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合集下载

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 20 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11.6) 1917.11.6)
导 言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 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 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多年 多年。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 多年。倾刻间却 土崩瓦解, 土崩瓦解,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 演变, 演变,苏联也随着许多加盟共和国的另立门户而成明 日黄花。 日黄花。 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个别人的策略、 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个别人的策略、 计谋的结果 ?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不是发生在高度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
前者两种政权; 后者社会主义国家 前者两种政权;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结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结果:
标志: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 标志: 其决议
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和平法令》 退出“一战” 选举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选举新政府: 俄国(1918年之前 年之前) 苏俄(1918-1922) 苏联(1922年后 年后) 俄国(1918年之前)—苏俄(1918-1922)—苏联(1922年后)
沙皇尼古拉二世
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
工兵代表苏维埃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合法的全国政权) 合法的全国政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继续战争 继续战争 拒绝 小时工作制 拒绝8小时工作制 拒绝 不实施土地改革 不实施土地改革
列宁的《四月提纲》 列宁的《四月提纲》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性 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 的
结 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7、讨论:俄国十月革命为 什么能够成功?
• 俄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 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十月革命) (1)时间:1917、11、6(俄历10、24)
(2)地点: 彼得格勒 (3)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1919年11月6日夜开始,7日上 (4)过程:
午整个首都几乎全部落入起义者手中,7 日夜“阿芙乐尔”号揭开总攻序幕,开始 攻打冬宫,8日凌晨彻底推翻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5)特征: (6)结果: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十月革 命性质:
列宁: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你是如何理解新生的苏 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 根本利益?
外交上 满足了人民 的和平要求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 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对 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经济上 满足了人民 的土地要求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革命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政治上 满足了人民当 家作主的要求
【问题探究】 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何特征?
•武装暴动起义的形式
•由中心城市向农村地区扩散
•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两个紧密相连但性质不同的阶段
十月革命的道路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革命道路?启示? 俄国: “城市中心论”——胜利首 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广 大农村到乃至全国。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启示:符合本国的国情 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自主学习部分一、十月革命爆发原因1、客观原因:(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为其提供经济基础,但俄国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一环;(2)俄国各种矛盾交织,和尖锐;国内垄断资本对无情剥削,和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人民反抗斗争。

(3)加速俄国国内各种矛盾。

2、主观原因: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成熟;1903年大会的召开宣告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新型政党,因为其主张革命和专政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标志的诞生。

二、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爆发游行,推翻的统治,史称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出现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指出革命应该由过渡到列宁提出“ ”口号。

3、七月事件标志结束,已不可能,制定方针。

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起义开始,列宁起草《》,11月7日攻打冬宫,并取得胜利。

5、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和,成立了政府。

三、十月革命意义1、对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

2、对世界:十月革命冲破了阵线,建立了,开辟了。

3、对世界:十月革命为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课后巩固提高: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革命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2、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结束的时间是()A、1861年B、1905年C、1917年3月D、1917年11月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实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C.争取尽快结束战争 D.打败德国的进攻,争取战争的胜利4、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背景是()A、列宁提出了明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B、两个政权并立C、沙皇实行专制统治D、参加一次大战5、十月革命首先取得胜利的城市是()A.莫斯科 B.彼得格勒C.列宁格勒 D.冬宫6、下列哪项不是十月革命的意义?()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D、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第26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件(30张PPT)

第26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件(30张PPT)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一)背景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 个是工人、士兵成立的苏维埃,它得到工农群众和大 多数士兵的支持,并拥有武装力量。另一个是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掌握各级行政机关,它继续参加第一次 世界大战,并企图消灭苏维埃。 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地点:彼得格勒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王朝 局面:出现了工人、士兵成立的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温故知 新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 革命有何异同?
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俄国革命 是由世界大战引起的,中国革命的爆发与世界大战没 有什么关系。革命道路不同:俄国革命是从城市发 展到乡村的道路,中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同: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革命的领导者都是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 当家作主的政权,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 大而深远的影响。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5、人生每天都要笑,生活的下一秒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放下心里的纠结,放下脑中的烦恼,放下生活的不愉快,活在当下。人生喜怒哀乐,百般形态,不如在心里全部淡然处之,轻轻一笑,让心更自在,生命更恒久。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设、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运用: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教材分析一、十月革命的背景(一)俄国的改革、发展和问题(二)“一战”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二月革命及其后的形势(二)《四月提纲》(三)彼得格勒起义的胜利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意义(一)《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二)全国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看这张照片。

(出示2007年俄罗斯人纪念十月革命游行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07年,当时大量的俄罗斯人,自发地走上街头,高举着红旗,一起纪念一场发生在90年前的伟大革命。

那么,当时的俄国为什么会发生十月革命呢?十月革命后建立起了一个什么样的新国家呢?十月革命对人类的历史到底有什么影响呢?相信学了今天的这一课,我们能对这段伟大的历史有所了解。

二、十月革命的背景(一)俄国的改革、发展和问题1、俄国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60年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缓解国内的矛盾,阻止革命的爆发,在尽量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俄国大量的农奴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自由之身。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简称“十月革命”。

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

因发生于1917年俄历10月而得名。

1917年2月,俄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4月,列宁回到俄国,并发表了《四月提钢》,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并与布尔什维克党一起为武装起义进行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和准备工作。

11月7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袭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机关报的印刷厂和电话局,还企图占领武装起义指挥部所在地斯莫尔尼宫。

当日,彼得堡的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20余万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迅速占领市内各个要点。

当晚,停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打响了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第一炮,起义部队在8日凌晨攻克冬宫,取得武装起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8年下半年,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发表赞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他把十月革命同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使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在1917年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一场重大政治变革。

这场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俄国十月革命。

一、背景1. 俄国沙皇制度的弊端俄国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沙皇制度已经日益落后,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

沙皇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情绪。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俄国带来了沉重的冲击,不仅造成了巨大人员和物质损失,还进一步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败和无能。

战争对俄国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恶化,激起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二、经过1.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是俄国革命的先导阶段,发生在1917年,并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

这场革命由工人和士兵发动,抗议食品短缺、军事失败和沙皇政权的腐败。

经过广泛的示威抗议和武装起义,最终沙皇政权倒台,成立了临时政府。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革命。

通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和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行动,他们占据了重要的政府机构、电报局和铁路交通等关键地点。

最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三、影响1. 俄国内部变革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他们通过土地改革、国有化、工人控制工厂等一系列政策,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推动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2. 国际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场革命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的来临。

它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群众纷纷起来,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3.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必修一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上课)

历史必修一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上课)

探究点3 十月革命的意义 史料 见下图
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思考 (1)《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是指什么事件?清扫的对象有哪些? 答案 十月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势力、封建势力等。 (2)《列宁同志清扫地球》,他扫到中国来了吗?怎样理解这一漫画? 答案 扫到中国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影响了中国革命。《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指的是十月革命对世界 的影响。 (3)这幅漫画说明了十月革命的什么作用? 答案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 制度,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二月革命 (1)爆发:1917年3月, 彼得格勒 工人和市民示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 起义。 (2) 结 果 : 统 治 俄 国 300 多 年 的 罗 曼 诺 夫 王 朝 被 推 翻 , 资 产 阶 级 建 立 起 临时政府 。 2.《四月提纲》 (1)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 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
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拓展提升 俄国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 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 俄国国情决定的。 (3)从革命的性质看: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 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 (4)从革命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这印 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十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来源:新华网综合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
级在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
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又称
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
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
重要阶段。

在这次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夺得政权,确立了苏维埃制度。

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导致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的成立。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25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命出现高潮。

大战爆发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形势迅趋成熟。

1917年2月,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起义的工人和士兵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但是,俄国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公开使用暴力
镇压人民群众的示威游行,并
准备建立军事专政。

4月,列
宁结束长期在国外的流亡生活
回到俄国,发表了著名的《四
月提纲》,制订了从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的明确路线和具体计划,明确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根据《四月提纲》的指
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展开了组织和教育工作,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了四月示威、六月示威和七月示威。

当时,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控制下的苏维埃变成了临时政府的工具,资产阶级公开使用暴力并准备建立军事专政,因此,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提出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到10月间,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苏维埃已转到布尔什维克党方面;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士兵骚动,革命形势完全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再度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并在全国各地着手准备武装起义。

芬兰坦佩雷列宁博物馆内收藏的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
假身份证。

证上化名是伊万诺夫,职务
是火车机车司炉。

新华社记者 林川摄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圣彼
得堡)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在列宁和布尔
什维克党领导下首先举行武装起义。

以停
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
炮声为信号,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开始
向冬宫发起攻击,深夜攻入冬宫,逮捕了
临时政府成员。

克伦斯基逃亡,临时政府
被推翻。

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临时政府被推
翻,中央和地方全部政权已转归苏维埃。

第二天,列宁在大会上作报告,大会通过
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了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奠定了苏维埃政权胜利前进的基础。

从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革命扩展到俄国各地。

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苏联时期,11月7日是传统的全国性节日。

每年的这一天,苏联都要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不再庆祝十月革命节,但这一天仍是休息日。

从1996年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11月7日这一天定为“和谐和解日”。

2005年6月21日,俄罗斯 十月革命时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政治局委员、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托洛茨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