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秋冬种生产的意见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秋冬种生产的意见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秋冬种生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公布日期】2008.08.28•【字号】毕署发[2008]19号•【施行日期】2008.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秋冬种生产的意见(毕署发〔2008〕19号)为切实抓好今年秋冬种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粮油增产,带动农民增收,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打下扎实基础,现结合我区实际,对今年秋冬种生产提出如下意见:一、认清工作形势,提高对抓好秋冬种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今年国际国内粮油价格飙升,一些国家出现“粮荒”,再次敲响粮食安全的警钟。

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思想时刻都不能放松。

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资源约束压力将逐步加大。

要实现粮油稳定增产,就必须在扩大复种面积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上下功夫。

我区耕地利用率较低,冬闲田土面积较大,复种指数仅达134%,冬季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不仅是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开发冬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而且对来年春季农业生产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抓好秋冬种生产,对于推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粮食生产的形势,提高对抓好秋冬种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秋冬季农业生产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予以高度重视,落实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秋冬种生产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科学制定目标任务今年我区秋冬种生产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规范化种植为重点,大力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2 . 3 . 2 优 化基 本农 田保护 结 构与 布局 , 划定 永 久基 本 农 田。
以达 到努 力夺 取 全面 建成 小康 社 会和 建成 美 丽富 裕和 谐 毕
节的新 胜 利 。
1 概 论
加 大 基 本农 田保 护 优化 结 构 与 布局 研 究 , 把 优质 耕 地 等 农 用 地 划入 基本 农 田 , 按 照 集 中连 片 、 优 质高效 的原则 划定 永
资源 与环境 科 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6年 第 2 0期
毕节试验 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饶 应鹏
( 贵 州 省赫 章 县 水 土 保 持 办 公 室 , 贵州赫章 5 5 3 2 0 0 )
摘 要 阐述 了毕 节试 验 区 治理耕 地 污染 、 实现耕 地轮 休 改革 的主 要 目标 、 目的和 内容 , 介 绍 了具体 工 作做 法 与相 应保 障措 施 , 以期 为 共 建 美丽 富裕和 谐新 毕 节提供 借鉴 。 关键 词 耕地 污染 ; 轮休 改革 ; 目标 ; 做法; 保 障措 施 ; 毕节试 验 区 中图分 类号 X5 3; F 3 2 3 . 2 1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6 ) 2 0 — 0 1 6 0 一 O 1
2 . 计划 , 加 大政 府 力 度 , 积
极鼓励和弓 1 导社 会 力 量 , 加 快 实 施耕 地 污 染 治理 和 实 现 耕 地轮 休 增 效 益f 3 卅。 四是 充 分做 好 耕 地 污染 区 域 的配 套 基 础 设施 建 设 , 修 建排 灌 沟 渠 , 增加 排 灌设 施 , 健 全 工程 配 套 设 施等 , 提 高 预 防 自然 灾 害 的能 力 , 走可 持 续 发展 的道 路 。 五 是进一 步开 展耕地 污染状 况详 查工作 , 开展全 区被污 染耕 地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毕府办发〔2015〕3号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毕府办发〔2015〕3号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毕府办发〔2015〕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4号)精神,健全和完善我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为实现“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现就毕节市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一)增强粮食安全意识。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我市人口多,粮食产量少,主要口粮缺口大,是贵州省粮食主销区,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保障民生的工作任务,常抓不懈,毫不动摇。

(责任单位: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二)强化粮食安全责任。

各级政府在维护区域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的责任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抓好粮食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管好地方粮食储备,确保储备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调用高效;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完善区域粮食市场调控机制,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引导城乡居民健康消费。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2.08•【字号】•【施行日期】2012.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印发毕节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毕节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八日毕节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1〕13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思想为指导,积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推进我市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毕节地区土地开发整理统筹管理办法(试行)

毕节地区土地开发整理统筹管理办法(试行)
第五条各县市政府、百里杜鹃管委会要成立相应机构。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第六条通过统筹整合资源和资金,“十一五”期间,全区力争新增耕地15万亩,逐步达到农民人均0.5亩基 本农田建设目标。县级指标为:毕节市2万亩,大方县1.5万亩,黔西县1.5万亩,金沙县1.5万亩,织金县2万亩, 纳雍县1.5万亩,威宁县2.5万亩,赫章县2万亩,百里杜鹃管理委员会0.5万亩。年度实施目标见附表。
毕节地区土地开发整理统筹管 理办法(试行)
为提高耕地质量而颁发的条例
01 总则
03 总体目标
目录
02 组织领导 04 统筹整合的项目
目录
05 统筹整合的资金
07 附则
06 统筹整合的职责
基本信息
<毕节地区土地开发整理统筹管理办法(试行)>是一部为提高耕地质量而颁发的条例。
总则
总则
第一条为探索试验区土地开发整理统筹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规范我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统筹整合各类资 金和耕地后备资源,增加新增耕地指标,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 求,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统筹整合的项目
统筹整合的项目
第七条土地开发整理统筹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数量的项目;另一类是土地整理, 提高耕地质量的项目。
第八条 凡是涉及人工造林、营造经果林、新建茶园、人工种草的项目,符合土地开发整理条件的,必须先 进行土地整治再实施。
第九条统筹整合项目包括: 1、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项目。 2、发改部门涉及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 3、农办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4、林业部门涉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 5、水利水保部门涉及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 6、其他部门涉及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 7、其他涉及占补平衡需要投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毕节市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府发〔2019〕7号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毕节市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府发〔2019〕7号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毕节市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毕节市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府发〔2019〕7号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毕节市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毕节市人民政府2019年5月15日毕节市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9〕4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2019年,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基本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

到2020年,构建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并根据农业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以及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适时调整完善。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行业内涉农资金整合1.清理归并涉农资金,明确整合资金范围。

市级涉农资金的整合由市级财政、发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务、林业、生态移民等部门,参照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专项整合情况,按照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两大类,对行业内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的涉农资金予以清理整合。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以质抵量试点工作有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以质抵量试点工作有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以质抵量试
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利用和治理
【发文字号】毕署办通[2008]112号
【发布部门】毕节地区行政公署
【发布日期】2008.06.11
【实施日期】2008.06.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以质抵量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毕署办通〔2008〕112号)
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地直各相关部门:为认真完成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任务,探索毕节试验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土资源保护政府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要求,经行署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以质抵量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以质抵量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人多地少、土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1988年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区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开展了以
坡改梯为龙头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为耕地占补平衡做出了贡献。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占用耕地数量不断增大,补充耕地的任务越来越重,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靠大规模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来实现耕地。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法规类别】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抵押【发文字号】毕署发[2010]3号【发布部门】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发布日期】2010.02.23【实施日期】2010.02.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毕署发〔2010〕3号)为适应试验区农村改革发展需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壮大我区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土地流转已在我区部分农村悄然兴起,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涌现,农民分工分业步伐明显加快。

但总体看,个别地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展较慢,流转行为不够规范,流转纠纷时有发生,土地流转面积比例不高,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一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认识、解放思想,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前提,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产业带动、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调节、规范有序”的要求,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完善分配权,建立健全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制度保障、政策扶持和组织领导机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土地集约经营水平,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作者:————————————————————————————————日期: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耕作制度是一个毕节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中国成立时,毕节地区的耕作制度是以一熟制为主;近半个世纪,毕节地区一直把改革耕作制度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进展1.耕作制度改革的内容1949年,毕节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休闲耕作制、连作耕作制和复种耕作制3种。

面积最大的是连作耕作制,如玉米→玉米(本文采用耕作制度通用符号,→表示年际间连作,—表示年内接茬复种,/表示套作,||表示间作,+表示混作);复种耕作制又有间作复种如玉米||大豆、套作复种如小麦/玉米、接茬复种如油菜一水稻、混作复种如(玉米十莱豆)—高粱;休闲耕作制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西部,即种植2—3年的玉米或马铃薯后休闲1—2年。

多年来该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内容,一是实施间套轮作,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夏收作物;二是研究品种合理搭配,调整作物布局;三是改进主要种植制度的耕作栽培技术。

2.耕作制度改革的成效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研究和推广,采用的方法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全面调查、总结、推广群众中耕作制度改革的经验,提出耕作制度发展的方向、新的作物布局方案及待研究课题;试验研究提出主要种植制度的技术规范。

取得的成效有以下4点:1)扩大复种,发展夏收作物1950年全区复种指数106.5%,夏粮2.85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9%;油菜籽3835.7吨。

1995年复种指数提高到176.1%,夏粮40.05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7.4%,是1950年的15.1倍,年递增率6.22%,比同期粮食总产的递增率高3.21%;在增产的夏粮中,因扩大复种面积的因素占45.6%。

同期内油菜籽产量上升为5.55万吨,是1950年的14.5倍,因扩大复种的份额占42.4%。

复种指数中,没有计算绿肥面积。

毕节地区从60年代推广绿肥,90年代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95年为11.95万公顷(其中与夏收作物间作的约占48%),已占耕地面积的30.1%。

2)增加间作,发展了养地作物全区间作指数(含混作,下同)1950年为120.6%,1995年提高到178.1%。

其中间作豆类的面积为36.12万公顷,产量13.48万吨,分别是1950年的3.13倍和6.67倍,所增产量中扩大间作复种的份额为37.2%;间作绿肥则是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创举。

扩大间作增加豆科作物的面积,是该区农业生产中维持地力不衰的重要措施。

3)调整作物布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每推广一种种植制度,都伴随调整作物布局,两者相辅相成。

如引进、推广甘蓝型油莱品种后,发展了油菜一水稻两熟制。

70年代配套推广马铃薯/玉米和马铃薯良种,1970年全区马铃薯面积3.64万公顷,总产5.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9%;1978年面积11.82万公顷,总产15.87万吨,占粮食总产的14.3%,8年间面积扩大2.24倍,产量增长1.83倍,新增产量全为扩大复种所得。

同期内玉米产量由42.82万吨上升为56.8万吨,增长32.8%,实现了玉米不少收,多收一季薯。

80年代扩大烤烟面积后,为缓解粮烟争地的矛盾,发展了小麦/烤烟两熟制。

两粮一肥和麦肥烟种植制度的推广,则扩大了绿肥的面积。

4)改进主要种植制度的耕作栽培技术,提高了全年复合产量一种种植制度推广的初期,因扩大复种,增产的作用明显;面积基本稳定后,进一步提高产量,要靠改进耕作栽培技术。

其主要内容为种植方式、品种搭配、密度配置、茬口安排、施肥技术及田间管理等。

如1977—1980年,对马铃薯玉米套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技术规范推广,1988—1990年,毕节地区推广地膜玉米、间作绿肥等技术后,又研究作了改进,到1995年套作马铃薯的面积在1978年8.89万公顷的基础上只增加0.2%,而产量则在19.9万吨的基础上增长了73.9%,这是靠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和增加化肥等物资投入提高单产的结果。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全区的耕作制度已发展为一年两熟为主。

二、毕节地区现在的耕作制度1.耕作制度的类型1)一年一熟制基本都是粮食作物,有(玉米+菜豆)||大豆,(玉米+菜豆)||马铃薯,马铃薯||大豆或菜豆,一季水稻等。

第二、三类种植制度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m以上的毕节地区。

2)一年两熟制有以下几种类型:(1)粮食型:面积大,全区都有分布的为小麦||豌豆或蚕豆/(玉米+莱豆)||大豆,马铃薯/(玉米+菜豆)||大豆;分布在河谷地带及东部的有小麦一水稻;分布在下等地及西部凉山毕节地区的有春荞一秋荞,燕麦/大豆,燕麦一秋荞;分布在中部的有马铃薯一水稻。

(2)粮烟型:小麦||豌豆或蚕豆/烤烟。

(3)油粮型:分布在毕节地区东部的有甘蓝型油莱一水稻;分布在毕节地区东部和中部的有芥菜型油菜/(玉米+菜豆)||大豆,白菜型油菜一(玉米+菜豆)||大豆;分布在毕节地区西部的有蓝花籽一秋荞,冬籽一秋荞。

(4)粮菜型:作为城郊二线菜地生产的,有玉米+莱豆/大萝卜或大白菜、胡萝卜,小麦||大白菜或大头莱/玉米;远郊季节性蔬菜生产,利用河谷温热气候的有早春早熟菜(莱豆、瓜类)一水稻—大白菜;利用高山温凉气候的有玉米/秋豇豆或秋黄瓜、秋番茄;特色蔬菜生产有大蒜||玉米。

(5)粮肥和粮肥烟型:有绿肥一玉米,绿肥一水稻,小麦||绿肥/(玉米+菜豆)||大豆,小麦||绿肥/烤烟,绿肥/马铃薯/(玉米+菜豆)||大豆。

3)一年三熟制有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玉米/秋荞。

2.轮作制度的类型1)年际间夏、秋作物的轮作主要有小麦||绿肥/烤烟一小麦||绿肥/(玉米+菜豆)||大豆,小麦||绿肥/烤烟一豌豆/(玉米+菜豆)||大豆。

这种轮作方式中主作物玉米和烤烟的前作是绿肥或豌豆,有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而且豆科作物的比例大,有利于养地。

2)夏收作物轮作夏半年以种植玉米为主,冬半年由小麦、马铃薯、油菜、绿肥几种作物轮作。

3)一块地内年际间不同种植带的轮作在分带种植的两熟中加进一茬绿肥后,即使每年都是小麦||绿肥/玉米,但后一年的玉米带前作是绿肥,绿肥带前作是小麦,小麦带前作是玉米,加之(玉米+菜豆)||大豆,故两年内轮种豆科作物的面积大于1,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有良好的作用。

三、毕节地区主要种植制度的耕作技术1.绿肥小麦玉米间套作技术70年代以前,毕节地区内的麦玉两熟制有套作和接茬复种(即连作)两种方式。

多年实践结果,毕节地区东部海拔1300m以下的地方,全年≥10℃的积温4000~以上,能满足两熟的热量需要,但伏旱频繁;海拔较高的中部和西部,则热量不足,秋季常有低温阴雨,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密沟小麦收后夏播玉米不稳产,故以后都改为套作。

1)种植方式提倡双行宽窄行分带种植。

第一年10月,前作收获后整地播小麦,同时在宽行内播种绿肥(早熟苕子或箭舌豌豆),第二年4月用绿肥做玉米基肥,在绿肥带聚垄种植双行玉米混播菜豆,在玉米和小麦行间播大豆。

8月收大豆后,在玉米宽行内播绿肥(光叶紫花苕),10月在玉米带播种小麦,开始新的一轮种植。

种植两年后必须在秋季耕犁一次。

2)种植规格如图103)密度配置玉米为单作的密度,小麦密度为单作的一半,播幅占地面积不低于25%,菜豆密度为玉米密度的1/3—1/2,大豆密度为单作的一半,即每亩3000窝,每窝3株留苗。

4)主要技术措施(1)玉米:为缩短共生期和争取全苗壮苗,应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并在麦收后及时追肥、中耕。

(2)小麦:以穗数为基础,在足穗的基础上争粒多、粒重。

争穗数先要保证基本苗不低于7万一8万,为此每亩播种4~5kg,做到匀播,苗期要匀苗补苗,在增施基肥的基础上及时追分蘖肥、拔节肥或孕穗肥。

(3)莱豆:服从全年高产,每隔一窝或两窝玉米混播一窝菜豆,每窝留苗数与玉米株数同。

(4)大豆:选耐阴蔽适宜晚播的早熟品种。

毕节地区内大豆的适宜播期,西部是4月一5月上旬,中部是4月~5月中旬,东部是4月--5月下旬,为减少大豆在与小麦共生期受的影响,在适期范围内偏晚播种。

2.马铃薯玉米套作技术1)套作方式中上等地或中等地施肥水平较高时,以双行宽窄套作即分带种植为好;下等地或中等坡地施肥较少的,以双行马铃薯套作单行玉米的复合产量高。

2)复合群体结构指标马铃薯/玉米亩产750kg(其中玉米占70%)的复合群体结构动态为:马铃薯最大叶面积1800m2左右,全生育期光合势7万一7.5万m2·日/亩,共生期内玉米叶面积增长率超过10%,收马铃薯时玉米光合势2.6万一3万m2·日/亩,最大叶面积指数2.7,稳定或略低于这个水平的天数340天左右,后期叶面积衰落的速度每天小于85cm2,全生育期光合势10万m2·日/亩,净同化率10—11g/m2·日,经济产量系数0.45左右。

3)几项关键技术(1)种植规格:参照小麦/玉米规格,复合行距可稍宽,但不超过2m。

(2)密度配置:双行分带种植的,玉米密度与单作时相同,马铃薯密度为单作的80%;双行马铃薯套作单行玉米的,马铃薯密度与单作时相同,玉米密度为单作的67%。

马铃薯基肥低时采用窝播,每窝2个薯块;基肥达到2500kg时采用条播。

(3)播种期与田间管理:夏收马铃薯的适宜播期,毕节地区东部和中南部为冬至一大寒,中北部为大寒一雨水。

在适宜播种期内,产量差异不明显,但马铃薯植株是随播期后延而增高,套作栽培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适期早播马铃薯,减少共生期内马铃薯对玉米的影响。

马铃薯插花出土时就进行追肥培土,并及时播种玉米,5叶期要完成匀苗、补苗、定苗和第一次追肥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促使玉米苗较快高过马铃薯苗,有利提高全年亩产。

玉米最好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可减少与马铃薯的共生期。

收马铃薯时,应将其茎叶施在玉米窝内,并结合追化肥进行培土。

3.绿肥小麦烤烟套作技术麦烟套作的小麦占地面积,大于其他宽沟小麦,因此单产高,有利于缓解粮烟争地的矛盾;麦烟共生期短,对烤烟产量、质量无影响,因此这一种植制度于70年代后期通过鉴定后,在毕节地区内推广很快。

90年代有所发展,在小麦行间增加一茬绿肥,利用绿肥作基肥,起垄移栽烤烟,形成小麦||绿肥/烤烟的种植制度。

麦烟套作方式,有单行套作和双行套作两种,烤烟均为单作时的密度,小麦采用宽幅条播,麦占地面积可达25%一30%,为单作密度的50%一60%。

单行套作的小麦产量较高,双行套作的绿肥起垄操作较方便。

4.油莱玉米复种技术毕节地区内旱地种植的油莱,芥菜型品种的生育期长,不宜接茬复种玉米,但其分枝部位高,可与玉米套作;因其比较耐瘠,适应中下等地,故产量虽低,生产上仍在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