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一方〖升麻鳖甲汤〗一药一针疗法
张学:升麻鳖甲汤

张学:升麻鳖甲汤展开全文甲午岁,吾粤疫症流行,始于老城,以次传染,渐至西关,复至海边而止。
起于二月,终于六月。
凡疫疾初到,先死鼠。
礼曰:是谓发天地之藏诸蛰皆死。
是时虫蚁皆死,鼠穴居亦蛰之类。
后及人。
有一家而死数人者,有全家覆绝者,死人十万有奇。
父不能顾子,兄不能顾弟,夫不能顾妻,哭泣之声遍间里。
疫症初起,即发热恶寒,呕逆眩晕,其似伤寒少阳病。
惟发热如蒸笼,眩晕不能起,或目赤或红或黑,或吐虫或吐血,此其不同也。
有先发核后发热者,有发热即发核者,有发热甚或病将终而后发核者,有始终不发核者。
核之部位有在头顶者,有在胁腋者,有在少腹者,有在手足者。
又有手指足趾起红气一条,上冲而发核者,见症不一。
大约以先发核为轻,热核并发次之,热甚核发又次之,病将终发核,始终不发核为重。
核之部位以在顶,在胁腋,在少腹为重,在手足为轻。
经曰:“入脏者死,出腑者愈。
”脏,心肾也。
在心则谵语,神昏直视;在肾则牙关紧闭,失音难治。
腑,胃也。
在胃虽谵语仍有清,时口渴,便闭,此病甚轻,白虎承气可治,即生草药亦能愈之。
医者见其愈也,于是以不经之药,遍于路途,庸陋之方,登诸日报。
甚至樵夫牧竖屯丁龟妪谬谓得古人按摩针灸之术,高车驷马,操司命之权矣。
予恻然悯之。
于是穷灵素论略千金之理,至金匮阴阳毒一症,见症虽未尽同而病源无异。
方中以升麻为主,鳖甲当归甘草川椒雄黄次之阴毒去雄黄川椒。
复读千金方,有岭南恶核,朝发暮死。
病症与近患疫症无殊。
其方有五香散,亦以仲师升麻鳖甲为主,而以香药佐之。
因不禁恍然大悟曰:“疫者,天地恶厉之气也。
人感毒气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入,其未入脏与腑之时,必在皮肤肌腠经络胸膈之间,亦当使之由外而出,故升麻一味为此病要药。
仲师故用至六两之重,古之一两即今之三钱又分三服六两即今之六钱。
”若先用苦寒攻下之药,何异闭门驱盗。
即至入脏与腑仍可用升麻鳖甲汤,随症加入各药以收效。
予与黎庇楼(留)、谭星缘二友再三商度,因升麻一味骇人闻见,改汤为散雄黄川椒间有不用,活人无算。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妙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妙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以簇集性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为特征。
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
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疱疹。
在外伤、感染、肿瘤及红斑狼疮等病人中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本病。
常在2~3周左右自愈,愈后不复发。
一、带状疱疹的症状初起症状为神经痛、发热、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等,进而可伴随(或不伴随)知觉或感觉异常、运动麻痹、局部淋巴腺肿胀等。
一两天后发生神经痛的地方就开始起红斑,慢慢的水疱在红斑上显现出来了,在水疱局部有针刺般的烧灼样疼痛。
如此一块块的红斑水疱沿着神经的分布就此发生,1周左右水疱就可全部盛发,这时疼痛开始逐渐减轻,水疱也凹陷颜色变暗直至结成痂皮,若无并发症,3周左右即可自然痊愈,而且终生免疫。
带状疱疹的一个特征是多数为单侧性的,很少同时侵犯两侧。
疼痛的程度与年龄有关,青少年发生此病疼痛通常较轻,但中老年患者则发生剧烈神经痛,痛感的等级不下于牙痛、分娩痛。
一般持续1~2周,但个别患者却持续下去变成终生的神经痛。
二、治疗带状疱疹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2克,紫背天葵12克,紫花地丁12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
热毒重者,加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口苦,尿赤,加龙胆草6克,炒栀子10克;便秘,加熟大黄6克;疱疹发于颜面,加牛蒡子6克,野菊花用至20克;疱疹发于眼部,加谷精草10克,草决明10克;疱疹发于上肢,加桑枝10克;疱疹发于腹部及下肢,加炒黄柏10克,牛膝10克;结痂而痒痛延绵者,加大生地量为20克,土茯苓2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三、治疗带状疱疹的单方验方1.较大活地龙10条,用清水洗净后置杯中,加白糖60克轻轻搅拌,放置24小时后制成黄色地龙浸出液,用时以棉签蘸取液涂于疱疹表面,每日5次,5天为1个疗程。
升麻鳖甲汤的做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升麻鳖甲汤的做法
导语:升麻鳖甲汤,很多人没有听过的,也并不是熟悉,其实升麻鳖甲汤主要是中药材的一种,它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升麻鳖甲汤主治治阳毒,面赤斑
升麻鳖甲汤,很多人没有听过的,也并不是熟悉,其实升麻鳖甲汤主要是中药材的一种,它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升麻鳖甲汤主治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
中医药房经常会用到它的,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它的具体用法。
中药材
升麻鳖甲汤
方药
升麻二两(6克) 当归一两(3克) 蜀椒(炒去汗)一两(3克)甘草二两(6克)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3克) 雄黄半两(研)(o.5克)
用法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现代用法:水煎服,鳖甲先煎,雄黄研末另服)。
2典故原文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四)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五)
解说
本方主治疫毒蕴于血脉之阴阳毒证。
这里的“阴阳”,非表里之谓,非虚实之谓,亦非极寒极热之谓,乃是指疫毒在阴分、阳分而言。
疫。
“升麻鳖甲汤”加减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内伤,劳倦过度而致脏腑亏虚,真阴不足,火热内盛,加外受邪毒,内外火毒相搏,使阴阳 失调,气血失和,瘀阻脉络,五脏六腑受损,皮肉、筋脉、关节等失养而致病。本病为本虚 标实,虚实夹杂,其发病之根本在于先天不足,脏腑亏损,以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为主。常 由劳累、外感、情志失调、创伤、阳光过度照射、药毒、产后等因素引发毒、热、瘀可贯穿 于疾病的始终,只不过随着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毒、热、瘀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因 其正虚邪盛,笔者创立SLE的基本治法是益气养阴、扶正补虚固其本,解毒祛风、散瘀通络 治其标。
“升麻鳖甲汤"加减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王俊志綦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升麻鳖甲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阴阳毒的著名方剂,升麻鳖甲汤加减在皮肤病 中运用十分广泛,对很多疾病效果肯定,疗效显著。本人通过参阅大量有关文献,并结合自 己临床运用之心得体会,撰写本文,以期对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论 述,对升麻鳖甲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组方意义进行简要的分析。
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文只此 一条。四逆散证之“四逆”病机应为阳郁。郁乃病机之本,由郁而致厥,这与“热深厥深, 热微厥微”的热厥及少阴寒厥均有明显区别。而四逆散证阳郁之因应为气郁,气郁致阳气郁 阻而厥。因气血功能密切相关,气病易及血,气郁则血亦滞,故病机解释为气血郁滞,阳气 郁阻,则更为全面。四逆散是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的变方,后世医家之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血府逐瘀汤等,皆从四逆散脱胎而来。可见四逆散是一首调畅气血,用 (一)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种较少见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皮肤、肌肉(横纹肌为主)及血管。损 害以肌肉发炎及变性而引起肌肉酸痛和触痛为主,并有软弱乏力,同时皮肤发生毛细血管扩 张,对称性充血,色素沉着等皮炎症状。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有时配合免疫抑制剂, 但因毒副作用过大,使得治疗难以为继。祖国医学对本病尚无明确记载,但根据临床表现当 属“肌痹”、“痿证”的范畴,为外感风湿热毒或风寒湿之邪,结聚于皮肤,气血瘀滞化热, 同时与素体正气不足有关,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二倍。¨3例李某,女,49岁。1997年8月 就诊。患者1年前鼻部发现一小皮疹,经某院诊断为皮肌炎,曾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时 好时作。诊见面部及胸颈皮损色红,突出皮肤,臂后部皮肤左右侧皮损不甚,但肤色紫融成 片,感觉上下肢近端肌无力,且轻度压痛。伴动则气喘,口甚干喜温饮,大便日行2~3次, 初硬后溏。舌质红、苔中腻,脉细弱。实验室检查:ANA(+)。B超提示膈两侧有少量积液。 证属血分瘀热,兼有脾虚湿滞。治宜清热解毒散瘀,兼健脾利湿。用升麻鳖甲汤加减:升麻、 当归、蜀椒、紫草、赤芍、白芍、党参、炒白术、茯苓、车前子各log,炙鳖甲89,生黄芪、 炙黄芪、水牛角各309,炙甘草39。加减:面部烘热合六味地黄丸;低热不净合青蒿鳖甲汤;
治疗带状疱疹的一个方子——中医秘方系列

治疗带状疱疹的一个方子——中医秘方系列2022.7.4一).坐在电脑前,毫无灵感。
本来想写伤寒论系列,一想起那个巨大的工作量,感到恐惧。
就写个小术吧。
恰好有个粉丝咨询带状疱疹的。
草写一篇治疗带状疱疹的,又叫腰缠火丹。
蛇缠身。
西医是认为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西医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效果也不怎么好。
带状疱疹是沿着经脉走的,以我的能力,从六经辨证的角度,还不足以处理带状疱疹这个病。
带状疱疹常常发在身体的两侧,在六经辨证的市面上,在少阳经区域。
市面上的中医有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把整条肝胆经的火泻的干干净净,直到拉肚子,但是方法过于霸道了。
以公推最为有效的医案就是邹孟城的一个方子。
书的名字叫《三十年临证探研录》,现已绝版。
二).原文:带状疱疹奇效方带状疱疹俗名“蛇丹”,或称“蛇串疮”。
现代医学认为是水痘病毒感染于神经所致,故其体表病灶,与内在之神经走向相一致。
其主证则为水泡成串成簇,晶莹饱绽,根脚皮肤潮红,疼痛明显。
病甚者,体表病灶痊愈后,后遗之疼痛往往历久始消,常有痛至一、二年者。
其治法,医家之见解不尽相同,或苦寒直折,或透发火郁,或因其是病毒感染而直投清火解毒,或内服,或外敷。
虽见仁见智,各有至理,而往往难得理想效果。
一日,读《医旨绪余》有关“胁痛”条,思索之间,猛然省悟。
书中所叙胁痛之状,实带状疱疹无疑。
其文曰:其弟“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
医作肝经火郁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
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疱疮又加至三十余粒。
医教以白矾研末,井水调敷,仍于前药加青黛、龙胆草进之。
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
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
以文中所叙症状加以推断,此证不仅是带状疱疹,且症情严重。
孙氏之师黄古潭以肝经燥郁立论“瓜蒌草红汤”且“为订一方,以大瓜萎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
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天津中医学院杜志坚升麻鳖甲汤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近年来,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归纳如下:一、组方及方义原方由升麻、当归、鳖甲(炙)、蜀椒、雄黄(研)、甘草组成。
方中升麻、甘草解百毒散风热;鳖甲、当归滋阴散瘀、软坚活络,以搜热毒,蜀椒、雄黄消瘀,通阳散结,取其速散。
二、功效主治解毒活血,辛散透络,清热消斑为本方之功用。
主治因感受时行疫疠火毒之气,邪入阳络、扰及营血,症见面赤,红斑鲜明,咽喉肿痛之“阳毒”病。
三、临床应用举例(一)丹毒患者,女,66岁。
一周前洗浴后发冷发热,面部、前额及鼻部皮肤红肿,波及双目不能开视。
红斑呈蝴蝶状,边缘清楚,有灼热感,部分皮肤糜烂结痂,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行,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滑数。
检验:白细胞16500/mm3,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6%。
体温38.7℃。
诊为颜面丹毒,证属火毒炽盛,血热发斑。
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消斑。
药用升麻、甘草、大黄各10克,鳖甲、当归、丹皮、赤芍、银花各15克,蜀椒3克,雄黄0.5(研冲),广角粉0.5克(冲)。
服七剂后,体温正常,面部红肿消退,皮肤转暗,疼痛痒感轻减,大便已行。
唯觉口干思饮,乏力,脉细数,为余热未清,阴津不足。
原方减蜀椒、雄黄、广角加生地、元参、益母草滋阴清热理血之品服五剂而愈。
按:本病例为急性丹毒。
由于血热内蕴,外受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所致。
该病发无定处,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多兼风热毒火;发于驱干、腰胯、胁下者称内发丹毒,多兼挟肝火;发于腿者称腿游风、流火、多兼湿热;新生儿丹毒称赤游丹。
临床以颜面及下肢为多见。
该病与“阳毒”病颇相类似,故以此方治之获效。
(二)多形性红斑患者,女,26岁。
近二年来,面部及下颌红斑,经专科医院确诊为“多形性红斑”,虽经多方治疗,时愈时发。
刻诊面部呈三片约2cmx2cm大小鲜红色的斑块,中心稍凹陷,无渗出液,伴低热,关节疼痛,舌红苔白,脉沉滑。
升麻鳖甲汤治带状疱疹

升麻鳖甲汤治带状疱疹作者:小医大道一泽漆汤患者女,55,咳嗽咳痰3月余,痰清稀,刺激性咳嗽,便烂面白脉细舌淡脉细弱,稍恶寒,纳少。
肺ct提示右肺胸膜腔下多发小结节,边界清。
辨证:肺脾虚寒,痰饮阻滞治法:温脾散寒,化痰散结处方:党参20 干姜10 茯苓20 炒白术20 淮山30 泽漆10 白前10 细辛6 生麻黄6 杏仁12 苏子15 白芥子10 石见穿30 僵蚕10 炒甘草6 七剂咳止痰少纳增便干脉显,继予原方加蜂房3 减去麻黄加桂枝6,一月后复查ct。
按:泽漆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用治“咳而脉沉者”,因其描述过于简略,被后世渐渐忽略,实则是治疗肺结节、肺癌、胸水等肺部疾患的良方。
此案以理中汤温脾散寒,加淮山以培土生金,泽漆配茯苓去肺中饮邪,配石见穿、白僵蚕、苏子、白前、白芥子下气化痰散结,三拗汤加细辛宣肺化饮散寒止咳。
二诊咳虽止,痰仍未罢,故去麻黄之散,加桂枝温通散寒,蜂房解毒散结。
泽漆汤中紫参一味考证不明,有学者认为石见穿即是紫参的可能性较大,现代药理研究也认为泽漆、石见穿均有散结抗癌作用,临床我常用石见穿代替紫参。
二侯氏黑散男,50,高血压史,自服降压药,近日时有头痛,活动后胀痛较显,血压偏高,便稀苔白舌淡脉弦细,左大右弱,右眼周围时有麻木抽搐,手指麻木时作。
告知中风旋踵而至。
辨证:脾虚肝亢,气血不足,风中经络处方:菊花30 牡蛎 45 党参 20 茯苓20 白术20 干姜6 桔梗10 白矾3 当归15 川芎15 防风8 桂枝6 细辛 6七剂诸证罢,血压正常,神采奕奕。
按:此方用之得当,如神。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近年多有学者研究应用于高血压病、中风病的治疗。
以方测证,此方病机实为脾虚肝亢,气血不足,风中经络。
此案正是如此,所以用之良效。
白矾为有毒药物,需小量应用,中病即止。
三升麻鳖甲汤女,62岁,带状泡疹后遗症,左胁肋皮肤痛甚,夜不能寐,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带状疱疹偏方带状疱疹偏方1

带状疱疹偏方带状疱疹偏方1:【药物】鲜地梢瓜全草250克 (干品100克)。
【用法】将地梢瓜放入铝锅内煮沸20 分钟,去渣,乘药液热时用纱布浸药液敷患处,稍凉即冲洗患处.若皮肤有破损者洗后擦干,可涂1%龙胆紫或儿茶粉,每天2-3 次。
带状疱疹偏方2:【药物】升麻30-50克。
【用法】上药浓煎汁,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部,保持局部湿润。
治疗期间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蛋等辛辣及发物。
带状疱疹偏方3:【药物】头发适量 (以天然粗黑者为佳)。
【用法】将头发燃烧至通赤,研为细末,密封,贮于有色瓶中备用.用时取麻油适量,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无须包扎,每天1 次。
这是疾病百科库精心编辑的内容禁止采集带状疱疹偏方4:【药物】蜈蚣3 条。
【用法】将蜈蚣置瓦上焙干,研未,加鸡蛋清适量调匀后,涂在皮损处,每天5-6 次.如有寒热等全身症状,则配合龙胆泻肝汤或银翘散等煎剂内服。
这是疾病百科库精心编辑的内容禁止采集带状疱疹偏方5:【药物】地龙5 条。
【用法】将地龙烤干研粉,加适量麻油调匀,搽于局部。
带状疱疹偏方6:【药物】鲜活地龙50克。
【用法】将地龙洗净置小杯内,加白糖15克,用小木棒搅拌片刻,取浸出液涂敷患处,每天1 次,同时配服龙胆泻肝汤。
带状疱疹偏方7:【药物】大叶金钱草适量。
【用法】将大叶金钱草放瓦片上锻灰研未,麻油调搽局部,每天2-4次,冬天外用敷料包扎。
带状疱疹偏方8:【药物】瓜篓100克,红花10克。
【用法】每天1 剂,水煎2 次,共取汁300-500 毫升,分2-3 次服用。
带状疱疹偏方9:【药物】鱼石脂软膏200克,大黄20克,黄柏15克。
【用法】将大黄、黄柏研成细未,围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鱼石脂软膏搅拌均匀,制成鱼二黄软膏.常规消毒皮损部位,按皮损面积大小,将药膏平摊于纱布上约0.3 厘米厚,贴敷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天换药1 次。
这是疾病百科库精心编辑的内容禁止采集带状疱疹偏方10:【药物】伸筋草10克,海金沙5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的一方〖升麻鳖甲汤〗一药一针疗法
《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加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半两(研)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
阴毒、阳毒这样的病,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那么升麻鳖甲汤还有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应用于现在什么样的疾病?我们在临床上,更多的用于带状疱疹。
升麻鳖甲汤可用治带状疱疹
我们的阳毒相当于带状疱疹水疱期,皮肤一块红一块白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升麻鳖甲汤。
如果是到了慢性期,疼痛很剧烈这种情况下,尤其老年人,就应该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汤。
在好多文章里发现,带状疱疹经常用什么?龙胆泻肝汤。
有一部分人用栝蒌红花汤,加点抗病毒的之类的银花、连翘,效果究竟怎么样?肯定有效。
带状疱疹,可以用艾灸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也可以用梅花针刺血、拔罐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辅助外用药。
但是如果用开中药的方法治疗,应用哪个方子更好使呢?
我个人认为,升麻鳖甲汤应该更好使。
我们大家可以试一下,效果会更好,远远超过龙胆泻肝汤和栝蒌红花汤的效果。
如果疼痛剧烈,
我们可以合并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配一个外用方。
一个用治带状疱疹的外用方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外用方,我们一般的用雄黄二十五克,加大蜈蚣两条,捣碎装瓶,用矿泉水调,用棉签涂擦患处。
我们涂擦的范围,要大于带状疱疹所起的范围。
只要你把它圈住,第二天它就不会再往外长。
我们一般轻症只涂药,很快就好,小儿得带状疱疹,我们就单纯用蜈蚣研粉,哪有疱,就到哪给它点一下,很快就好。
因为我们的小儿比较金贵,雄黄毕竟有毒,所以说我们尽可能避免给小儿应用。
成年人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是个外用药,又不内服。
记得在二零零八年的时候,我治过一个南方的女孩子,十九岁,怀孕五个月,得了带状疱疹。
她的带状疱疹长在哪呢?长在乳房。
她乳房纵向裂的两道纹,把里面的乳腺的小叶都露出来,看着非常恐怖。
到了医院,西医让她终止妊娠,要给她流产,流产之后再抗病毒,治疗她的乳房带状疱疹。
那么她又不想把孩子打掉,又忍受不了带状疱疹的痛苦,从医院里跑出来找到我。
我说这样,你直接外用,单纯上吧。
年轻人来说,身体素质一般来说都比较好,即便说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年轻人虚的也不是那么厉害。
我们都知道,带状(疱疹)病毒无处不在,为什么别人就不感染,或者说别处的皮肤就不感染?而是(因为)我们人体发生了变化,我们提供了细菌和病毒爆发增长的条件。
我们只要改变这个环境,病毒就不能生长。
因此上我告诉她,我说你孩子不要打,我给你配点外用药,你回去就涂,忍住疼痛,疼得受不了,可以用一点止痛药,你就涂我这个外用药。
涂了十来天,患者就好了,孩子也保住了。
带状疱疹的针灸治法
还有一个患者,她以前在我门诊看病,也知道我看病好。
有一天她得了带状疱疹,当时疱疹没有出来,只是剧烈的胸痛,肋骨痛,到我门诊找我看病。
那天偏不凑巧,我去市里开了一个会议,结果她在我那儿等了两个小时,等不到我,然后她就去医院治疗了,住了四个月医院。
后来发了水疱,疱疹是没了,疼痛就没缓解,那个痛得很厉害,只要衣服蹭到皮肤,轻轻的一蹭,人就嗷一声的疼。
带状疱疹很奇怪,它损伤的神经末梢,大部分人疼痛都很剧烈,有少部分人得这个病疼痛轻微。
这个老太太然后她就回家,在她的床上一躺,把衣服一解,一会哎哟一下疼一下,然后她就骂,骂她的闺女。
她的闺女也很孝顺,因为那老太太已经八十二岁了,她的闺女也五十多了。
后来她闺女两年以后又找到我,她说宋大夫你去跟我看看去吧,在路上就跟我说了这个经过。
说两年以前找你,结果不在,住了四个月医院,疱是没了,疼痛止不住,说你费点心去给看看吧。
到她家,我说你这个疱已经看不见了,这时候抗病毒治疗,什么治疗都没有意义,我说就用针灸治疗吧,把疼痛能缓解掉。
这个怎么针呢?我们在这里也讲一下。
就是沿着肋间神经,找到相应的肋间神经的根,用我们的毫针,对着相应的肋间神经的根,我们刺。
用泻法施针,一般一次,疼痛就能缓解。
连续扎个三五次,疼痛能够消失大半。
这种针法,由于在背部刺针,一定不要留针。
我们都知道,针灸有一句话,叫前身如井,后背如饼。
也就是说我们的腹腔,扎深一点问题不大,但是我们从后背扎,我们一定要加小心。
因为我们要注意腹腔静脉、腹腔动脉,不要刺到它,这是一。
另外我们的内臓,其实我们的肺臓、肝臓包括心臓,你刺到它一下,只要迅速出针,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你这个针留在那儿,我们的内臓是在蠕动的,那么这个针在里面,比如肺来说,你开始扎进去是一个小眼,但是你留针不动,那么肺臓蠕动蠕动,这个针就像一把刀一样,在肺里面就会开个口子,那么这时候就容易形成气胸,这样就容易出现医疗事故。
所以说我们在扎后背针的时候,很少留针。
如果实在想留针怎么办,我们要把针尖,抵骨停留。
什么意思呢,把针尖扎到骨头上,你动一下针,如果顶在骨头上了,你可以留针,否则我不建议后背留针。
要么就是浅刺,或者平刺再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