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合集下载

地铁 原理

地铁 原理

地铁原理
地铁(地铁交通系统)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电力驱动的列车在地下或高架轨道上运行。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电力驱动车辆,在地下或高架轨道上按照预定的线路行驶,实现人员的快速、便捷、高效地移动。

地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力驱动列车运行。

一般情况下,地铁采用供电腔,将交流电通过接触网、供电车和架空电缆等方式传输到电动机上,从而带动列车行驶。

列车通过轨道上的轮子与轨道接触,以保持稳定的运行。

在地铁系统中,列车通常由多个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连挂连接起来。

每个车厢内都配备有座椅、扶手和车门等设施,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而地铁车站则设有站台和站台边缘,乘客在站台上等待列车的到来,并通过车门上下车。

为了确保地铁的安全和顺畅运行,地铁系统还采用了多种控制和监测技术。

例如,通过信号系统来控制列车的行驶速度和车辆之间的间隔,以保持安全距离。

同时,利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车站和列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和秩序。

除了基本原理外,地铁系统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如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车辆的制造和维护,站台和车站的建设等。

所有这些因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铁交通系统。

总的来说,地铁的原理是利用电力驱动列车在地下或高架轨道
上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地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地铁由一列列连接在一起的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车钩连接。

每个车厢都配备有电控系统、电机和轮轨,以及乘客座椅和扶手等设施。

2. 在地铁系统中,电力是地铁运行的关键。

电力供应通过架空电线或电力系统提供,这些电力被传送到地铁轨道上的第三轨或轨顶。

地铁车辆通过接触轨道上的电源获取电能。

3. 当地铁系统启动时,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机的运行使车轮转动,使地铁车辆得以行驶。

地铁车辆的行驶速度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来调节。

4. 地铁车辆行驶在铁轨上,通过轮轨间的摩擦力来保持平稳行驶。

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接触采用导电材料,以便传输电能。

5. 地铁系统中的控制系统起着关键作用,它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和位置。

控制系统还负责监控乘客的安全和车辆的运行调度。

6. 地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制动,以确保停车和减速的安全。

制动系统通过增加轮轨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

总而言之,地铁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力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运行,
通过控制系统来监控和管理地铁的运行。

这种高效、低碳的交通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是一种地下交通工具,通过铺设在地下的轨道上的列车,能够在城市之间进行快速、大量人员的运输。

地铁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轨道系统:地铁的轨道系统是地铁运行的基础,主要分为铺设在地下的固定轨道和支撑轨道两部分。

固定轨道为列车提供了行驶的方向和位置,支撑轨道主要用于支撑列车的重量。

2. 列车运行:列车通过轨道系统进行运行。

地铁列车一般由多节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联结器连接。

列车的牵引系统包括电力集电装置、电机以及控制系统。

电力集电装置负责从地下的供电轨道中获取电能,经过电机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

3. 供电系统:地铁的供电系统主要通过架空网或第三轨供电。

架空网是一种类似于电线的结构,沿着轨道的两侧悬挂,通过供电线路将电能传输给列车。

第三轨则是在地铁轨道侧边铺设的一根导电轨道,通过与列车底部的电力集电装置接触,将电能传输给列车。

4. 信号与控制系统:地铁的信号与控制系统对列车运行进行监控和调度。

信号系统通过信号灯和信号设备对列车进行指示,包括列车行进方向、速度等信息。

控制系统对列车的运行进行调度和控制,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和运行顺畅。

5. 车站设施:地铁系统还包括车站设施,如出入口、候车区、售票机、安全门等。

车站设施为乘客提供各类服务和设施,以
方便他们的出行。

综上所述,地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轨道系统、列车运行、供电系统、信号与控制系统以及车站设施。

这些系统的协同作用保证了地铁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地铁的工作原理

地铁的工作原理

地铁的工作原理地铁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列车牵引系统:地铁通常由电力机车牵引,车辆上安装了电机、牵引变流器和电池等设备。

当列车启动时,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车轮前进。

而电能则由牵引变流器提供,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2. 线路供电系统:地铁轨道上有供电钢轨,通过导轨和接触装置与列车进行导电连接。

供电系统通常采用第三轨供电或者架空电缆供电两种方式。

第三轨供电是指将电能供给给列车的第三导电轨,而架空电缆则通过悬挂在轨道上方的电缆传送电能。

3. 信号系统:地铁系统中的信号系统用于控制列车的行驶速度、减速和停车。

信号系统主要由信号设备和信号电缆组成,其中信号设备通过信号电缆将信息传递给列车的驾驶员,驾驶员根据信号指示进行行驶操作。

4. 轨道系统:地铁轨道系统是地铁运营的基础设施,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

地铁车轮通过轨道与地面或者地下的钢轨接触,使列车保持在相对固定的行车轨道上。

5. 制动系统:地铁列车的制动系统用于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制动系统通常分为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两种方式。

机械制动通过摩擦力减速或停车,而电气制动则通过电机反馈电能减速或停车。

6. 安全系统:地铁的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列车防撞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紧急制动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监测列车和地铁站内的情况,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 车站设施: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地铁的重要场所,车站通常设有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安检门、闸机等设施,以及候车区域、引导标识等。

这些设施旨在提供便捷的购票和乘车环境,确保乘客的安全和秩序。

综上所述,地铁工作原理涵盖了列车牵引系统、线路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轨道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系统以及车站设施等多个方面。

这些系统的合理运行和配合,将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提供高效、便捷和安全的城市交通服务。

地铁机车基本组成及原理

地铁机车基本组成及原理
人员安全: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工作人员在工 作中遵守安全规定。
紧急救援: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配备专业的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在 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环保措施: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减少地铁机车对环境的影响,如降低噪音、减少废气排放 等。
辅助系统:用于提供列车照明、 空调等辅助设备所需的电力
照明系统组成:包括灯具、电源、控制回路等 照明方式:一般采用LED灯具,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 照明控制: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照明自动调节,提高照明效果和节能性 照明安全:采用防触电保护措施,确保照明系统安全可靠
空调系统组成: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部件
节能减排:采用高效节能技术, 降低机车运行时的能源消耗
减少排放:减少机车运行时的 噪音、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资源回收:对废旧机车进行 回收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环保宣传:加强环保宣传,提 高公众对地铁机车的环保意识
地铁机车的组成:包括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 地铁机车的原理:通过电力驱动,实现列车运行和制动 地铁机车的功能:运输乘客、实现城市交通的快速和便捷 地铁机车的未来发展:提高运行速度、优化能源利用、智能化发展等
智能化:未来地铁机 车将更加智能化,实 现自动驾驶、智能调 度等功能,提高运营 效率。
绿色化:未来地铁 机车将更加注重环 保,采用清洁能源, 减少对环化,采 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
多元化:未来地铁机 车将更加多元化,不 仅满足城市交通需求 ,还将拓展到旅游、 文化等领域。
工作原理:通过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吸收车厢内的热量并将其排放到车外,从而实现制冷 效果
空气处理过程:空调系统对进入车厢的空气进行过滤、除湿和制冷等处理,以保证乘客的舒 适度

轨道车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轨道车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轨道车安全培训教材内容第一章轨道车的基本知识轨道车是指在轨道上行驶的一种交通工具,其主要特点是靠轨道进行定位和行进。

为了确保轨道车的安全运行,必须了解以下基本知识:1. 轨道车的分类轨道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地铁列车、有轨电车、轻轨车辆等,每种类型的轨道车在结构和使用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给予具体说明。

2. 轨道车辆的构造轨道车辆由车体、车厢、车轮、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

培训人员需要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并且掌握其基本原理。

3. 轨道车的行车原理轨道车的行车原理是通过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力来推动车辆前进,因此在行车时需要特别注意轮轨之间的接触状态和保持良好的摩擦力。

第二章轨道车的安全操作规范为了确保轨道车的安全运营,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以下是轨道车的安全操作规范:1. 轨道车的上下车操作操作人员在上下车时应当使用指定的出入口,避免乘客的随意进出。

同时,上下车时需要注意脚步稳定,避免扭伤或摔倒。

2. 轨道车的启动和停车操作操作人员在启动和停车时需要通过控制台的按钮或手柄来操控轨道车的运行。

启动和停车时必须平稳,避免急刹车或急加速造成乘客受伤。

3. 轨道车的限速要求在轨道车的运行过程中,有必要根据路段的条件、线路的曲率和坡度来设定合理的限速要求,保证车辆的稳定和安全。

第三章突发事件处理与应急措施在轨道车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例如火灾、乘客突然晕倒等。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1. 火灾应急处理如果发生火灾,操作人员首先需要迅速报告,并引导乘客到指定的安全出口疏散。

同时,使用灭火设备进行初期灭火,并通知相应的消防部门。

2. 乘客伤病应急处理如果乘客出现晕厥、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操作人员需要迅速联系相关医护人员,并提供紧急救助,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3. 脱轨救援措施如果发生轨道车脱轨的情况,操作人员需要立即报告,同时引导乘客保持冷静,并按照指示迅速撤离车辆,寻找适当的避难点等待救援。

地铁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地铁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地铁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地铁的原理是基于轨道交通系统,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1. 地铁车辆的运行原理:地铁车辆是由电力驱动的,通过电动机带动车轮转动,实现车辆的运行。

通常地铁车辆采用集电装置吸取架空电缆或者第三轨的电力,然后通过车轮与轨道传递电能,驱动车辆前进。

地铁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也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

2. 地铁的供电系统原理:地铁的供电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架空电缆供电,通过高架或者地下的电缆来供电;另一种是第三轨供电,通过在轨道旁边设置一条带电的第三轨供电。

通过供电系统,地铁车辆可以获取所需的电能,保证正常运行。

3. 地铁的信号控制原理:地铁的信号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个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速度和距离,以确保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和事故。

信号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灯、电子设备等手段,根据车辆位置和速度信息,向车辆发送指令,要求其减速、停车或继续前进。

4. 地铁的使用原理:地铁的使用原理包括乘客进出车辆的方式、车站管理和安全控制等。

乘客通常在地铁站内购票或者使用电子支付等方式购买车票,并按照规定的通道和出入口进出车站。

车站管理和安全控制包括人流控制、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方面,保证乘客的安全和地铁的正常运营。

总的来说,地铁的原理是通过电力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运行,同时借助供电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和车站管理等手段,实现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营。

地铁的动力原理

地铁的动力原理

地铁的动力原理地铁的动力原理是通过电动机驱动列车前进。

地铁列车主要有两种传动方式: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

直流传动方式是最常见的地铁传动方式之一。

直流传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动机、牵引电缆、电压变换装置和控制系统。

电动机是地铁列车的动力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列车得以前进。

牵引电缆将供电装置提供的直流电能传输给电动机。

电压变换装置负责将供电装置提供的高压直流电压变换为适合电动机工作的低压直流电压。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实现列车的加速、减速和停车。

直流传动方式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供电装置提供直流电能,通过牵引电缆传输到电动机。

电动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转动。

电动机的转动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车轮,从而推动列车前进。

控制系统根据列车运行的需要,调节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交流传动方式也是地铁常用的一种传动方式。

交流传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交流电机、变压器和控制系统。

交流电机是地铁列车的动力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列车前进。

变压器用于将供电装置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为适合电动机工作的交流电压。

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交流传动方式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供电装置提供交流电能,经过变压器变压换流后,传输到电动机。

电动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列车前进。

控制系统根据列车运行的需要,调节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除了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方式之外,地铁列车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动力装置,如线性感应驱动、永磁同步驱动等。

这些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列车前进。

总之,地铁的动力原理是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列车前进。

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是最常见的地铁传动方式,分别通过直流电和交流电驱动电动机工作。

了解地铁的动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铁的运行原理,并对其维护和修理提供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 二号线一期工程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地铁车辆:地铁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
地铁车辆应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应满 足容量大、安全、快速、美观和节能的要求。地 铁车辆有动车(M,Motor)和拖车(T, Trailer)、带司机室车和不带司机室车等多种形 式;动车本身带有动力牵引装置,拖车本身无动 力牵引装置;动车又分为带有受电弓的动车和不 带受电弓的动车。
.
5
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
6
2号线一期工程的车辆选型
我们采购的车辆是:车辆采用B型车。列车编组为6辆编组
4动2拖。16列。
编组方式为:=Tc-Mp-M*M-Mp-Tc=
Tc:带司机室的拖车
Mp:带受电弓的动车
M:不带受电弓的动车
= ——全自动车钩; ― ——半永久牵引杆
* —— 半自动车钩
每个Tc-Mp-M为最小可动单元,整列车可解编为两个Tc
.
37
半永久牵引杆技术特征
人工机械连接,不具备自动机械解钩功能; 人工气路连接; 人工电路连接; 解钩作业需在车辆段采用非气动方法进行
.
38
.
39
钩缓装置及车体吸能过程
阶段 1:正常情况下由可复原的弹性缓冲器进行能量 吸收。
阶段 2:由可恢复的弹性缓冲器和不可复原的可压溃 筒体进行能量吸收。
.
13
3.城轨车辆技术介绍
.
14
A、B型车辆参数比较
.
15
.
16
.
17
城轨车辆主要组成系统
.
18
列车编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列车编组图(6节编组)
.
20
车体
车体概述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司机驾驶的地方,又可以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 ●一般有底架、端墙、侧墙及车顶等。 ●车体结构为轻型、整体承载铝合金结构,底架、侧墙、端墙及车顶均承受载荷。 车体结构能承受垂向、纵向、扭转等载荷。司机室端部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意外撞车 时的要求。 车体分类 ●按车体形状可以分为V型车体和鼓型车体 ●按车体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全焊接车体和铆接车体 ●按车体材料可以分为铝合金车体和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特点:重量轻、结构 刚度大、隔音能力好、底架设备悬挂布置方便等优点;不锈钢车体具有熔点高、免 油漆等特点。
每个转向架设有4个踏面制动单元,其中2个带 有停放制动功能,成对角布置。
单元制动箱内均设有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当 由于闸瓦或车轮的磨耗,使闸瓦和车轮的间隙 大于某一规定值时,闸瓦间隙调整器就会自动 动作,保证闸瓦间隙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
51
.
52
.
53
转向架
转向架作用: 1. 动车转向架具有驱动作用,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将牵
-Mp-M最小可动单元。
.
7
车辆受电
车辆受电方式:架空接触网受电弓
额定供电电压
DC 1500V
接触网高度(距轨面) 地下区段 地面及高架区段 库内
4040mm 5000mm 5300mm
.
8
.
9
列车速度
最高运行速度: 构造速度: 平均旅行速度:
80 km/h 90 km/h ≥36km/h
列车外部照明设有前置灯和标志灯; 客室内部照明设有正常照明和紧急照明; 照明方式采用LED平面光源,具有寿命长、节
能、环保等优点。
.
46
.
47
.
48
空气制动系统
.
49
.
50
基础制动装置
其作用是将制动缸活塞上所产生的推力(制动 源力)放大若干倍后均匀地传递到各个闸瓦, 使之压紧车轮产生制动作用。
全自动车钩技术特征
自动机械连接; 自动气路连接; 自动电路连接; 可在司机室内操作,实现自动气动解钩; 全自动车钩还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
34
半自动车钩
.
35
半自动车钩技术特征
自动机械连接; 自动气路连接; 人工电路连接; 可自动连挂,可人工拉动手柄进行解钩
操作。
.
36
半永久牵引杆
阶段 3:全自动车钩的过载保护装置发生作用,全自 动车钩向后移动。
阶段 4:相邻Tc车的防爬装置互相接触并发生变形, 吸收能量。
阶段 5:相邻Tc车端部结构变形吸收能量。
.
40
贯通道
.
41
贯通道
.
42
车门
.
43
.
44
空调和通风
.
45
照明系统
列车照明系统采用110VDC电源,包括外部照明 和内部照明;
.
21
Tc车车体(带司机室的拖车 )
.
22
Mp车车体(带受电弓装置的动车 )

.
23
M车车体(不带受电弓的动车 )
.
24
驾驶室
.
25
铝合金车体与不锈钢车体的比较
.
26
内装
.
27
座椅、拉手、照明、通风、车门、空调及取暖
.
28
.
29
.
30
车钩和缓冲器
.
31
.
32
全自动车钩
.
33
地铁车辆基础知识培训
运营公司
.
2013.03 1
目录
1. 城轨车辆类型 2. 二号线一期工程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3. 城轨车辆技术介绍
.
2
1.城轨车辆类型
依据是所选用列车的规格。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 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
凡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 组列车。
最大常用制动: 紧急制动:
≥1.0m/s2 ≥1.2m/s2
.
12
列车故障状态下运行能力要求
列车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列车运 行速度。
列车在AW3载荷工况下,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 能在正线30‰坡道上起动,运行到下一站,清客 后空车能运行至车辆段。
一列AW3载荷的列车,全部丧失动力时,能由一 列空载(AW0)列车,在正线30‰的坡道上起动 并推送到前方有停车线的车站。
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除 外),采用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 和站台长度。
.
3
地铁的定义
在我国的规范中是指,轴重相对较轻, 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万~3万人次的轨道 交通系统,称为轻轨;每小时客运量3 万~8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地铁。
.
.
10
列车平均加速度
在AW2、半磨耗车轮、平直干燥的轨道及 额定电压DC1500V等工况下的平均加速度 指标为:
列车从0加速到40 km/h: ≥1.00m/s2 列车从0加速到80 km/h: ≥0.6m/s2
.
11
列车平均制动减速度
在AW2、半磨耗车轮、平直干燥的轨道 等工况下,列车从最高运行速度80km/h 制动到停车,平均减速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