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检验规范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检验规范
3.权责
3.1.技术单位
3.1.1.提供3C认证产品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商标”等信息,作为“生产一致”定期确认的依据;
3.1.2.定期(1次/季度)上CQC网站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中有3C认证证书有效性进行确认;
3.2.质管部: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对公司3C认证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进行确认检查并予以记录。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确认检验记录表
认证产品:3C证书号:确认检验产品生产号:产品型号:
序号
零部件
名称
型号规格
商标
生产单位
产品认证证书
进料检验
结论
产品描述
确认检验
产品描述
确认检验
产品描述
确认检验
产品描述
确认检验
检验单号
判定
FT-W-ZG-H33-02A
4.6.当认证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确认检验不一致时,由确认检验人填写《品质异常通知单》,经部门主管审查后发出,按《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
4.7.认证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确认检验记录由质管部按《质量记录管理程序》相关规定予以保存。
5.相关文件
5.1.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P-ZG-008
4.3.有关生产过程中的认证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质量,按照其相应的“进料检验标准”予以检验,记录其“检验结果”与“判定”结论;
4.4.若所进行“确认检验”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已有进行“3C强制认证”或“自愿认证”时,验证其认证证书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
4.5.有关认证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依据《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确认检验控制要求》(附件一)执行,并记录予《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确认检验记录表》(附件二)中

工程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

工程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

检验规范1.支重轮检验:1.1支重轮总成及零件根据已批准的图纸进行检验。

1.2批量生产的支重轮总成或者零件要抽检,比例按5%抽检,但不得少于7个。

若有一个不合格则加倍抽检。

仍有一个不合格则全检或拒收。

1.3机械加工质量检验1.3.1尺寸精度用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深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定。

1.3.2形状位置公差用专用检具测定。

1.3.3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对比样块测定。

1.4热处理检验1.4.1表面硬度用里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测定。

1.4.2如客户需提供淬硬层硬度,则在踏面部位切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或送热处理厂用维氏硬度计检测。

1.5 外观与装配质量检验1.5.1外观用目测检验,检测支重轮总成零件的完整性,检测焊缝平整及漏焊等缺陷,检测铸锻加工件的表面平整度及裂纹、飞边、毛刺、划伤、粘砂等缺陷,检查油漆的均匀度及起皮、流痕等缺陷。

1.5.2轴向窜动量的测定:将支重轮的浮封和内外盖拆除,用百分表测定轴端的窜动量。

1.5.3漏油检测:固定轮体后,通过油孔通入0.4Mpa的压缩空气,放入水中,0.5分钟,观察有无冒泡漏气。

1.5.4转动性能测定:用手转动轮体,感觉能盘动但不很轻松。

2.引导轮检验2.1引导轮机加工质量检验2.1.1尺寸精度用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深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定.2.1.2形状位置公差用专用检具测定。

2.1.3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对比样块测定。

2.2 引导轮热处理检验2.2.1表面硬度用里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测定.2.2.2如客户需提供淬硬层硬度,则在淬火线部位切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或送热处理厂用维氏硬度计检测。

2.3 外观与装配质量检验2.3.1外观用目测检验,检测引导轮总成零件的完整性,检测焊缝平整及漏焊等缺陷,检测铸锻加工件的表面平整度及裂纹、飞边、毛刺、划伤、粘砂等缺陷,检查油漆的均匀度及起皮、流痕等缺陷。

2.3.2轴向窜动量的测定:将引导轮的浮封拆除,用百分表测定轴端的窜动量。

零部件检验规范

零部件检验规范

零部件检验规范
1.目的:
1.1规范检验过程,使检验时做到有据可依;
1.2确保所有零件在入库前都是检验合格品,符合标准和采购使用要求的.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所有零部件.分为全检项与抽检项
全检项:所有的非标零部件
抽检项:采购的批量标准件或批量生产的零件,按20%的比例抽样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所有相关检验过程,发现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不流转不良品,并记录相
关数据并向生产部门及采购部门反馈问题,统计和分析不良原因并跟踪改善. 4.检验依据
4.1检验项目依据公司审核图纸中的尺寸及技术要求
4.2依据GB控制自由公差要求
5.检验过程
5.1图纸中重要尺寸的确定
5.2确认零件是否加工完成,达到图纸要求的几何形状
5.3检验过程中发现超差,检验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向组长反映情况,由技术部来判定,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来处理
6.检验项目:
检具上大致由底板,型面,定位,铝柱,(铝板)标准件,车磨件销子,仓库备用标准件(夹钳,基准块,球头手柄,弹簧等)
底板检验规范
型面检验规范
定位角检验规范。

(全方位)汽车零部件进货检验验收规范

(全方位)汽车零部件进货检验验收规范

(全方位)汽车零部件进货检验验收规范全方位汽车零部件进货检验验收规范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汽车零部件的进货检验验收流程,确保零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以提高汽车整车的质量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进货的汽车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底盘系统等。

3. 检验验收流程3.1 进货前准备在进货前,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确认以下事项:- 零部件的规格、型号和数量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 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

3.2 进货检验进货检验是确保进货零部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具体流程如下:1. 检查零部件外观是否完好,无明显损坏或瑕疵;2. 根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对零部件的尺寸、重量、材料等进行检测;3. 对关键部件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4. 检查零部件的标识和包装是否完好;5. 针对特殊要求的零部件,进行必要的特殊检验。

3.3 验收判定根据进货检验结果,对零部件进行验收判定,判定结果如下:- 合格品:零部件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可以进入下一步的使用或存放;- 不合格品:零部件未能满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应立即与供应商联系进行退货或替换。

4. 质量记录对每批进货的零部件,应及时记录以下内容:- 零部件的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 进货日期和供应商信息;- 进货检验结果和验收判定结果。

5. 质量问题处理如果发现进货的零部件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停止使用或安装该零部件;2. 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解决问题;3. 对已使用或安装的零部件进行追溯和处理,确保不会对整车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4. 针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 监督和改进为确保持续改进零部件的质量,应建立监督机制,并定期评估和改进进货检验验收流程。

以上是全方位汽车零部件进货检验验收规范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公司的进货质量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1. 背景介绍在制造工业中,零部件的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零部件进行科学、严谨的检验,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方法。

2. 外观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表面光洁度、几何形状、尺寸精度等方面。

•方法:–直接目视检查:通过直接观察零部件外观,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损伤等问题。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检查: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细微的表面问题,如划痕、气孔等。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验:使用卡尺、量规等测量工具,对零部件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3. 功能性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运行测试:将零部件安装到相应的设备或系统中,进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测试,观察其功能是否正常。

–性能测试:使用专门的性能测试设备,对零部件进行负载测试、耐压测试、抗振动测试等,验证其性能是否达标。

4. 材料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方法:–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材料进行成分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使用拉力机、硬度计等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等。

5. 寿命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否符合要求。

•方法:–疲劳测试: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循环加载、循环使用等方式,检测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情况。

–加速老化测试:使用特定的老化设备,对零部件进行加速老化测试,模拟长期使用环境,检查其在短时间内的寿命表现。

6. 环境适应性检验•目的:检查零部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方法:–温度适应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湿度适应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高湿度或低湿度条件下,观察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耐腐蚀性测试:将零部件暴露在化学腐蚀性环境中,观察其对腐蚀的抵抗能力。

机械零部件检验要求规范

机械零部件检验要求规范

机械零部件检验规指导QC部门的日常工作工作的分派:●QC的检查工作由组长统一安排,分派,调控。

●QC组长在安排QC工作时,须具体分析工件的检查难度,并结合QC的工作经验加以考虑来分派。

●QC组长在分派QC工作时,应留意被分派的工件以往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提醒QC注意,以防止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

●QC工作时应注意力集中,认真负责。

如有疑问要及时反映,由组长实施指导。

●全检项:要求外观电镀色差相同,尺寸保持一致性。

●抽检项:批量<50PCS,抽检5件,关键件需全检。

●检验的依据及优先顺序:第一为物料承认书,第二为图纸,第三为本检验规。

1)对照图纸要求之版本,是否与实物一致。

2)清点图纸要求之数量,是否与实际相符3)识别图纸要求之材料,是否与实物相符。

4)审查技术说明。

留意:是否有对称件。

不同类型的热处理、光洁度等对加工的要求。

5)审核图纸的尺寸、形位公差、外观要求、光洁度等,决定检查方法,合理选用量具,保证检测质量。

6)QC按次序对工件进行检验,检完一个尺寸,作一个记号,不能漏检。

7)检出不良品,由组长或厂部确认是否返修,报废。

8)检验完毕签署检验记录,工件按要求进行清洗,清点包装,粘贴标识。

9)入库/出货。

1)审图时注意图纸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漏盖工艺章。

2)图纸数量理论上只许多不能少。

3)审核所有材料,避免错料,混料。

4)检查是否有漏加工之处。

5)图纸要求热处理,氧化的,关注是否除锈,留量,堵孔,氧化淬火前的攻牙加工等。

6)留意零件与图纸其它不符之处,比如方向相反等。

1)外观检视条件——视力:校正视力1.0以上——目视距离:检查物距眼睛A级面40㎝,B、C距眼睛一臂远。

——目视角度:45度~90度(检查时产品应转动)——目视时间:A级面15秒/面,B、C面10秒/面——灯光:大于500LUX的照明度2)术语和定义●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常用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抽样规范

常用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抽样规范

X X X X X X X X 有限公司检验标准 QP-XX-SIP-TY通用零部件检验规范(A1版)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检验目的 (1)检验范围 (1)检验定义 (1)检验职责 (1)抽样方案 (1)检验条件 (2)塑料件检验 (2)喷涂件检验 (4)电镀件检验 (7)磷化处理(金属)检验 (10)发黑处理(金属)检验 (10)阳极氧化检验 (11)高频淬火检验 (12)磁铁类材料检验 (12)胶袋(PE袋)类检验 (13)包装彩卡类检验 (13)瓦楞箱类检验 (13)泡壳类检验 (15)印刷产品检验 (15)冲压件检验 (17)文件发放 (17)版本履历及更新内容 (18)参考资料 (19)6.6允收总则:6.1.1 可接受的缺陷不能影响该零件的装配和功能,否则,将被拒收。

6.6.2 C级面为产品底部或客户偶尔能看见的面时,如有缺陷,缺陷应不能明显可见。

6.6.3 缺陷允收定义了900平方毫米(30mmX30mm)的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

对于较大的零件表面,可允收数量和该表面所含900平方毫米区域数量成正比,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不能相连。

6.6.4 产品表面同时存在的缺陷不能超过种、缺陷总数量不超过3个。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7.1塑胶件缺陷定义:7.1.1异色点:因塑料件内含杂质造成的不良,如黑点、白点,无固定颜色,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7.1.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或者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

13.高频淬火检验标准13.1 外观感应淬火后,经目测,不得有裂纹、烧伤、剥落等缺陷(齿轮的齿部不得有碰伤)。

13.2 硬度13.2.1 对批量产品,每批抽检3件(首件、末件及中间抽件)检验硬度。

13.2.2 对淬火的齿轮,应该附带样块,对样块进行硬度检测,按GB/T 230、GB/T 4341规定测定。

13.2.3 所测的硬度值取平均值,其最低硬度亦应符合图样要求。

零部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零部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零部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页数:共2页第一页加工设备:压刨机、推台锯、覆膜机、切角机、数控雕刻机、立铣机、操作人员要求:需经培训合格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安全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项目质量要求一·作业前检验要求1.板材中间严重分层开裂,凹凸不平,粘压移位等板件不可投入本工序生产。

2.贴皮板面起皱,严重刮伤,开皮,木纹方向不正确板件不可投入本工序生产。

3.刀具不够锋利、损坏缺茬等不能投入本工序生产。

二·立铣、铣型质量标准1.压线铣型MDF材质·立铣:1.各种压线、形状符合工艺图纸和有关技术参数的规定。

2.所有加工面要求平整、顺畅、光滑、转角自然、弧度一致、线条流畅、手摸无起伏坑凹、波浪、刀痕、台阶、缺茬。

3.要求加工无焦黑,无严重起毛、崩裂、加工面无损坏板面现象4.产品必须写有正确单号,字迹工整清晰。

实木材质·铣型:1.活节Φ<1CM允许、死节不允许。

2.肯头、缺茬、焦黑、起毛、崩裂、刀痕、台阶、不允许。

3.尺寸错误不允许。

4.产品必须写有正确单号,字迹工整清晰。

2.各种包类1.铣型:各种包、形状符合工艺图纸和有关技术参数的规定。

2.波浪、缺茬、变形、肯头、凹坑、不允许3.加工面允许少量小于0.2的跳刀痕,(打磨掉,不影响造型美观及尺寸允许)4.包尺寸宽大于200mm 长大于1000mm时:允许公差:±1mm 厚度:±0.5mm5.产品必须写有正确单号,字迹工整清晰。

3.玻璃芯类1.加工面允许少量小于0.2的跳刀狠、波浪纹,(容易打磨掉,不影响造型美观及尺寸允许)2.雕刻:形状符合工艺图纸和有关技术参数的规定。

3.崩边、缺茬、缺皮不允许,尺寸雕刻错误不允许。

4.产品必须写有正确单号,字迹工整清晰。

三·帽头类、制作质量标准1.各种造型、尺寸符合工艺图纸要求。

2.造型做错、尺寸做错不允许3.帽板开料尺寸公差:长:±1mm 宽:±1mm 允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部件检验规范
1.目的:
1.1规范检验过程,使检验时做到有据可依;
1. 2确保所有零件在入库前都是检验合格品,符合标准和采购使用要求的.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所有零部件•分为全检项与抽检项
全检项:所有的非标零部件
抽检项:采购的批量标准件或批量生产的零件,按20%的比例抽样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所有相关检验过程,发现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不流
转不良品,并记录相
关数据并向生产部门及釆购部门反馈问题,统计和分析不良原因并跟踪改善.
4.检验依据
4.1检验项目依据公司审核图纸中的尺寸及技术要求
4.2依据GB控制自由公差要求
5 •检验过程
5.1图纸中重要尺寸的确定
5.2确认零件是否加工完成,达到图纸要求的儿何形状
5.3检验过程中发现超差,检验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向组长反映情况,由技术部来判定,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來处理
6 •检验项目:
检具上大致由底板,型面,定位,铝柱,(铝板)标准件,车磨件销子,仓库备用标准件(夹钳,基
准块,球头手柄,弹赞等)
底板检验规范
型面检验规范
定位角检验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