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
作文批改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活动主题: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作文的反馈和改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批改往往存在效率低下、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组织了本次作文批改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经验分享环节首先,由两位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批改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明确批改标准:张老师强调,教师要制定明确的作文评分标准,确保批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张老师指出,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批改。
- 注重过程评价:张老师认为,除了对作文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如构思、写作技巧等。
接着,李老师分享了她在作文批改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 利用作文批改软件:李老师介绍了几款实用的作文批改软件,如“作文通”、“作文王”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完成作文批改。
- 建立作文批改数据库:李老师建议教师建立作文批改数据库,将学生的作文分类存档,便于查阅和对比。
2. 分组讨论环节在经验分享之后,全体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 如何使作文批改更具针对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 如何将作文批改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经过激烈的讨论,各组分别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案。
3. 成果展示环节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 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 提出的解决方案- 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经过汇报,全体教师对作文批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对提高作文批改效率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文批改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活动主题:探讨作文批改方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一、活动背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批改存在诸多问题,如批改效率低、评价标准不统一、反馈不够具体等。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校于2023年11月15日开展了作文批改教研活动。
二、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活动伊始,由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王老师做了题为《作文批改:方法与技巧》的讲座。
王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作文批改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2)作文批改的原则:客观公正、全面细致、注重个体差异。
(3)作文批改的方法:①整体评价法;②局部评价法;③个性化评价法。
(4)作文批改的技巧:①抓住关键句;②关注修辞手法;③关注结构安排。
2. 案例分析接着,由三位教师分别分享了自己在作文批改中的成功经验。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案例分析:(1)张老师:针对学生的作文,张老师采用整体评价法,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张老师注重个性化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李老师:李老师采用局部评价法,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
她认为,语言是作文的灵魂,只有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作文才能吸引读者。
(3)王老师:王老师注重作文的个性化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给予指导。
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2)如何使作文批改更加公平、公正?(3)如何使作文批改更具针对性?(4)如何将作文批改与教学相结合?4. 总结发言最后,教研组长王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王老师认为,作文批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批改方法,提高批改效率。
同时,教师要注重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

出来 。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 “ 亮点 ” 亮在什么地方 ,失 “
过 问, 缺乏有效地监督 。 这样 的作文坪改“ 费力不讨 误 ” 错在什么地方 , 并要求学生 口头提 出修改意见。 好” 也就难免了。
最后将学生的作 文发还给他们 , 让他们看一看 自己
一
“ 渡 不 自然 ” “ 过 冉 加工 ” 篇 作 文 请 学 生 改 一 改 。 几 这
、
让 学 生 评 改教 师 的 “ 文 ” 作
样. 有针对性地开 展强化训练 , 以逐~解决学 生 可
在一次学生完成 习作训练后 , 笔者把每篇作文 习作 中存在 的普遍问题 。
都细读 了一遍 , 并将学生 作中出现 的典型“ 失误”
改, 但学生似乎并不 “ 领情 ”拿到 作文本后大 多只 几篇作文 , , 请你们改一改 。
是 看个分数 , 然后往 书包里一塞 了事 , 很少会有 学
生去“ 拜读 ” 教师的评语 。 究其原 因大致有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一 ,
一
批改 老师的作文 !这 可是前所未 有的新鲜事 , 下子就 激起 了学生的兴趣 。 笔者趁机教给学生批
在倡导“ 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 评价观的今天 , 重 的作文 , 有没有和教师相似的错误。 很快 , 学生或多
视作文评改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 作文评 或少地都找出了 自己作文 中出现的一些失误 , 并认
改不应 是教 师 的“ 言 堂 ”终 审裁 定 ”而 要成 为激 发 一 “ ,
让学生反串“ 教师” 角色评改教师的“ 作文”体现 ,
于是便借 作文批 改进 行 r 一次旁 敲侧击 的教 育 : 谊 ” 样 的结论 。 这 看得 出来 , 生 在 这一 点 上 还 是 很 学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思考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思考
一、引领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自批自改。
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组织学生自批自改。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
作文写完后,建议学生自己先轻声阅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批注,边读边修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最终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以实现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自我写作,自我完善。
二、指导学生深入思考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
琢玉如此,作文评改亦如此。
作为一名创新型的语文老师,在作文评改中不应该贪多求全、大包大揽,应该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精心、有序地指导学生评改好作文,不断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和评改能力实实在在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生表达真意
循序渐进原则。
在初中作文评改活动中,给予学生自主地位,开展合作评改,需要在难度上逐步加深,在教学流程上逐步引入。
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学会并熟练运用这一模式开展作文评改,从而降低学生参与这项学习活动的难度系数。
四、改进学生作文评价
作文交到教师手中,由教师再次进行评赏。
这个过程,既能够落实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能够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对评改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评改得不够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批改的过程中,找着习作存在的普遍性,为作文讲评提前作好准备。
作文批改的新路 ——参与式作文批改法

教 师 将 作文 本 拿 到教 室 ,批改 组 织 形 式可 有 两 种 : 种 为 错位 下 发 ,每 人一 本 。学 生接 到 作 文 后 ,通 读两 遍 ,争取 留下最 全面最深 刻 的印象 。然后 ,教师根 据指导 提 纲 ,指导 学 生批 改 。教 师 在 指 导时 既 要提 出 问题 ,引 入 思考 ,又 要多举 实例 ,以便学 生理解 把握 ,这 些实例 问 题 要来 自学 生 习作之 中。然后教 师要 求学 生再详读 习作 , 结合提纲 ,认真 批改做 好旁批 ,写好 评语 。另一种 为分 组 批 改 。把 学生按 座位分 成若干 组 ,开 始时 同桌互 批互改 , 改 完后根 据 同桌 作文 的优劣情 况 ,把 它推 荐到 自己所在 的 组 ,做 组内评论 ,然后 小组再推 出优 劣作 文各一 篇参加班 内评论 。当然 ,分组批 改中教 师的指 导同 锚位批改 的指 导 是一 致的。因为教 师的指导 可使学生明 白该如何去写 。 第三步 :学 生推 荐作文 ,大 家全 面讨论 队 上工 作完成 后 ,教师 让学 生推 荐 优秀作文 和失误 较 大 作文 各一篇 ,让大 家全面 讨论 。讨论过程 中教 师要 鼓励 学生各抒 己见 ,互相辩 论 ,引导学 生在辩 论中解 决问题 , 得出结论。 自然 ,这里的结论往往需要老师的帮助 。 第 四步 :作 者认 真反 思,写出作文 后记 作文 讨论完 毕后 ,学 生将手 中作文本 送还本 人 。各人 得到 自己的作文 后 ,结合教师 指导及 自己的体会 认真 阅读 自己的 文章和旁 批评 语 ,总 结 自己作文 的成败 ,写出作 文
2 . 校 正 机 制 的体 现
文批 改的很 大程度 上减轻 了教师 的负担 ,因为这种批 改方 式只 需教师对 全部 作文做 一次浏 览 ,而浏览 与详批细 改 、 “ 篇篇见红” 的工作量是相去甚远 的。 二 、具体操作 第一步 :教 师 浏览作文 ,拟 出指导提纲 教 师收到 学生作 文 ,不按 常规精 批细改 ,而是快 速翻 阅找出学生 共性 的问题 ,对于 比较优秀 的 习作 和 问题 较严 重 的习作 留心注 意。在整 个过程 中 ,教 师只 看不批 ,不在 学生作文上 留任何痕迹 ,只注意做好 自己的浏览笔记 。 浏 览作文 后 ,教 师根据 自己 的命 题意 图和学 生作文 的 具 体情况 ,写 出指导学 生批改文 章的 指导提纲 。提纲 形式 灵 活 ,每次 内容不 求一 致 ,但要 突 出训练重 点 ,一般 要涉 及浏 览中发现 的需要重 点注 意的问题 。
“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评改”模式的初探

“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评改”模式的初探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谈到作文的修改,张志公先生也说:“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新课标强调,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在谈到对作文修改的评价时,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作文评改既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也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
作文评改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改,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质的切实提高。
而作文评改要有新突破,就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
那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也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
为此,我进行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的尝试。
“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评改模式”绝不是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权宜之计,而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落实新课标的有效措施。
这种评改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评改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样作文水平才会有较大提高。
具体做法如下:针对信息反馈拖得时间太长的问题,我将作文课时由原来分散的变为集中的三课时。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越是恰当,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
这集中的三课时分别是第一课时布置题目,第二课时学生合作评改作文,第三课时师生合作讲评作文。
这里主要说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设计。
教学步骤如下:一、改前指导。
评改之前,老师先把学生的作文浏览一遍,掌握学生作文的大体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浅谈高中语文参与式作文评改教学

教育观点|写作指导摘 要: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的作用。
但是现在的作文评改教学过程中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将评改当作自己的任务,致使作文评改主客体颠倒,学生在作文评改事参与度较低;作文的评改方式略显单一,基本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师生之间在作文评改方面缺乏交流。
我认为,在作文评改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真正的主体,是作文的感受者、评价者、修改者。
教师是作文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逐步教会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获得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作文;参与式教学;作文评改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上的意愿和积极性并不高,尤其是最近两年,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写作文时更多的依赖于借鉴,有些学生在教师评改和讲解作文市也只是应付,我们的教学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所以我认为,应当加强学生的作文参与感。
在参与式教学中,作文评改的完成也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我在评改作文中,往往把评改当作了自己的任务,把学生自己评改当作一种补充。
学生也习惯了这种评改模式,还有一部分学生依赖老师对作文进行全批全改,并没有意识到评改作文其实也是自己的责任。
学生作为作文的作者,不应该只负责一篇作文的创作,以期在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更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写作、赏析、修改。
不仅仅是自己的习作,还包括其他文学作品,都能做到欣赏评价,这才是学生写作的最终目的。
写作最终要为自己服务,让自己学会表达自我,而不仅仅是为高考、为分数服务。
教师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交流,共同合作。
教师作为学生作品的读者,应从读者的角度用欣赏的目光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要单单以传统的“挑毛病”入手。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中缺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长此以往,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欣赏性语言,从立意、选材、构思、表达,情感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出专业性的,有帮助的意见。
初中生主体参与作文评改的策略研究

作 文 评 改 是 作 文 教 学 中 重 要 的 环 节 ,是培 养学 生作文 能力 的重 要途 径 。在 初 中作文评 改教 学 中 ,教师 应 该 想方 设法地 调 动学 生参与评 价 的积 极 性 ,让学 生掌握 基本 的评 改方 法 , 从 而最 终达 到提高 初 中生作 文评改 的 能 力 。本 文立 足初 中作 文教学 评改 实 际 ,就初 中 生主体 参 与作文评 改 的策 略做一 点粗 浅的探讨 。 调 动学 生参 与作文评 改的兴 趣 培养学 生的评 改能 力 ,是 提升学 生作 文水 平 的重要途 径 ,也是 初 中作 文教 学 的重要任 务之 一 。所 以首 先必 须致 力于 学生参 与作 文评 改兴趣 的提 升 。而兴 趣又是 引领 人成 功的源 泉 。 要想 提高 学生 的作文 评改 能力 ,教师 必须 从培 养学 生参 与作文 评改 的兴趣 入手 ,想 方设法 让学 生想 参与 、喜欢 参与 ,再 到主动 参 与 ,从 而让学 生在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中 积 累 经 验 、锻 炼 能 力 、提升水平 。 1 . 坚持正 面评价 为 主。哲学 家詹 姆 士 说过 : “ 人 类本 质 中最殷切 的要 求是 渴望被 肯定 ” , 由此 可见 ,喜欢 得 到 肯定和 鼓励 ,是 人的共 性特 点 。 初 中 生正处 于青 春年 少时 期 ,当然更 不 会 例 外 。故 此 ,在 初 中 作 文 评 改 中 ,教 师必 须坚持 以 正面评 价为 主 , 善 于捕 捉学 生作 文中 的亮 点 ,切 实做 到 多 表 扬 、少 批 评 ,多 宽 容 ,少 苛 求 ,让 学生在 激励 中增 加信 心 ,在 鼓 励 中体验 成 功 。如 有 的文章 虽然辞 藻 不够 优 美生 动 ,但 却 用朴实 的语 言表 达 出真 情实感 ;有 的文 章虽 然叙事 不 够 具体完 整 ,但却 有处处 服务 于 中心 的 意识 ……这 些都是 值得 肯定 的 ,教 师只 有 多发现 学生 作文 中的 闪光点 , 才 能让学 生得 到更 多 的肯定和 鼓励 , 使其在激励 中不 断进步 。 2 . 坚持巧 妙 引导 为要 。 当然 ,对 于学 生 写得不 是很好 的地 方 ,教师应 予 以指 明 ,但 是必须 得讲 究技 巧 ,做 到 巧 妙 引导 。 譬 如 在 进 行 《 我 的母 亲 》作文 评讲 时 ,因为现 在很 多学生 都是 独生 子女 ,大多 都是 娇生惯 养 , 加上 初 中生年 纪尚小 ,很难 懂得 母亲 的 艰 辛 ,更 难 懂 得 母 爱 的 无 私 和 伟 大 。因此 ,作 文时 ,只是 写一些 比较 普通 的事例 ,甚 至在 作文 中表现 出对 母 亲 哕 嗦 叮 嘱 的厌 烦 。 针 对 这 个 问 题 ,教 师 必须从 正面 引导入 手 ,让学 生结合 自己的作 文 ,多想 想母亲 为什 么会 哕嗦 ?母亲 为谁 哕嗦 ?并鼓励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参与是人们发展自己、表现自己的重要途径,是人的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
参与式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表现行为。
随着我国教学从知识本位向主体本位的转变,主体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发展性教学以其理论基础的厚重、指导思想的超前、价值取向的多元、方法策略的人文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主体参与是发展性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策略,它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主体教学研究从宏观层面的理论概括向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理论总结开始过渡时,学生主体参与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主体参与研究是现实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催生的结果。
针对作文批改过程中的耗时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我们提出‚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即作文评改的过程以学生参与为主,让学生自评互改,参与作文讲评,教师只以导演的身份参与其中,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
其支撑理论如下: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提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教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提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到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为自己的作文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
3.中学教育心理学。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具有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看法的强烈愿望。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中教师创造师生共评,自改互改的条件,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教给学生学法,以教师的积极导学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
4.教学系统的控制论。
运用反馈的原理,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节系统活动。
根据学生写作的结果,在自我反馈(自我评定)的基础上自我强化,扬长补短,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度写作,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作示范(调控手段)让学生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自评、互评修改能力。
国外的研究概况: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立体化作文评改‛的评价思想,它把评价看作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共同建构的过程,立体化作文评改就是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以评改目标、评改内容和评改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进行的教学活动。
国内的研究概况:吉林长春市一七五中学《互动式作文评改课题研究》,重庆进盛实验中学《基于同伴互助基础上的作文评改模式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戴冬梅的《初中作文评改‚互动模式‛有效策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吕秀艳的《初中‚生生合作‛作文评改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这些研究大致遵循了两条路线:一是以定性描述为基本特征,对传统的批评式的作文评改作深入的探讨和完善;二是结合国外教育评价理论,通过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式,减少误差和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作文评价的科学化。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对参与式学习方式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并给以一定的理论探讨,但是不足点是对发展性教学及其理论缺少深刻认识,对新课改所提倡的由知识本位向主体本位的转变还不够深入。
借助于他人来对习作进行评改,忽略了行为主体(习作者)的内在需求、主动参与的精神和驾驭自我的意识,这种评改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迷失作文的方向,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习作者自我评改能力的提高,而写作者自我觉醒、自我完善恰恰对提高写作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价值。
我们认为写作的一般认识过程是习作者‚观察——思维——表达‛,学生自我评改作文就是补上‚再观察——再思维——再表达‛的过程。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多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作文批改又是当前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
不少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费尽心血,但是面面俱到的‚精批细改‛常常造成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破坏和压抑。
有的老师评改的作文,到处‚见红‛,可谓毫无破绽了,然而学生的态度如何呢?有的丧失了自信,认为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与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我这里写得不是很好吗,老师干吗要那样改?‛还有的只匆匆扫一眼成绩、批语,就‚束之高阁‛了。
至于老师呕心沥血改动的地方,根本不会引起他们的思考,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可见,常规的作文批改暴露出的教师‚高耗‛学生‚低能‛,不能不令广大语文教师深思。
因此,学生写完初稿以后,教师不能包办修改,也不能包办评价,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二、概念界定1.‚参与‛,南京师范大学吴也显教授认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教学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去。
‛在国外的有关研究中,学生的‚参与‛又被称为学生的介入,是反映‚学生在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的状态变量,学生进步的大小与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成正比。
‚参与式‛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参与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作文评改‛是教师就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包括对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加评语及批改。
内容方面是指思想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健康、材料是否真实具体。
形式方面是指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及书写格式是否恰当。
批有总批、眉批(或旁批)。
总批是就整篇作文的优缺点作总结性评价,眉批是就作文的某一部分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说明。
改有文字修改与符号修改。
文字修改一般指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多余的删掉,不足的补充,次序错乱的调整,不妥的改换等。
符号修改指教师在作文有问题的地方,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示,由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再行检查、指导。
3.‚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就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厘清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关系及地位,探索作文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参与作文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作文评改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相互合作的精神,提高自我评改的能力的一种研究活动。
三、研究内容1.参与式作文评改的目标确立:以结果性目标为基础,突出体验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确立与达成,建构多元化的目标体系。
2.参与式作文评改中,教学行为的选择与优化的策略: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的合理运用,突出教学机智的把握和教师的人格素养。
3.参与式作文评改中,写作状态调整的策略:参与的程度、互动的方式、思维的敏锐性和挑战性、情绪的调整等。
4.建构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的标准、态度、技巧,学生评价的多元化。
四、研究过程课题立项通过后,在课题组的精心准备下,2012年9月11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所长、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钢,省规划办副主任蔡守龙,张晓东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乔建中教授等专家莅临我校,对《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进行开题论证。
专家们指出,教师做研究必须要有修炼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学理意识,要‚在研究过程中锻造和凝结成教师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反思者和研究者的气质,逐步成为一个能够把握复杂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成功者‛。
专家们睿智的眼光、精辟的见解,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立项以来,课题组人员或阅读学习有关的理论,或进行调查研究,或向专家请教,或研究课堂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学校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刊,课余时间上网搜集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理念、新课程标准及有关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资料。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汲取课改前沿信息和营养,为课题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修订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
‚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通过后,我们课题组成员针对规划课题作了明确的分工,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并确定了承担子课题的组成人员,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人。
开题会议后我们针对彭刚所长等专家的意见,对研究方案又做了完善和调整。
使之更科学合理,更容易操作。
分工落实。
①各子课题组编制导学案,作文评改活动设计。
②网络平台的设计与运营。
③开设研究课。
3、建章立制,深入研讨,提高成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立足课堂,建章立制,深入研讨:一是抓计划制定。
课题组每学期都要针对当前的研究情况制定详细的课题阶段研究计划。
二是定期开展活动。
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有关的理论、资料,或研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开一节课题研讨课;每间周撰写一节主题课堂教学案例。
三是常反思、总结。
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做好课堂教学的追记,期末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总结。
(1)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注意以‚练‛代‚讲‛,用实战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组织学生参加许多作文竞赛,取得很好的成绩。
其中参加了第十三届‚新世纪‛杯全国作文竞赛,冯餐然同学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苗泽亓、李晓晓、姚远等三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马力、刘兴、曹亚楠等13位同学获全国三等奖;组织参加了第四届‚语文杯‛全国作文大赛,其中郎青、王天禹二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高凯歌获得省特等奖;曹亚楠、曹子璇、张琰、陈琪颖四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吴文杰、孙伟鑫、刘旭等10位同学获得省二等奖;唐硕、周响等近三位同学获得省三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了‚宿迁市工人医院杯第二届书香宿迁——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比赛,董楠获得一等奖;张纯子、杨玉婷、刘斌文三位同学获二等奖;徐振子、朱叶凡,李赛等8位同学获三等奖,十余名学生获鼓励奖。
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十一届‚新语文学习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钱蔚同学获得一等奖,汤文清同学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