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合集下载

重庆长寿区概况

重庆长寿区概况

(三)、文化艺术
8

城市概况
1、巴渝文化 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癿民族文化之一。巴渝(重庆)文化起源二巴文 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叱癿发展中所形成癿地域性文化。川剧是巴文化、 蜀文化癿主要代表之一。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 传甚广。 2、陪都文化 抗日戓争爆发,随着日军二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国民政府从 南京迁都重庆,幵将之定为"陪都",实为"戓时首都"。 3、饮食文化 重庆饮食喜麻辣,以丌拘一格使用各种材料创作新菜见长。重庆亦是火 锅癿发源地之一,幵对火锅这种饮食文化影响较大癿。2007年3月,重庆市 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香辣美味癿重庆火锅 它表现了中国烹饪癿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癿名称,还是 技法、“吃”法不炊具、盛具癿统一。 它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癿和谐性。从原料、汢料癿采用到烹调技法癿 配吅,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不素、生不熟、麻辣不鲜甜、嫩脆不绵烂、 清香不浐醇等美妙地结吅在一起。特别在民俗风情上,重庆火锅呈现出一派 和谐不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 同乐”癿文化氛围。 它有较大癿普及性。在重庆,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无一丌喜爱重庆火锅。
城市概况
6、酒店业 重庆酒店业在直辖市成立后开始有较大癿迚步,重庆市场潜力癿巨大, 使新癿酒店丌断出现,同零售业一样,依然是外资和本地资本竞争癿格 局,五星级豪华酒店有JW万豪酒店和洲际酒店、海逸酒店、凯宾斯基酒 店、香格里拉酒店、HolidaySun、索菲特酒店这样癿国际大酒店,以及 金源大酒店、南斱君临酒店这样癿国内资本癿酒店共17家。四星级老字 号酒店有重庆饭店和重庆宾馆,而在经济型酒店上,则是7天酒店、锦江 之星酒店、莫泰168酒店、速8酒店和如家快捷酒店、YHA国际青年旅舍 占优势地位。

长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施的思考及建议

长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施的思考及建议

长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施的思考及建议为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行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基础设施和土地产出率以及群众积极性显著提高,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也成为农业投资人意向选择的“香饽饽”。

一、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程建设中的占地和青苗损毁矛盾纠纷突出,时常发生,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效果;二是项目区镇、村干部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有待加强;三是项目建设标准与项目区群众需求尚有差距;四是项目建后管护措施滞后。

二、相关建议1.抓制度管理,严格执行项目“七制”。

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长寿区农综办严格执行国家及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做到依规开发。

一是土地治理项目严格执行“七项制度”,即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区级报账制、实行工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孟玉山乡村振兴新答卷程决算审计制。

二是主动接受市农综办以及各级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全、资金有效使用。

三是不断强化和优化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前期立项、中期检查、验收考评和监测评价机制。

2.抓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明确开发思路。

长寿区立足自身特色,始终围绕“支持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开发思路,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逐年实施,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效益”的原则,大力推进长寿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将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水利工程、土地整理等项目结合,形成合力建设局面,按照“集中连片、提档增效”的思路,加大高标准农田的投入力度,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全力实现项目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

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

089GLOBAL CITY GEOGRAPHY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陈千洪 宋 志 李 丹(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摘要:在深入了解长寿规划区内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级结构,选取由地质安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城市建设、交通区位、水文及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8个评价要素,以及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断裂构造等15个评价因子构成的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法)确定参评要素及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利用ArcGIS 软件平台对长寿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区划,并将评价结果与城市用地现状和规划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经评价,规划区中等适宜-适宜区面积为293.93km 2,占总面积74.6%,分布成片且连续,能够满足近期长寿发展需要;长寿规划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较为合理,地质环境适宜性多为中等适宜-适宜状态。

评价结果可为长寿规划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提供建议,同时也能为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AHP 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长寿长寿区作为重庆陆路的交通枢纽、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区域物流中心,其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迅速,进行规划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成渝经济区宜宾-万州沿江发展带1:5万环境地质调查”在长寿规划区开展了系列地质调查工作,结合相关评价方法,进行了长寿规划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评价结果可为长寿规划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提供建议。

1研究区概况长寿区隶属重庆市,地处重庆主城东北隅,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地跨长江南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9′~107°27′,北纬29°43′~30°12′之间,人口数量超过90万。

园区解说词2.15

园区解说词2.15

重庆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讲解词重庆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地处长寿区的中东部、长寿湖西岸,涉及双龙镇、龙河镇的20个村、156个社,19201户、55159人,面积50平方公里,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面积约6万亩。

近年来,长寿区委区政府将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作为缩差共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在2010年的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了重庆市长寿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重点发展晚熟柑橘、花卉苗木和设施蔬菜三大产业。

自管委会成立两年来,通过政府统筹资金使用以及引入城市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建设,园区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基地建设的步伐。

到2011年年底,园区已累计签约企业达到28家,合同引资19.98亿元。

澳门恒和、北京冬润、浙江森禾等28家企业已先后落户,实际到位资金6.16亿元,建成各类产业基地5.3万亩,其中:晚熟柑橘企业22家,建成基地面积4.5万余亩,规模最大的和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面积达到了7700亩,此外,还建成了设施蔬菜基地0.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0.55万亩。

目前,该园区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生产基地。

2011年8月,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重庆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从2012年春季开始,园区大部分柑橘陆续投产,产量在2000吨左右,到2015年,大部分柑橘基地正式挂果后,预计产量超过10万吨。

由于城市资本的大量进入,与传统的农民单家独户种植果园不同,园区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规模都远远超出,进入园区发展最早的澳门恒河集团在长寿的第一期果园基地从2011年开始陆续投产,产业效益相比传统种植增长了近十倍,相比传统早中熟柑橘增加了三倍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柑橘界泰斗邓秀新在园区参观后也提出,长寿要进一步充分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发展晚熟柑橘这一产业,其中包括了W莫科特、塔罗科血橙、鲍威尔脐橙以及班菲尔脐橙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优秀品种。

由于晚熟柑橘的上市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3月份,错过了传统早中熟品种的销售季节,同时,园区采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大力打造放心食品、绿色食品,超过80%的企业已经进入绿色食品申请程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独一无二,生产效益十分可观,从目前来看,单亩效益可超过一万元。

长寿区关口最新规划

长寿区关口最新规划

长寿区关口最新规划一、坚持规划引领,推动沿江农村区域高起点发展一是强化总规引领。

《长寿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速推进长寿区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明确要推动沿江沿岸生态综合治理,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第一站和生态滨水城市展示窗口。

二是强化专规衔接。

《重庆市长寿区乡村振兴“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明确,要建设沿江美丽乡村示范带和三峡移民生态农业区,其中三峡移民生态农业区基本涵盖龙溪河河口至黄草峡沿江区域,其功能定位为服务长寿中心城区和经开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和特色种植基地,以乡村休闲农旅融合为核心产业,配套打造生态蔬菜、生态竹笋、生态花椒、生态观光果园等产业。

要重点打造新时期长寿的“八景”,其中,黄峡塔影包含黄草峡、桓侯宫、文峰塔,凤山春色包含西岩瀑布、定慧晓钟、三倒拐古街,有效整合沿江区域历史古迹,提炼升级沿江综合景观示范带。

三是启动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围绕健全金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5项任务,拟草了《长寿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2022年度工作要点(送审稿)》,将凤城街道望江、关口片区纳入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库,打造城乡结合新范例。

二、大力争资增项,推动沿江农村区域高标准发展一是抓项目储备。

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等为重点,加强项目储备。

2021年以来,我区储备农林水利类项目53个,总投资30.47亿元。

涉及沿江区域项目19个,总投资2.43亿元。

二是抓资金争取。

会同农业、水利等行业部门策划储备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2021年以来,共向上申报农林水利项目32个、投资25.97亿元。

成功争取到上级资金项目25个、投资5.31亿元。

其中,涉及沿江区域项目12个,总投资1.03亿元。

三是抓建设进度。

加强对沿江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12个项目的监测、调度,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用。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沿江农村区域高质量发展一是抓重要交通枢纽。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长寿府发〔2015〕79号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长寿府发〔2015〕79号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正文:
----------------------------------------------------------------------------------------------------------------------------------------------------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长寿府发〔2015〕79号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你委《关于报批《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长寿经开文〔2015〕2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为长寿区中心城区,规划面积4228.82公顷。

三、同意《重庆市长寿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114.05公顷,其中规划居住用地1668.6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43.71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39.28公顷;工业用地190.55公顷;物流仓储用地12.3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60.4公顷;公用设
施用地32.38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766.78公顷。

四、严格执行本批复。

请你委会同区级有关部门加强规划控制和管理,保证各项规划要求得到落实。

如需变动,应按规定程度报批。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7月8日
——结束——。

“三地一中心”长寿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实践

“三地一中心”长寿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实践
‘ ‘ 一 地 一 中 心 ’ ’ 长 寿城 市发展 新 区的建 设 实践
口 张 华 陈 国 富
中共重庆市委《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 区域加快建 设 五大功能 区域 的意见》 ( 以下简称《 意见》 ) , 将长 寿列 入 了城 市 发展 新 区 , 并 明确 了长寿 在 重 庆全 市 及城 市 发展 新 区 的战 略定 位 。 这 既赋 予 了长 寿新 的 责任 、 新 的机遇 , 也为长寿缩小 与全市其他 区县之 间的区际差距提供 了良好 的契机 , 也必将促进长寿 城 市发 展 新 区 内在 潜 力 的进 发 。 以全 面建 成 “ 三地

基 础
为 了实现“ 三地一 中心 ” 的发 展 目标 , 长 寿 区 委、 区政 府 提 出 了“ 二 三 年 打 基础 , 五年上 台阶, 十年 成强 区” 的“ 三 步走 ” 奋 斗 目标 。 第一步 , 剑2 0 0 5年 ,
中心” 、 实现“ 三大愿 景” 作为总体发展思路, 长寿 区正努 力 推进 T业 、 农业 、 旅 游业 的融 合发 展 , 力 争
( 三) 全 面建成 “ 三地 一 中心” 发展 战略 总体 思路
在加 快 城 市发 展 新 区 的建设 中 , 中共 重 庆 市 长
寿 区委 、 区政府 确 立 了 “ 以改 革 激 发活 力 , 以发 展 引
领全局 , 统筹推动 ‘ 四化 ’ 建设 ,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 的发 展 思路 , 建设“ _ 二地 一 中心 ” 总体 战 略要 达 到 的
目标 是 : 真 正 成 为工 业 的主 战场 , 打 造 国 家 级 重 化
工基地 ;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进程 , 建 成 集 约 型
的大都市城郊农业基地 ;提速打造休 闲旅游胜地 ,

重庆农业概况

重庆农业概况

重庆农业概况重庆农业概况地理位置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市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自然状况重庆辖区内,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

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

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

全市海拔高差2723.7米。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6%。

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2014年全年水资源总量599.53亿立方米。

年平均降水量1213.1毫米。

全年总用水量80.90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

年末全市监测的15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46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量增长21.1%。

2014年新增林地3.81万公顷,完成营造林面积320万亩。

全市森林覆盖率43.1%。

气候特征重庆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2013年平均气温19.9℃,年总降雨量1026.9毫米,日照时数1187.5小时,平均湿度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与区划地理位置重庆市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主城区东部,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距重庆市主城区50千米。

东北邻垫江县,东南接涪陵区,西北靠四川省邻水县,西南与渝北区接壤。

位于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30°12′30″之间。

东西宽57.50千米,南北长56.56千米。

全区幅员面积1423.62平方千米。

自然状况长寿区地质构造属压应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形为主,具有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斜纵横张烈隙发育的特征。

地域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山体走向与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背斜构成条状中低山岭,向斜构成宽缓开阔的槽谷丘陵,岭谷之间构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

全境山区占18%,深丘占35%,浅丘占42%,江湖水面占5%。

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大堡至复元长江水面海拔154米。

山脉为锯齿状,以明月山为大,其支脉支峰分布较广,主峰白云山海拔1034米,为全区最高峰。

黄草山、铜锣山和五堡山,是境内主要山脉。

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龙溪河、桃花溪河、大洪河、御临河等。

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

气候特征长寿区划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

常年平均气温17.68℃,最高20.4℃,最低16.7℃,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极端最低温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日极端最低温-6.1℃出现。

常年降水量1162.7毫米,最高降水量1457.7毫米,最少降水量836.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96.3毫米。

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

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

风向多北北东、少西西南。

行政区划长寿区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

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幅员面积1423.6平方公里。

2010年长寿区辖4个街道,14个镇。

即: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长寿湖镇、云台镇、葛兰镇、但渡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新市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

共设223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

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白族、藏族、彝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2个少数民族。

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352747户,902112人,其中农业人口626122人,比上年减少48207人,城镇人口275990人,比上年增加49312人。

人口出生率为14.15‰,死亡率为11.87‰,自然增长率为2.28‰。

农业资源(一)植物资源: 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

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

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二)动物资源: 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原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脊椎动物218种。

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

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

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三)土地资源: 长寿区域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6.56公里,面积1423.62平方公里。

截止2010年底,有耕地面积52120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6672公顷(水条件23942公顷),临时性耕地15172公顷。

有园地面积11278公顷(其中茶园面积55公顷,果园面积11223公顷)。

有水域面积11149公顷,可养殖水面8000公顷。

(四)水资源: 长寿区境内有一江、三河、十三溪、三十五条沟、175处地下水、两个人工湖及十六座小(一)型水库,总水面积11149公顷,河道总长362.5公里,多年径流总量24.43亿立方米。

灌溉、养鱼、航运、发电等皆得其利。

水能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量17.1万千瓦。

地下水中,有世界罕见的义和乡干坝村碳酸盐多元素复合型优质饮用矿泉水,含锶、铕、铜、锌、硒等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水质好,酸碱适度,矿化度低,常年水温15℃,已经开发利用。

农业园区《重庆市长寿区现代农业种植园区总体规划》经区政府第5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5月举行了启动仪式。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由现代种植示范园和沙田柚种植示范园两大园构成,按照“一年成势、两年成形、三年成园”的建设思路,规划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和拓展示范基地等各类基地60万亩。

2010年6月,园区被确定为首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截止2010年底,澳门恒河集团、北京冬润果蔬集团、重庆维丰公司、重庆市和兴源公司等21家企业已经入驻园区,引资额达9.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4亿元。

园区已建成各类产业基地64200亩,其中,柑橘基地26500亩,沙田柚基地3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设施蔬菜3200亩。

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800万元,新建10.88公里宽为8米的沥青路面环道主干道和沙田柚园区人行观光便道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建成13个骨干水系项目,为入园业主规划新建变压器10座,增加供电300千伏安。

预计2012年园区可基本建成,全部项目达产后,年收入40亿元,税收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0元,人均增收4350元,土地亩收入达6200元,比种粮收入高5200元。

农业经济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现价)3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7%。

其中农业总产值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7%;林业产值47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41%;牧业产值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9.47%;渔业产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75万元,比上年增长6.99%。

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商品产值(现价)19.36亿元,比上年增加13.36%。

实现农业增加值(现价)21.51亿元,比上年增加12.15%。

农业生产除粮食生产外,主要有柑橘、蛋(肉)鸡、水产三大支柱产业和蔬菜、生猪两大菜篮子工程。

2010年全区播种面积85726公顷,较上年增加1376公顷。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7715公顷,较上面增加612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68539吨,较上年增产2.22%,平均亩产363公斤;蔬菜播种面积11831公顷,较上年增加59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1831公顷,产量249140吨,较上年增加22050吨,平均亩产1404公斤;水果总产量13.16万吨,较上年增加1.92万吨;油料总产量8335吨,较上年增加808吨。

肉类总产量6.15万吨,较上年增加0.11吨;茶叶总产量53吨,较上年增加6吨;蚕茧产量395吨,较上年增加15吨。

农村家庭基本情况全年农村居民2010年人均总收入8073.90元,同比增长14.52%;人均纯收入6410.2元,比上年增长17.90%;人均总支出5525.5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生活消费支出3749.4元,同比增长15.32%;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1.09亩,同比增加10.10%;平均每人拥有住房面积35.50平米;平均每人消费粮食230.51公斤,同比增长2.83%;平均每人消费蔬菜115.92公斤,同比减少19.78%;平均每人消费食用植物油6.25公斤,同比增加20.27%;平均每人消费肉类57.49公斤,同比增加99.49%。

一、综合情况长寿区位于重庆腹心,距主城区65公里,面积1423平方公里,人口88万。

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向“两翼”辐射的重要中继站。

辖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

长寿通过全力打造“工业高地、旅游休闲胜地、城郊农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力争在2020年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独具特色的大城市。

二、自然资源土地资源长寿区域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6.5公里,面积1415.49平方公里。

有耕地面积46276公顷,(其中田27703公顷,土18573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2.69%)。

有园地面积2366公顷(其中茶园面积174公顷,果园面积2192公顷)。

有水域面积11149公顷,可养殖水面7161公顷。

荒地4903公顷,开发潜力较大。

水资源长寿区境内有一江、三河、十三溪、三十五条沟、175处地下水、两个人工湖及十六座小(一)型水库,总水面积11149公顷,河道总长362.5公里,多年径流总量24.43亿立方米。

灌溉、养鱼、航运、发电等皆得其利。

水能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量17.1万千瓦。

地下水中,有世界罕见的义和乡干坝村碳酸盐多元素复合型优质饮用矿泉水,含锶、铕、铜、锌、硒等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水质好,酸碱适度,矿化度低,常年水温15℃,已经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园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100个编号(含粮食作物及森林害虫和害虫天敌),脊椎动物218种。

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

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

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植物资源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

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

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三、农牧渔业生产情况长寿区是我国商品粮、猪肉、商品蛋、渔业、蚕茧、柑桔主产基地之一,闻名遐尔的产粮大区,史称县地为“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

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榨菜、茶叶、柑橘、蚕桑、生猪、鲜鱼等。

长寿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西瓜等水果质优量大,是长寿农业五大支柱产业。

1980年以来,农业连年丰收,粮食连年增产,农牧渔商品量逐年增加,大大改善了全区人民生活,并为国家提供了较多的粮食和农产品,先后被国家定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区、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启动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试点区、长江上游优质商品水果生产基地区城、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区、商品鱼生产基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