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升麻鳖甲汤临床新用

升麻鳖甲汤临床新用

升麻鳖甲汤临床新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44期功效解毒灭疫,凉血散肿。

方药组成升麻2两,当归1两,蜀椒1两(炒去汗),甘草2两,雄黄半两(研),鳖甲手指大1片(炙)。

服法与禁忌上6味,以水4 L取1 L,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经方方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方,方中以升麻、鳖甲透达阴分郁热,又有化斑解毒的功效;升麻配甘草,清热解毒,利咽排脓;当归活血散瘀;雄黄、蜀椒杀虫灭菌,祛湿解毒,雄黄辟瘟驱疫,与升麻鳖甲配,引领湿热毒邪外达,取汗而愈。

阴毒乃阳虚血瘀为患,故面青身痛,虽咽痛但无脓毒成痈之状,此阴毒也。

治法宜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义在避其苦寒伤阳,更损阴气,重用当归、鳖甲活血散瘀,以求佳效。

经方新用升麻鳖甲汤配蚤休10g,青黛5g(冲),虎杖30g,紫草30g,治疗红斑狼疮,长期身热不退者,有良效。

虽升麻用之两余,无升阳眩冒之弊。

按语阴阳毒与红斑狼疮病症状相似,同为疫毒所患,现代医学称之为免疫缺陷性疾病,较为难治。

《金匮》中治疗阴阳毒的首方是升麻鳖甲汤,对阳毒热盛,高热不退,面赤斑斑如锦纹,验之临床,确有良好的退热消斑作用。

方中升麻鳖甲是味要药,用量应≥30g/次,透达热毒和凉血消斑的功效才可显示,升麻切不可少用,量小无效。

由于人们受东垣学术思想的影响,认为升麻不可多用,过之则眩晕,其实不然。

升麻的确有升陷作用,但其效不烈,临床使用升麻60g,配枳壳40g,治胃下垂,未见有头目眩晕反应。

升麻更主要的功效是透斑解毒,尤其与鳖甲相配更有妙义,既透达阴分热邪,又潜降虚阳,而且对升麻起到监制作用,既相承、又相制,可谓精当。

从服药“取汗”看,疫毒宜有疏透外驱的必要,切不可恐升而惧用。

至于方中蜀椒与雄黄的配伍更有殊义,仲景认为本病是疫毒,非雄黄不可辟之,故取雄黄与蜀椒相配,苦寒与辛燥相击,灭菌尤为胜手。

升麻鳖甲汤治疗白血胞等血液病

升麻鳖甲汤治疗白血胞等血液病

升麻鳖甲汤治疗白血胞等血液病升麻鳖甲汤为《金匮要略》治阴阳毒方,在治疗: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等血液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有显著的的疗效。

现真实案例报告如下:1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例:于***,男,69岁,2011年12月初诊。

患者自诉全身暗青斑7月余,1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痛,呈胸前区憋闷感,持续约数分钟,休息可缓解,无肩背放射痛,无呼吸困难。

查心电图示“T波改变”。

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今年4月份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广州多家三甲医院诊疗,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干扰素,羟基脲等治疗效果不显,遂找中医治疗。

症见面色暗红,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色紫暗,全身痛,头痛,胸闷,气短,伴心悸,汗出,手足麻木,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厚,脉滑。

中医诊断:阳毒症,证瘀阻脉络。

治宜活血通络,予升麻鳖甲汤加味:升麻30克,蟹甲30克,当归15克,蜀椒10克,水蛭15克,雄黄1克,水飞研细末冲服,川芎10克,三七10克,甘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15剂。

二诊:青斑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续服15剂。

胸闷痛减轻,休息可缓解,心悸改善,头晕头痛减轻,肢体麻木减轻,腰痛减轻,纳眠一般,二便调。

按语:升麻鳖甲汤为《金匮要略》治阴阳毒方,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唾脓血,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中升麻,鳖甲,主心腹癓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阳蚀,恶肉。

当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诸恶疮疡。

雄黄,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

蜀椒,主邪气逆咳,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加水蛭,川芎,三七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面赤红暗如锦纹,肌肤甲错,全身疼痛,身痛如被杖,症如阳毒症,故用升麻鳖甲汤治疗。

2 . 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病例:许***,男,70岁,2011年12月初诊。

近2月反复牙龈出血,鼻衄,皮肤淤紫,头痛,眩晕,手足麻木,胸闷,胸痛,气短,在深圳多家三甲医院诊疗,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与干扰素,羟基脲等治疗效果不显,遂找中医治疗。

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天津中医学院杜志坚升麻鳖甲汤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近年来,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归纳如下:一、组方及方义原方由升麻、当归、鳖甲(炙)、蜀椒、雄黄(研)、甘草组成。

方中升麻、甘草解百毒散风热;鳖甲、当归滋阴散瘀、软坚活络,以搜热毒,蜀椒、雄黄消瘀,通阳散结,取其速散。

二、功效主治解毒活血,辛散透络,清热消斑为本方之功用。

主治因感受时行疫疠火毒之气,邪入阳络、扰及营血,症见面赤,红斑鲜明,咽喉肿痛之“阳毒”病。

三、临床应用举例(一)丹毒患者,女,66岁。

一周前洗浴后发冷发热,面部、前额及鼻部皮肤红肿,波及双目不能开视。

红斑呈蝴蝶状,边缘清楚,有灼热感,部分皮肤糜烂结痂,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行,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滑数。

检验:白细胞16500/mm3,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6%。

体温38.7℃。

诊为颜面丹毒,证属火毒炽盛,血热发斑。

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消斑。

药用升麻、甘草、大黄各10克,鳖甲、当归、丹皮、赤芍、银花各15克,蜀椒3克,雄黄0.5(研冲),广角粉0.5克(冲)。

服七剂后,体温正常,面部红肿消退,皮肤转暗,疼痛痒感轻减,大便已行。

唯觉口干思饮,乏力,脉细数,为余热未清,阴津不足。

原方减蜀椒、雄黄、广角加生地、元参、益母草滋阴清热理血之品服五剂而愈。

按:本病例为急性丹毒。

由于血热内蕴,外受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所致。

该病发无定处,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多兼风热毒火;发于驱干、腰胯、胁下者称内发丹毒,多兼挟肝火;发于腿者称腿游风、流火、多兼湿热;新生儿丹毒称赤游丹。

临床以颜面及下肢为多见。

该病与“阳毒”病颇相类似,故以此方治之获效。

(二)多形性红斑患者,女,26岁。

近二年来,面部及下颌红斑,经专科医院确诊为“多形性红斑”,虽经多方治疗,时愈时发。

刻诊面部呈三片约2cmx2cm大小鲜红色的斑块,中心稍凹陷,无渗出液,伴低热,关节疼痛,舌红苔白,脉沉滑。

升麻鳖甲汤治验3则

升麻鳖甲汤治验3则

・!"・新中医#$$"年""月第%%卷第""期白芍、党参各"&’,柴胡、姜半夏各"$’,白术、桃仁各"#’,生甘草!’。

水煎,每天"剂,早晚分服。

(月#!日三诊:服#剂后,腹痛、腹胀消失,有饥饿感,少量进食、进水。

舌红润、苔薄白,脉细数。

证属热瘀渐去,肠胃调和。

治拟健脾和胃,兼清瘀热。

处方:黄芪、薏苡仁、金银花各%$’,党参"&’,白术、茯苓、桃仁、白芍、枳壳各"#’,姜半夏、木香)后下*各"$’,甘草!’。

每天"剂,水煎#次,早晚分服,连服&剂,+月"日痊愈出院。

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曰:“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患者乃少阳、阳明同病,少阳受邪,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邪热未解,内结阳明,并见心下满痛,大便不解。

此为热结胃肠,邪袭少阳,宜用大柴胡汤外解少阳,内泻热结。

#剂则大便通,胃肠通畅,腹痛减轻,呕恶止。

一般少阳有病,应禁下法,但邪结阳明,即可解表攻里,使表里双解。

本案恰合此病机,故用大柴胡汤解少阳寒热,泻阳明腑实而收效佳。

再用此法兼投活血化瘀之品,最后以健脾和胃,兼清瘀热之法获全效。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孙某,女,!&岁,#$$$年+月"$日急诊入院。

患者恶心、呕吐清涎,腹胀,腹痛,无排气、排便。

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幽门梗阻;出血性胃炎。

用胃肠减压术,口服中药生大黄、番泻叶浸泡液等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能缓解,而呕吐、腹痛持继加重。

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胆怯拒绝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月""日邀余会诊。

,%!-!.,/(#次0分,1#$次0分,2/"+-$0"$-&3/4,痛苦面容,面色"白,手足不温,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清稀水液,无排气、排便,腹部压痛,舌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弦。

【彭暾:升麻鳖甲汤--治荨麻疹、带状疱疹】

【彭暾:升麻鳖甲汤--治荨麻疹、带状疱疹】

【彭暾:升麻鳖甲汤--治荨麻疹、带状疱疹】升麻鳖甲汤治疗荨麻疹作者/彭暾基本方:升麻、当归、鳖甲各12克,川椒20粒,雄黄(冲服)1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减半。

急性荨麻疹加防风、丹皮、蝉蜕;慢性荨麻疹加生地、白芍、乌梢蛇。

苏×,女,27岁。

1987年8月24日诊。

四天前因适逢经期又受暴热后,随即全身出现局限性大小不等的扁平隆起,边缘不整齐,颜色鲜红,中心色白而硬,瘙痒难忍,皮疹常在遇热时随瘙痒而骤然发生,又常迅速消退,反复发作,经服用西药后仍不能控制。

诊见:颜面潮红,咽微痛,声音嘶哑(系喉头水肿所致),皮疹抚之灼热,腹部微痛,小便黄。

大便溏不爽,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舌暗红苔薄黄,脉浮数。

此系外受热毒,侵及血脉所致。

治以升麻鳖甲汤加味:升麻、鳖甲、当归、防风、丹皮各12克,川椒20粒,雄黄(冲服)1克,蝉蜕、甘草各6克。

服药是夜,皮肤瘙痒即减其大半,皮疹未再隆起。

2剂后,诸症若失。

一年后询知,未再复发。

体会: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为㾦癗、隐疹,但根据其发作时周身出现红斑,形态大小不一,颜色鲜红或淡红,多伴腹痛或可见咽痛声嘶等症,其症状与《金匮》所描述的“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之阳毒为病颇相类似,故借用升麻鳖甲汤于此治疗荨麻疹。

方中升麻能升能散,合甘草以清热解毒,鳖甲入阴养血,领邪外出,配当归以和阴散瘀,因其病浅毒邪在表,利在速散,故有辛散强烈之川椒、雄黄,以使毒解邪散而病痊。

升麻鳖甲汤治愈慢性荨麻疹9例作者/汪小毅慢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典籍中称为“隐疹”、“风疹块”,病程常迁延数月至数年,且每易复发,治疗较棘手。

近年来,笔者用升麻鳖甲汤先后治疗该病9例,均在短期内获得治愈,现报告如下:病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6~58岁;满程6月~8年;症均起风团、风疹持续不已,常年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多于午后及入夜加重,影响睡眠,舌质淡或红润,净无苔,脉多濡细。

一个专注于治疗皮肤病的方子,扶正、清热、解毒、散瘀

一个专注于治疗皮肤病的方子,扶正、清热、解毒、散瘀

一个专注于治疗皮肤病的方子,扶正、清热、解毒、散瘀《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方子,为荨麻疹、红斑狼疮、皮肌炎等难治性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个方子就是升麻鳖甲汤。

原文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此段指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要方剂。

荨麻疹,其发作时周身出现红斑,形态大小不一,颜色鲜红或淡红,多伴腹痛或可见咽痛声嘶。

其症状与《金匮》所描述的“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之阳毒为病颇相类似。

中医认为,风与湿、热之邪客于皮毛腠理之间则起风瘙隐疹。

若久发营虚,风热相搏,郁结不解,则痒疹此起彼伏,而形成慢性荨麻疹。

由于此证是以营虚为本,以瘀热不散、风气不去为标。

因此治疗须以养血滋阴为主、清热活血和消散风邪为辅,所以当代医家常选用仲景的升麻鳖甲汤。

临床用升麻鳖甲汤于此治疗荨麻疹,效果很好。

原方组成:升麻6克,当归3克,蜀椒3克(炒),甘草6克,雄黄1.5克(研),鳖甲10克。

用量仅供参考。

方中升麻疏风散邪;当归、鳖甲滋阴养血、活血祛瘀;甘草清热解毒;蜀椒温中散寒,合甘草可以扶助正气;而雄黄辛温,解毒辟秽,阳毒用之,以阳从阳,因势利导助散邪之功。

全方共奏扶正、清热、解毒、散瘀之功,所以能够用于治疗许多皮肤疾病。

从病机上来看,有关阴阳毒的发病,大多数学者指出是由于内外因相互作用而成的。

内因主要为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或劳倦过度致机体阳气虚弱,阴精不足,即“阴阳二气偏虚则受于毒”。

外因则为外邪的入侵。

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银屑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而成,外邪可加重或诱发疾病。

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病机为禀赋不足,卫外不固,外邪客于肌表而成。

这都与升麻鳖甲汤治疗的阴阳毒的病机相符。

从症状来看,除过敏性紫癜外,其它疾病均有面部红斑,与阴阳毒中的“面赤斑斑如锦纹”的临床症状相契合。

综上所述,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的运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另一类则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贝母升麻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升麻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升麻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人们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贝母升麻鳖甲汤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在食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

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贝母3钱,升麻3钱,丹皮3钱,元参3钱,鳖甲3钱。

【功能主治】
喉疮脓成者。

【用法用量】
煎半杯,热漱徐服。

【摘录】
《四圣心源》卷八
上文主要介绍了贝母升麻鳖甲汤的作用以及怎么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第1 页。

升麻鳖甲汤治疗全身瘙痒

升麻鳖甲汤治疗全身瘙痒

升麻鳖甲汤治疗全身瘙痒男性,46岁。

反复发作性全身疹块伴瘙痒8年。

其因为8年前受雨淋后而发,经中西医治疗仍发作不止。

常因紧张而加重,乃至彻夜不眠,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维持。

刻诊:面部与四肢透发风疹,疹色淡红,疹子如丘,遍布全身,瘙痒难忍,伴口渴、咽痛,舌质红、苔白黄相兼,脉濡细。

此血虚生风、风入络脉所致,方取升麻鳖甲汤治之。

方药:升麻20克,鳖甲(先煎)1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川椒12克,雄黄9克。

日服1剂,水煎服。

3剂后,疹块消失大半。

继服3剂,诸症消失,至今未发。

注释:升麻鳖甲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原方为治疗阴阳毒而设。

此为阳毒治疗方,若去雄黄、川椒,则为阴毒治疗方。

阳毒症状为:“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此为毒邪在阳络不解,侵蚀于面部与咽喉所致。

综合方药作用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本方常用于烂喉痧、猩红热、白塞综合征,对咽喉溃烂有一定疗效。

本例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陈绍宏教授的治验。

方中升麻解百毒,与鳖甲同用,深入阴血,透出阳分;当归养血活血;甘草解毒而调中;川椒与雄黄,有杀菌解毒作用。

雄黄含三氧化二砷,它的功效就是四个字:解毒杀虫。

有一定毒性,但本方用量较大,引用本方时,请注意雄黄的用量。

另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荨麻疹9例,随症加减,均在服药3~10剂后而愈。

约言:全身瘙痒,疹子如丘,难以入眠,血虚生风而致,升麻鳖甲汤主之。

本例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陈绍宏教授的治验。

方中升麻解百毒,与鳖甲同用,深入阴血,透出阳分;当归养血活血;甘草解毒而调中;川椒与雄黄,有杀菌解毒作用。

雄黄含三氧化二砷,它的功效就是四个字:解毒杀虫。

有一定毒性,但本方用量较大,引用本方时,请注意雄黄的用量。

另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荨麻疹9例,随症加减,均在服药3~10剂后而愈。

约言:全身瘙痒,疹子如丘,难以入眠,血虚生风而致,升麻鳖甲汤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麻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
升麻鳖甲汤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

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著。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升麻鳖甲汤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
升麻28克当归14克蜀椒(炒去汗)14克甘草28克鳖甲1
片(手指大,炙)雄黄7克(研)
【功能主治】
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升麻鳖甲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