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合集下载

枣庄市概况

枣庄市概况

枣庄简介枣庄是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工矿城市。

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

明时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降为峄县。

清循明制。

民国时期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鲁西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坚持抗日,并建立了地方民主政权,先后建立了白彦、临城、麓水、双山、凫山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峄县属滕县专署。

1953年改属济宁专署。

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

1960年撤峄县建县级枣庄市,与滕县同属济宁专署。

1961年,枣庄市改建为省辖地级市。

1979年,国务院批准滕县划归枣庄市。

一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苍山县为邻,南与江苏省铜山、邳州市接壤,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

地形略呈平形四边形,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7%。

市境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

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地貌特征。

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4.6%,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6.6%,洼地约占总面积的18.8%。

莲青山、抱犊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连绵起伏,横亘在市北部。

抱犊崮海拔580米,谓“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莲青山顶峰摩天岭海拔663米,为全市最高点。

西部滨湖及沿运地带地势最低,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最低处海拔24.5米。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

大小河流共有24条,京航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68.5公里。

中型河流(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8条,流域面积在30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条。

除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南四湖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流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分别流入南四湖和运河。

河下游的滕、薛、枣平原,为枣庄主要粮食蔬菜产区。

土壤类型多样,土质良好,多宜农业利用。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受海洋气候影响,具有气温适中、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

最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薛城

最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薛城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薛城枣庄市薛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调整完善)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1)第一节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1)第二节规划实施面临的形势 (5)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总则 (6)第一节调整完善指导思想 (6)第二节调整完善目的 (6)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 (6)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 (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0)第五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11)第一节“三线”划定情况 (11)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12)第六章附表 (14)附表1薛城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14)附表2薛城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15)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第一节规划实施评估情况一、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规划》明确,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5297.4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1958.90公顷以上,园地面积不少于2244.62公顷,林地面积不低于2465.55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572.95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057.47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726.38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6952.89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31.09公顷之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165.1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1736.48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3.60平方米以内。

二、现行规划实施情况(一)总量指标实施情况1.耕地保有量2014年全区耕地为26196.88公顷,超出规划目标899.46公顷。

《规划》实施以来,全区严格控制耕地减少,提高耕地质量。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原则,强化对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到2020年薛城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1958.90公顷。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15•【字号】枣政办发[2010]55号•【施行日期】2010.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枣政办发[2010]55号)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枣庄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枣庄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枣庄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鲁厅字〔2009〕58号)和《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枣庄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枣发〔2010〕1号),设立枣庄市农业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承接省农业厅下放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管理的职责。

(三)增加组织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职责。

(四)增加蚕种管理的职责。

(五)增加指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职责。

(六)加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

(七)将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职责划给市财政局。

二、主要职责(一)拟订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起草有关地方规范性文件草案;参与拟订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提出农业产业保护的政策建议;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二)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

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负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枣庄现代农业规划施工方案

枣庄现代农业规划施工方案

枣庄现代农业规划施工方案一、总体规划与目标设定枣庄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绿色化和产业化。

目标设定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组织领导与推进机制为确保规划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成立枣庄市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执行。

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制定一系列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保障等。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领域。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四、先进农业科技引进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推广适合本地条件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

五、研发机构建设与合作建立市级现代农业研发中心,整合现有科研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枣庄市农业科研水平。

六、农民培训与技能提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包括现场教学、在线培训、专家讲座等。

培训内容涵盖现代农业技术、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等方面,帮助农民提高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

同时,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定期评估培训效果,不断完善培训体系。

七、监督评估与方案调整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规划施工方案进行必要调整。

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确保规划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打响“山亭山宝”品牌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打响“山亭山宝”品牌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三农工作打响“山亭山宝”品牌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巴古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 阪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而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资源上。

山亭区是生态大区、农业大区、林果大区,特色林果、优质小杂粮等农产品资源丰富。

近 年来,山亭区在挖掘和开发区域特色林果等农产品、提升品牌价 值和影响力的实践中,进行了一 些有益探索。

一、咸本悄况山亭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 东北部,1983年建区,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9镇1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75个行政村(居),总人口 54万。

山亭区地形地貌复杂,生物种质资源丰富, 境内有大小山头54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59座,河流52条,山地丘陵占全区总面积的87%,誉为"八l L i 一水一分田",发展特色林果、优质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享有“中国火樱桃之乡” “中国长红枣之乡” “中国豆制品第一镇”等美誉。

近年来,山亭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林果、优质小杂粮等产业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加快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全区已建成火樱桃、优质桃、长|山东经济战略研呢2020・3红枣、板栗、核桃、花椒等特色林果基地55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果”,被誉为山东“林海果园”第一县。

其中,花椒12万亩、樱桃10万亩、板栗10万亩、长红枣6万亩、桃6万亩、核桃6万亩,柿子、苹果、ill楂、葡萄等5万多亩。

甘薯、谷子、大豆等杂粮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甘薯8.5万亩、谷子3万亩。

全区干鲜果品年总产量达15万吨,占枣庄市的70%以上;年产花椒皮2000多吨,占山东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最重要的花椒主产区之一;干法豆制品产量占全国的65%o地瓜枣、花生酱、豆制品等土特产闻名遐迩,“火樱桃”被誉为“江北春果第一枝”,长红枣、火龙薯荣获中国绿博会畅销金奖,入选“到山东最想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

枣庄市行政区划

枣庄市行政区划
滕州市(17镇,4街办) 荆河街办 龙泉街道 北辛街道 善南街道 东沙河镇 洪绪镇 南沙河镇 大坞镇 滨湖镇 级索镇 西岗镇 姜屯镇 鲍沟镇 张汪镇 官桥镇 柴胡店镇 羊庄镇 木石镇 界河镇 龙阳镇 东郭镇
枣庄市行政区划
单位名称 枣庄市(46镇,18街办) 市中区(5镇,6街办) 中心街街办 各塔埠街办 矿区街办 文化路街办 龙山路街办 光明路街办 税郭镇 孟庄镇 齐村镇 永安镇 西王庄镇 薛城区(5镇,1街办) 临城街办 沙沟镇 周营镇 邹坞镇 陶庄镇 常庄镇 兴仁街办(枣庄高新区代管) 兴城街办(枣庄高新区代管) 张范街办(枣庄高新区代管) 峄城区(5镇,2街办) 坛山街办 吴林街办 古邵镇 阴平镇 底阁镇 榴园镇 峨山镇 台儿庄区(5镇,1街办) 运河街办 涧头集镇 邳庄镇 泥沟镇 张山子镇 马兰屯镇 山亭区(9镇,1街办) 山城街办 店子镇 西集镇 桑村镇 北庄镇 城头镇

高一地理合格考枣庄知识点

高一地理合格考枣庄知识点

高一地理合格考枣庄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与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诸多知识点。

而在高一地理合格考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枣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高一地理合格考中与枣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枣庄地理位置枣庄位于山东省中部,东临黄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枣庄地处东经116°32′-117°17′、北纬34°46′-35°08′之间,总面积8955.9平方千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二、自然地理特点1. 地势地貌:枣庄地势相对平坦,地貌主要以平原、盆地为主,海拔相对较低。

2. 水系:枣庄地处于淮河水系和黄河水系交汇处,河流众多,其中以运河、亳渠最为重要。

3. 气候:由于枣庄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年降水量适中。

三、资源分布1. 农业资源:枣庄地区农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盛产水果蔬菜。

2. 矿产资源:枣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红钢石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 水力资源:枣庄地区地势较低,水力资源丰富,可用于发电和灌溉。

四、人文地理特点1. 人口分布:枣庄是山东省人口较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密度较高,人口分布集中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地区。

2. 城市建设:枣庄市城市规模较大,交通便利,市区内有完善的道路网络、商业中心和住宅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

3. 文化特色:枣庄地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是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枣庄地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应加大环保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2.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枣庄地区的绿色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总结起来,高一地理合格考枣庄知识点包括枣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点、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特点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枣庄市自然资源概况

枣庄市自然资源概况

浅析枣庄市自然资源概况一、地理环境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30″—117°49′24″,北纬34°27′48″—35°19′12″。

北临孔孟之乡济宁,南邻吴楚之邦徐州,东依革命圣地临沂,西部是济宁市微山县。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四季分明;同时也存有一定的灾害性天气。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在13.2-14.2℃,各季气温差异明显。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950毫米之间,是山东省降雨量最充沛的地区之一。

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

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伏状。

二、自然资源介绍枣庄市较为突出的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煤炭资源。

土地资源枣庄土地总面积6844831.9亩。

其中耕地3678771.5亩,园地348614.1亩,林地450281.5亩,牧草地4947.6亩,交通用地256233.5为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59228亩,未利用地746157.6亩。

本市土壤分为棕壤土、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29个土属,80个土种。

地下水资源枣庄河流属淮河流域南四湖-运河水系。

区内地表水系发育,除韩庄运河、伊家河为南四湖的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道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并且为老年性季节河道。

全市境内共有河道25条,其中主要河道13条。

地下水补给资源为78960.8万立方米/年,其中各富水区开采资源为30270万立米/年。

煤炭资源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 ,现探明储量18. 87亿t。

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

三、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1、地貌特征: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带,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较多。

山丘、平原、洼地此起彼伏,整个地形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境内地貌类型由北向南呈横向双波型。

东北部为全市地势最高,地形最复杂的群山丘陵区,群山向外是滕、薛、枣一片海拔为100上下的山前平原。

往南,从峄城区东部边界起向西至薛城附近又隆起东西走向的带状山脉。

再往南又是海拔100米上下的山前缓平地。

西部滨湖及南部沿运地区为海拔30—40米的沿湖洼地和交接洼地。

枣庄共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和洼地三种农业地貌类型,三种地貌类型的大体比例是二洼三平五山丘。

2、土壤类型及分布:枣庄市土壤多属于历史悠久的农业土壤。

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

(1)棕壤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以北部和中部的丘陵地带较多,与褐土土类成复区分布。

棕壤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5.17%,居第二位,该土类肥力一般较低,供肥性好,保肥性差,其缓平地带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部位较高地带宜作花生、地瓜、小杂粮等。

(2)褐土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的山体上及山体周围山间谷地,山前倾斜平原上,缓岗及低洼地片的周围亦有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8.93%,是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居第一位。

褐土区一般水源较缺,易受干旱威胁,耕层较浅,犁底层坚硬,适宜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梁、棉花、黄烟及其他小杂粮等。

(3)砂姜黑土类:是我市第四位土类,其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1%,主要分布在滨湖沿运(河)地势平洼地上以及北部山区洪积扇缘的低洼地带。

(4)潮土土类:全市潮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5%,居第三位。

除峄城区外,其他区(市)均有分布,以滕州西部平原分布较广。

潮土依水傍河,水资源条件优越,地势一般较平坦,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精种高产区。

(5)水稻土土类:我市水稻土较少,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44%,主要分布在滕州西部濒湖平洼地及台儿庄区运河东段两岸的平洼地上。

3、农业气候资源:枣庄市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其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热多雨,冬寒少雪,春旱多风,秋旱少雨。

全市年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52.3×108焦耳/平方米。

太阳辐射量地理分布不均匀,一般南部少于北部,平原洼地少于山
丘地带。

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58%。

累计平均气温13.2~14.2℃,年气温日较差一般为11~13℃。

我市≥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800~5200℃,≥1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300~4700℃,≥2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2700~3000℃。

全市无霜期在190~215天之间,光热条件基本能保证一年两熟。

我市降水年平均为815.8毫米。

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雨季与高温期基本一致,对喜温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4、综合农业区划:我市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比较复杂,各类资源的分布差异比较大,经济基础也不平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为了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利用资源,主动运用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在综合评价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依循我市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三大”综合农业区。

(1)东北抱犊崮低山丘陵林、粮、牧、油区:该区位于我市东北部。

包括山亭区的西集镇、店子镇、山城街道、冯卯镇、水泉镇、徐庄镇、凫城乡、北庄镇;市中区的税郭镇、孟庄镇、齐村镇;滕州的东郭镇,峄城的峨山镇。

该区的基本特点是:人均耕地多,耕地率低,土壤肥力一般较薄,“干旱“是其一大特点,农机、交通、邮电、科技事业不发达,经济环境较闭塞,收益分配中人均所得全市最低。

该区的发展方向是:以林为主,以牧为重点,种、养、加相结合,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搞活农村经济。

(2)中部滕薛峄平原粮、菜、牧区:该区位于我市中部腹地,仅北界与邹城市相邻。

包括滕州的界河镇、大坞镇、姜屯镇、龙阳镇、东郭镇、洪绪镇、东沙河镇、鲍沟镇、南沙河镇、木石镇、羊庄镇、官桥镇、柴胡店镇;山亭区的城头镇、桑村镇;薛城区的陶庄镇、邹坞镇、张范镇、常庄镇、周营镇;市中区的齐村镇、西王庄乡、税郭镇、永安乡;峄城区的榴园镇、坛山街道办事处、吴林街道办事处、峨山镇、阴平镇。

该区的基本特点是:水、土、
技术装备条件最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交通、邮电、科教事业较发达,乡镇企业发展很快。

该区的发展方向是:以粮、经、牧为重点,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乡镇企业的发展,牵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力的转移,使该区成为全市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中心。

(3)西、南滨湖沿运洼地粮、牧、渔区:该区大部位于我市南部、滕州、薛城区沿临微山湖的边缘乡镇也划入其范围。

该区包括滕州的滨湖镇、级索镇、西岗镇、张汪镇;薛城区的常庄镇、沙沟镇;峄城区的古邵镇、底阁镇;台儿庄区的张山子镇、涧头集镇、泥沟镇、马兰屯镇、邳庄镇。

该区的基本特点是:人均耕地多,土质差,但潜在养分高,增产潜力大,人均占有和人均所得粮食全市最多,易于粮、畜的专业化生产发展,渔业潜力较大。

该区的发展方向是:以粮为基础,粮畜并举,以专业化、市场化为途径,带动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