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五上《吹吹打打》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 吹吹打打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  吹吹打打丨浙美版

范图对动作观察进行模仿,教师选取同学上台描述动作。

c小结:击打乐器的时候,动作幅度大,生动。

三、教师示范
(1)视频动画示范,着重讲解对表情及动态的刻
画。

四、难点突破(重心)
a.教师出示失败的重心,学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小结:1、增加底部重量,2、增加底部接触面
五、作业布置,学生作品欣赏
(1)作品要求:①动态:生动形象;②表情:夸张
(2)播放其他学生作品,学生尝试创作,教师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我解读
六、总结延伸
(1)现代水鼓欣赏,感受艺术融合的魅力。

板书
设计
吹吹打打
方法:表情夸张
抓住动态
注意重心
1。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吹吹打打精选教学PPT课件1浙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吹吹打打精选教学PPT课件1浙美版
第8课 吹吹打打
(第1课时)燕
击鼓说唱俑 东汉
说唱俑 东汉
彩绘骑马吹角陶俑 北魏
击鼓舞蹈童俑 金
吹 笛 女
南 宋
庆 丰 收
现 代
关于吹打乐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初年的鼓吹乐。 具体说来,鼓吹乐是从汉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击乐器 和吹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鼓吹乐”自秦汉以来,历代一脉相承,用途非 常
广泛。如用于宫廷的宴乐、仪仗乐、军乐,在民间的 婚丧喜庆、节日庙会等,无不吹吹打打,分外热闹。 在文献记载和民间流行的口头称谓中,吹打乐有“鼓 吹”、“鼓乐”、“吹歌”、“十番”、“锣鼓”等 种种名称。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为陕西省的一种民间鼓舞,动作 豪迈奔放,场面气势宏大而热烈,表演可由几 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 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已列 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丑娃参军 杨奇瑞
小组成员之间自主交流:看一看、说一说这些人 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步骤图
学生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
作业要求
• 做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泥塑人物。 • 造型上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夸张动态。
学生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
我静静的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个世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的从我的身边走过,渐行渐远。
又回到了这个让我倍感孤独的城市,我的日子也回到从前的单调无味。 其实我并不希望这么孤单的活着, 我渴望温柔的疼爱, 我渴望被身边的人喜欢。 我拒绝被不能忍受的忽略陪伴着,
我更厌倦了那些人嘲笑我的自哀自怜, 甚至有很多时候,我分辨不清人心的真伪。
然而, 他们离去了,我却又这样的不情愿。 世界上的一切人或事都是容易被轻易遗忘的。 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没有什么是永远不能失去的。

吹吹打打-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吹吹打打-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吹吹打打-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吹吹打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提高学生的组合能力、手工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准备1.《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课本。

2.色彩笔、画笔、绘画纸、剪刀、胶水等基本美术工具。

3.吹管、鼓槌等吹吹打打工具。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引入1.谈论吹吹打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了解这种艺术形式。

2.展示各种吹吹打打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观察学习1.展示课本中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吹吹打打的构成要素。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吹吹打打的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

3.让学生尝试用吹管和鼓槌等工具模仿吹吹打打的声音并感受其中的情感。

第三步:创作绘画1.教师示范用各种吹吹打打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在自由创作中运用各种吹吹打打工具进行组合,创作各种有趣的形态。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再配以适当的色彩,进行丰富的创作。

第四步:集体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给予肯定和帮助。

3.通过集体展示,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其了解吹吹打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其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示范和自由创作,让学生感受吹吹打打在绘画中的表现和变化,提高其组合能力、手工能力和绘画能力。

通过集体展示,让学生在积极交流和互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8吹吹打打 _0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8吹吹打打 _0

---------------------------------------------------------------最新资料推荐------------------------------------------------------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8吹吹打打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8 吹吹打打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8 吹吹打打一、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仪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柄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味 2、难点:能抓住榆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挨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徽动态三、教学课时婴:2 课时四、耻课前准备:陶泥、泥刀、木治板一块、抹布多媒体课惜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沈塑作品若干五、教险学过程:1、脊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帕》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银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锐,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丈,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韭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雹1 / 2物 2、欣赏、遗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址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夹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堵、激情四射的魅力 3、毛引导学生欣赏杨奇姑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亿军》,重点对爷爷这一叔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践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镜 4、引导学生小粤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源欣赏课本第 19 页的图片,房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义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绎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映、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俄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烛 5、教师演示制咳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担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哎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蔷入刻画对比 6、醇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多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曲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臻物的动态 7、跌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咙进行个别化辅导 8、栈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杜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辽评价。

吹吹打打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吹吹打打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吹吹打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辨别吹拍的基本概念,明确吹拍的特点和要点;学生能够掌握吹打乐器的基本姿势和正确的吹打技巧;学生能够通过吹打乐器的练习,提高乐器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理解和掌握吹打技巧;学生通过个别练习和小组合作,培养音乐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活动,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3. 情感态度目标:学生通过音乐表演和乐器吹打的活动,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好的班级氛围;学生通过音乐创意的练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吹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吹打乐器的基本姿势和正确技巧;3. 合理组织个别和小组练习,培养音乐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吹拍的细节和技巧;2. 吹打乐器的音准掌握;3. 个别练习和小组配合的教学组织。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吹打乐器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吹打乐器的兴趣。

在这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吹拍的基本概念,解释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区别,并展示吹打乐器的各种种类。

2. 理论讲解,明确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吹拍的基本概念,包括吹拍的节奏特点、力度变化以及节奏与乐器乐曲的关系。

同时,教师示范吹打乐器的基本姿势和正确的吹打技巧。

3. 练习演示,模仿训练。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吹打乐器的实际演示,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训练。

教师通过反复练习,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吹打姿势和技巧,并逐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4. 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配合,共同完成一段简单的合奏乐曲。

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合作精神。

5. 复习检测,巩固知识。

教师通过提问、练习和演示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检测。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吹打乐器的技巧。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 吹吹打打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 吹吹打打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吹吹打打丨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吹、打乐器的基本方法和姿势;2.学习吹、打乐器的基本节奏;3.学习绘制乐器的形象,感受音乐与艺术的结合;4.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艺术兴趣,提高绘画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 吹、打乐器的基本方法和姿势(1)吹乐器的基本方法•喇叭、口琴、小号等吹奏类乐器的基本吹奏方法,介绍口型、呼吸和音调控制;•分组练习,加强音乐节奏感。

(2)打击乐器的基本方法•钟琴、木琴、鼓等打击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介绍手指、手腕和臂的动作;•模仿各种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掌握音乐节奏感。

2. 吹、打乐器的基本节奏•根据教材提供的曲谱,理解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吸收各类乐器的音效和音色,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发掘。

3. 绘制乐器的形象•每个同学自选一种乐器,品味乐器的特点,学习素描、涂色等技法;•以乐器为主题,画出自己的音乐梦想。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艺术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画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上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乐器和配件,包括木琴、铃鼓、手鼓、烟管等各式各样的乐器。

同时,准备各种颜色的画笔和画纸,供学生使用。

2. 课堂教学(1)导入环节•分组举行“音乐知识竞赛”,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了解乐器等方面的知识。

•播放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魅力。

(2)基本吹、打乐器方法教学•教师手把手地演示吹奏不同乐器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吹奏和打击乐器的基本姿势;•分为小组进行演奏习作练习,加强对乐器音乐节奏的掌握和感觉。

(3)吹、打乐器的基本节奏学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乐曲表演,展示所学乐器的特点和技巧。

(4)绘制乐器的形象•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选乐器,并用画笔表现;•引导学生真实感受乐器形态,用笔描绘乐器的外形、细节和特点。

(5)总结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今天所学内容的体会和感想;•教师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能力。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吹吹打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8课《吹吹打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吹吹打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安塞腰鼓,学习抓住人物的动态特征,通过体积、节奏、取舍等雕塑语言来塑造安塞的鼓手。

2.通过观察、对比、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雕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雕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人物形体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雕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第三学段目标:用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进行创作。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经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安塞腰鼓为陕西省的一种民间鼓舞,动作豪迈奔放,场面气势宏大而热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时鼓手们夸张的动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通过学习对雕塑作品的解读,学习雕塑基本的语言。

通过造型活动提高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雕塑的形式表现安塞鼓手。

难点:能抓住人物线的变化,表现出人物表演时的动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教学过程:。

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吹吹打打》说课稿

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吹吹打打》说课稿

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吹吹打打》说课稿一、教材概述《吹吹打打》是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的一篇教学内容,通过介绍吹吹打打这一乐器家族,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并通过绘画创作展示学生对不同乐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吹吹打打乐器家族的特点和分类,并掌握用简笔画的方式表达各种乐器。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绘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绘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吹吹打打乐器的好奇心。

第二步:探究吹吹打打乐器家族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吹吹打打乐器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分辨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第三步:学习简笔画教师向学生介绍简笔画的概念,并给出各种乐器的简笔画示范。

学生可以跟随示范进行实操训练,并尝试用简笔画表达自己对各种乐器的理解。

第四步:绘画创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用简笔画或彩色画完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素材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乐器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大家相互学习和欣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吹吹打打乐器家族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用简笔画的方式表达各种乐器。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让他们用线条和形状准确地表达乐器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同时,注重整体的艺术效果和构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听、看、说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通过听音乐、看图片、说解释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吹吹打打乐器。

•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人物演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
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用泥塑的方式表现人物演奏的动态。
(1)想一想,人物演奏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5、欣赏学生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难点:
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课前准备:
(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吹吹打打》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பைடு நூலகம்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