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课程设计印染厂

水污染课程设计印染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污染的基本概念,掌握印染厂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途径。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3. 学生掌握印染厂废水处理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印染厂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印染厂周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印染厂废水处理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水污染现状,关注环保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课程,结合地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以印染厂为案例,探讨水污染问题。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化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污染危害。
2. 印染厂废水特性:废水来源、主要污染物、水质指标。
3. 水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标准。
4. 印染厂废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工艺。
5. 实践操作:参观印染厂废水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6. 案例分析:分析印染厂废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探讨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水污染基本概念,介绍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及危害。
第二课时:印染厂废水特性,分析废水来源、主要污染物和水质指标。
第三课时:水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学习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四课时:印染厂废水处理技术,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
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设计设计

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设计设计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印染工业是一种典型的水污染行业,其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酸碱度高、色度浓等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设计一套高效、经济、环保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要求1. 实现印染废水的高效处理,确保出水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2. 减少处理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率;3. 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废水中的资源。
三、方案设计1. 废水预处理a. 混合废水收集:将印染车间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减少废水的分散排放;b. 沉淀池:通过沉淀池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重金属离子;c. 调节酸碱度:根据废水的酸碱度情况,添加酸碱药剂进行调节,使废水的酸碱度处于合适的范围。
2. 生物处理a. 厌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引入厌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b. 好氧处理:将厌氧处理后的废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好氧菌的作用,进一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c. 活性炭吸附:将好氧处理后的废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色度。
3. 深度处理a. 膜分离技术:采用超滤膜或反渗透膜对废水进行膜分离,去除废水中的微小悬浮颗粒、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b. 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照射废水,杀死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4. 回收利用a. 水质回用:对深度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再处理,达到可再利用的水质标准,用于印染车间的生产用水;b. 能源回收:利用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通过燃烧发电或供热,实现能源回收利用。
四、方案优势1. 高效处理:采用多级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颜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确保出水达标;2. 经济可行:通过回收利用废水中的资源,降低处理成本;3. 环保节能:利用生物处理和膜分离技术,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能耗和二次污染的风险。
五、方案实施1. 设备选型: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设备;2.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废水的处理需求,设计合理的处理工艺流程,确保各处理单元的协调运行;3. 建设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安装、管道布置和电气接线等建设工作;4. 调试运行: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和运行,优化各处理单元的运行参数,确保废水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5. 运维管理: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故障和维护设备。
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方案背景介绍:印染工业是一种典型的高污染行业,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色素、重金属和悬浮物等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印染废水的处理成为了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提出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的设计方案,旨在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净化水质并达到可排放标准。
1.废水分析和质量评估:首先,对印染废水的成分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水质特点,包括有机物浓度、色度、PH值和重金属含量等。
通过实验室测试,明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为废水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2.废水预处理: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颗粒物,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悬浮物。
常用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沉淀、过滤和气浮等。
根据废水特点,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悬浮物的去除,以降低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3.联合处理工艺: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是主要的污染物质,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和化学氧化等。
-活性炭吸附:通过将废水通过填充了活性炭的吸附柱,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被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处理:利用特定的菌种,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通过生物降解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生物处理工艺需要建立合适的菌种培养系统,并控制好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温度、pH值和通气条件等。
-化学氧化:通过给废水加入氧化剂,使有机物质和色素被氧化分解,从而降低其浓度。
化学氧化工艺需要在考虑到废水特性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氧化剂投加量。
4.重金属处理:印染废水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铬、镍和铜等。
重金属对环境具有潜在的毒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常用的重金属处理工艺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和电解沉积等。
根据废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选择适合的工艺进行处理,以降低重金属的浓度并达到排放标准。
5.残余泥浆处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泥浆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压滤、离心和焚烧等。
根据泥浆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泥浆处理工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设计设计

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设计设计印染业是一个高水耗行业,废水的排放是其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印染废水中含有有机颜料、染料、浆料、助剂、印染化学品等多种物质,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有机物质,具有毒性、易致癌性、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有效处理印染废水,设计一个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方案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从废水处理流程、技术选择、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废水处理流程应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部分。
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和净化。
主处理阶段是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其中,生物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达到降解和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根据废水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生物处理工艺。
此外,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吸附等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处理效果。
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最后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反渗透、膜过滤等。
在技术选择方面,应根据印染废水的特性和产生量选用适合的处理技术。
优先选择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易维护的处理技术。
例如,好氧生物处理是一种成熟且经济的处理方法,可以进行有机物质的高效降解,适用于一般的印染废水处理。
如果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或特殊污染物,可结合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运营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管理制度,包括废水排放的监测、数据记录、处理效果评估等。
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
培训和教育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印染废水处理方案的设计应综合考虑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根据废水特性和产生量选择适当的处理技术,同时进行科学、规范的运营管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印染厂废水处理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2012.5.29~2012.7.7目录1. 设计任务书 (3)1.1设计题目 (3)1.2设计资料 (3)1.3设计内容 (4)1.4设计成果 (4)1.5设计要求 (4)2.处理工艺的选择与确定 (5)2.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5)2.3主要构筑物的选择 (6)2.3.1格栅 (6)2.3.2 调节池 (6)2.3.3 水解酸化池 (7)2.3.4 改良SBR反应池 (7)2.3.5 沉淀池 (8)2.3.6 污泥浓缩池 (8)2.3.7污泥脱水 (8)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设计与计算 (9)3.1格栅 (9)3.1.1 格栅尺寸 (9)3.1.2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9)3.1.4 栅栅的总长度 (10)3.1.5 每日栅渣量 (10)3.2调节池 (11)3.2.1设计参数 (11)3.2.2 设计计算 (11)3.3水解酸化池 (13)3.4改良SBR池——CAST工艺 (14)3.5沉淀池 (15)3.5.1 计算 (15)3.6污泥浓缩池 (17)3.7污泥脱水机房 (19)3.8附属建筑物 (19)3.8.1维修、配电间 (19)3.8.2值班室、电控间 (19)4.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19)4.1平面布置 (19)4.1.1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19)4.1.2平面布置 (20)4.2污水厂高程布置 (20)4.2.1高程布置原则 (20)4.2.2污水污泥处理系统高程布置 (20)总结 (22)参考文献 (23)1. 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厂1.2设计资料(1)本设计主要处理印染废水,设计日平均水量为4500m3/d,根据课程设计提供资料:表1-1印染厂生产废水逐时实测情况(2)总变化系数 K=1.5(3)设计水质 (经24小时逐时取样混合后)表1-2混合生产废水水质实测资料注:以上具体数值请查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安排。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1.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概述
1.1 污水来源及污染物特点 1.2 处理目标与要求 1.3 废水处理工艺选择的考虑因素
2. 传统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介绍
2.1 机械过滤 2.2 中和沉淀 2.3 活性炭吸附 2.4 化学沉淀 2.5 曝气生物处理
3. 新兴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3.1 膜技术 3.2 电化学技术 3.3 高级氧化技术 3.4 仿生技术
4.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案例
4.1 工艺设计流程 4.2 设计参数选择 4.3 设备选型与布置 4.4 运行控制与优化
5. 工艺运行与维护管理
5.1 运行参数监测与调整 5.2 能耗控制与优化 5.3 废水排放与达标排放 5.4 操
作技术培训与安全管理
6.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未来发展趋势
6.1 运营成本降低与处理效果提升 6.2 绿色技术的应用 6.3 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系统 6.4 新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 结语
本文综合介绍了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包括传统工艺的概述、新兴技术的介绍,以及工艺设计案例和运行维护管理的内容。
同时还对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印染废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在运行和维护时要密切关注工艺参数和处理效果,不断优化工艺,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结合绿色技术和智能化管理实现印染废水的高效、环保处理。
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03
处理效果
经过本方案处理后的印染废水,其COD、BOD、SS等主要污染指标均
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该方案还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染料
和重金属离子。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尽管本设计方案已经较为完善,但在实 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维护 、运营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 善。此外,对于某些特殊染料的处理效 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05
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
日常运行管理
制定日常运行流程和操作规程 ,确保废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 行。
定期巡查设备运行状况,发现 异常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做好设备运行数据的记录和分 析,为设备维护和优化提供依 据。
设备维护与保养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 期检查、更换易损件等。
对重要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确保 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反渗透
使用反渗透膜技术,去除废水中的盐分和有机物,提高废水回用率 。
消毒杀菌
使用消毒杀菌剂,杀灭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保障出水水 质安全。
04
设备与材料选择
泵浦与管道材料选择
总结词
高效、耐用、低维护
详细描述
选择高效泵浦,确保废水处理过程中液体的顺利输送。考虑使用耐用材料,如不 锈钢或高密度聚乙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选择低维护的泵浦和管道材料, 减少设备维护带来的不便。
印染废水特点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和色度,水质波动大,污染物浓度高。
设计目标
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 含量,提高水质;
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降低处理成本。
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满足环保标准;
02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概 述
物理处理法
纺织印染污水课程设计

纺织印染污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纺织印染行业污水的主要来源、成分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纺织印染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纺织印染污水处理方面的政策和技术发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纺织印染污水的特点,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纺织印染污水处理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纺织印染污水处理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到纺织印染污水处理工作中。
2. 学生能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纺织印染污水处理问题具有探究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理解社会责任,为纺织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纺织印染污水的相关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纺织印染污水概述- 了解纺织印染行业的发展及污水产生原因。
- 分析纺织印染污水的成分及危害。
- 学习我国在纺织印染污水处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2. 纺织印染污水处理技术- 掌握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 学习常见纺织印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了解新型纺织印染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3. 实践与探究- 开展纺织印染污水的采样、检测和实验操作。
- 分析实验数据,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 探究纺织印染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化和改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纺织印染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数据
BOD5 4300
CODCR 7600
SS 380
PH 值 3.2
二.废水背景
2.1 印染生产过程
从我国染料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来看,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一批 实用技术,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产品结构及工 厂布局等不合理因素的存在, 加重了废水的治理难度。印染废水的污染物大部分 为有机物,并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
2.2 印染厂废水主要来源
[1]
印染废水由染整工序中排出的助剂、染料、浆料等组成。造成印染废水色度 的是排放出的染料,印染加工过程中约有 10%~20%的染料随废水排出,废水 中的染料能吸收光线,降低水体透明度,对水生生物和微生物造成影响,不利于 水体自净,同时造成视觉上的污加,染整工艺不断更新,其中某些工艺导致了污染的加重。
污水
格栅
调节池
水解 酸化池
(pH 值调节)
改良 SBR 反应池
干泥外运
污泥脱水
污泥 浓缩池
沉淀池
出水
氧化脱色
四.工艺流程说明
4.1 格栅
格栅是一种最简单的过滤设备,由一组或多组平行的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 于废水流经的渠道中。格栅设于污水处理所有构筑物之前,或设在泵站前,格栅 用以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纤维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以保证后续 处理单元和水泵的正常运行,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防止阻塞排泥管道。对 于印染厂的废水, 水中含有大量的长约 1-200mm 的纤维类杂物,所以在格栅的选
沈阳科技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题 院 专 班
目: 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系: 环境与生物工程系 业: 环境工程 级: 1401 班
学生姓名: 邓婉莹 学 号: 144310106
指导教师: 明皓
2017 年 6 月 9 日
沈阳科技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摘要
国内普遍采用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对于水资源紧缺,排放要求高的地区 采用生化与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小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我选用的工序 是: 首先印染厂的污水经过一个细格栅然后经提升泵到调节池,之后污水经过酸 化、反应、沉淀等一系列处理后由流量控制阀控制到四个主反应池内。之后污水 进行消毒处理后排入收纳水体。 本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方案的设计,不仅能高效地去除 BOD5 和 COD,而且对废 水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经处理后水中的 BOD5、COD、SS 的浓度均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中的Ⅰ级标准。 关键词:印染废水;UAST 工艺;水解酸化池;污泥浓缩池
II
沈阳科技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一.设计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某印染厂废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 4600 t/d,废水中 COD=7600 mg/L,SS= 380 mg/L,BOD=4300 mg/L,PH 值为 3.2。 按当地废水排放要求, 该公司的印染废水经过处理后应达到 COD≤100 mg/L, BOD≤30 mg/L,SS≤70 mg/L,pH 值为 6~9。
2.3 印染生产废水的特点
水量大,浓度高,水质波动大,以有机污染为主,处理难度较大,部分废水 含有有害有毒物质。
1
沈阳科技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三.工艺流程的确定
印染废水治理工艺流程中, 是由若干不同作用的治理单元组成的,为了满足 流程的处理效果,要求各个单元均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国内普遍采用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对于水资源紧缺,排放要求高的地区采 用生化与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小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2]印染废水处理一 般都要设置调节池, 以调节废水不同时段不同排放量对处理构筑物的冲击,由于 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低, 往往设置水解酸化池降解高分子物质,水解酸化的目 的是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差的某些高分子物质和不溶解物质通过水解酸化, 降 解为小分子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提高可生化性,而生物接触氧化也能很好的去处 废水中的 COD 和 BOD5。 所以采用以下流程:
I
沈阳科技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目
录
一.设计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1 二.废水背景.................................................................................................................. 1 2.1 印染生产过程................................................................................................ 1 2.2 印染厂废水主要来源..................................................................................... 1 2.3 印染生产废水的特点..................................................................................... 1 三. 工艺流程的确定.................................................................................................... 2 4.1 格栅................................................................................................................. 2 4.2 调节池............................................................................................................. 3 4.4 改良 SBR 反应池.............................................................................................. 3 4.5 沉淀池............................................................................................................. 4 4.6 污泥浓缩池..................................................................................................... 5 4.7 污泥脱水......................................................................................................... 5 五. 主体工艺参数........................................................................................................ 5 5.1 调节池.............................................................................................................. 5 5.2 改良 SBR 池..................................................................................................... 5 六.构建物设计计算...................................................................................................... 6 6.1 格栅................................................................................................................. 6 6.2 调节池............................................................................................................. 6 6.3 水解酸化池...................................................................................................... 6 6.3.1 反应池容积.......................................................................................... 6 6.3.2 反应池尺寸的确定.............................................................................. 6 6.4 改良 SBR 池--CAST 工艺................................................................................ 7 6.4.1 池容的计算.......................................................................................... 7 6.4.2 需氧量................................................................................................... 8 6.4.3 排泥量(单池)................................................................................... 8 6.5 沉淀池............................................................................................................. 9 6.6 污泥浓缩池.................................................................................................... 11 参考文献...................................................................................................................... 1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