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消息导语的写作

消息导语的写作

消息导语的写作消息,它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数量最大、受众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在传递信息、舆论导向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向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现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都十分重视消息传递信息的独特作用。

新闻界对“新闻”的解释,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而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这充分说明了消息地位的举足轻重。

正是因为消息的重要性,所以说,掌握消息写作基本技能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

要想写好消息,首先就要写好消息导语。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消息导语的写作。

要写好消息的导语,那么什么是消息的导语呢?有很多种,准确消息的开头就叫导语,它是消息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条消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5月2日参考消息)正因为导语的定义,那么导语写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整篇消息的成败和宣传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导语的产生及演变那么作为消息的导语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据一些材料记载,消息的导语最早产生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它是随着五个W的产生而形成的。

五个w,又叫新闻五要素。

就是说写一条新闻必须交待清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也有的再加一个新闻要素H(即how),共称为新闻六要素。

交待清五个W,一直被称为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

例: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一艘澳大利亚轮船上发回了一条消息,其第一段就是五个w俱全的导语: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摩亚群岛。

结果有6艘战舰和10艘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碎,要么被摔到海滩上搁浅。

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

在这个导语里,五个W的分解是:何时――3月16、17日;何地――萨摩亚群岛;何人――美国和德国的战舰、船只和官兵;何事――风暴横扫萨摩亚群岛,人船遭损失何故――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

消息导语的写法

消息导语的写法

消息导语的写法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指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

消息导语的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

美国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要花一年的时间专门学习导语的写作。

许多人构思和写作导语的时间要占据通篇稿件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由此可见导语写作的难度和重要性。

导语最基本的要求是言简意赅,即用最简洁凝炼的语言将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最精彩、最生动、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来。

导语的写法千变万化、灵活多样。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下列8种。

一、概要式:即用叙述的方式来归纳概括新闻的要点。

如:新华社1949年4月22日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如:本报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培育计划中的第一只白猴于5月1日降生。

(1988年全国好新闻消息二等奖,原载《云南日报》1988年6月29日一版)再如:本报讯(记者李捷)613万考生迎来了他们一生一博的时刻-2003年非典时期的正常高考今天静静拉开帷幕。

(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作品)一、描写式:即用现场目击、白描勾勒的方式来切入。

如:新华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电(记者郭玲春)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

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o(第四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还有列宁的墓、白求恩的故居以及日本的劈啪舞……人们不用出国,在五泉山公园文昌宫举行的《劳崇聘外国风光写生展览》上,便可欣赏到外国的名胜古迹,领略到外国的风土人情。

(原载《兰州晚报》1985年10月8日四版)再如:本报讯(记者健吾)大西北一个偏僻山村的崎岖小道上,一支娶亲的人马抬着花轿,拥着新郎入场,由此引出一个凄凉的、为人们所熟悉却又弄不清发生在何年何月的故事。

这是省歌剧团为建国40周年正在排练的献礼之作——《阴山下》的序幕o(《兰州晚报》1989年3月5日四版)三、提问式:即先提出问题,引出悬念,进而解答。

干货收藏!信息导语写作技巧(附案例分析)

干货收藏!信息导语写作技巧(附案例分析)

分析一下这些较好的导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有一种动感。

有的是运用了最活跃的动词,有的是有活动的场面,有的表现了人物的动作,甚至有的表达了动作的声音。

因而这些导语一改平铺直叙概括写来的老套写法,化静为动,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新鲜的感觉。

不少经济新闻要反映党的方针、政策,要指导实际工作,其内容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

特别是在一些社会新闻、文体新闻具有较大读者面时,经济新闻更面临着吸引读者的竞争。

要想让经济新闻增强可读性,我们就应该选择最佳角度,讲究写作技巧,使更多的经济新闻,首先是让经济新闻的寸金之地——导语“动”起来。

怎样才能“动”起来了呢?我们就分析《北京日报》的部分经济新闻的导语,来作些归纳探讨。

一、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动词在语言中,是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

在现代新闻写作中,动词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了。

西方的一些新闻学著作曾要求新闻每句话中至少应有一个活跃的动词,而这个动词,应该是句子中最重要的字。

相对来说,形容词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

对于形容词,新闻报道中应尽量少用,因为用多了会给人一种堆砌、夸张的感觉。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北京日报》上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见报稿本报讯(通讯员王玉琪、记者刘连枢)绕过篱笆,走过猪圈,农民王士田来到百叶箱前,查看一番,又抬头瞧瞧风向标,然后翻开本,做下了5年多来第5590次记录:1984年5月5日早晨,晴,温度16.6℃,温度12,风向西南,风力2级,多青雾。

(1984年5月6日《农民王士田办起家庭气象站》)点评:在这条导语中,记者没用任何形容词,而一连用了八个动词,连续描写了八个动作。

这样写的效果肯定会胜过“王士田对气象工作认真负责,不辞辛苦,预报准确”之类堆砌形容词的写法。

用好动词,还会给人一种反映事物坚持客观态度的感觉。

动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活动的,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

用多了形容词,就带有记者肯定事物性质的味道,主观色彩也比较浓了一些。

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消息导语写作技巧“好花摆在显眼处。

”消息的“显眼处”是导语,最新鲜、最重要、最能吸引读者的“好花”自然要放在导语里。

导语的英文单词是l e a d,意为消息的开头部分。

此外,Le a d 一词在英文中还有“领导”(可理解为重要信息)以及“线索、提示”之意。

由是观之,导语的作用、定位可理解为:对最重要信息及主题的“提示”;引发阅读兴趣的“线索”。

如:本报讯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了一个割肉但不能流血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在今天的中国山西上演。

这是一则有关山西煤层气开发报道的导语。

导语依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煤炭开发与煤层气开发之间的矛盾鲜活、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提示”最重要的信息,引发读者的“赏花”欲望。

导语的分类新闻学上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导语作出了多种具体的分类。

这里仅从方便通讯员写作实践的角度,重点讲解两类导语分类。

一、以涵盖的新闻要素区分导语种类。

1. 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导语)。

第一代导语中,新闻的六要素即“5W”和“1H”样样俱全,基本交代了新闻事件的全貌。

如:本报讯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是贵州省(W H E RE)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一项战略举措(W H Y)。

最近该省提出,从今年到2010年(WH E N),贵州省(WH O)将初步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W H A T),使全省1/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至少要受到一次科普教育和培训,到2020年,受到二次以上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到95%以上。

贵州省将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加强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H O W)。

(摘自2008年07月15日《经济日报》,作者: 张剑鸣)点评:六要素导语能比较具体、完整地表达新闻事实,可以独立形成消息。

但容易因内容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埋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

对通讯员而言,不推荐使用六要素导语。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导语是一篇消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通常出现在标题之后的第一段,起到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作用。

一个好的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概括消息的要点,让读者了解到消息的目的和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
写作消息导语的技巧:
1.简明扼要:导语应尽量简洁明了,用少量的字数概括主要信息。


免使用过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免读者理解困难。

2.引起兴趣:导语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以使用一些有趣的事实、引人注目的数据或者引起争议的观点来吸引读者
的注意。

3.强调重要性:导语应该突出消息的重要性,让读者认识到消息对他
们的生活、工作或者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或者具体的
描述来加强这种重要性的感知。

4.保持客观中立:导语应该尽量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或者机构的偏
见和立场。

避免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或者表达方式,以免引起争议或
者误导读者。

5.提供关键信息:导语中应该包含一些关键信息,例如关于时间、地点、参与者或者其他重要细节的简要介绍。

这样读者就可以迅速了解到消
息的核心内容。

6.遵循消息风格:导语的写作风格应该与整篇消息保持一致。

例如,
如果消息是正式的,那么导语也应该使用正式的语言和语气;如果消息是
轻松的,那么导语也应该使用轻松的语言和语气。

如何写好消息的导语

如何写好消息的导语

如何写好消息的导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

它是导语的生命。

一、导语要简单明快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 个字。

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

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肩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

” 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可简单明快并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它要求笔者能够把各项内容高度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同时,笔者还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适用于主题的各种文体,达到既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又努力使导语设计跳出常规构思的局限,摆脱常情规范的束缚,寻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和表达方式,这是新闻写作发展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二、导语要求新求巧导语要揭示新闻主旨,以便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全篇。

为此,导语必须寻找到一个能有力揭示新闻主旨的切入角度,就是说要考虑从哪个方面、哪个问题、哪个侧面来形成导语。

1、选材角度求新。

在消息导语写作中,新闻主旨的揭示关键在于事实材料的选取。

选取事实材料不能因循常规角度,必须跳出原有的信息搜集模式,尽可能地选择更新的切入角度。

要写出与众不同的导语,可以在表述角度上巧加变化。

你大气包举,我便以点见面;你正面单刀直入,我便侧面烘托渲染……巧取表述角度,能更好地突出新闻事实特征,有利于新闻主旨的开掘与表现。

如一则有关上海民间艺术在美国展览的消息的导语这样写道: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 一对大眼睛正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像是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

这只用棕榈桩雕琢而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上栖息。

(1982 年6 月18 日《新民晚报》)如果按照惯例,导语大致可以写成:“最近,‘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

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

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

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2、日本投降了!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

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

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

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这是空难发生后两天的软性新闻的导语,可以和硬新闻的导语做一个比较。

四、概括式导语:1、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0时电: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

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

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信息导语的写作方法。

你想想啊,信息导语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前脸儿,得让人一眼就瞅见它的精彩,不然谁还愿意往下看呀!就好比你去逛街,一家店铺的招牌要是平平无奇,你可能都不会抬脚进去,对吧?写信息导语,首先得抓住重点。

别啰里啰嗦一大通,结果关键的东西没说清楚。

就像咱说话,得挑要紧的说,别东拉西扯半天不知道在讲啥。

比如说,你要报道一场比赛,那谁赢了、怎么赢的,这就是重点,得赶紧在导语里说出来。

然后呢,得简洁明了。

别整那些弯弯绕绕的句子,让人读起来费劲。

咱得像给朋友讲事儿一样,简单直接,让人一下子就明白。

比如说,“今天下午的足球赛,咱校队大胜对手”,这多干脆,一听就懂。

再一个,要有吸引力。

你得让人看了导语就像被勾住了似的,忍不住想继续往下读。

这就像钓鱼,得有个诱人的鱼饵才行。

比如,“哇塞,这场比赛出现了惊天大逆转!”这是不是就让人好奇得不行,想赶紧知道到底咋回事。

还有啊,要注意语言风格。

别老是板着个脸说话,偶尔来点幽默、来点俏皮话,多有意思呀!就像平时咱和朋友开玩笑一样,让人读着轻松愉快。

比如,“嘿,这场比赛那可真是精彩得不要不要的!”咱还可以用点修辞手法。

比如说比喻,把一个复杂的事儿比作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就好理解了。

或者夸张一下,把事情说得更有意思。

举个例子吧,“这场演唱会简直就是一场音乐的狂欢盛宴,让所有人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就用了比喻和夸张,把演唱会比作狂欢盛宴,还说让人无法自拔,多有吸引力呀!总之呢,写信息导语就像是做菜,得有好的食材、合适的调料,再加上精心的烹饪,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

咱得用心去琢磨,去尝试,才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信息导语。

你可别小瞧了这信息导语,它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它能让你的文章、报道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吸引大家的注意。

所以啊,咱可得好好对待它,别马马虎虎的。

你想想,要是你写的信息导语干巴巴的,谁还愿意看下去呀?那不是白瞎了你的功夫嘛!所以,咱得把这前脸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人一看就喜欢,就想继续了解后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好花摆在显眼处。

”消息的“显眼处”是导语,最新鲜、最重要、最能吸引读者的“好花”自然要放在导语里。

导语的英文单词是l e a d,意为消息的开头部分。

此外,Le a d 一词在英文中还有“领导”(可理解为重要信息)以及“线索、提示”之意。

由是观之,导语的作用、定位可理解为:对最重要信息及主题的“提示”;引发阅读兴趣的“线索”。

如:本报讯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了一个割肉但不能流血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在今天的中国山西上演。

这是一则有关山西煤层气开发报道的导语。

导语依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煤炭开发与煤层气开发之间的矛盾鲜活、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提示”最重要的信息,引发读者的“赏花”欲望。

4.2.1 导语的分类新闻学上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导语作出了多种具体的分类。

这里仅从方便通讯员写作实践的角度,重点讲解两类导语分类。

一、以涵盖的新闻要素区分导语种类。

1. 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导语)。

第一代导语中,新闻的六要素即“5W”和“1H”样样俱全,基本交代了新闻事件的全貌。

如:本报讯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是贵州省(W H E RE)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一项战略举措(W H Y)。

最近该省提出,从今年到2010年(WH E N),贵州省(WH O)将初步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W H A T),使全省1/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至少要受到一次科普教育和培训,到2020年,受到二次以上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到95%以上。

贵州省将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加强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H O W)。

(摘自2008年07月15日《经济日报》,作者: 张剑鸣)点评:六要素导语能比较具体、完整地表达新闻事实,可以独立形成消息。

但容易因内容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埋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

对通讯员而言,不推荐使用六要素导语。

2. 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导语)。

第二代导语为部分要素导语,其特点是突出六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以提示主题及最重要、最有价值、最能吸引读者的信息,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5W”和“1H”中的任一或多个要素,都可以成为第二代导语突出强调的内容。

如:竞报讯昨天下午,功夫巨星成龙作为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祥云小屋”的第一位访客,在签名簿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摘自2008年07月26日《竞报》,作者:全逸先)点评:部分要素导语中往往突出的是最有价值的新闻要素。

这则消息中,人物成龙(W HO)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信息,故在导语中呈现。

二、以表达方式区分导语种类。

1. 叙述式导语:简明、扼要地阐述消息中的主要新闻事实。

如:本报讯省气象台昨发布高温警报,今明我市突破35℃高温线,市民需注意防中暑防晒伤。

(摘自2008年07月27日《南京日报》,作者:顾雯)2. 描写式导语:通过描写事物形象及事件场景等引出主要新闻事实。

如:本报讯鲜花簇拥、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市民雀跃——7月6日的钢城和嘉峪关城楼以及关外戈壁大漠,因奥运圣火的到来而披上节日的盛装,熠熠生辉。

(摘自2008年07月07日《兰州晨报》,作者:董开炜)3.对比式导语:通过纵向或横向对比,揭示新闻主题。

如:本报讯安徽宿州供电公司2007年年底就计划在宿怀路增装一台大容量配电变压器,却因少数商户阻拦而被迫放弃。

今年7月上旬,宿州市政府出面协调,使配变安装的“难产”变成了“顺产”,这一路段的1000多户居民终于可以安心用电了。

(摘自2008年07月19日《国家电网报》,作者:傅成华,马勇)4.评论式导语:对所报道新闻事实进行评价,揭示其价值、意义。

如:题:香港人的“中国人意识”增强香港7月1日迎来了回归中国11周年。

11年间,除了与中国内地在经济上实现一体化之外,在国家归属意识上也确实取得了进展。

以接受“爱国教育”的年轻人为主,香港人的“中国人意识”正在增强。

(据日本《读卖新闻》2008年07月02日报道)5.引语式导语:引用新闻人物最精彩的语言揭示新闻主题。

如:本报4月27日讯“我看我们的食堂就不错,把墙壁刷白,好好收拾一下,以后的公务接待就以食堂为主,不仅省钱省力,就连汽油钱都可以节省不少。

”在今日上午召开的长沙市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长沙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李德威的“抠门”赢得会场一片掌声。

据悉,该市环保局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用于提高行政效能。

(摘自2007年04月28日《三湘都市报》,作者:陈亚静)再如:本报讯集歌舞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鞍山“皇家不夜城”开业不到7天即被责令关闭,目前仍在停业中。

鞍山市委、市政府对此的解释是:它位于鞍山烈士纪念馆一层,“不能容忍在烈士头上跳舞”。

(摘自1996年3月25日《工人日报》)4.2.2 标题与导语功能的一致性标题的功能在于吸引读者阅读导语,而导语的作用则在于吸引读者阅读完消息全文,这就是标题与导语功能的一致性。

导语是标题的延伸,是对标题的具体补充、说明,或用有趣的人物语言、新闻“故事”(事件)引出标题中的新闻事实。

导语应交代标题中无法交代的具体新闻要素,让读者大致了解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同时,导语还应激发读者继续往下阅读的欲望,起到“导读”的作用。

导语要起到“导读”的作用,就要善于抓住读者的兴奋点,应“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要面面俱到,写“大而全”的导语。

标题制作完成后,消息的导语也应作相应修改、调整,具体交代标题中揭示的主要新闻事实。

如: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干部服务破解难题宁波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能力本报宁波7月31日电(记者陈伟光)7月22日至25日,宁波市召开市级党政机关及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读书会。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宁波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呈现出创新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加快、民生持续改善的特点。

下一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抓好控物价、调结构、保民生、强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大解放思想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提升宁波国际竞争力。

今年以来,宁波市经济社会总体朝着又好又快的趋势发展。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8.6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6.2亿元,同比增长19.6%;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13565元和7193元,增长15.2%和13.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分别为8.2%和 6.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8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为近年来最高。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部分高能耗行业产值增幅下降明显,鄞州区126家污染企业整体退出铸造业;三产投资增长20.3%,高出二产1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长21.7%,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0.5%。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继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全覆盖后,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参保人数增加60多万,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56.1%。

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影响,宁波一部分外向型企业和加工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利润明显下滑。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题,宁波市近日出台意见,今明两年,市、县两级将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对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给予风险补偿,每年新增2000万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

从今年8月1日起,停征15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每年减轻全市企业和群众负担 2.45亿元。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提出:“当前一些企业正处在结构调整的重要关口,政府机关要主动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从7月中旬起,为期2个月的“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在全市开展起来,大批机关干部将在培训后进入企业,现场办公落实政策、破解难题。

(摘自2008年08月01日《人民日报》)倘若这则消息标题作如下修改,那么导语也应作相应修改。

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宁波停征15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本报宁波7月31日电8月1日起,浙江省宁波市将停征15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帮助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带来的影响,预计每年减轻全市企业和群众负担 2.45亿元。

4.2.3导语写作原则与技巧一、导语写作的“三新”原则。

1. 时间新:导语中尽量用时效性最强的时间副词。

如:本报讯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海口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刑事案件777件1058人,提起公诉712件1028人。

共受理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线索121件,查结92件,立案33件39人。

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大案21件24人,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案8件8人。

(摘自2008年07月28日《海南经济报》,作者:王焕娟,刘枚)点评:这则消息中,新闻事实的时间副词为一段持续的时间,即“今年上半年”。

为突出时效性,导语中将最新的时间副词“昨日”放在了最前面。

对阶段性的成果报道,都可采用此方法增强时效性。

2. 内容新:选择最重要、最新或最有趣、最有人情味的信息放在导语里。

如: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汇丰、花旗、渣打、东亚四家在华转制外资法人银行获悉,它们均已获得监管部门确认,从今天起就可以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

这也意味着,从今日起,部分城市的境内居民就可以到外资银行去存钱了,不必再受100万元人民币的门槛限制。

同时,除了简单存取款业务外,本地居民也可以到外资银行申请住房按揭及其后续推出的人民币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汇丰(中国)相关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介绍,该行对个人提供的账户将以卓越理财账户为主,同一客户号码下的所有账户月内日均总余额在人民币50万元或等值以上,可免费享受专属服务,否则需支付人民币300元服务月费。

一般个人账户月内日均总余额在人民币10万元或等值以上,可免收人民币150元服务月费,客户可以选择包括投资理财等在内的多种服务。

(摘自2007年04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韩圣海)点评:导语中的四家银行“今天起就可以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是这则消息中最重要、最新的信息,接下来的主体部分则是对这一信息的补充和具体化。

3. 形式新:语言生活化,角度新颖化,能用短句不用长句,少用四六体。

如:题:八国集团营养过剩的宴会八国集团的“工作午餐”至少包含1622卡路里的热量(男性每天需要摄取2550卡路里热量、女性需要1940卡路里),其中有80克蛋白质(这几乎是女性每天45克需求的两倍,也大大超出了男性每天摄取55克的需求)。

工作餐还向各国代表提供了114克脂肪,远远高于男性每天90克的最高需求。

在如此饱餐后,代表是否还能集中注意力值得怀疑,他们的血脂将显著上升,心脏有可能出问题,因为他们整个下午都要坐在座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