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第一课时无脊椎动物)

合集下载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扁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达,有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课前导学】(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2、73页,填空。

1、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体壁仅有、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无。

多生活在,少数生活在。

代表动物有、、等2、填图图一水螅纵切面图图二蚯蚓结构图3、阅读分组实验:观察水螅,思考:(1)用什么仪器吸取水螅?(2)为什么要把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3)并且要静止几分钟?(4)由图可知,水螅的体壁有层细胞构成,体壁围城的空腔叫,身体呈状,一般有两个。

二、仔细阅读课本第74、75页,填空。

1、扁形动物是一类有无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生活在、、的陆地上,多营生活。

代表动物有、、等。

2、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为或,,有和。

多生活在或,也有些种类营生活。

代表动物有、等。

3、环节动物生活在和的陆地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构成,使它们的身体更灵活。

蚯蚓的身体分和,靠近有一环带。

4、填2.2-7图:5、观察第75页图2-.27,填空:(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组成,身体靠近前段有一个,前段较后端。

(2)用手触摸蚯蚓的背部,有的感觉,触摸其腹部则有的感觉。

蚯蚓的运动形式是爬行。

(三)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12、常见的环节动物举例:。

3、概括环节动物的定义:。

4、举例说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在生活中你认识哪些节肢动物呢?举例说明节肢动物是最多,最广泛的一类动物。

2、探究实验:观察蝗虫A: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B: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C: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D: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导学案

《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导学案

《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明确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

2、认识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类别及其特征。

3、理解动物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区分各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难点(1)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在进化上的关系。

(2)领会动物分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知识讲解(一)动物分类的概述动物界是一个极其多样化的群体,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它们,科学家们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方式之一就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二)无脊椎动物1、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例如草履虫,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和摄取食物。

2、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具有辐射对称体型的多细胞动物。

常见的有水母、水螅和海葵等。

它们具有原始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3、扁形动物扁形动物身体扁平,呈两侧对称。

常见的有涡虫、绦虫和血吸虫等。

它们出现了中胚层,使得身体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

4、线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例如蛔虫、钩虫等。

它们体表有角质层,有完整的消化道。

5、环节动物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沙蚕等。

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刚毛。

6、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通常有贝壳保护。

如蜗牛、河蚌、乌贼等。

它们的足形状多样,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

7、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

它们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常见的有昆虫(如蝗虫、蜜蜂)、蜘蛛、蜈蚣、虾、蟹等。

(三)脊椎动物1、鱼类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鳍运动。

它们大多数身体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

常见的鱼类有鲫鱼、鲤鱼、金鱼等。

2、两栖类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无脊椎动物导学案

无脊椎动物导学案

第22章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描述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说出它们的生活方式。

3、认识各类无脊椎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观察、比较、分析、联系生活等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1、领悟生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观念。

2、通过了解猪肉绦虫、蛔虫,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理解猪带绦虫及蛔虫适寄生生活的特征,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描述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新课导入☆设问]看书47页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身边中的动物,引导学生将动物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动物的进化规律。

任务1:[腔肠动物]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完成以下问题1.代表动物:(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

(2)结构:身体由层细胞及其围成的一个组成,身体只有一个。

任务2:[扁形动物与线虫动物]自主阅读教材第49-50页,完成以下问题1、.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背腹,对称,有口的动物。

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分布在、、中,有的种类在人和动物体内。

2.线虫动物(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中,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主要特征:线虫动物的身体呈细长的形,两端逐渐;体内有完整的,前端有,后端有。

(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等。

任务3:[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自主阅读教材第50-51页,完成以下问题1、软体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分为、、3部分。

(2)举例:蜗牛、、乌贼和等。

2、环节动物(1)生活环境:和的陆地。

(2)主要特征:身体由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

(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

(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皮肤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任务4:[节肢动物]自主阅读教材第52-53页页,完成以下问题1、节肢动物(1)代表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时题目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二、课时教材分析(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生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章分为四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的主要类群;细菌和真菌;生物的分类。

这一章比较简单地介绍了各大生物类群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使学生对各类群的生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有关课程及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打下初步的基础。

本章的编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先介绍动物的主要类群,并且从身边最容易接触到的脊椎动物讲起。

在介绍动、植物主要类群时,又隐含了分类的方法,为学习第四节生物的分类作了铺垫。

生物分类是区分生物种类的科学,也是探索生物间亲缘关系、阐明生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因此第四节又是前面三节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节,通过前一章《艳丽多姿的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可以简单地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初步了解了区别动物和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动物的分类,学生感到研究的动物种类繁多且难于掌握。

因此系统地学习动物的分类,可以使学生从具体的某一动物推论到一般的同类动物,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界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时就能用一般的规律去指导个别动物的学习,做到以简驭繁。

本节内容通过对身边常见物体的观察、分析,学会分类的科学方法,进一步针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进行逐级分类,从而使学生既明白了事实、掌握了规律,又学会了方法、发展了能力。

本节内容是上章内容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化发展奠定的基础。

生物的主要类群(二)【教材活动结构分析】1.教师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先 由教师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中理解分类方法,突出重点。

2. 学生活动:在学习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分组讨论、游戏让学生用新习得的方法去学习动物的分类及脊椎动物的分类,这样学生能获得成功性的体验,从而也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A.前足发达B.中足发达C.后足发达D.身体轻
8.关于蝗虫的翅,正确的叙述是下列哪一项?[ ]
A.前翅革质,后翅膜质B.前、后翅都是革质
C.前翅起飞翔作用,后翅保护前翅
D.前翅着生于前胸,后翅着生于后胸
9.将甲乙两只蝗虫做如图的处理,结果是:[ ]
A.甲蝗虫先死B.乙蝗虫先死
C.同时死D.都不会死
10.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
花官镇中心初中学案
年级

科目
生物
课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学科组长
审核人
学案个数
第个学案
教师寄语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识别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说出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各种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之处。
4、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 )
A.前端B.后端C.中部D.前、后端各一个
5.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血液循环不通畅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6.蝗虫身体体表坚硬的部分是蝗虫的( )
A.角质层B.骨C.外骨骼D.皮肤
7.蝗虫跳得很远,这是因为它的:Leabharlann ]学习内容基本要求
1.体现学习的主要内容(重视基础);2.设计典型例题;
3.精选配套练习;4.高质课堂达标检测。
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笔记
一、预习导学:(先认真自学课本,后小组内讨论,组内统一答案)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水螅: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

教学设计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设计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四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加的新知识较多,涉及较广。

基本特征的学习应借助图片,分析综合加深认识。

本节是第二章的开篇,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通过对本单元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学习生物类群的规律和方法。

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各类群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有些同学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对较大个体、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有了整体的感知。

有些同学通过阅读或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对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何节肢动物的区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说出他们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1.能很好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生理特点,掌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蚯蚓在环境生态方面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看到的动物和标本,并播放动物的纪录片、教学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采用指导的方法,规范实验的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精心制作课件、蚯蚓的纪录片资料;观察实验的材料;标本等。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界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教学内容:1. 动物界的定义和特点。

2. 动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生态学分类。

3. 动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等。

教学活动:1. 引入动物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点。

2. 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分类方法的依据。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实际操作动物的分类。

第二章:无脊椎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1. 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 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引入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2. 讲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3.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类群的代表物种。

第三章:脊椎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1. 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3. 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引入脊椎动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脊椎动物的特点。

2. 讲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3.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类群的代表物种。

第四章:哺乳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哺乳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1. 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哺乳动物的主要类群:原始哺乳类、有袋类、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

3. 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引入哺乳动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哺乳动物的特点。

2. 讲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3.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类群的代表物种。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导学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导学案)
9.最多 最大 最广 附肢 感觉 呼吸 陆上3对 2对
【巩固新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A
D
D
A
C
A
【课后反思】
2.通过观察比较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不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思维能力。
思想
教育
1.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动物,进一步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3.通过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食用,观赏
扁形
动物
猪带绦虫,血吸虫
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
病原体
环节
动物
蚯蚓,蚂蟥
由环状体节构成,靠湿润体表呼吸
促进物质循环,药用
软体
动物
蜗牛,乌贼
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
食用,饲料,病原体
节肢
动物
昆虫,虾,蟹
身体多体节且分部,适应陆上生活
食用,传粉,破坏农作物
棘皮
动物
海星,海胆,海参
生活在海水中,辐射对称
食用,药用
【巩固新知】
1.我们食用的“蜇皮”主要是海蜇的()
A.伞部B.口腕部C.整个海蜇D.伞部的外层细胞
2.“米猪肉”是指()
A.含米粒的猪肉B.含猪带绦虫卵的猪肉
C.含猪带绦虫成虫的猪肉D.含猪带绦虫幼虫的猪肉
3.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软体动物身体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外有_____,常包有_____。如_____、___ __、_____,______。
8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_____,数量_____,分布_____的一个类群。地球上约有_____种.多数节肢动物_____,有坚韧的_____,可以防止_____蒸发。身体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每个体节有一对____。有发达的____,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呼吸器官,可以完全适应____上生活。____是唯一能飞行的_____,胸部有三对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征:①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②有口无肛门。
与人类关系:米猪肉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猪肉体内形成的。
血吸虫可由皮肤直接进入人体血管内,主要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吸收血液中的营养。采取消灭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方法,可防治血吸虫病。
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已退化,但是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这些特点都是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同时它的头节上有小钩和吸盘,可以钩挂和吸附在人的小肠内壁上。浑身都能吸收营养。
⑹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鲍鱼、江珧、扇贝、牡蛎、乌贼、鱿鱼、章鱼等,
主要特征:①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②有外套膜;③身体表面有贝壳(有的有内壳)。钉螺、沼螺是吸虫的中间宿主。
⑺节肢动物(100万种,占动物界84%左右)主要有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等。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主要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体表都有外骨骼;
③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①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与运动有关的结构有三对足、两对翅和一对触角。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⑻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
2.无脊椎动物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脊椎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④可以用来处理有机废物(促进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⑤中药材。
蚯蚓的运动与其腹面的刚毛有关,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所以体表要靠分泌黏液来始终保持湿润。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蚯蚓是雌雄同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受精。
重难点
重点:1、“观察昆虫标本”和“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难点:1、认识动物的系统进化树。2、组织“观察昆虫标本”的活动。3、认识不同类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
器材
教学
流程
小组学习
教师点拨、点评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47-54内容,然后填空。
1.动物约有______种,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如_______、_______等。
第五组5.下列动物中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蛔虫B.蛲虫C.涡虫D.水蛭
第六组
6、下列试图说明蚯蚓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可能对生产活动造成危害的是()
A.能改良土壤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C.可利用它处理有机废物如垃圾D.过量的蚯蚓会吞食植物的根系
第七组7.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是( )
8、刺皮动物全部生活在___中,如___、_____,______。
10


合作探究
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蛔虫等;一类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兔等。
A、无脊椎动物:①原生动物;②腔肠动物;③扁形动物;④线形动物;⑤环节动物;⑥软体动物;⑦节肢动物;⑧棘皮动物。
5.扁形动物身体_______、_________,多数生活在_____、_______,多数为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环节动物身体呈______状,细长而_____,分成许多_____,多数_____爬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扁形动物D线形动物
第八组8.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软体动物B环节动物C节肢动物D棘皮动物
25


课后
强化
3、下表是某同学对7种动物做出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类别动物名称1家鸽、青蛙、牛、鱼2蝗虫、蚯蚓、蜘蛛
A.水生还是陆生B.有无脊柱C.体温是否恒定D.胎生还是卵生
B、脊椎动物: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⑴原生动物(3万多种):(动物界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
代表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绿眼虫等
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作用:(1)净化水质(眼虫等鞭毛虫能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他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深入理解动物系统进化树的含义,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课题
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无脊椎动物
课时
第1课时
任课人
王万明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2、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3、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⑷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钩虫、蛲虫等。
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②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③体表有角质层(防止消化液分解)。
⑸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
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而柔软由许多体节构成,呈蠕虫状,大多为蠕动爬行②有体腔。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可以疏松土壤;②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是优良的蛋白质食品和饲料;
主要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主要为五辐对称;②具有真体腔,其中一部分形成特有的水管系统;
③表皮下面有由中胚层产生的骨骼,常向外突出形成棘。
10


展示交流
第一组1.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营群体生活的是()A.水螅B.海蜇C.海葵D.珊瑚虫
第二组2.我们食用的“蜇皮”主要是海蜇的( )
A.伞部B.口腕部C.整个海蜇D.伞部的外层细胞
3.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________,整个身体_________构成的动物叫_________。多数生活在________中,少数______。如_______使人换疾病。
4、腔肠动物多数生活在____ ____中,一般为____细胞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蜇的伞部结构称为____,可供食用。
布置预习
布置作业和预习
板书
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
2、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
3、认识无脊椎动物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
反思
第三组3.“米猪肉”是指( )
A.含米粒的猪肉B.含猪肉绦虫卵的猪肉
C.含猪肉绦虫成虫的猪肉D.含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第四组
4.下列试图说明蚯蚓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可能对生产活动造成危害的是( )
A.能改良土壤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C.可利用它处理有机废物(如垃圾) D.过量的蚯蚓会吞食植物的根系
(2)引起赤潮(如腰鞭毛虫和夜光虫)
(3)病原体(阿米巴变形虫----痢疾)
⑵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主要特征:①生活在水中;②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③体内有消化腔;④有口无肛门。
珊瑚虫是生物,其死亡虫体的骨骼积累形成美丽的珊瑚,则是非生物。
⑶扁形动物: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米猪肉”囊尾蚴)、血吸虫、涡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