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情况-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
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十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三至五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三、建设内容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书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申 报 书申报学校: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申报级别: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课程名称: 室内空间设计与实践主讲教师: 宋鸿筠授课对象:高职高专建设时间:2001—2006年申报日期:2006年 5月河 北 省 教 育 厅1、主讲教师情况介绍:姓 名 宋鸿筠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1963.9联系电话139****4646专业技 术职称 教 授现 任职 务环艺系主任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历、 学士最终学位授予学校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一、进五年讲授主要课程1、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专业理论课 38学时 2 学时/周 5届 460人2、室内设计程序 专业主干课 54学时 18学时/周 5届 236人3、室内空间设计与实践 专业主干课72学时 30学时/周 236人4、餐饮空间设计 专业主干课 72学时 3 0学时/周 236人5、住宅室内设计 专业主干课 72学时 30学时/周 236人二、承担实践性教学1、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三视图实训 18学时 2 学时/周 5届 460人2、 室内设计程序模拟项目实训 30学时 6学时/周 236人3、 餐饮空间设计社会项目实践 54学时 18学时/周 113人4、 住宅室内设计工程实施操作 54学时 18学时/周 50人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论 文 5届 40人主要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成果 一、主持教学研究课题1、研究课题:《环境艺术与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1)研究课题来自教育部环境类规划教材,天津研讨会长沙会 议的20032004专项建设课题, 主持完成了研究计划, 已出版著述 《环 境艺术概论》 并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全国发行 (化工出版社, 2004年版)(2)研究论文《建筑艺术的风格及发展趋势》发表在国家级艺 术类核心期刊《艺术教育》2005年第六期(3)中欧建交30周年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大型国际会议标 识系统设计20042005主持完成主标识设计被永久使用,系列招贴已 使用、发表。
《导游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

《导游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一、课程负责人情况自主填写二、主讲教师情况自主填写三、教学队伍情况(一)主要教学团队介绍自主填写(二)教学队伍整体结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1、双师型教师9人。
2、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3人。
专职占70%,兼职占30%。
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人,硕士在读1人。
其余6人皆为本科学历。
4、35岁以上5人,35岁以下5人。
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22-35岁5人,占50%,36-44岁5人,占50%。
5、该课程现有人数为10人,高级职称4人,一级1人,占40%,二级2人。
平均年龄32岁。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本课程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富有实战经验和朝气的团队。
(三)教学改革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创新了宾馆旅游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业被称作朝阳产业,近年来,宾馆、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均出现招人难、用工荒的现象,我校开设宾馆旅游专业,立足马鞍山,面向长三角地区,多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
一直以来,宾馆旅游专业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在重视文化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着力促进理论知识讲授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来,学生的技能鉴定合格率均在95%以上,学生在学校学知识、学技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2、开展了“《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突破长期以来专业基础课以讲授法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采取课前导游讲解、学生试讲、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课堂辩论、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培养。
例如:通过课前导游讲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气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交流,看着学生将所知晓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知识,贯穿于导游讲解中,在讲台前和学生讲授景点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导游经历体验。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立
项
申
请
书
学院(部):交通运输学院
系(教研室):交通工程教研室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项目负责人:任其亮职称:副教授联系电话:Email: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制
二○0八年十一月三日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3.课程描述
4.自我评价
5.课程建设规划
6. 学院的措施。
精品课程录像主讲教师的素质与形象探析

资 源 建 设
精 品课程 录像主讲 教师的素质 与形象探析
蔡佩妆
( 广州大学 网络 与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 , 广东广州
5 1 0 0 0 6 )
摘
要: 精 品课程 教学 录像 是精 品课 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讲教师是精品课程 录像 的主角 。本文从 教师 的角度探讨教师的素质与形象对上好一堂精品课程 的重要作用 。
方格 衣 服 , 这 些衣 服 会 造 成 边 缘 不 清 , 引 起 画 面 波 纹交 杂 的频 闪烁 , 影 响观看 效果 。
3 . 举 止大方
好 素质 的教师 在讲 课 中应 该做 到 对教 案 熟 悉 , 胸 有 成竹 , 语言流畅, 吐字清晰, 声音洪亮 , 同 时还 要 掌
握 一定 的讲 课 技 巧 , 能根 据 教 学 内容 的不 同 , 利 用
也 更能利 用肢 体语 言 突 出个 人 的特 点 , 展示 个 人 的
教师借 助不 同 的表情 、 手势、 目光 等肢 体 动 作 , 往 往
都会很 好地 营造 出意想不 到 的课 堂效果 。
二、 业 务 素质 1 . 广博 的专业 知识 和高度 的责任感 教 师要出色地上好一堂精 品课程 理论课 , 必须要 有广博 的专 业知识 , 认 真 的工作态 度 , 高度 的课 堂责
2 . 穿 着得 体
根据 拍摄 经 验 , 一 般 要 求 教 师 着 装 整 洁 大方 ,
衣 服 的颜 色要 搭 配合 适 , 不 穿奇 装 异 服 。女 教 师 可 适度 化淡 妆 , 男教 师 头发 整 齐 , 最好 不 留胡 子 , 注 意 脸 上不泛 油 光 , 保持干爽 , 否 则 会 在 拍 摄 的 过 程 中 造 成画 面反光 不 和谐 。衣 服 尽 量避 免 穿 红 色 , 因为
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

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摘要:本文对精品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探讨了精品课程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以及重要性。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了精品课程在国内外的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精品课程发展的趋势和研究方向。
引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推出精品课程建设措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了解精品课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主体部分:本章节主要围绕精品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了精品课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
接着,重点探讨了精品课程的设计和实践,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基本要素、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对精品课程的评价和推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推广策略。
结论:本文通过对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的综述,总结了精品课程在国内外的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需精品课程的质量和覆盖面,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未来的研究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精品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教育事业的需求。
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日益繁荣昌盛。
在这其中,国家精品课程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
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家精品课程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将对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期为读者揭示其中的规律与特点。
主体部分一、国家精品课程的意义和当前发展情况国家精品课程,顾名思义,是由国家主导、各高校参与建设的一批优质课程。
这些课程代表了各学科领域的最高水平,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国家精品课程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的重要品牌,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
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精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一、课程建设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自立项以来的三年多中,根据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1、在教学体系内容方面,紧扣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及时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以教材为本但不拘泥于教材,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课程目标。
主持人李宪平年年修改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使之不断完善。
2、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章节的不同特点,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掌握与运用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运用,使课程生动性、科学性极大地增强,学生网评时给任课教师极高的评价。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针对课程特点,加强实实验课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弄清实验原理;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录像,搞清实验操作过程(流程)。
通过高质量的物理化学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配合本系学生的考研工作,根据绝大部分学生要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情况,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展统计热力学等专题讲座或自学指导工作。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自制的全套教学课件及电子教案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网站进行更新。
6、网络资源建设上,已于2010年对本课程网页进行了一次全面更新,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实验指导、考研指导、习题库、考研试题库、图书角等多个部分。
现已做好了第二次全面更新的准备工作,待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更换后,即可上传。
7、在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方面,自2010年以来课题组成员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
其中教学研究论文5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6篇,其中SCI3篇,CSCD或EI3篇;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5项。
枣庄学院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枣庄学院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申报书
课程名称行为矫正
申报类别□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课程层次□√本科□专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 □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心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应用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吴全会
所在部门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 3786525
电子邮件 quanhuiwu@ 上网网址/jyjsx/xwjz/
申报日期 2011年10月28日
枣庄学院教务处制
二0一一年十月
填写说明
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所有上网内容包括主讲教师排序等需与申报材料严格一致。
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三、申报书一律用A4纸打印,在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一份,由所在学院(教学部)审核同意后盖章,报教务处。
注:此页不够可另附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教师情况:一.周怀琪女1955年1月生,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每年约2人;承担甘肃省卫生厅主治医师提高班的培训及教学工作。
每年约20人。
现承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影像教学多媒体》。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有《影像诊断学大课教学心得体会》、《影像诊断学实习带教的艺术》在西部医学教育交流会交流。
获得的教学表彰:贲门形态与功能的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卫生厅卫生进步三等奖兰州医学院精品课程2004年兰州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优秀教师1994年兰州医学院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卫生厅课题。
1994年至1996年。
课题研究。
2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科技厅课题。
1998年至1999年。
课题研究。
3兰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QCT测量。
省教育厅课题。
1999年至2003年。
课题研究。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胆囊癌的CT诊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112~114。
国家级。
排名第一。
2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放射学实践,2002,17(4):338~340。
国家级。
排名第一。
3急性胰腺炎早期CT检查的价值。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增刊:64~66。
国家级。
排名第一。
4 CT在贲门癌诊断中的作用。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4,22(2):84~85。
国家级。
排名第一。
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
中国西部医学文集放射分册,2000:29~31。
国家级。
排名第一。
6 65%Angiografin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观察。
中国西部医学文集放射分册:2000,336~338。
国家级。
排名第一。
7兰州地区成年人骨密度调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4(7):335~336。
国家级。
排名第二。
8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35~38。
国家级。
排名第二。
9速度编码电影MR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894~897。
国家级。
排名第三。
二、郭顺林男1964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研室副主任,兰州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教授。
曾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学习。
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每年约2人;承担甘肃省卫生厅主治医师提高班的培训及教学工作。
每年约20人。
现承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影像教学多媒体》。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2001年主编并出版专著《实用腹部介入放射学》2.2000年承担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被评为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部分脾动脉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已结题,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 承担的省科技厅项目“脑梗塞溶栓治疗窗的选择”正在进行中5. 另有多项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三、杜富会男1952年12月生,主任医师,教授,197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影像教学及诊断工作近30年,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每年约1人。
圆满完成承担的各项教学任务,2004年该课程被评为兰州医学院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兰州大学第六批重点课程,2006年参加甘肃省精品课程的评选任现职以来承担得主要科研项目:1、兰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QCT测量2、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时间窗的研究3、胃癌的CT影像学表现与癌组织中PCNA、CD44V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4、肺癌危险度与失内氡关系研究参编教材、著作:《医学影像学学习指导》《CR、DR的体位选择与临床优择》发表论文17篇四.赵鹏普男1948年7月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影像教学及诊断工作近30年,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每年约1人任现职以来承担得主要科研项目:1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卫生厅课题。
1994年至1996年。
课题研究。
2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科技厅课题。
1998年至1999年。
课题研究。
著作:《骨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五、张皓男,1970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1993年6月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留校于兰大一医院放射科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至今,2003年6月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中山大学医学影像专业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本人从事专业影像诊断15年,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历年来曾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水平和科研实施能力。
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语资料和文献。
多年承担影像本科、临床各类本、专科医学影像专业大课讲授及本专业研究生及进修医师临床带教任务。
近5年来的科研及论文:1.MDCT肺动脉成像:不同注射速率对周围肺动脉显示的影响实用放射学杂志2.正常人局部肺血流状态的多层螺旋CT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3.肺部疾病中肺血管及肺血流变化的CT研究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4.暂时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碘油栓塞的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5.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肺部疾病中肺血管及肺血流变化的CT研究排名第三现代肺结核影像变化及演变的影像研究排名第三六.王文辉男1969年6月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近五年来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并有多项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科研成果《肝癌的血管造影CT 诊断和“双灌注”入治疗》(国内领先)《兰州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QCT 研究》(国内领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国内领先)《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的选择》(国内领先)获奖情况《肝癌的血管造影CT 诊断和“双灌注”入治疗》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项目《肺脏恶性肿瘤血供的血管造影研究》《肝癌的“双热性”TACE治疗》学术论文学术论文1.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2 例病历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 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 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3. 经肝动脉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4. CTA 、CTAP 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作者甘肃医药)5. CT 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肾囊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6.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动脉栓塞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7. 支气管动脉与上腔静脉短路1 例(第一作者甘肃医药)8. 肝癌的“双灌注”治疗(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9.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体液免疫变化(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0. 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 例肝癌的临床观察(第二作者中国肿瘤临床杂志)11. CT 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胰腺囊肿(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12. 中晚期胰腺癌联合介入治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第一作者卫生职业教育)13.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处理(第一作者介入放射学杂志)14. 间接门静脉灌注5-FU 的实验研究(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5.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影像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6. 胃癌CT 检查价值的分析(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7. 介入栓塞治疗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8. 汉英临床医学词典(参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 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 CR DR投照体位设计与选择(参编甘肃科技出版社)21. 数字成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第一作者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2. 胆囊癌的CT 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3.中晚期肝癌的双热性介入治疗的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第一期)。
24中晚期胃癌的胃左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疗效观察(第一作者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杂志)。
七、郭吉刚男1972年生硕士学历,主治医师,讲师,教研室秘书,曾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学习影像诊断,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工作,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参与排课及教学工作的安排,组织期末考试试卷的出题及阅卷,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近五年来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并有多项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学术论文1.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2.食管狭窄的内支架治疗著作:《医学影像学学习指导》七、王刚女,1972年出生,医学硕士学位。
1994年6月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留校于兰大一医院放射科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至今,2004年6月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2年5月被聘任为主治医师;2007年获副主任医师资格。
曾于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CT、MR影像诊断;2005年在解放军301医院参加64层螺旋CT新技术培训。
本人从事专业影像诊断14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历年来曾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水平和科研实施能力。
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语资料和文献。
主持完成课题《胃癌中的CT影像学表现与癌组织中PCNA、CD44V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于2005年11月通过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本人排名第一;在研课题两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肝脏病变的64层CT灌注成像研究》。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四篇:《浸润型胃癌的CT诊断》,《胃癌的CT征象与PCNA、CD44V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及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及临床评价》;第二作者论文7篇:《胰腺癌的CT诊断与手术切除的评价》《急性肾脏出血的CT检查与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等,分别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刊物发表及学术会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