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与机制

合集下载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调节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调节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调节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它可以保护我们免受外来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攻击。

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免疫细胞、免疫蛋白和免疫器官。

其中,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它们能够识别和攻击侵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从而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袭。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免疫细胞的识别和调节机制。

一、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免疫细胞在识别外来物质时,主要依靠两种机制:抗原特异性和模式识别受体。

1. 抗原特异性抗原是指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真菌和肿瘤细胞等。

免疫细胞会通过表面上的抗原受体,对抗原进行识别和结合。

抗原受体通常是一种膜蛋白,在细胞膜上表达,它的结构决定了它所能识别的抗原类型。

例如,B细胞表面上的IgM和IgD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不同的抗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2. 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微生物分子的分子,它们是免疫细胞中的重要识别机制。

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微生物的共性结构,如病毒的核糖核酸和细菌的细胞壁成分等。

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RIG-I样受体和C 型凝集素受体等。

它们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分子,并通过激活信号通路来引发免疫反应,从而保护人体。

二、免疫细胞的调节机制免疫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不仅限于识别和攻击外来物质,还包括对免疫反应的调节和控制。

免疫细胞的调节主要包括激活和抑制两种机制。

1. 激活机制激活机制是指免疫细胞在识别外来物质后,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小分子,它们能够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激活巨噬细胞和增强抗体的产生等。

典型的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FN-γ等。

2. 抑制机制抑制机制是指通过产生调节因子来抑制免疫反应的过程,从而避免免疫过度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调节因子包括抑制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分子。

免疫学解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

免疫学解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

免疫学解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外界抗原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疾病的科学。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保护人体健康。

本文将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定义、机制和协同作用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细胞免疫的定义和机制细胞免疫是指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来清除异物和病原体,主要通过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来实现。

细胞免疫的机制包括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细胞因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1.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细胞免疫的一种机制是ADCC,即通过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再通过NK细胞识别抗体并介导细胞溶解作用。

这种机制在抵御病原体感染、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CTL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T淋巴细胞,主要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来保护机体。

当细胞感染病原体后,它会展示出相应抗原,然后被CTL识别并杀伤,从而阻止病原体的继续传播。

3. 细胞因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免疫的机制还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包括细胞因子簇、趋化因子等,它们可以刺激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加强免疫应答。

此外,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如T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免疫应答的效果。

二、体液免疫的定义和机制体液免疫是指通过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抗体来清除病原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

体液免疫的机制包括中和作用、补体激活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等。

1. 中和作用体液免疫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经由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中和病原体的毒性,并通过调控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来抵御感染。

2. 补体激活体液免疫的另一种机制是补体激活,即通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

激活的补体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如炎症反应和病原体溶解等,从而增强清除病原体的效果。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和功能非常复杂和多样化。

下面将从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1.单核巨噬细胞系列: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单核细胞在组织中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抗原递呈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2.中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家族的颗粒细胞。

主要负责吞噬和消灭体内的细菌,参与细菌感染的防御。

3.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

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的功能,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协调和调节免疫应答以及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

B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的功能,参与产生和分泌抗体。

NK细胞则主要负责对病毒感染和肿瘤细胞的杀伤。

4.血小板:虽然血小板主要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但它们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来调节免疫应答。

5.核骨架细胞系列:包括红细胞和未成熟红系细胞。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但也会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来调节免疫应答。

1.免疫识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和辨认入侵的外源性抗原或失控生长的自身细胞,激活并参与针对这些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这种功能主要由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实现。

2.吞噬和破坏: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可以通过吞噬入侵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并通过产生和释放毒性物质或酶来破坏病原体。

3.分泌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调节和调控免疫应答,促进炎症、调节细胞增殖和成熟、介导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4.递呈抗原: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以递呈吞噬的抗原给T细胞,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产生记忆性细胞。

5.杀伤功能: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可以通过释放细胞毒素或抗体,直接杀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包括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

总结: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类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共同组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网络。

免疫细胞激活和杀伤的分子机制

免疫细胞激活和杀伤的分子机制

免疫细胞激活和杀伤的分子机制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系统之一,它能够识别、攻击并摧毁进入人体的病原体、肿瘤细胞等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是实现此功能的关键。

而免疫细胞的激活和杀伤过程是由许多分子机制协同作用完成的。

一、免疫细胞的激活免疫细胞的激活是指它们在识别到病原体或肿瘤细胞之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分化,最终引起免疫反应的发生。

免疫细胞的激活可分为两种类型: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天然免疫是人体天生具有的一种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其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当这些免疫细胞识别到外来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时,它们会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以刺激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外来病原体或肿瘤细胞。

此外,自然杀伤细胞也可以通过胞浆中的颗粒释放出有毒分子如穿孔素(Perforin)和粘附素(Granzyme)直接杀死外来病原体或肿瘤细胞。

获得性免疫则是人体在接触过一种病原体或疫苗后,通过记忆细胞的活化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免疫反应。

获得性免疫主要受T细胞和B细胞控制。

当抗原刺激到T细胞时,T细胞会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以及产生细胞因子,例如辅助T细胞(Th1、Th2、Th17和Treg细胞)、效应T细胞(Tc1、Tc2和Tc17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在体内刺激其他的免疫细胞发生特异性应答,从而产生记忆细胞,进而实现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

而B细胞则负责在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对抗病原体。

B细胞主要受抗原选择性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来识别和杀伤病原体。

二、免疫细胞的杀伤免疫细胞的杀伤是指它们在对外来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激活之后,通过释放一些杀伤分子来杀伤这些细胞。

免疫细胞的主要杀伤分子包括穿孔素、粘附素、靶向蛋白和细胞因子等。

穿孔素是NK细胞等免疫细胞中常见的杀伤分子之一,它们能够形成空泡和孔道,从而引起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细胞膜破坏。

细胞因子种类及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因子种类及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因子种类及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分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可以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产生,并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可以被广泛地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包括细胞生长因子、细胞激活因子、细胞死亡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等。

每个类别的细胞因子在人体内都有各自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与特定的细胞膜受体结合来传导信号,从而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等过程。

此外,一些细胞因子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原体,促进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

在免疫调节方面,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刺激或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细胞因子还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从而协调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对于细胞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为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细胞因子的研究还可以为疫苗研发、抗肿瘤治疗和器官移植等领域的进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细胞因子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入研究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知识框架。

在这篇文章中,结构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2. 正文:本部分将对细胞因子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的定义和分类、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以及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3. 结论:本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制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制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制免疫细胞是人体中的一类细胞,它们主要负责识别、攻击和摧毁外来的病原体,从而保护人体不受病菌、病毒和其他感染源的侵害。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化、分子和细胞水平的过程。

一、免疫细胞的分类按照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速度,免疫细胞可以分为两类。

其中,自然免疫细胞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其主要任务是对抗一般性的病原体。

主要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而获得性免疫细胞则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具有特定抗原决定位点的病原体,主要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两个类型。

二、免疫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 杀伤病原体: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杀伤和清除外来的病原体。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会摧毁病菌的细胞壁,进而引起其死亡;自然杀伤细胞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和感染细胞。

2. 分泌免疫因子:免疫细胞还能够分泌许多免疫因子,比如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等,这些因子能够诱导其他免疫细胞的激活或者增强其免疫活性,从而提高整个免疫系统的抵抗力。

3. 建立免疫记忆:获得性免疫细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建立免疫记忆。

当人体第一次接触某种病原体时,B细胞和T细胞会被激活,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细胞免疫记忆。

如果再次遇到同样的病原体时,这些细胞就能够快速识别并消灭它,从而避免再次感染。

4.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调节:免疫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就是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调节。

在生活中,人体会接触到许多和自己非常相似的蛋白质,比如自身组织细胞的表面抗原。

为了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免疫细胞会发展出一些耐受机制,从而保证免疫系统稳定和正常的运行。

如果这个机制发生故障,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三、免疫细胞的激活过程免疫细胞的激活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许多生理和生化过程。

当人体接触到外来的病原体时,它们会进入到人体细胞中,释放出一些病毒和细胞成分。

这些病原体会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并摧毁,从而触发免疫系统的启动。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免役名词解释1.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亦称免疫原.2.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响,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

4.CTL(Tc):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MHC-I类分子限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5.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位于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7.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8.中和反响:毒素、病毒、酶、激素等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导致毒性或传染性等生物活性的丧失.9.人工自动免疫:指用人工接种抗原性物质的方法,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产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10.血凝素:流感病毒包膜外表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的红细胞外表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

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抑制血凝。

11.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少数Ag属此类。

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

共同特点:TI-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

12.抗体: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细胞的活化方式

免疫细胞的活化方式

免疫细胞的活化方式免疫细胞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攻击入侵体内的病原体,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然而,免疫细胞的活化方式有很多种,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细胞活化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免疫细胞的工作原理。

一、抗原刺激活化抗原刺激是免疫细胞最常见的活化方式之一。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它们会释放出一些特定的分子,这些分子被称为抗原。

免疫细胞能够通过表面上的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导致细胞的活化。

抗原刺激活化方式适用于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二、细胞因子刺激活化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的分子信号物质。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细胞会释放出各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能够与其他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导致细胞的活化。

细胞因子刺激活化方式适用于多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三、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ADCC是一种免疫细胞活化方式,它通常发生在免疫细胞与抗体结合后。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感染。

这些抗体能够与病原体表面上的抗原结合,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

免疫细胞上的Fc受体能够与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的Fc区域结合,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引发细胞毒作用,杀死病原体。

四、补体激活补体是一组在体内能够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机体会激活补体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补体蛋白。

这些补体蛋白能够与病原体表面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免疫细胞上的补体受体能够与免疫复合物中的补体结合,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引发细胞毒作用,杀死病原体。

五、厌氧活化尽管大多数免疫细胞在氧气存在下才能正常工作,但也有一些免疫细胞能够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活化和工作。

这些免疫细胞被称为厌氧活化细胞。

厌氧活化细胞通常存在于缺氧的组织中,它们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代谢途径来获取能量并执行免疫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共同表位

共同抗原
叉反ຫໍສະໝຸດ 应发生的


相似表位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 抗原的化学结构 ❖ 抗原表位可否显现 ❖ 异物性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刺激机体生成抗体能力: 强
结构复杂性


多聚赖氨酸
多聚丙氨酸 酪氨酸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谷氨酸
T细胞识别被抗原提呈细胞加工的由 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表位的类型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不连续表位
(构像)
连续表位
(顺序)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T T T T B
T、B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T细胞识与B细胞识别表位的特点
项目
T细胞识别表位
B细胞识别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注射〉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口服 4、是否应用佐剂(Adjuvant)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的分类
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
1、T细胞依赖性抗原 (T cell-dependent antigen,TD-Ag) 2、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 T cell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概念的形成
1、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2、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物质 3、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并与免疫
效应物起反应的物质 4、抗原受体的配体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的概念
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TCR、BCR结 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 物(效应细胞或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MHC分子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主要是线性短肽
8~10个氨基酸(CD8+T细胞) 13~18个氨基酸(CD4+T细胞)
顺序表位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 糖、有机化合物
5~7个氨基酸 5~7个单糖、核苷酸
构象表位、顺序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交叉反应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其他免疫细胞激活物
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 γδT细胞
1、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脂多糖
(PAMP)
非甲基化寡核苷酸DNA
2、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热休克蛋白
(DAMP)
尿酸结晶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物
一、抗原的概念与类型 二、抗原的结构与特点 三、抗原的分类
一、交叉反应的发现 二、交叉反应的原因 三、交叉反应的临床意义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豚鼠内脏
绵羊红细胞
Forssman抗原的发现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交叉反应:指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也可以与某些其他抗原发生特异性 结合。
交叉抗原:是指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细胞表面所共有的性质相同的抗原——异嗜 性抗原
❖ 多价抗原:大多数天然抗原分子结构复杂,表面具 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抗原表位,能与相应的抗体分 子结合
❖ 单价抗原:有些抗原只有一种抗原表位,只能与一 种抗体分子中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结合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4 113-119
16-21
1
2 56-62
3 153 94-99
1
鲸肌红蛋白上的抗原表位 5
B
细胞抗原受体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T
细胞抗原受体
抗原的结构与特点
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2、抗原的生物学特点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表位的概念
与抗原受体及抗体形成空 间互补结合的基本单位,是决 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4 113-119
16-21
分子量大、可溶解性差的物质比分子量 小、可溶解性好的物质免疫原性强。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异物性”
与自身组织成分的相似程度 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是否接触 与免疫系统接触的方式
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
生物体间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 越大,越易被免疫系统视作“异物”:动物血 清蛋白、植物花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血液、不同个体的组织器官
NH2
COOH SO3H AsO3H
苯胺抗体
+



对氨苯甲酸抗体 —
+


对氨苯磺酸抗体 —

+

对氨苯砷酸抗体 —


+
抗原的特异性(化学组成)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不同抗原表位(化学基团不同位置)对 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NH2
NH2
NH2
NH2
COOH COOH
COOH
苯胺抗体 + 邻氨苯甲酸抗体— 对氨苯甲酸抗体— 间氨苯甲酸抗体—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1
2 56-62
3 153 94-99
1
鲸肌红蛋白上的抗原表位 5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表位的组成
氨基酸:5—15个 多糖:5-7个 核苷酸:6—8个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不同抗原表位(不同化学基团)对 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NH2
NH2
NH2
— + — —
— — + —
— — — +
抗原的特异性(化学组成)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左旋酒石酸 COOH
HOCH HOCH
COOH
右旋酒石酸 COOH
HCOH HOCH
COOH
左旋酒石酸 抗体
+

右旋酒石酸 抗体

+
抗原的特异性(化学组成)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 概念: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功能性抗原表位的总数。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1、产生应答个体的年龄、性别 2、产生应答个体的健康状况 3、产生应答个体的遗传背景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抗原的剂量:适当(剂量过高或过低导致免疫耐受) 2、接触的次数:数周内反复接触同一抗原比一次性接触
更能刺激机体识别 3、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 〉肌肉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免疫细胞激活物的概念
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导致免疫 细胞活化并增殖的物质。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免疫细胞激活物的类型
一、T/B淋巴细胞激活物 二、其他免疫细胞激活物
免疫细胞激活物定义、分类和机制
T/B淋巴细胞激活物
1、特异性激活物——抗原
2、非特异性激活物——超抗原 有丝分裂原 佐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