持+5Pa正压;B、重症护理单元病房宜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要注意送风气流不要直接送入病床面;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排风或回风口应设在病床的附近;5、骨髓移植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骨髓移植病房应按医疗要求选用Ⅰ、Ⅱ级洁净用房;一般应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方式;Ⅰ级病房应采用全室垂直单向流,两侧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当采用水平单向流时,病人活动区应布置在气流上游,休息时头部应朝送风墙,要避免吹风感;B、各病房应采用独立的双风机并联、互为备用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C、送风应采用调速装置,至少采用两档风速;病人活动或进行治疗时风速取大值不低于s,病人休息时取小值不低于s;室内温度宜取22-27℃,相对湿度取45%-60%;D、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6、烧伤病房应根据治疗方法的要求,确定是否选用洁净用房;当选用洁净用房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重度烧伤以上的病房烧伤面积≥70%, Ⅲ度面积50%应按Ⅲ级洁净用房设计,采用集中布置送风风口,其辅助用房和重度烧伤以下的病房宜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B、各病房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应设备用送风机;C、对于多床一室的Ⅳ级烧伤病房,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D、温度30~32℃,相对湿度40%~60%;E、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F、病区内的浴室、厕所等应设置排风装置,并要装有中效过滤器,设置与排风机相连锁的密闭风阀;G、洁净病房噪声控制在白天不超过50dBA,晚上不高于45dBA7、哮喘病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哮喘病病房宜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B、各病房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C、严格控制温湿度波动,全年25℃±1℃,50%±5%;E、对邻室保持+8Pa正压8、解剖室、标本制作室、太平间应满足以下要求:A、非传染病尸体解剖室、标本制作室须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应在室的四周均匀布置下排风口;解剖室的空调应采用全新风全排气的独立系统;当标本制作室和保管室为同一空调系统时,应能根据各室的温度条件,可以独立控制;B、传染病尸体解剖室应、标本制作室在解剖台上集中送风,按Ⅰ级手术室要求设计,室内可保持10000级,采用全新风系统;排风应设高效过滤器;对邻室保持-10Pa的负压;室外排风管道应为负压管道;C、太平间应有足够的通风;设机械排风时须维持负压;六、手术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洁净手术部的设计与均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技术规范GB50333的规定;2、一般手术室应采用末端过滤器不低于高中效过滤器的空调系统或全新风系统;室内保持正压,换气次数不得低于6次/时;七、医技科室的空调系统设置1、检验科、病理科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有单独排风系统,产生有害气体的部位试剂配置、标本处理、实验装置等应采用负压洁净工作台,涉及对人体或环境有危害的微生物气溶胶操作,应在二级含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B、若采用一般空调系统,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30%~60%;2、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实验对象确定是否采用洁净用房;B、涉及危险微生物气溶胶操作的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C、生殖学中心的体外受精实验室应按Ⅰ级洁净用房设计,可以采用局部集中送风,倒置显微镜工作台应要求防振,振幅不大于2μm;;取卵室应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并采用局部集中送风;以上噪声均应不大于50dBA;其他洁净辅助用房冷冻室、工作室、洁净走廊等可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局部集中送风;所有装修材料均不应有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化学源和放射源,不得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设备和材料;3、检查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电生理科、超声科、纤维内窥镜科宜设置独立的一般空调系统,温度22—26℃,相对湿度30%—60%;B、心血管造影室操作区宜为Ⅲ级洁净用房;洁净走廊比操作间低一级;对邻室保持+8P的正压;辅助用房采用一般空调;C、放射科的检查室、控制室采用一般空调,能独立调节,应考虑室内设备发热量的影响;当采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时不应在机器上方设置任何风机盘管机组等末端装置及其水管;D、检查室、控制室和暗室应设排风系统,自动洗片机排风须采用防腐蚀的风管;排风管上应设止回阀;E、在设有射线屏蔽的房间,对于穿墙后的风管和配管,应采取不小于设墙壁铅当量的屏蔽措施;4、治疗操作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采用一般空调时,温度22~26℃,相对湿度40%~60%;当在操作区局部设净化区时,宜不低于Ⅲ级,对邻室保持不小于5Pa的正压;B、心脏导管治疗室、导管室、无菌敷料室均应不低于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2~26℃,相对温度40%~60%,噪声≤55dBA;C、热伤处置室宜按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4~27℃,相对湿度≤60%,噪声≤60dBAD、听力检查室若设空调系统必须采取周密的消声减振措施,噪声≤30dBA;一般宜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如条件不允许,应该将末端装置设置在远离无声室的顶棚内,并采用消声装置、隔声设施;应降低回风口气流噪声;无声要求高的检测,可以采用暂时停止空调,隔断气流等方法;E、磁共振机MR室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F、扫描间内必须采用非磁性、屏蔽电磁波的风口,不允许任何建筑设施管道穿越;G、核磁共振机的液氦冷却系统必须设置单独的排气系统,直接连接到核磁共振机的室外排风管;管道必须采用非磁性材料,管径不小于250mm;H、核医学科ECT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扫描间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且1小时内的温度变化不大于3℃;I、其他房间可采用一般空调,但排风应按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和医用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133处理;J、放射治疗科空调系统必须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种类与使用条件确定;宜采用单风管的全新风空调方式;K、应保证各室的必要的送排风量;根据放射物质所规定的室内外浓度计算送排风量,室内外浓度应控制在上限定值以下;L、新风空调机内应设置粗效和中效以上两级空气过滤器;如当排气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气侧使用高效过滤器;M、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区域内,相对于管理区域外要经常保持负压,排气风管的材料宜采用氯乙烯衬里风管;并在排风系统中设置气密性阀门;应在净化处理装置的排气侧设置风机,保持排风管内负压,排风机后于空调系统关闭;N、当贮藏室、废物保管室贮藏放射性同位素时,要求24小时排换气;八、中心供应室的空调系统设置1、中心供应站应保持有序梯度压差,无菌区相对正压不低于10Pa,清洁区相对正压不低于5Pa,生活或卫生通过区为零压,污染区对外维持不低于-5Pa的负压;2、中心供应站的无菌区应按Ⅲ级洁净用房设计,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高压灭菌器应设置局部通风,低温无菌室如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器要有独立排风系统,并设相应净化或解毒器;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30%~50%;3、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 总排风量不低于负压所要求的差值风量;污染区内的回风应设置不低于中效的空气过滤器,送风口不作特殊要求;4、清洁区、生活区和卫生通过区可采用普通空调;清洁区温度为18~21℃,相对温度30%~60%;医院暖通空调的目的1、医院供暖通风及空调的目的是在创建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院内感染;2、维持医疗过程中最适宜的医疗环境、卫生环境,实施合适的灾害防止对策,确保暖通空调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3、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前提下采取防止污染扩散和节能的措施;空调系统节能1、新风变风量控制,以便在停机时维持洁净用房室内合适的正压;2、合理的分区和配管,尽量缩短输送距离,减少法兰接头、阀门数量,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压力降;3、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所需要的合理送风量,而不要由推荐的换气次数估算送风量;采用风机变转速运行;4、对高级别洁净室,区分出空调风量和净化风量,净化风量不需空调箱处理,经过再过滤就可回到洁净室;对低级别洁净室尽量采用低阻亚高效过滤器;5、合理利用蓄冷蓄热技术;6、空调主机实行热回收,产生卫生热水;。
手术室洁净度标准

手术室洁净度标准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其洁净度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
因此,手术室洁净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手术室洁净度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手术室的洁净度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手术室的设计、建设、装修和设备采购等方面。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
此外,手术室内的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表面应采用易清洁、抗菌的材料,以便于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的进行。
其次,手术室的洁净度标准还包括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的要求。
手术室的日常清洁应由专业的清洁人员进行,他们需要定期对手术室内的各个角落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地面、墙面、手术台、手术灯等设施设备。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剂和消毒液,确保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的清除。
另外,手术室的洁净度标准还涉及医护人员的着装和行为规范。
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进行严格的洗手和更衣,确保身上不带入任何可能污染手术室的物品。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不得随意触摸手术区域以及手术器械,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手术室的洁净度标准还需要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手术室应配备空气净化设备,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也应常态化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总的来说,手术室的洁净度标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加强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手术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因此,医院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手术室洁净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服务。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暖通空调设计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暖通空调设计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各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
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其有序运行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医院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存在诸多分歧,例如是否须要设置净化空调,如何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及湿度等。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暖通空调设计1暖通空调设计原则第一,功能性原则。
即暖通空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室内环境温度,使得建筑内部温度更加适宜人们生活,让人们的室内生活更加舒适,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空调的功能性必须满足用户需求。
事实上,某些暖通空调虽然具有调节温度的功能,但因为设计存在问题,所以空调送风不能均匀到达整个空间,故温度调节的实际效果不如预期所想,说明暖通空调功能性不足,实际设计中要遵从功能性原则展开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原则是最高原则,即无论设计如何开展,暖通空调的功能性都必须达标,否则暖通空调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应用价值。
第二,环保性原则。
即暖通空调的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同时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严重时对用户身体健康不利,故现代视域下暖通空调设计要注意环保性,尽可能地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是设计人员要重视的问题。
环保性原则仅次于功能性原则,只要暖通空调功能性满足实际需求,能耗与污染情况就要降至最低,这是环保性原则的内涵体现。
第三,经济性原则。
即暖通空调使用中需要消耗电能,故会带来用电成本,同时暖通空调可能会出现故障,因此存在故障检修成本。
着眼于这一点,当空调电能消耗大、故障频率高,就会使得两大成本增大,给用户带来较高经济负担,反之能最大限度降低暖通空调使用成本,说明空调经济性良好。
针对这一点,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重视经济性原则,该原则与环保性原则有一定相通之处,但也有区别,设计人员要注意区分。
2消毒供应中心通风设计2.1工作区通风设计为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空气由洁到污流动,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的通风应统筹考虑。
优秀人文医疗建筑暖通设计介绍

优秀人文医疗建筑暖通设计介绍好啦,咱们今天聊聊一个看似有点儿“冷”的话题——医疗建筑里的暖通设计。
你别说,这东西虽然名字挺干巴的,但其实对咱们的健康、生活舒适度影响可大着呢。
要不怎么说,医院是个需要“温暖”的地方呢。
你想想,不管是生病住院,还是探望亲朋,谁不想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待着?所以说,暖通设计在医院建筑里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件,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隐形英雄”。
你可能会觉得,医院里不就开空调,装暖气,弄点儿通风啥的嘛?其实啊,可没这么简单。
这里面的“学问”可多着呢。
你得知道,医疗建筑的暖通设计可不是随便一个风扇、空调和暖气片就能解决的。
医院是个“特殊”场所,各种复杂的病房、手术室、实验室、药房、病理科……每个地方的需求都不一样。
尤其是像手术室这样的地方,那可得有超级精密的温湿度控制。
你想啊,手术室里的空气不但要清新、干净,还得保持一个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过高了容易让医生流汗,过低了又不适合做手术。
所以说,温度控制得当,湿度调节得好,手术成功率都能提高一点点,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可是救命的关键。
再说了,医院的空调系统可得比咱家里的空调高级得多。
你家空调吹得冷了,可能顶多一个人感冒,甚至多开会儿也没啥事。
但医院可不行,空调里不仅仅要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特别是一些病菌、病毒啥的还得一一清除。
你要知道,医院是个病菌重灾区,各种细菌、病毒天天都在“飞”来“飞”去。
如果空调设计不当,那可就让病菌有了“喘息”的空间。
别小看这个,空气净化和通风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病房里空调系统的“高端”配置,给每个病人提供清新的空气,让他们不仅身体能恢复,心情也能更好。
说到这里,咱再谈谈医院里暖气的事儿。
医院的采暖系统也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同区域需要不同的温度。
比如说,普通病房就不需要像重症监护室那样加热得那么高,重症监护室那边温度得高一些,防止病人受寒。
而且呢,不仅是温度问题,热水也得供得及时、稳定,特别是手术室、洗手间这些地方。
医院病房大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页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XXX医院新病房大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1.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XXXXX工程设计院设计的《XXX医院新病房大楼》暖通空调施工图纸所编制。
2.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组织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国家评定标准。
并积极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3.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已批准的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
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充分研究工程的客观情况,施工特点、重点、难点编制而成。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二章编制依据 (4)第三章主要施工组织设计 (5)第一节施工顺序和流向 (5)第二节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5)一、镀锌铁皮风管制作 (5)二、镀锌铁皮风管安装 (8)三、通风机安装 (11)四、空调器及风机盘管安装 (13)五、空调水系统管道安装 (14)六、空调水系统设备安装 (18)七、风管、风道及部件保温 (19)八、管道防腐与保温 (21)九、空调制冷系统安装 (22)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24)第一节本专业的质量控制措施 (24)第二节成品保护措施 (30)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32)第一章工程概况总体概况建筑设计概况:暖通空调系统概况本工程为XXX医院新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平米,高度为米,医院性质为综合医院,规模773床,本系统包括空调、通风、防排烟系统。
第二章编制依据甲乙双方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已批准的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蓝图、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通知等;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暖通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参考资料: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层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章主要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施工顺序和流向一、施工顺序1、管道部分法兰制作风管制作风管安装漏光检测风管保温主管安装风机盘管吊装支管安装冲洗、试压防腐、保温2、机房部分基础复查制冷机就位安装泵、水处理设备及附属设备安装工艺管道安装水压试验防腐保温调试二、施工流向1、在平面上风管按风向制作安装,水管从立管向四周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7.1一般规定7.1.1 医院应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医院性质以及部门、科室的功能要求,确定在全院或局部实施采暖与通风、普通空调或净化空调。
7.1.2 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应以热水为介质,不应采用蒸气。
供水温度不应大于85~C。
散热器应便于清洗消毒。
7.1.3符合本规范表8规定的III级、Ⅳ级洁净用房,应采用板式或光管式散热器采暖,且应采取防护防尘措施。
7.1.4室内采暖温度推荐值可参照表7的规定。
表7室内采暖计算温度7.1.5 当采用自然通风时,中庭内不宜有遮挡物,当有遮挡物时宜辅之以机械排风。
气候条件适合地区,可利用穿堂风,应保持清洁区域位于通风的上风侧。
7.1.6凡产生气味、水气和潮湿作业的用房,应设机械排风。
7.1.7空调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医疗设备、卫生学、使用时间、空调负荷等要求合理分区。
2各功能区域宜独立,宜采用独立的系统。
3 各空调分区应能互相封闭,并应避免空气途径的院内感染。
4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和严重污染的房间,应单独自成一个系统。
7.1.8无特殊要求时不应在空调机组内安装臭氧等消毒装置。
不得使用淋水式空气处理装置。
7.1.9 空调机组宜设置在便于日常检修及更换的机房或设备夹层内。
7.1..10集中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不宜低于6次/11。
7.1.11 集中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口必须设初阻力小于50Pa、微生物一次通过率不大于 1 0%和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不大于5%的过滤设备。
7.1.12 当室外可吸入颗粒物PMl0的年均值未超过0.10mg/m3时,新风采集口应至少设置粗效和中效两级过滤,当室外PMl 0超过年平均0.1 0mg /m3时,应再增加一道高中效过滤器。
7.1.13医疗用房的集中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每人不应低·40ma/h,或新风量不应小于2次/h。
对人员多的场所,新风量宜能调节。
7.1.14核医学检查室、放射治疗室、病理取材室、检验科、传染病病房等含有害微生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场所的排风,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7.1.15没有特殊要求的排风机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使整个管路为负压。
7.1.16 医院暖通空调设计(包括冷热源)应在保障诊疗与感染控制的前提下,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 89等的有关规定执行。
7.2洁净用房的通用要求7.2.1应根据需要和可能选用洁净用房。
7.2.2 洁净用房(不含洁净手术室)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细菌浓度(沉降菌法浓度或浮游菌法浓度)和空气含尘浓度应按表8分级。
换气次数不应超过表8规定上限的1.2倍。
表8 洁净用房的分级标准(空态或静态)注1:这是局部集中送风时的标准。
若全室为单向流时,则此局部标准成为全室标准。
7.2.3 I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应设高效过滤器,II级洁净用房送风末端可设高效或亚高效过滤器,Ⅲ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可设亚高效过滤器,Ⅳ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未端可设高中效过滤器。
7.2.4 洁净用房应采用阻隔式空气净化装置作为房间的送风末端。
7.2.5 洁净用房内不应采用普通的风机盘管机组或空调器。
ⅡI级、Ⅳ级洁净用房内采用带亚高效或高中效过滤器的净化风机盘管机组或立柜式净化空调器,新风可集中供给或设立独立的新风机组。
7.2.6洁净用房室内(不含走廊)不宜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
7.2.7 洁净用房的患者通道上不应设置空气吹淋室。
7.2.8 净化空调系统应在新风口、回风口和空调机组内、送风口三处设置空气过滤器。
7.3门诊部7.3.1 门诊部应采用自然通风。
当采用采暖系统时,候诊区、办公室等的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不应低于1 8~C。
当采用空调系统时,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不宜高于26*(2。
7.3.2 当医院的门厅采用空调时应减少室外空气流入,并应维持室内定向的空气流动和热环境。
对于中庭式的门厅,宜采用分层空调,冬季可设置其他补充采暖装置。
7.3.3 候诊区的空调系统,应结合平面布局使空气从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
其中小儿科候诊室和诊室对其他区域应为正压。
隔离诊室及其候诊前室应采用单独的空调系统,其回风应有中效(含)以上的过滤器。
当与其他诊室为同一空调系统时应单独设回(排)风,并应维持室内负压。
7.3.4化验室、处置室、换药室等污染较严重的场所应设局部排风。
7.3.5诊室的空调温度宜高于候诊区1℃~2~C。
7.4急诊部7.4.1急诊部当采用空调系统时,应采用独立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不应低于1 8~C,夏季空调温度不宜高于26~C。
7.4.2 急诊隔离区的空调系统宜独立设置,其回风应有中效(含)以上的过滤器,并应有排风系统。
当与其他诊室为同一空调系统时应单独排风,不应系统回风,与相邻并相通的区域应保持不小于SPa的负压。
7.5住院部7.5.1.普通病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 普通病区的病房应能开窗(有纱窗)通风。
2设置普通空调时,冬季温度宜在20~C以上,夏季温度不宜高于26~C。
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并宜减小系统规模。
3 病区的换药室、处置室、配餐室、污物室、污洗室、公用卫生间等应设排风,排风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留。
排风换气次数宜为10次/】1~1 5次/11。
7.5.2产科应符合下列要求:1 分娩室及准备室、淋浴室、恢复室等相关房间设空调系统时,应能24h连续运行。
2分娩室宜采用新风空调系统。
3新生儿室室内温度全年宜保持22~C~26~C,早产儿室、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和免疫缺陷新生儿室,室内温度全年宜保持24~C,~26~C,噪声不宜大于45dB(A)。
4早产儿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免疫缺陷新生儿室宜为Ⅲ级洁净用房。
7.5.3监护病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温度在冬季不宜低于24~C,夏季不宜高于27~C。
2采用普通空调系统时,宜采用连续运行,并应符合本规范第7.1.1 O和7.1.11条的规定,相对湿度宜为40%~65%。
噪声不应大于45dB(A),宜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送风气流不宜直接吹向头部。
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
排风(或回风)口应设在床头附近。
3 采用洁净用房的宜用Ⅳ级标准设计,宜设置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病房对走廊或走廊对外界宜维持不小于5Pa的正压。
7.5.4 lk液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1 治疗期血液病房应选用I级洁净用房,恢复期血液病房宜选用不低于II 级洁净用房。
应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方式。
I级病房应在包括病床在内的患者活动区域上方设置垂直单向流,其送风口面积不应小于6m2,并应采用两侧下回风的气流组织。
如采用水平单向流,患者活动区应布置在气流上游,床头应在送风侧。
2各病房的净化空调系统应采用独立的双风机并联,互为备用,24h运行。
3 送风应采用调速装置,应至少设两档风速。
患者活动或进行治疗时,工作区截面风速不应低于0.20m/s,患者休息时不应低于0.12m/s。
室内温度冬季不宜低于22~C,相对湿度不宜低于45%。
夏季不宜高于27"(2,相对湿度不宜高于60%。
噪声应小于45dB(A)。
4与相邻并相通房间应保持5Pa的正压。
7.5.5烧伤病房应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用洁净用房。
采用洁净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重度(含)以上烧伤患者的病房应采用在病床上方集中布置送风风口,送风面积不应为病床外延30cm或以上,并应按IⅡ级洁净用房换气次数计算,有特殊需要时可按II级洁净用房换气次数计算。
其辅助用房和重度以下烧伤患者的病房可分散设置送风口,宜按Ⅳ级洁净用房换气次数计算。
2各病房净化空调系统应设置备用送风机,并应确保24h不间断运行。
应能根据治疗过程要求调节温度、湿度。
3 对于多床一室的Ⅳ级烧伤病房,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
温度全年宜为24~C,~26~C,相对湿度冬季不宜低于40%,夏季不宜高于60%。
室内温湿度可按治疗进程要求进行调节。
4 重度(含)以上烧伤患者的病房宜设独立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可按治疗进程要求进行调节。
温度最高可达到32~C,湿度最高可达到90%。
5与相邻并相通房间应保持5Pa的正压。
6病区内的浴室、卫生间应设置排风装置,同时应设置与排风机相连锁的密闭风阀。
7病房噪声不应大于45dB(A)。
7.5.6过敏性哮喘病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采用洁净用房。
2 噪声不应大于45dB(A)。
温湿度应相对稳定,全年温度宜为25~C~1~C,相对湿度宜为50%。
与相邻并相通房间应保持5Pa的正压。
7.5.7解剖室、标本制作室、太平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 非传染病尸体解剖室、标本制作室应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应采用专用解剖台或在室内均匀布置下排风口,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
2解剖室的空调应采用全新风独立系统,可配合采用专用排风解剖台。
3 当标本制作室和保管室为同一空调系统时,应能根据各室的温度条件独立控制。
4太平间应有足够的通风。
设机械排风时应维持负压。
7.5.8负压隔离病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自循环空调系统,换气次数10一12次/h,新风可集中供给。
空气传染的特殊呼吸道患者的病房应采用全新风系统。
2送风的末级过滤器宜用高中效过滤器,回(排)风口应设无泄漏的负压高效排风装置。
3 宜在床尾或者床侧及床尾各设一送风口,回风口宜设在床头侧下方。
4病房入口应设缓冲室,病区走廊入口宜设缓冲室,卫生间内应设无泄漏的负压高效排风装置。
5病房对缓冲间、缓冲间对走廊应保持5Pa负压差。
7.6手术部7.6.1.洁净手术部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有关规定。
7.6.2一般手术室室内温度冬季不宜低于20~C,夏季不宜高于26~C;室内相对湿度冬季不宜低于30%,夏季不宜高于65%;应采用末端过滤器效率不低于高中效过滤器的空调系统或全新风通风系统。
室内应保持正压,换气次数不得低,7:6次/ll。
噪声不应大于50dB(A)。
7.7医技科室7.7.1检验科、病理科应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有单独排风系统。
2若采用普通空调,室内温度冬季不宜低于22℃,夏季不宜高于26~C;室内相对湿度冬季不宜低于30%,夏季不宜高于65%。
7.7.2 生殖学中心的体外受精实验室,应按I级洁净用房设计,并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或洁净工作台。
取卵室应按II级洁净用房设计,并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或洁净工作台。
体外受精实验室和取卵室的噪声均不应大于45dB(A)。
冷冻室、工作室、洁净走廊等其他洁净辅助用房可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并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
7.7.3 电生理、超声、纤维内窥镜等科室宜设置独立的普通空调系统。
7.7.4听力检查室宜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且噪声不应大于30dB(A)。
无声要求高的检测,可采取暂时停止空调、隔断气流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