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

无定形区约为67 C

结晶区约为81 C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C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玻璃化温度不同

定形温度Tg 定形温度Tg

未定形75 90 105

120 123 150 125

180 122 210 115

230 105 245 90

实际染色时,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产生瞬间孔穴。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染料分子量越大,二者相差越大

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

1.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

织物品种适应性好,适用的染料范围广,染料利用率高

对设备要求高,需密闭

间歇式,染色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

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pH 调节剂等高温高压染色,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

温度控制不匀,出现晶体增长现象

高温染色,表面易析出低聚物

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

染料要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染色过程

(1 ) 40 C温水化料,过滤

(2 )慢慢升温至120?130 C,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应严

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 3 )继续保温染色45 ?60min

(4 )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

度和鲜艳度

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 C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 C,否则纤维会造成损伤,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

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

(1 )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 C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很快,要严格控制1?2 C /min , 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2 )染色保温阶段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3 )降温阶段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

pH值

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高温碱性,染料水解,

碱性太强,织物损伤大,手感差

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浴比:

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

大,耗能耗水

匹染:10 : 1?30 : 1

分散剂影响

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1 )缓染剂

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均匀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从而染色均匀,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

(2)移染

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

载体有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2.热熔染色

在185?215 C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

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

染色时织物所受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

一般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染色

浸轧液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防泳移剂等

染料颗粒要特别匀细,渗透性及分散稳定性要好

二浸二轧,室温,涤棉织物轧余率一般为50?60 %

焙烘固色(热熔)温度根据染料升华牢度来选择,一般为180?220 C,时间2?1min

染色工艺条件

(1 )润湿剂或渗透剂

润湿剂可以排除织物中的空气,有利于染料渗透到织物内部

织物前处理充分,可不加

(2 )泳移现象及防止

因染料对涤纶缺乏亲和力,容易发生烘干现象

合理烘干方式

提高浸轧效果,减少带液率,涤棉带液率降低到20 %?30 %后,不会发生明显泳移

加入适量防泳移剂

热熔染色时间和时间选择

织物烘干后,染料停留在纤维表面,没有与纤维发生固着,通过高温热焙烘,染料向纤维内

部扩散,把纤维染透,完成固色一一热熔固色

温度高一一染料升华较多

拼色时,染料耐升华性应相近

3.载体染色

利用载体助剂对涤纶的增塑膨化性能,在常压100 C条件下染色

设备简单,适合毛涤织物染色

另外,载体对染料具有亲和性,对染料溶解能力高,提高染料浓度,提高吸附和扩散;过高, 也不好但载体有毒性,存在环境污染,残留载体不易洗净,影响染色牢度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 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一)分散染料一般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为了使染料在溶液

中能较好地分散,除必须将染料颗粒研磨至2^m以下外,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

剂,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常称为 E 型染料;

高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较高,但匀染性差,称为S 型染料;中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又称为SE 型染料。用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肘,需按不同染色方法对染料进行选择。

(二)分散染料染色方法由于聚酯纤维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度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要使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按常规方

法是难以进行的,因此,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

法和高温热溶法等三种染色方法。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加入助剂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纤维空隙,而与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完成对涤纶的染色。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故要依靠加入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剂组成染液。为防止分散染料及涤纶在高温及碱作用下产生水解,分散染料的染色常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染剂。

利用载体对涤纶染色的原理是涤纶中的苯环与染料分子中的芳核间有较大分子间引力,涤纶能吸附简单的烃类、酚类等,这些化学品就成为载体。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纤维空隙增大,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同时由于载体本身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把染料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而且能减少纤维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入纤维空隙区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促使染料与纤维结合,从而完成染色步骤。染色结束后,利用碱洗,使载体完全去除。常用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甲酯等,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目前已很少应用,故这里只作一般介绍。

2.高温高压染色法高温高压染色法是在高温有压力的湿热状态下进行。染料在100 C以内上染速率很慢,即使在沸腾的染浴中染色,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也不高,所以必须加压在2atm (2.02 x iO5Pa )以下,染浴温度可提高到120?130 C,由于温度提高,纤维分子

的链段剧烈运动,产生的瞬时孔隙也越多和越大,此时染料分子的扩散也增快,增加了染料

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使染色速率加快,直至染料被吸尽而完成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适合升华牢度低和分子量较小的低温型染

料品种。用这类染料染色匀染性好,色泽浓艳,手感良好,织物透芯程度高,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常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可在高温高压卷染机和喷射、溢流染色机上进行,适宜于染深浓色泽,染色pH 值一般控制在5 ?6 ,常用醋酸和磷酸二氢铵来调节pH 值。为使染浴保持稳定,染色时尚需加入分散剂和高温匀染剂。

溢流染色机染色工艺举例:

染色处方:

分散染料X

高温匀染剂0.2 ?1.2g/L

扩散剂O 0.5 ?1g/L

醋酸(98 %) 0.5 ?1.5g/L

还原清洗:

烧碱(360Be) 6ml/L

保险粉2.5g/L

分散剂0.1 ?0.5g/L

工艺流程:坯布缝头T前处理T染色T还原清洗T热水洗T水洗T脱水T定形。

一般可在50?60 C始染,大约1h后逐渐升温至130 C,染色1?2h,然后充分水洗。染深色时进行还原清洗代替皂洗,可保持染色成品色泽鲜艳。

3.热熔染色法分散染料染涤/ 棉织物采用热熔法染色与一般浸轧染色相似,先经浸轧染液后

即行烘干,随即再进行热熔处理。在200 C高温作用下,沉积在织物上的染料可以单分子

形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涤纶的染色。若是涤棉混纺织物,则可通过热熔处

理使沾在棉上的染料以气相或接触的方式转移到涤纶上。热熔染色法是目前涤棉混纺

织物染色的主要方法,以连续化轧染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热熔染色法的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对使用的染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染料的利用率较高温高压法低。

热熔染色工艺举例如下(45 X 45支,浅蓝色,65/35 涤/棉细纺织物):

(1)染色处方

分散蓝2BLN 1.5g/L.

润湿剂JFC lml/L

扩散剂1g/L

3% 海藻酸钠浆5 ?1 Og/L

使用时,用醋酸或磷酸二氢铵调节pH5 ?6。

(2)工艺流程

轧染(二浸二轧,轧余率65%,室温)T预烘(80?120 C )T热熔(180?210 C,2?1mi n)T套染棉。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的分散染

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选择适当的热熔温度和时间。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

棉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处理。若在热熔法染色后还要进行棉部分的套染,则可在套染后选行后处理。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的棉套染工艺,可参阅前述的棉织物染色工

艺,这里不再介绍。

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江苏旷达实验室张凤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非常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是不上染。涤纶筒子纱染色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染色机主泵的压力作用使染液穿透卷绕在具有多孔不锈钢筒管上的纱线层,使分散染料的分子与纤维不断接触,染料首先是被纤维外层吸附,继而再向纤维内部扩散而达到上染得目的。我公司主要是ATY、DTY,现就这几年我公司常见染色问题阐述以下两点: 一、影响筒子纱匀染性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较高的染液循环频率和较低的染料吸收速度是筒子纱匀染的重要条件。染料的吸收速度除了受纤维及染料本身特性的影响外,它还受助剂、染液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影响筒子纱匀染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这里以筒子纱染色时基本的操作因素为主,来阐述它们对筒子染色过程中匀染情况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筒子纱的染液流速或染液循环频率、染色时染液的升温速度、筒子纱卷绕密度等。 1、影响筒子纱匀染性的因素 A、每循环上染率对匀染的影响

由于纤维对染料的吸收作用,染液内染料浓度在染液流向方向上逐渐减少,引起染液流向下方纤维时染料的吸收量下降,即染料的吸尽作用。反映染料吸尽作用最直接的指标是染液每循环一次纤维吸收染料的百分率,即每循环上染率。每循环上染率越大,吸尽作用越强烈,所得的筒子纱匀染性越差。 B、流速对匀染程度的影响 经过筒子纱的染液流速或筒子纱染色时染液的循环频率,是决定筒子纱染色质量的重要参数。同一纤维品种用同样的染化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时,染料的最终平衡上染率是不变的,而达到匀染所需要的时间随染液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染色时间内,流速越高,筒子纱的匀染程度就越好;流速越低,筒子纱的匀染程度就越差;但流速过大易出现毛羽等疵病,因此,控制好流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要控制在25~30 L·(min.kg)。 C、升温速度对匀染程度的影响 筒子染色时的升温速度直接影响到筒子染色时间的长短,还会影响筒子染色机的产量、能耗。为此,确定合理的升温速度是筒子染色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染液吸尽作用的原理出发,避免升温速度过快引起每循环上染率增加过大导致筒子纱不匀染,对确保筒子纱的染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染色过程中升温速度增加时,每循环上染率也随之加大,这将导致筒子纱不匀染程度的增加。根据小样实验,当循环速度在2.85~3.25次/min情况下,即使升温速度为0,筒子纱

缝纫线分类及性能

缝纫线 常用缝纫线的型号有 202 , 203 , 402 , 403 , 602 , 603等等。 通常是由几股纱并列捻和而成,缝纫线型号前面的 20 , 40 , 60等均指纱的支数,纱的支数可以简单 理解为纱的粗细,支数越高,纱就越细;型号后面的2,3分别指该缝纫线是由几股纱并捻而成。 例如: 603就是由3股60支纱并捻而成。所以相同的股数纱捻和成的缝纫线,支数越高,线就越细,强度也 越小;而相同支 数纱捻和成的缝纫线,股数越多,线越粗,强度越大。 线粗细比较:203>202>403>402=603>602 一)尼龙线(Nylon 6、Nylon 6.6) 尼龙线又叫锦纶线、珠光线,是由连续长丝尼龙纤维捻合而成, 平顺、柔软,延伸率 为20%---35% ,有较好的弹性,燃烧冒白烟。耐磨度高,耐光性能良好,防霉,着色度 100 度 左右,低温染色。因其线缝强力高、 的 需要而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其一般物理特性: (二)特多龙线 特多龙线:又叫高强线、涤纶线,是由连续涤纶高强低伸长丝捻合而成,耐温 130 度, 拉力高,低延伸率,无弹性;不过耐磨性差,比尼龙线硬,燃烧冒黑烟, 130度高温染 色。 其常用规格型号为: 线号 丹尼尔 平均强度(KG ) 60# 150D/1X3 2.4 40# 210D/1X2 2.4 30# 210D/1X3 3.6 20# 210D/1X4 4.5 10# 210D/2X3 6.0 5# 210D/3X3 9.0 0# 210D/4X3 11.0 还有其它一些较粗规格,15股、 18股、21股、24股、30股等。 (三)PP 纯涤纶线 线号 丹尼尔 平均强度 40# 210D/1X2 2.3 30# 210D/1X3 3.5 20# 210D/4 4.8 10# 210D/2X3 7.0 5# 210D/3X3 10.0 0# 210D/4X3 14.0 (KG ) 耐用、缝口平伏、能切合广泛不同缝纫工业产品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1min)升温至70℃匀染10min—(1℃/1min)升温至100℃匀染10min—(1℃/min)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o.w.f.)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品种较多,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类。物理改性主要是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化学改性主要以增加涤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的非结晶部分,提高这一部分的分子间活动性能,即在聚酯纤维的大分子链中引入不对称的第三单体或极性基团。因此出现了不同改性纤维,如CDP,ECDP和ADP纤维。 CDP纤维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通常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包括α-—磺酸基—1,3—苯二甲酸,4—磺酸基—1,3—苯二甲酸和5—磺酸基—1,3—苯二甲酸。目前,CDP纤维多数采用间位第三单体,有时也用对位第三单体或同时加入此两种单体。CDP纤维根据所用改性剂的不同又分为高压型(高温型)即CDP纤维和常压型(低温型、易染型)即ECDP纤维。前者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团及酸度较小的磷酸基团化合物,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但染色必须在110~130℃。后者除采用上述相同的第三单体外,还应加入第四单体如脂肪族二羧酸、二醇等改变纤维的非结晶区和扩大其分子活动性,同时降低玻璃化温度,因此可用阳离子染料在常压沸染下染色。 涤纶改性纤维除上述酸改性外,还有阴离子染料可染型(anionicdyeable polyester)简称ADP纤维,ADP纤维主要是在聚酯大分子链中引入碱性极性基团,疏松纤维内部结构,从而可使酸性染料上染。 分散阳离子染料: 具有阴离子性特性。因此很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染色。与阴离子染料相容性好,可一浴法染色。 染料的溶解:用适量的50℃以下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染色:用冰醋酸调节pH=4-4.5,30分钟升温至120℃,保温30分钟。 可染阳离子染料: 部分阳离子染料也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的染色:如:阳离子金黄X-GL、红X-2GL,红X-GRL、翠蓝X-GB、蓝X-BL、黑FDLT等。

面料染色工艺

面料染色 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一胚布缝边松布翻布 1 缝纫机特征:通过电动机带动缝纫机头,能把布边布头缝合起来。可以缝各种布料。 2 操作:先打开电源开关,把针线跟底线穿好,把布边或布头放到压脚下面、再启动踏脚板。 3 缝边工先检查胚布与流程卡上的数量,胚布是否相符,缝边不能过宽,2公分以内,从布头缝至布尾要平直,齐边。保持布面清洁,按数量分清缸数。 4 对缝纫机要定期保养,如加油,清洁等工作。用完后关掉电源以免烧坏电动机。 5 注意安全、调节机速、小心针头扎手指头。 6 松布,翻布,要检查松布机,翻布筒是否正常,特别要留意勾丝。 二拉缸(绳状缸) 拉缸构造:缸体由不锈缸材料制造,主要配件:电动机,棍筒,加热蒸汽管,加料糟,开关可以正转反转。 特征:能染真丝,棉布,人造丝,锦纶网布等,优点就是产量高,速度快,缺点:不能生产拉架布,高档布料等。 常见故障:会在染色过程中出现打结,绞导布轮。 解决方法:先停机,然后手动开机慢慢倒转。 生产工艺 1 先检查机台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搭色,沾污。 2 胚布进缸要平幅进,用缝纫机接头。 3 染色时水位要放大,浴比1:50左右,低水位不能开机运行,防止拉伤,擦伤。 4 拉缸生产的胚布选择每疋布的长度要基本一致,助剂,染料要加均匀(防止有疋差)。 5 拉缸不能生产高档布料,只能染要求低的产品,目前我们只能用来煮练印花胚布,染印花底

色。 三高温缸 构造:由不锈钢材料组合而成,主要配件:主泵马达,导布轮,升降温进放水阀,还有排汽阀,副缸,抽料泵,搅拌机,主机前装有出布机,四管配有先进电脑运行操作。 特征:能染多种面料,既能低温染色又能高温染色,操作简单易懂,成品质量好,机器运行时出现结会自动报警。 常见故障:机器运行时出现布拉不动,掉布,布打结,布绞导布纶,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等。解决方法: 1、当布出现拉不动时,操作工应马上考虑到主泵的冲力是不是调的太大或太小,调小冲力不够,调大冲力过猛,会把缸内的布冲乱,在后面的布运行就会把前面的布压住,导至布拉不动,冲力应该调到适当为止。如果布还是拉不动,在高温情况下,应该降温至85度,缸内压力全部排完,才可以开盖,用人手进行操作,操作工在滚筒正转突然停下,连续几次,用手推布正转。或把布打出一点,再开动主泵,水冲力调大,直到布进去为止。 2、掉布:布在缸内自动打结,过不了喷嘴,降温85度,压力排完,用手工把结解开。 3、布绞导布轮:操作工千万不要茫然地乱正反转,要看清楚布是怎样绕在导布轮上,再找出双头,把布清理好即可,如果缸内高温一定要降温,排压。 7、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时,只要来电就把电脑箱上 面的自动与手动开关反复开几次,就OK! 操作工艺 1 胚布进缸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沾污,沾色。 2 胚布下缸前要看清流程卡上布号,数量是否相同等,拉架布染色必须用缝纫机接头,平幅进缸,防止出现拉痕,染色时水位要放大,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 3 高温缸染色时,一定要关好,关紧高温缸门,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降温至85度以下,

涤纶针织物染色常见问题

涤纶针织物染色常见问题 涤纶针织物常见的问题有:缸差、色点色花、油斑色渍 一、缸差 1、PH值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的工厂用冰醋酸来调节染色的PH值,而一般的工厂前处理后织物都带碱,染色时造成染液PH值升高,使染料发生水解,从而产生缸差;其次,一般工厂都重视染料的称取,助剂大多是舀取,误差都比较大,由于冰醋酸没有缓冲性,造成PH值波动大,从而使染出的颜色误差大;第三,由于温度升高冰醋酸会挥发,使染液PH值升高,使染料发生水解,产生缸差。解决方法:用杭州多恩的PH缓冲剂45可解决此问题。 由于PH45有优良的缓冲性,即是前处理织物有残碱,中和一部分PH45,它仍能使染液PH值稳定在染色最佳PH值4—5之间;同时,PH45不挥发,不会产生温度升高PH值升高的问题。PH45的用量为0.7—1.Og/l。 2、还原物质的影响 木质素磺酸盐会还原一些高水洗染料(如蓝色、藏青色等),使这些染料产生色变,从而产生缸差。如德司达的W系列染料、亨斯迈的XF系列。而木质素磺酸盐广泛存在于分散剂和染料填充物中。 解决方案:开始染色时加入杭州多恩的染料保护剂P–AR。由于P–AR具有弱氧化性,不会对染料产生影响,可以阻止染料被还

原,从而避免织物产生逃色,减少缸差。 3、烧碱、保险粉还原清洗的影响 由于保险粉容易分解,如果保管不当或低温加入,它的还原能力就大大削弱,造成还原力度不够,发生色光变化,产生缸差。 解决方案:使用杭州多恩的酸性还原清洗剂RC–A。染色完成后,降温到80℃~90℃,调节PH值3~4,加入RC–A保温20分钟。相比烧碱、保险粉还原清洗,色光稳定,节能降耗。也可以使用杭州多恩的还原清洗剂RC–200,配合烧碱使用,还原效果好,色光稳定。 4、染色温度的影响 分散染料理想的染色温暖是130℃,但在日常生产中,由于蒸汽压力、设备老化、温度计失灵等情况,经常发生染色温度波动的情况,造成染色缸差。 解决方案:使用杭州多恩的分散扩散促进剂MCD,可以减少染缸温度差异﹙3~5℃﹚引起的缸差,同时具有极强的移染性与匀染性。也可使用杭州多恩的扩散促进剂MLD,可以减少染缸温度5~10℃引起的缸差,同时也是一款优良的修色剂。 5、金属离子的影响 部分分散染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比较敏感,色相造成偏差,尤其是铁离子水质。由于大部分印染厂都使用河水,前后相差半小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量就可能误差很大,从而引起色光的变化。解决方案:使用我司的裂解剂HSA。它能有效的螯合水中的铁离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 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 ﹪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 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 型高温高压 染样机 1.2 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 下处理20min, 皂洗剂1g/L 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 /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1℃ /1min )升温至100℃匀染10min—(1℃ /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 —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 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9g 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 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 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纺丝、织造是必要的。但在染整加工时必须将油剂洗除倘若染前不洗涤,带着这些油剂染色,油剂会在涤纶表面形成一层“阻染膜”,妨碍染料向纤维内部均匀扩散、渗透。因而,容易造成上色不匀,产生色花、色斑等染疵。而且,还会使浮色增加,影响色牢度。如果染前处理工艺不到位,纤维上的油剂去除不匀,就可能产生云状色花;如果在染色过程中,染液中的染料分散稳定性差,出现凝聚现象,这些油剂又会与染料的聚集体结合,沾附染色物而产生色斑。 必须注意的是前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容易造成染花疵病。 应对措施:加强染前净化处理 在染色前,先将染色物在淡碱液中(必要时可加入适量耐高温、不起泡的表面活性剂)于120 ℃处理 2Omin(注意,碱浓不可太高,以免涤纶水解)。排液后清洗一次,必要时经酸中和,然后再实施染色。目的有二个: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 无定形区约为67℃ 结晶区约为81 ℃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玻璃化温度不同 定形温度Tg 定形温度Tg 未定形75 90 105 120 123 150 125 180 122 210 115 230 105 245 90 实际染色时,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现在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产生瞬时孔穴。 一样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染料分子量越大,二者相差越大 (2)染色保温时期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3)降温时期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幸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 pH值 操纵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高温碱性,染料水解, 碱性太强,织物损害大,手感差 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浴比: 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 大,耗能耗水 匹染:10:1~30:1

分散剂阻碍 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1)缓染剂 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平均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从而染色平均,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 (2)移染 匀染剂一样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 载体有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会产生沉淀,一样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设备简单,适合毛涤织物染色 另外,载体对染料具有亲和性,对染料溶解能力高,提升染料浓度,提升吸附和扩散;过高,也不行 但载体有毒性,存在环境污染,残留载体不易洗净,阻碍染色牢度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进展,锦纶、涤纶相继显现,专门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间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差不多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按照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一)分散染料一样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为了使染料在溶液中能较好地分散,除必须将染料颗粒研磨至2μm以下外,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固地分散在溶液中。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常称为E型染料;高

常用缝纫线种类

常用的缝纫线种类 1.棉缝纫线 棉线的强度、尺寸稳定性较好,耐热性优良,适用于高速缝纫与耐久性的压烫,但其弹性和耐磨性稍差。除了普通的软棉线外,还包括经过上浆、上蜡处理的蜡光线和经丝光处理的丝光线。蜡光线表面光滑、硬挺,捻度稳定,在强度和耐磨性方面有所提高,这样就可减少缝纫时的摩擦阻力,适用于硬挺面料、皮革面料或需高温整烫的衣物的缝纫。而丝光线质地柔软,纱线外观丰满、富有光泽,强度也有所提高,手感滑爽,多用于中高档棉制品的缝纫。 2.丝缝纫线 丝线有极好的光泽,手感柔软,表面光滑,因而缝迹顺滑,耐热性也较好,其强度、弹性都优于棉线。丝线可以是长丝或绢丝线,通常用来缝制真丝服装、羊毛服装、皮革服装等高档产品,其中粗丝线用于羊毛服装的缝制,用于锁眼、钉扣,特别适合于缉明线;细丝线常用来缝制绸缎薄料。由于真丝缝线价格高、在使用时易磨损、缠绕在线筒上易脱落等劣势,目前除用于丝绸和一些高档服装的缝纫使用外,真丝线已逐步被涤纶长丝线所替代。 3.涤纶缝纫线 涤纶线由于其强度高、耐磨性好、缩水率低、吸湿性及耐热性好,耐腐蚀、不易霉烂、不会虫蛀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棉织品、化纤和混纺织物的服装缝制中。此外,它还具有色泽齐全、色牢度好、不褪色、不变色、耐日晒等特点。由于涤纶原料充足、价格相对较低、可缝性好,因此涤纶缝纫线已在缝纫线中占有主导地位。 涤纶线有长丝、短纤维和涤纶低弹丝线等几种。其中,涤纶短纤维主要用于缝制各类棉、涤棉、纯毛及其混纺等织物,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缝纫线。涤纶低弹丝线常用于针织服装,如运动服、内衣、紧身衣的缝制。另外涤纶与丝混合纤维制成的缝纫线,称为涤纶丝,由于在柔韧度、光泽度和韧性方面更胜单纯的涤纶线一筹,所以使用范围更广泛,常用于超薄面料的缝制。 4.锦纶缝纫线 锦纶线耐磨性好、强力高、光泽亮、弹性好,常用在较结实的织物上。由于它的耐热性稍差,所以不用于高速缝纫和需高温整烫的织物。锦纶缝纫线分为长丝线、短纤维线和弹力变形线三种,锦纶长丝线适用于化纤服装的缝制和各类服装的钉扣、锁纽眼等工序。另外,锦纶单丝透明缝纫线适用于缲边工序,如裤口、袖口和纽扣等部位,还可用于装饰,如女性服装中的腰带扣襻处、中式服装的袖口和下摆处的明线装饰。 5.混纺缝纫线 混纺缝纫线以涤棉混纺线和包芯线为主,是当前规格较多、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类缝纫线,有可挖掘的使用潜力。涤棉线是用65%的涤纶短纤维与35%的优质棉混纺而成,这种线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都比较好,而且线质柔软、富弹性,适用于各类棉织物、化纤织物和针织织物的缝制和拷边。包芯线是一种新型的缝纫线,它常以合成纤维长丝(多是涤纶)作为芯线,以天然纤维(通常是棉)作包覆纱纺制而成,这种构造的线由于强度高、线质柔软而有弹性、缩水率小而兼具了棉与涤的双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缝线对针眼摩擦产生的高温及热定形温度的耐受能力,适用于高档服装及中厚型织物的高速缝纫。 6.装饰缝纫线 许多服装为了强调造型和线条,都常用装饰线,如皮革和牛仔服装,常缉明线和绣花作为装饰。真丝装饰线的特性是色彩艳丽、色泽优雅柔和;人造丝装饰线是由黏胶纤维制成,虽然光泽度与手感均有不错的效果,但在强力上较真丝线稍逊一筹。另外金、银线装饰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金、银线又称工艺装饰线,用于中式服装及时装的明线和局部图案装饰。 摘自2011版《服装生产工艺》

涤纶知识

精心整理涤纶涤纶涤纶是什么 导读:涤纶纤维的原料是将从石油、天然气中提炼出来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而得到的一种合成纤维。国外有称“大可纶”,“特利纶”,“帝特纶”等,被大量用于制造衣着面料和工业制品。 开放分类:居家纤维纺织纺织品纺织术语 编辑词条分享 ?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MSNQQ空间飞信空间涤纶布料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中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织物经过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态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 编辑摘要 目录 ?1简介 ?2性能 ?3品种 ?4改性 ?5选购

涤纶面料 涤纶,又称POLYESTER,特性是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湿性。还有较强的抗酸碱性,抗紫外线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涤纶纤维面料的种类较多,除织制纯涤纶织品外,还有许多和各种纺织纤维混纺或交织的产品,弥补了纯涤纶织物的不足,发挥出更好的服用性能。 涤纶-简介 涤纶绣花线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中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织物经过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态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 涤纶-性能

分散染料染涤纶染色工艺模板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 回弹性好, 耐磨性优良, 尺寸稳定性好, 抗皱性好, 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 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 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 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 增加了微隙, 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 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 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得色丰满, 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 退浆、煮练、漂白合一, 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 —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 1℃/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 1℃/1min) 升温至100℃匀染10min—( 1℃/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 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 —洗水—醋酸中和—洗水( 上抗静电剂) —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 按织物重量) : 分散染料 ( o.w.f.) x 冰醋酸 1.2g/L

匀染剂 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 1.5g/L 还原清洗剂 1.5g/L 抗静电剂处方 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 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 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 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 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 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 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 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 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 卷绕太松, 筒纱容易变形脱落, 造成乱纱, 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 染液的穿透速度快, 染液的穿透量多; 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 染液的穿透速度慢, 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 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 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 染料上染纤维, 是分为三步: 第一步,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 第二步, 染料经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 被纤维表面吸附; 第三步, 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 染液流动越快, 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 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应对措施: 绕筒要均匀

缝纫线知识(仅限借鉴)

缝纫线 缝纫线用于缝合各种服装材料,具有实用与装饰双重功能。缝线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缝纫效果及加工成本,也影响成品外观质量。因此,特将缝线形成的一般概念、捻度、捻度与强力的关系、缝线分类、特点与主要用途、缝线的选用作以介绍,方便企业制定标准进行相关试验时,有针对性地确定缝线。 线形成的一般概念 普梳(粗梳)———只进行一端梳理而纺织的纱线。 精梳———用精梳机对纤维两端进行梳理的纱线,杂质更少,纤维更顺直。 混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纤维混合在一起的纱线。 单纱———细纱机上直接形成的,一经退捻即会散开,简称纱。 股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纱并捻在一起,简称线。 缝纫线———服装等缝制品缝合用的线的统称。 新型纺纱———与传统环锭纺纱不同,一端为自由端,如气流纺、摩擦纺等。纱线缠结在一起,无捻度。 纱支———用于表示纱线细度的指标,主要有英制支数、公制支数、特数、旦数。 关于捻度 定义:通过线的纤维结构加捻,使线横截面间产生相对角位移,通过顺直的纤维与轴线发生倾斜来改变线的结构。加捻可使线具有一定的强度、弹性、伸长、光泽、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用单位长度内加捻数表示,常用每英吋捻回数(T.P.I)或每公尺捻回数(T.P.M)。 捻回:绕轴心旋转360度为一个捻回。 捻向(S向或Z向):纱条垂直时,绕轴心旋转形成的螺旋线的倾斜方向。S捻向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中部一致,即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Z捻向的倾斜方向与字母Z中部一致,即左手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捻度与强力的关系:线的捻度与强力成正比,但一定捻度后,强力反而下降。捻度过大,捻回角增大,线的光泽差、手感差;捻度过小,发生毛羽、手感松。这是因为捻度增加,纤维间摩擦阻力增加,使线的强力增加。但捻度增加,纱条轴向的分力变小,内外纤维应力分布不匀,导致纤维断裂的不一致性。 总之,线的断裂性能、强力与捻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捻度及捻向根据成品及后加工的需要而定,一般为Z捻向。 缝纫线是指缝合纺织材料、塑料、皮革制品和缝订书刊等用的线。缝纫线具备可缝性、耐用性与外观质量的特点。按用途分为缝纫用线、刺绣用线、工业用线等,而常用分类则依原料划分:天然纤维缝纫线、合成纤维缝纫线及混合缝纫线三大

涤纶筒子纱色花病疵原因及解决方法

涤纶筒子纱色花病疵原因及解决方法 2008-12-23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361 涤纶筒子纱色花病疵原因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到筒子纱线染色损耗小、质量高、交货快、效益好,因此,筒子纱线染色订单快速增长。然而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工艺复杂,要求很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难于控制,稍有疏忽,容易造成色花。 1、染色机理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才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 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染色机上主泵的压力作用使染液穿透卷绕在具多孔筒管上的纱线层,使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接触,溶解了的染料首先被纤维外层吸附,接着再向纤维内部扩散,从而达到上染目的。 2、容易造成色花的因素及其控制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简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的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 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以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 2.2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涤纶纱线在纺纱和松筒等人缸染色前工序中沾污在纱线上的油剂,通常采用德美净338 1g/L,加碳酸纳2g/L于80℃条件下处理20min。 必须注意的是前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容易造成染花疵病。

涤纶织物特黑色染色技术

涤纶织物特黑色染色技术 涤纶织物染深色一般不成问题,但如果要染出能满足阿拉伯国家要求的特黑色则就很不容易了。以前这种特黑色产品日本生产较多,后来转入韩国生产,现在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我国印染质量的提高,我们也开始尝试生产该产品。 为了达到比一般黑色更深的效果,我们从调整染色配方、染整工艺流程:采用增深剂、增深树酯等几方面着手试验和改进,最终生产出满足出口(中东)阿拉伯国家要求的特黑产品,增强了出口竞争力。 加工途径和原理 经过各种染色配方的调整和对比试验发现,无论怎样调整染色配方,选用好的染料,增加染料用量,其黑度的提高仍非常有限;提高染色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减少每缸织物装载量对黑度的提高也只有一点效果,距离要求还相差很远;而使用浴中增深剂也没有多大的作用。以上各种试验染出的成品与常规的黑色无明显的差异。 然而经过后整理时进行增深剂处理,则黑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这是因为该增深剂是一种能够大量吸附在织物表面的助剂,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沉积,使织物表面产生大量高低不平的凹坑,从而使射入织物表面的光在纤维表面的增深剂的沉积层上产生折射、漫反射,使织物对入射光的吸收性大大增加,反射光大为减少,黑度得到提高。 通过对比试验可知,生产特殊黑色产品的有效途径是在染色后进行增深剂处理。施加增深剂后容易造成织物纰裂,为了提高增深剂的吸附量和防止增深剂使经纬纱之间容易滑移,某些产品在上增深剂前应添加增深树脂,增深树脂其实是一种防止纰裂的助剂。 特黑染色工艺 虽然我们认为要生产特黑色关键是要采用后整理增深剂工艺,而不是染色配方上的创新,但抓好染色仍是重要一环。首先要保证染色达到常规染色的最深效果,其次要控制好黑色的色光,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地区对黑色的要求不同,中东地区国家希望要求偏青光即带有一定蓝色的特黑色,而有些地区可能希望带有一定红光的特黑色,这就需要靠染色配方的调整来加以控制,试验了进口黑和国产黑的分散染色,只要染料浓度足够均能达到要求,但要根据色光偏向的不同再添加一些其他染料来调节色光。 值得注意的是,在染黑色的时候不必再加匀染剂,因为黑色染料用量高,染料本身就有大量的分散剂有较好的分散和匀染作用,黑色本身就不易色花,若加入匀染剂会降低染料的固着率,从而降低黑度,还增加污水中残余染料浓度,既造成浪费,又增加污染,所以染黑色不必加匀染剂。 上树脂工艺

涤纶基本知识

锁线用线基本知识: 线的概念: 普梳(粗梳)是指只进行一端梳理而纺织的纱线。 精梳是指用精梳机对纤维两端进行梳理的纱线,杂质已清除,纤维更顺直。 混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纤维混合在一起的纱线。 单纱是指细纱机上直接形成的,一经退捻即会散开,简称纱。 股线是指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纱并捻在一起,简称线。 纱支是用于表示纱线细度的指标,主要有英制支数、公制支数、特数、旦数 捻度概念:通过线的纤维结构加捻,使线横截面间产生相对角位移,通过顺直的纤维与轴线发生倾斜来改变线的结构。加捻可使线具有一定的强度、弹性、伸长、光泽、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用单位长度内加捻数表示,常用每英吋捻回数(T.P.I)或每公尺捻回数(T.P.M)。 通常我们称:单纱一次加捻的成品为线,对线二次加捻的成品为绳,对绳三次加捻的成品为缆。 缝纫线能及用途性品名/号数/支数长度用途Y表示码, 29.5*2(20S/2) 3000Y=2743M 牛仔服装,童车,帐篷 19.7*3(30S/3) 29.5*3(20S/3) 2000Y=1829M 汽车坐垫,箱包,旅游鞋,皮鞋,皮茄克,童车,沙发,床垫 19.7*2(30S/2) 3000Y=2743M 一般时装面料,各种针织面料,被套,被单,运动服. 14.8*2(40S/2) 3000Y=2743M 4000Y=3658M 5000Y=4572M 8000Y=7315M 14.8*3(40/3) 3000Y=2743M 厚踏花被,羊皮手套,玩具. 11.8*2(50S/2) Y=9144M T恤衫,薄型面料,砂洗,真丝.

9.8*2(60S/2) 5000Y=4572M 薄型面料,拷边,手帕. 9.8*3(60S/3) 3000Y=2743M 一般时装面料,各种针织面料,被套,被单,运动服. 7.4*3(80S/3) 3000Y=2743M 高级衬衫,高级民族服装. 纯棉缝纫线9.8*3(60S/3) 3000Y=2743M) 针织服装包缝线 涤纶高强(普强)缝纫线150-300D*2 100-460g 行缝,皮革缝纫线,扣眼,锁边线. 线通常是由几股纱并列捻合而成,缝纫线型号前面的20,40,60等均指纱的支数,纱的支数可以简单理解为纱的粗细,支数越高,纱就越细;型号后面的2,3分别指该缝纫线是由几股纱并捻而成。例如:603就是由3股60支纱并捻而成。所以相同的股数纱捻合成的缝纫线,支数越高,线就越细,强度也越小;而相同支数纱捻和成的缝纫线,股数越多,线越粗,强度越大。 线粗细比较:203>202>403>402>603>602 线强度比较与线粗细类似! 概念(涤纶): 1、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 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概述英文:Terylene 涤纶 2、所谓涤纶长丝,是长度为千米以上的丝,长丝卷绕成团。涤纶短纤维是几厘米 至十几厘米的短纤维。 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面料和工业制品。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性能 1、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 ~8.0cN/dtex。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 2、弹性好。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过其 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 3、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在合成纤维织物中是最好的。

涤纶织物高效退浆工艺

涤纶织物高效退浆工艺的应用探讨 前言 涤纶机织布通常在织造时都经过上浆,浆料为PA(聚酰胺)、PAC、PVC(聚氯乙烯)等类型的化学浆料。然而,浆料如果不去除,则会影响织物的手感、影响染色的均匀性、影响染料的得色率、影响色泽的鲜艳程度。因此,退浆是印染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传统的工艺是采用溢流染色机或卷染机先进行退浆,然后再进行碱减量或染色。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溢流染色机或卷染机是间歇式的设备,工作效率相对较低。(2)退浆通常采用碱退浆,退浆后需要大量的水洗,耗水量很大。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退浆效率、减少排放,其中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采用长车连续退浆。为此有些印染厂家也新购了连续式长车退浆设备,但很难快速地正常地使用起来。这是由于设备的使用需要配套相应的助剂、工艺,相互协同才能达到加工要求。为此,我们对长车快速退浆剂及其配套助剂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相应的应用工工艺。 2 试验 2.2材料和设备 2.1.2 化学药品 液碱(工业级) PVA浆料(工业级) PAC浆料(工业级) 液体石蜡 油酸钠氯化钙 阳离子红2GL(工业级) 2.1.2仪器和设备 恒温水浴锅、实验室用小轧车 2.2退浆效果的检测方法 采用阳离子着色法进行检测。退浆后织物:阳离子红2GL:0.2%(o.w.f)浴比:1:40 PH值调节到5左右50℃x10min 评价方法:织物着色越深,表明浆料含量越多;反之,织物着色越浅,浆料含量越少。 2.3渗透性测定方法 采用标准棉帆布沉降法。 2.4乳化分散性 2.4.1乳化性:采用液体石蜡乳化法,分层越少,时间越长,则乳化效果越好。 2.4.2分散性:采用钙皂分散法,用量越少,无絮状沉淀,则分散性越好。

涤纶染色方法

涤纶染色的方法介绍 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涤纶染色通常用三种方法: 1、载体染色法 载体的作用是使合成纤维在较低温度下上染。涤纶染色用的载体主要有联苯、卤代芳烃、邻苯基苯酚、水杨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是邻苯基苯酚钠盐或水杨酸甲酯。载体分子小,染色时先于染料上染,对纤维起增塑作用,降低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促进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活动,使染料分子容易扩散进入纤维。 载体还能增加纤维对染料的平衡上染量,染得较浓的颜色。染色时,将分散剂、染料、载体加入染浴,升温到近沸,染1小时左右。用邻苯基苯酚钠盐作载体在温度高于60℃后,需要逐步加入醋酸等酸性物质,使钠盐逐步转变成游离酚而起载体的作用。

染色后应充分水洗、皂洗去除残留载体,因载体有一定毒性并会降低染色品的日晒牢度。 2、高温染色法 在密闭染槽中染色,因染槽中染液温度高于100℃蒸汽压力大于1个大气压,又称高温高压染色法。适用于纤维、纱线和织物染色。染液温度增高后,染料在染液中的溶解度和纤维的染色饱和值,以及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都可提高,不但上染速率快,平衡上染量也有增加。染色时在染浴中加入染料、分散剂和匀染剂,染液维持在pH5左右,在70℃左右开始上染,逐渐升温到约130℃后,续染1小时左右,然后降温、排液、水洗和皂洗。 3、热溶染色法 是高温干态条件下,染料迅速扩散进入纤维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浅、中色织物的连续轧染,生产效率很高。选用的染料应颗粒细小、有较高的升华牢度,于室温下浸轧加有防泳移剂的染料悬浮液,使染料颗粒沉积在织物组织中。 烘干时应逐渐均匀升温,以减轻染料泳移而引起的染色不匀。干后再进行焙烘,当升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沉积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即对纤维上染,有少量染料因升华而散失在大气中。焙烘温度主要视染料的升华牢度高低而定,一般为180~220℃。焙烘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