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新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
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过多的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缺乏家庭关爱;社会 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感到前途渺茫。自主性被忽略,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无所适从、 怪异、反抗。
二是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
有兴趣爱好、缺乏刻苦精神,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和行为,并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形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1.适应需求,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 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 律,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布局;
2.有机衔接,就是统筹协调中等、高等教育发展,以课 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 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 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 统性和多样化;
胡学兰
2019年7月14日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 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 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 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 育相比较,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 能力的培养。
3.多元立交,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 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搭建 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但必须承认,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仍不强。这并不是职业教育 自身的错,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很多地方高职学费标准高于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低收入 家庭,却承担了更高比例的教育成本。
学科课程与工学结合课程的比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科课程 目的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
工学结合课程 目的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以(工程) 学科结构为基础
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 工作”
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
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 作缺乏直接联系 按照课时节次进行,学习进程由教 师安排
从2009年开始,中职学校招生突破860万,高职院校与 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和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 的“半壁江山”。---令职教人津津乐道的成绩
同时,职业教育“招生难,招好学生更难”“就业易, 满意就业不易”一直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这矛盾的 背后,是质量。
2-1 2-2 …
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 内容负责
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 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情境进 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31
知识的冰山模型(J.Brown,2000)
明言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 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
行业分析
整体性职业分析
工作分析
实践专家研讨会
从工作领域到 学习领域的教
学化处理
典型工作任务(1) 工学结合课程(1)框架
典型工作任务(X)
典型工作任务(M)
课程分析研讨会
工学结合课程(X)框架
工学结合课程(M)框架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X) 学习情境(M)
教学环境与课业设计 职业成长规律
学校封闭式单一的自主培养:“2+1”或“2.5+0.5” 模式
多元:共同育人---订单培养、冠名班、现代学徒制、 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国际班等。
其意义旨在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工作要求和学生成长 要求。
加拿大的“能力本位”培养理念: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 点,将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作 为课程科目。---划分太细,专业能力单一。
国家顶层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师专业标准 省级具体实施:中高职衔接、职业大学、双证书、双师型 学校办学层面:校企合作、产学融合、专业群 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工学交
替、顶岗实习
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
一、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 政策趋势
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技术工人工资总体 水平偏低。
令人可喜的是,甘肃省从2015年开始,对贫困家庭学生上高职实 行免学费的政策。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特级技师制度,特级技 师的相关待遇参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执行!
二、中职学校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 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在一段时间里,我国中职学校办学主体单一、投资渠道单一, 自成体系,封闭办学,表现为主要由国家投资、举办、管理中 职学校,社会力量参与不多,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低水平重 复建设现象严重。
※困境:
1.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大学专业课程的压缩版, 缺少中职教育的课程特点。
2.课程理论性强,与社会需求、实际工作要求存 在较大差距。
3.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缺乏,淡化了人的 “职业成 长规律”。
※突破:
1.观念的突破: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 实现学习。
2.“理实分割”理念下的部分课程“增加实践 学时”的局部课程改革
全国中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项目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 其导向作用也直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 养。
爱因斯坦说:素质是一个人把在学校 学到的全部知识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方
三、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 改革历程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是高中学校录取的最后一批。 学生从“差生”发展到“双差生”。 选择中职学校的原因很多,因热爱或目标明确的甚
少。 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 学生家庭背景也较复杂,父母多数文化水平不高,
家庭教育缺位或简单粗暴。
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类职业院校势必以更大的 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强”胜于“做大”。---意 味着职业教育拉开了又一轮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大幕。
以投入、规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等级评估也基本告一段落。 各级示范院校建设的评估正发挥新的导向作用
3.“理实一体”理念下“工学结合”专业课程 的系统性整体课程改革
王老师,咱俩一块上一堂课怎样?
赵志群 28
强调把人视为价值的根源,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 负责的态度,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不仅仅是作为“工 具”的技术工人,更是在各个社会领域里有参与技术 和工作设计的潜在能力者,综合发展的人;他们不但 是具有技术适应能力的人,而且是有参与促进社会向 着积极方向发展和变革进程能力的人。
针,这是有法律依据的。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到20世纪 90年代,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90年代末期,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举办着我国90%的技工学校、80% 的中等专业学校、60%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20%的职业高中,以及 大量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中心,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
教学常常以考证为目标,多证傍身作为学生掌握多项技能 的标准。(考证难免含有水份)
学生就业岗位以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作居多。(如,广本)
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多项文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把德育 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中职人才培养越来越关注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熟练的单一技能已无法适应就业、转岗和学历提升的需要。
德国“双元制”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职业教育模式,教育企业 是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2005年联邦德国颁布了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更加明确了 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30年,取得的重要成果就是借鉴了“双元制” 育人模式。在南京专门开办了“双元制”职业学校,倡导在职 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要求职业学校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五个对接”;“能工巧匠进校 园”;成立“职教集团”等,为职业教育融入更多的社会资源。
事实上,具有跨界性的职业教育,不应当仅仅是政府教育部门手中的教育,同时应当 是劳动就业部门、行业、企业手中的教育。应当通过完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并把行 业、企业、社区和学习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纳入这个体系,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发挥 他们各自的优势。还要进一步改善院校治理,支持职业院校建立学校、行业、企业、 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让行业企业有知情权、发言权、决策权,提 高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适应性。---引用某专家的讲话
三是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
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善于 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
四是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生 理、心理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让他们处于焦 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使他 们难以自觉控制。
改革办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有效地实现学校办学的开放性与 多样性,创新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办学途径与管理体制,扩 大投资渠道等。办学模式的开放性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成为 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活动,包括多种 主体办学。校企合作、职教集团、职教城的建设、国际合作等。
人才培养模式既包含了人才培养目标,又包含了人才 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 式的合成系统。
校开展“3+2”“2+3”、“三二分段”等政策,中职教育 的“天花板”有所突破。
国家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 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 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 才的需要。”
共识:如果没有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就可能成为“闭门 造车”式的瞎折腾。
90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中职业教育遇到了升学瓶颈, 升学比例从20%下降为5%,“断头教育”成为了中职教育 的代名词。
中职学校招生从“难”走向“更难”。 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发文,中职学校可以与地方高职院
然而,在世纪之交,受政府机构改革和国企改革等多因 素的影响,行业指导作用弱化,国有企业在剥离社会责 任时简单地把密切服务生产的职业院校与普通中小学、 幼儿园同等对待,一大批原来由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院 校未经认真论证就被划转给地方教育部门举办。
这些直接损伤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元气,直接影响 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局。
默会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
存于个人经验(个体性)、 嵌入实践活动(情境性)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 “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
课程门类
工学结合课程
学习情境/章节
1 发动机传动带 的检查与更换
《汽车 发动机机械维修》
2
发动机润滑系 统的检测与维修
……
学习目标
1-1 1-2 …
共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高职学校内涵发展 是最迫切的任务。课程改革是中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重点。
长期以来,由于职教生多数是应试教育中相对低分录取的学 生,导致人们普遍认为他们上学就是学一门手艺,混口饭吃。
中职教育一直致力于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获得一技之 长为已任,而忽略了育人。
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培养理念: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干什么学什么,其着眼点是 通过一个学习单元(模块)的训练,使学习者获得社会生 产活动中所需的实际技能。---专业人士针对职业岗位规 范开发课程,划分较细,灵活性很强。
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企业在前,学校在后,采用工学 交替的学习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