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全局概览
世界历史纵览

世界历史纵览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不展现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文明峰岭和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迥异而独特,却共同构建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概述世界历史的主要时期和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在不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明。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以及美洲的玛雅文明,这些古代文明无不展现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这些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为后世的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希腊与罗马文化的传承古希腊和罗马是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代表。
古希腊以其哲学思想、艺术创作和政治体制为世人所称道。
而罗马帝国在政治、法律和工程方面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这两个文明的传承,对欧洲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宗教力量中世纪是封建社会盛行的时期,它以君主制度和封建农奴制为特征。
基督教的发展对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等事件标志着宗教力量在中世纪的重要地位。
四、大航海时代与欧洲的全球扩张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国家在15世纪到18世纪期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探险和殖民活动。
西班牙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以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探险家们相继发现了新大陆,这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五、工业革命与现代文明的崛起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社会组织的方式。
蒸汽机的发明和工厂制造的兴起,带动了技术和科学的飞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变革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诞生,为当今世界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变革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几个大帝国的统治,使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以及冷战的爆发使世界陷入紧张的局势。
这两次世界大战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战争的破坏和和平的珍贵。
世界历史概述

世界历史概述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涵盖了从人类起源至今的长达几万年的时间跨度。
它包含了各个国家、民族、文明的兴衰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
1. 人类起源与文明的诞生在远古时期,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具备了与现代人类相似的外貌和智力。
约在数千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定居生活,掌握了农业、畜牧业等生产技术,这些重要的进步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2. 古代文明的崛起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和王国,出现了众多的古代文明。
例如,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兴起,建立了伟大的法老王朝;古希腊文明在爱琴海沿岸兴起,演绎了民主政治的传奇;古罗马文明则将法律、行政制度和道德规范传承并发扬光大。
这些文明的兴起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的转折与变革中世纪是一个动荡与变革的时期。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相互借鉴,掀起了文艺复兴的浪潮。
另一方面,中世纪也是宗教统治的时代,基督教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教廷势力日益强大,并在中东发动了数次十字军东征。
4. 近代世界的崛起与冲突近代世界的崛起与冲突主要集中在欧洲。
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为欧洲带来了新的财富和知识,也带来了殖民主义的兴起与扩张。
同时,工业革命的到来使欧洲逐渐成为全球的工业和经济中心,引发了资本主义的崛起。
5. 两次世界大战与全球格局的变化20世纪是世界历史上最动荡的世纪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战后,冷战的爆发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世界分为两个阵营,东西方势力对峙。
6. 当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然而,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恐怖主义等,这些都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挑战。
世界史概览认识世界历史

世界史概览认识世界历史世界史概览:认识世界历史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世界史是人类历史的总和。
通过研究世界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概览世界历史,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关于人类文明的旅程。
第一部分:旧石器时代到古代文明的兴起人类最早的历史发生在旧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狩猎采集是主要的生存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方式,开始建立村落和城市。
在古代,一些伟大的文明开始兴起,比如亚洲的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希腊文明,以及美洲的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跨越了古代和近代之间。
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相对分散的政治体系,但也涌现出一些伟大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同时,伊斯兰教帝国在亚洲和北非地区崛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和文化秩序。
文艺复兴时期是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思想,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迅速兴起,标志着一系列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复兴。
逐渐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大航海时代推动了欧洲的扩张和探索。
哥伦布的发现标志着新大陆的开放,导致了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重要交流。
第三部分:近代和现代历史的变革18世纪到19世纪是工业革命时期,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农业到制造业,从交通运输到通信技术,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一系列政治革命和社会运动,推动了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理念。
20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的极大紧张。
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航空、核能、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相连。
世界历史概览:从古代到现代

世界历史概览:从古代到现代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起源、演变与进步。
从古代到现代,我们见证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兴衰和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概述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突出事件。
一、古代文明的辉煌古代文明的辉煌包括了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在古埃及文明中,人们崇拜法老,建造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些壮丽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古巴比伦文明则以汉谟拉比法典最为著称,这部法典规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古希腊罗马文明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
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启蒙了整个欧洲。
罗马的崛起和希腊文化的传播形成了罗马帝国的独特文化。
二、中世纪的动荡与宗教统治中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宗教信仰的时期。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同时,天主教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宗教力量,教皇在政治和宗教上具有重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拜占庭帝国的兴起与衰亡、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爆发等。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封建贵族对伊斯兰教圣地的远征,影响着欧亚两大洲的关系。
在文化艺术方面,中世纪出现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如巴黎圣母院等标志性建筑依然屹立至今。
三、文艺复兴与新大陆的发现文艺复兴是意大利的一场文化运动,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现代迈进。
文艺复兴崇尚人文主义,追求个体的人类价值和自治。
伟大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在此时期创作了许多卓越的艺术作品。
同时,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也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哥伦布的发现,开拓了新大陆,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纷纷争夺殖民地,形成了全球贸易网络。
四、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到来工业革命是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兴起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成为时代的特征。
世界历史概括

世界历史概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历史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与转折点。
从早期的人类起源,到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历史涵盖了广阔而复杂的范围。
本文将概括性地回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以展示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全球历史的进程。
1.早期文明的崛起人类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早期人类通过狩猎与采集为生,逐渐形成了部落社会的初步结构。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开始定居并发展起农耕文明。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相继兴起,为后来的人类历史奠定了基础。
2.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崛起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化和政治理念的起源提供了基础。
希腊城邦的兴盛,尤其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诞生,对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则标志着匈奴帝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对法律、行政、工程等领域做出了众多贡献。
3. 中世纪与封建制度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经历了罗马帝国衰落后的一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欧洲发展出封建制度,贵族家族在治理和统治上扮演重要角色。
天主教会的影响力也激增,基督教信仰在欧洲传播开来。
此外,中世纪还是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传播的时期。
4.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对欧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航海时代则是15至17世纪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海上探险活动,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在这一时期探索了美洲和其他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5.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进程18世纪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通过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生产力大幅提高,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轨道。
此后,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的迅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6. 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建立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动荡和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联合国成立并建立了国际秩序,各国之间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
7. 冷战与全球化二战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由美国和苏联领导的冷战时代。
世界历史地图集(61张)

世界历史地图集(61张)1.文明的传播2-5.古埃及6-7.左右的东方8-9.汉莫拉比时代10.波斯帝国11-13.地中海殖民地14-15.古代希腊16-17.古代的雅典卫城18-19.古代的奥林匹亚20.波斯战争中的希腊21.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希腊22.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23-24.公元前的意大利25.布匿战争189年的小亚西亚774年查理曼征服前的价伦巴德王国900-1180年的伊比利亚半岛1100年的欧洲1140年十字军骑士国1265年的拜占庭帝国1300-1825年俄国的扩张1300年的亚洲和成吉思汗的帝国1355-1680奥斯曼帝国的扩张1355年的拜占庭帝国1429年的英国和法国1500年欧西部和中部的教会组织1500年左右的美奇家族和富格尔家1518-1844年北美洲的探险1536年的瑞士联邦1560年欧洲宗教形势1600年左右的伦敦1600年左右的世界探险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后的尼德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后的神圣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时阿兹特克帝国北欧海盗的抢劫查理帝国和诺曼王国查理曼帝国在凡尔登的分裂公元100年左右的罗马公元526年蛮族的迁徙及王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汉萨同盟胡格诺战争时期的法国教皇国的扩张教会大分裂近十五世纪末叶的伊比利亚半岛凯撒去世时的罗马共和国凯撒时代的高卢罗马帝国广场尼德兰独立战争三十年战争期间的德国十七世纪法国的征服地十七世纪瑞典的扩张十七世纪中叶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十字军的东征图拉真去世时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伊斯兰教的扩张和814年的查理曼帝中世纪的法国中世纪欧洲文明。
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之全球现代史概览

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之全球现代史概览
摘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球现代史的概览作为高中历史知识的整合。
通过涵盖主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希望能够帮
助学生快速了解全球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第一部分:19世纪初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工业革命
- 帝国主义和殖民扩张
-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部分:战间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
- 纳粹主义的崛起
- 苏联的共产主义实践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重建
第三部分:冷战时期
-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
- 冷战中的代理战争和核竞赛
- 欧洲的分裂与统一
- 第三世界国家的解放运动
第四部分:后冷战时期
-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 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 各种冲突和挑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
结论
全球现代史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领域,通过了解上述主要内容,学生可以对全球历史的演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而,为了更好地
理解特定历史事件和主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必要的。
希望本文能
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为他们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了解更多细节请参考相关教材
或权威历史学问来源。
世界历史1至100集每集概括50字

世界历史1至100集每集概括50字第0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第51集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第02集文明的曙光第52集欧洲1848年革命第03集古代文字的起源第53集德意志统一第04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1) 第54集俄国农奴制改革第05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第55集美国西进运动第06集古代埃及文明(1)第56集美国内战第07集古代埃及文明(2)第57集日本明治维新第08集印度河文明之谜第58集英国对印度的征服第09集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第59集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第10集古代希腊文明的回声第60 集列强瓜分非洲第11集古希腊文化第61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第12集希腊化时代第62集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第13集罗马共和国第63 集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第14集罗马帝国第64 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15集古代罗马文化第65 集马克思主义诞生第16集欧亚民族大迁徙与中世纪的开端第66集第一国际第17 集西欧封建国家第67 集巴黎公社第18集拜占廷帝国第68 集英帝国的兴衰第19 集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第69 集美国的崛起第20集历史上的伊斯兰世界第70 集欧洲近代生活的变迁第21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第71 集近代文化与艺术(1)第22集十字军东侵第72集近代文化与艺术(2)第23集文艺复兴(1)第73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24集文艺复兴(2)第74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第25集古代印度第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26集古代日本第76集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27集古代非洲黑人文明第77 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28集美洲古代文明(上)第78 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29集美洲古代文明(下)第79 集苏联的成立第30 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第80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31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第81 集印度的非暴力运动第3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第82 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第3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第83 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第34集尼德兰革命第84 集罗斯福新政第35集三十年战争第85 集德意法西斯主义第36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86 集日本法西斯主义第37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87 集西班牙内战第38集七年战争第88集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39集英国工业革命第89集第二次世界大战(2)第40集西欧北美工业革命第90集第二次世界大战(3)第41集美国独立运动第91 集第二次世界大战(4)第42集法国启蒙运动第92 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第43集法国大革命第93 集联合国的诞生第44集拿破仑时代第94 集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第45集神圣同盟第95集冷战的形成第46集非洲奴隶贸易第96 集犹太复国主义及以色列建国第47集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97 集古巴革命第48集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第98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第49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第99集埃及七月革命第50集英国议会改革第100集万隆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全局概览.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
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世界历史全局概览人类的历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当前的世界,是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由极端缓慢到加速前进的结果。
大约距今300~3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原始社会阶段。
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属于旧石器时代,人类在这一时期中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阶段,最后完成了从原始人向现代人的转化。
旧石器时代原始公社内的劳动产品绝少剩余,因而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也绝少交换,不同原始公社之间极端闭塞。
然而随着地理气候的变化和寻找新的食物采集基地的需要,早期人类不得不分支向新地区移徙。
从已知的考古发掘材料来看,处于能人阶段的人类主要只是活动在东非和南非。
到了直立人阶段,人类分布的范围除了非洲中部偏南之外,已经扩大到亚欧大陆的广大地区。
到了智人特别是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移徙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部分由西伯利亚极东跨过当时可能存在的陆桥进入美洲,一部分由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进入大洋洲。
人类的这种移动是非常缓慢的,大约经历了300多万年之久,但毕竟是对原始孤立状态的一种松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人类把自己的原始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等从一个地方带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的最初起步。
距今 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从采集植物果实和猎取动物的实践中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发明了原始农耕和畜牧,从而由食物的采集者转变成为食物的生产者。
这是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从此,气候和土壤适宜种植谷物的地区逐渐以农耕为主,干旱而牧草间生的地区则以畜牧为主。
农耕的发生,使人类有可能逐步转入相对定居的生活,形成村落。
从公元前8000~前7000年起,在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个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
农耕所特具的优越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农耕地区人口的增长,使各农业中心必然不断向周围扩散。
美索不达米亚最早培育的小麦和大麦,在3000多年中先后沿东西两大方向扩散到欧洲和亚洲偏南直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中国和东南亚培育的水稻,中美、南美培育的玉米,也逐步向各自的周围地带扩散。
于是,就亚欧大陆而言,中国由黄河至长江,印度由印度河至恒河,西亚、中亚由安那托利亚至波斯、阿富汗,欧洲由地中海沿岸至波罗的海之南,由不列颠至乌克兰,乃至与亚欧大陆毗连的地中海南岸,都先后不一地成为农耕和半农耕地带。
由此构成一个绵亘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偏南的长弧形的农耕世界。
在这个农耕世界之北,是宜于游牧和半游牧的地区。
随着游牧和半游牧的不断扩展,东起西伯利亚,经中国的东北、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到欧洲中部,也形成自东而西横亘于亚欧大陆偏北的游牧世界,与偏南的农耕世界并列。
在其他各洲,也先后出现农耕地带与游牧地带的区分。
人类自从进入新石器时代并从事农耕和畜牧以来,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财产随之出现。
至新石器时代之末、金属器时代之初,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趋于解体。
在农耕地带,生产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都较高。
食物丰饶以后,有更多的可能分出劳动力从事农耕以外的活动,如手工制造、金属开采和冶炼、河渠开凿、土木建筑、社会管理、宗教祭祀等等。
因而农耕地区的阶级分化较快,也较早地出现了公共权力,诞生了文明。
约在公元前第4千纪后期,西亚两河流域首先突破原始公社各自孤立的状态,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并加强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横向联系,出现了居民密集的聚落,由此兴起了很多以城为中心的小国。
稍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爱琴海地区等,都先后诞生了文明,出现与两河流域类似的、并立的小国。
历史从此步入阶级社会,同时开始在更大范围内的横向发展。
在游牧地带,由于生产增长率较低,社会分化相对缓慢,因此原始部落牢固存在,长期停留在淳朴而落后的状态。
由此而后的亚欧大陆,南方农耕,北方游牧,南方富庶而发展较快,北方贫穷而发展迟滞,这是直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前长时期中的基本形势。
亚欧大陆各农耕中心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在世界历史上划分奴隶制阶段和封建制阶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从许多专门研究可以看出,古代世界物质财富直接生产者被奴役、被剥削的方式,生产资料的占有制,包括残存的原始公社共有制,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完全丧失自由的奴隶、半自由的处于依附地位的劳动者以及自由劳动者在各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各地也不一致。
这种情况不仅在通常以公元 5世纪为下限的古代世界是这样, 5世纪之后,在中古时代封建制下的直接生产者被奴役、被剥削的方式,以及依附农民与自由农民在经济中的各自比重,也是这样。
因此,前资本主义的两个阶级社会,即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都很难以某一地区历史实例作为典型,也很难以某一实例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作为世界历史上划分两个社会形态的标准。
而且,古代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依附地位的劳动者,与中古时代的封建依附农民,往往不易分清界限。
两种依附劳动者在各自所属时代的存在,并非一个是偶然的,一个是普遍的,而是各自在其所属时代都占有相当的比重。
诚然,这种比重也因地而异。
不仅依附劳动者是这样,将分别存在于古代世界和中古时代的自由劳动者作相互对照,其情况也是这样。
这就使在世界历史上区分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成为十分复杂的问题。
象通常那样,采取统一的、超越地区差别的划分界限,把早于此限的纳入奴隶制,晚于此限的纳入封建制,看来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因为,非常明显,除了少数如西方古典奴隶制的一些中心而外,这个划限的方式很难说明前于此限的依附劳动者和自由劳动者怎样一越此限,就成为后于此限的依附农民和自由农民。
他们为什么一个时期打上了奴隶制的烙印,另一个时期又涂上了封建制的色彩?在目前,这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但是,这个问题之暂难解决,并不能构成一种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对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前资本主义的历史进行概略性的横向考察成为不可能,或者说,成为学术上一种无所依据的徒劳。
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即15、16世纪以前,进入文明的、阶级对立社会的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一般都是以农为本,农业是奴隶制社会的基础,也是封建制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在从事定居耕作……的民族那里,象在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耕作居于支配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9页)这也无异说,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是以农为本。
既然两者在经济上都是以农为本,那么,虽然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奴隶制社会形态和封建制社会形态还不能一一清楚地划分,也无妨就其具有共性的历史发展问题作通贯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考察。
前资本主义时期阶级社会农本经济的根本特点,是在最大限度上实行自给自足,为谋生而非为牟利,为消费而非为交换,因而必然具有闭塞性。
手工业和商业同在当时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农业相比,是末,不是本。
它们当时所达到的发展水平,终究不能改变农耕世界以农为本的这一根本状态。
前资本主义时期各民族、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互相闭塞,是附随这一根本状态而必然存在的现象。
在与农耕地带并列的游牧地带,除了在大移徙、大冲击浪潮中形成多部族的广泛联合而外,各部落、部族之间,也是基本上处于闭塞状态,生活很少越出狭小牧地的范围。
因此,在孕育人类最初文明社会的亚欧大陆及其毗连的北非,包括农耕和游牧两大地带,在资本主义出现以前,闭塞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不打破普遍存在的闭塞状态,历史也就不能发展为世界历史。
闭塞状态的打破,有待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
交往是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日渐增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交往增多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农耕经济比游牧经济先进,所以各民族、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首先而且主要地是在亚欧大陆偏南的农耕地带逐步频繁起来的。
古代文明中心小国林立的状态演变为大国统一和大国之间彼此对峙的局面之后,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部地中海地区,不论是在中心范围以内或中心与周边地带之间,闭塞的状态都因交往频繁而打开了孔道。
经常的交往一般都是通过和平的途径。
生产技术、各地特有物产、艺术品以及文字、科学知识、思想、宗教信念等等,都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学问家、求道和布道者而直接、间接地交流,并逐渐地向中心凝聚。
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都因此而渐渐开阔了起来。
分散在周边的许多孤立的点,也渐渐与文明中心发生微弱的、却又有发展前景的联系。
但是和平交往并非交往的唯一方式。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势力强大之后,往往因开拓土地、移殖人口、掠夺资源、控制商路而与邻近国家、部族发生冲突,以暴力的方式进行交往,这在大国并立的形势下尤其如此。
暴力交往不可能成为经常采取的方式。
它是间歇的,具有破坏性的,但又具有和平方式所不具有的冲击力量。
一次猛烈的冲击过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对闭塞状态的重大突破。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以后,从爱琴海地区到印度河流域,经济文化发生了范围空前广阔的交往。
13世纪蒙古军横越亚欧大陆,随着帝国的建立,东西陆上交通为之大开。
历史上这两次破坏力甚大的暴力交往,都起了重大突破闭塞的作用。
亚欧大陆的古典文明世界,从黄河流域到地中海沿岸,是以最长距离分隔着的东西两极。
在这两极之间,自古就断续发生了分段而又相连接的交往。
陆上,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由中国西部进入中亚,然后经大夏、波斯同波斯帝国遗留下来的驿道和通向黑海的道路相连,辗转通往罗马。
在大夏境内,南通印度的道路也与之相接。
丝绸之路的形成,从历史的发展看,其意义的重要不在于丝绸的转运,而在于有了这条通达的道路之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
佛教和佛教艺术、波斯工艺图案、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先后经由此道或假道它的一段传入中国。
中国的造纸和印刷两项对后世文化发展影响极大的工艺,可能还有凿井法以及其他技术,也循此道传入中亚和西亚,后来造纸术和印刷术又转传欧洲。
海上,据记载应是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使者,于中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自日南徼外来献珍物。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一事件最足引人注意的,不在于东西方的皇帝之间有了最早的通聘,也不在于来者究竟是商人还是使臣,而是在于自红海、阿拉伯海、经孟加拉湾以迄中国的南海,在这时已经形成了联结东西方的海上通道。
此后阿拉伯商人之活跃于唐宋时期的中国东南沿海,明代郑和西航遍历自东南亚迄东非30余国,都使人不得不追忆这条海道的最初开辟。
中国在亚欧大陆几个文明中心之中,所处的方位是比较僻远的,能够较早地和其他中心发生陆上和海上的交往联系,说明古代各地区之间的闭塞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印度孔雀王朝与叙利亚塞琉西王国以及远至希腊、埃及之间,也是较早地就有了经济和文化交往,同样说明闭塞是相对的这一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