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_耳鸣临床应用指南_解读
解读美国《耳鸣临床应用指南

·耳鸣专辑·解读美国《耳鸣临床应用指南》贺璐王国鹏龚树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050)【摘要】2014年10月美国《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杂志增刊发表了《耳鸣临床应用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innitus)》。
该《指南》由David E.Tunkel等23位学者共同制定,是首部用于评估和治疗慢性耳鸣的指南,旨在为从事耳鸣研究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
《指南》涉及的患者群体是患有持续失代偿性的原发性耳鸣患者(18岁及以上)。
本文试结合我国目前耳鸣诊治现状将该《指南》作一解读。
【关键词】耳鸣(tinnitus);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指南[文献类型](Guidebooks[Publica⁃tion Type]【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22(2016)02-149-4Interpretation of the AAO-HS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innitusHe Lu,WANG Guopeng,GONG Shusheng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0)Corresponding author:GONG Shusheng Email:gongss@【Abstract】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innitus was published as a supplement to the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in October2014.It is the first guideline for tinnitu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composed by23authors.The purpose of this guideline is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ians managing patients with tinnitus.The target patient population is limited to adults(18years and older)with primary tinnitus that is persistent and bothersome.This article aims at giving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guidelin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nnitus management in China.【Key word】tinnitus;Evidence-Based Medicine;Guidebooks[Publication Type]Foundation:Project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llar Program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2012BA112B05) Declaration of interest:The authors report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美国《耳鸣临床应用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innitus)》[1](以下简称美国指南)由耳鸣指南制定小组David E.Tunkel等23位学者共同制定,2014年10月于《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增刊发表。
美国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2019)高压氧治疗解析

•536•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5月第 56卷第 5期C h i n J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H e a d N e c k S u r g, M a y 2021, Vol. 56, N o. 5•国外研究进展-美国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2019)高压氧治疗解析苏林马鑫余力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100044通信作者:马鑫,Email:135****9195@【摘要】2019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发布了更新版突发性聋指南,与2012年发布的初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对高压氧在突发性聋中的应用的陈述有了较大变化本文拟对美国2019年版指南纳人的高压氧相关证据资料进行解读分析,同时对我国0前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诊疗与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Interpretation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American sudden hearing loss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 (2019)Su Lin, Ma Xin, Yu LishengDepartment of O torhinolaryng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d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MaXin,Email:135****************突发性聋是耳科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诊治方案尚未统一。
高压氧治疗指个体在高压氧舱中 吸入压力大于1个绝对大气压的纯氧的治疗。
2019年8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0-HNS)发布了更新版突 发性聋指南(简称2019版指南)_、与2012年3月发布的初 版指南(简称2012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对多项关键行动声明(key action statement)进行了修改,其中关于局压氧 治疗突发性聋的陈述有了较大变化本文对2019年版美 国指南高压氧部分纳人的证据资料进行分析,深入解读有 关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修改依据,同时对我国目前高压 氧治疗突发性聋的诊疗与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2019年版美国突发性聋指南高压氧条目证据解读2012年版指南中关于高压氧治疗的声明为“临床医师 可以为发病3个月内的突发性聋患者提供高压氧治疗”,推 荐强度为“可选择”。
药物性耳聋-应用指南(技术版)5-11-mic

DNA 线粒体
正常基因型
药物敏感 性正常
风险基因型
非正常结 构的rRNA
药物敏感 性增加
药 物 性 耳 聋
风 险 增 加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药物性耳聋遗传检测与风险评估的适用人群 适用人群
以下个体应考虑本项目基因检测: 1、存在母性遗传特征的听力损伤家族史的个体; 2、中度-重度听力损伤无症状的听力损伤疑似者; 3、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个体; 4、其他自愿接受本项目检测的个体。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药物性耳聋的流行病学研究
常用耳毒性药物的种类:
1.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 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 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 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 粘菌素B等。
1.3 药物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AmAn)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杆菌的重要药物,由氨基糖和非糖部分 的苷元结合而成。其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类(硫酸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类(新霉 素、巴龙霉素、利维霉素)、卡那霉素类(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双去氧卡那霉 素、丁胺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威地霉素、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小梭霉素等。
00 •A、C、D三者结构相似
正常基因型 风险基因型
•C 和 D 结构导致药物敏感性增加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耳鸣的治疗PPT课件

心理学评价 全身系统检查:根据患者病史的特点需要 对血压、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肾 及内分泌系统等进行检查,必要时请相关 学科医师共同完成。
(二)、药物治疗 用于耳鸣治疗的药物基本上属于两大部分: 一是针对引起耳鸣疾病的治疗,外中耳炎症、梅 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血黏度增 加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耳鸣的应针对疾 病进行治疗,随着疾病的控制,耳鸣也可以得到 控制或消失; 二是对症治疗,可以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 物、神经营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抗焦虑抑郁药 和抗惊厥药等,但其疗效尚不肯定。对症治疗药 物的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全面斟酌,慎重使用。
药物相关的:许多药物的共同不良反应,如水杨酸盐、非类固醇类抗 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髓袢利尿剂、化学疗法因子(顺铂、长春新 碱)。 代谢方面: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维生素B12缺乏。 心理性:抑郁症、焦虑、纤维肌痛。 其他:颈椎功能障碍、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其他牙科疾病。
按可能发病部位可分:耳源性耳鸣和非耳源 性耳鸣。 按病程可分:急性耳鸣(3个月以内)、亚急 性耳鸣(4个月~1年)和慢性耳鸣(1年以上)。 按症状可分:代偿性耳鸣和失代偿性耳 鸣。 按耳鸣的性质可分: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 鸣。
主观性耳鸣是指耳鸣的声音仅能被患者自 己感觉到,而不为检查者所听到,是因为 听觉刺激的缺失造成的声音假知觉。 客观性耳鸣是指患者和检查者都可听到的 耳鸣的声音,所感觉到的声音是由身体产 生并通过骨导或中耳腔传递到耳蜗。
资料表明80%以上的患者经过18个月的完整 治疗,都可以达到稳定的适应效果。这一 治疗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应用20余年,大样 本实践证明临床有效,但在国内还没有得 到足够的认识。
2015 年《耳鸣临床应用指南》[

2015 年《耳鸣临床应用指南》[Tinnitus, or ringing in the ears, is a common and often debilitating condition that affects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It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 person's quality of life, causing sleep disturbances, anxiety, and difficulty concentrating. In severe cases, it can even lead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thoughts. For many individuals, tinnitus is a constant presence that can be difficult to ignore or cope with on a daily basis.耳鸣,或者耳朵中的响声,是一种常见且常常令人难以忍受的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
它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引起睡眠障碍、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
在严重情况下,它甚至可能导致抑郁和自杀念头。
对许多人来说,耳鸣是一个持久存在,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忽略或应对。
The 2015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Foundation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innitus. 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a thorough evaluation to identify any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that may be contributing to the tinnitus. This guideline also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to help them better understand and cope with their condition.2015 年由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基金会出版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为医疗保健提供者在评估和处理耳鸣方面提供了建议。
耳鸣临床检查和评估的意义

334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0年第28卷第5期doi:10.16542/ki.issn.l007-4856.2020.05.006耳鸣临床检查和评估的意义张剑宁1耳鸣是临床常见耳科症状,常与耳聋伴随出 现,表现为没有外界环境声源或电刺激条件下的一 种声音感觉。
耳鸣不是声刺激诱发,其产生于听觉 通路上的异常自发放电,或是中枢对听觉剥夺的补 偿性反应。
总之,耳鸣是一种错误的“声音”感觉。
由于耳鸣表现为一种听觉感受,听力学检查显 得非常重要。
纯音听阈检查是耳鸣最重要的检查项 目,对于判断耳鸣可能的病因有重要意义,例如患 者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听力损失是否与噪声性 聋、耳硬化症或梅尼埃病等相关,并了解听力损失 的程度。
声导抗是纯音听阈之外最常用的检查项 目,主要用于判断患者中耳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 常。
除纯音听阈和声导抗外,另一个常用的耳鸣检 查项目是耳鸣心理声学特征的测试,用于了解耳鸣 的主观感受,如耳鸣频率、响度以及掩蔽特征等,是 耳鸣特有的检查内容之一。
心理声学检查一定程度 上反映耳鸣的某些声学感知特征,有助于对患者进 行耳鸣宣教和咨询。
有些检查结果有助于选择治疗 方案,如耳鸣易于掩蔽或者有残余抑制现象,声治 疗效果可能较好。
响度不适阈检查有助于诊断听觉 过敏。
需要注意的是,耳鸣频率、响度等特征,往往不 能反映耳鸣严重程度。
当评估耳鸣严重程度时,需 要借助各种评估量表。
最简单实用的是视觉评估量 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单且直观,也比 较准确。
更详细的量表是国际通用的耳鸣障碍量表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耳鸣问卷(Tinnitus Questionnaire,TQ)、耳鸣功能指数(Tinnitus Functional Indes,TFI)等 ,这些量表经过验证能够反映耳 鸣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反映耳鸣严重程度,但临床 应用起来费时费力,且不太符合国人的文化和语言 *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 (ZYKC201701016)I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200437)通f目作者:张剑宁,主任医师.Email: *****************习惯。
耳鸣如何冶:新的耳鸣治疗减轻了耳鸣

新的耳鸣治疗减轻了耳鸣在大型的探索性临床试验中,一种旨在重塑大脑回路的非侵入性设备可减轻耳鸣症状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实际声音的情况下对幻象噪声的感知,它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
根据最近的一项评估,在美国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出现耳鸣,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症状持续超过15年。
患有耳鸣的人还会遇到并发症,例如难以集中注意力,疲劳,焦虑以及生活质量全面下降。
10秒诸如认知行为疗法之类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痛苦,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药物或医疗设备能够可靠地改善这种状况。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接近使耳鸣治疗成为现实。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今天在科学转化医学发表的,适用被称为双峰神经调节的技术,具有快速切换到舌头的声音相结合的非侵入式装置,可提供救济耳鸣患者的有效途径。
根据该研究的合著者,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耳鼻喉科副教授休伯特·林(Hubert Lim)的说法,这种治疗方法针对的是异常放电的一部分脑细胞。
通过对人类和动物的研究,Lim的研究小组和其他研究人员先前曾报道,电刺激舌头或面部的触敏神经元可以激活听觉系统中的神经元。
将这些突变与声音配对似乎可以重振与耳鸣相关的大脑回路。
Lim和他的同事开发的这项技术旨在促进大脑回路的激活,以响应许多不同的声音,从而淹没幻象噪声。
“想法是,最终您的大脑对许多不同的事物变得敏感,”Lim解释道。
“在某种程度上,您已经抑制了耳鸣神经元,但是仅通过抬高其他神经元来抑制。
”密歇根大学耳鼻喉科学教授苏珊·肖尔(Susan Shore)领导的另一个小组开发出了一种具有不同方法的类似设备:该团队的方法不是提高对多种声音的敏感性,而是将一种与幻听的幻象匹配的声音配对。
对头部或颈部有特定定时电脉冲的患者。
在2018年的一项包括20名耳鸣患者的研究中,肖尔的团队报告说此技术可有效减少受试者耳鸣的响度和干扰感。
“您可以将其视为治疗耳鸣的两种方法,”Lim说。
“一个是您可以尝试找到[耳鸣细胞]并将其关闭。
耳鸣的发生机制与耳鸣评价研究现状

耳鸣的发生机制与耳鸣评价研究现状Mechanism of Tinnitus and evaluation of tinnitusWang Nan,Huang Jing, Peng Tao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Second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 Sichuan 637000;摘要:耳鸣是耳鼻喉科是耳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全身及局部多种因素均可诱发耳鸣,耳鸣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日常认知能力等,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
耳鸣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也尚无准确定论。
目前国内外接受较为普遍的是中枢重塑机制及耳鸣神经-生理学理论。
同时耳鸣作为患者的主观性症状,尚无公认的客观检查支持耳鸣的诊断,主要以耳鸣听力学检查方法及主观的评价量表来进行耳鸣的治疗前后的评价。
Summary:Tinnitus is one of the main symptoms of otolaryngology disease. It can be induced by many factors in the whole body and in the local area. Tinnitus also affects the patient’s mood, sleep and daily cognitive ability, serious person can appear depressed, angst, irritability wait for mental obstacle. The Etiology of Tinnitus is various, and the pathogenesis is uncertain. The mechanism of central remodeling and the neurophysiological theory of Tinnitus are widely accepted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tinnitus as a subjective symptom of patients, there is no recognized objective examination to support the diagnosis of Tinnitus, mainly tinnitus audi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scale to assess tinnitu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关键词:耳鸣;发病机制;听觉系统;非听觉系统Keywords: Tinnitus; Pathogenesis; Auditory System; Non-auditory system耳鸣是指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是耳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鸣·2014年美国《耳鸣临床应用指南》解读*李明1 张剑宁1 DOI:10.3969/j.issn.1006-7299.2015.02.003 网络出版时间:2015-3-3 14:3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50303.1439.014.html【中图分类号】 R76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299(2015)02-0112-04 权威的指南性文献对于临床医生科学规范地开展临床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国际上少有正式发表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1998年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发表了一份耳鸣诊疗纲要,2000年美国听力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AAA)在听力学网站上公布了耳鸣诊治的听力学指南[1],其后未见更新版本,较近的是美国言语听力学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Association,ASHA)2005年在《美国听力学杂志》发表的耳鸣听力学治疗临床指南[2];2012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耳鸣专家共识会议,就耳鸣相关若干重要问题发表共识[3],但未形成指南性文件。
可见,此前发表的指南主要涉及听力学领域,适用于临床医生的指南极少。
2014年10月由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发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 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14125)、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4401971400)资助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耳鸣和听觉过敏诊治中心(上海 200437)科杂志》上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下简称“指南”)正是一篇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文献[4],对该文献的深入解读将对我国耳鸣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该版指南强调2个特点:一是该指南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耳鼻咽喉科医师为主体制定的耳鸣指南,突出指南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作用。
这也符合我国以耳鼻喉科医师为耳鸣诊治主体的特点,对我国耳鸣诊治实践有特殊的指导价值。
二是该指南是目前为止第一个完全基于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耳鸣指南,突出了其严谨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克服了以往关于耳鸣的文献客观性差、标准不统一的弊端。
制定指南的23位项目评估组专家成员中,11位来自耳鼻咽喉科、耳及耳神经科,12位分别来自其它12个学科(包括听力学、心理声学、放射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内科学等),耳鼻喉科专家约占50%,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美国耳鼻喉科临床医生对耳鸣的最新认识。
评估组专家学位构成中,MD为第一学位者16人,占70%;PhD和其它学位者占法的分类及其应用,其目的是让临床医师和患者意识到,药物和手术并非根除耳鸣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从听力学角度来考评耳鸣治疗效果的现状和进展,可能远比从药物和手术层面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改善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干预和治疗目标,可能比彻底消除导致耳鸣的病因还更容易实现一些[5]。
少开些药,少动些手术,并不等于耳鸣治疗效果会差些,这就是本文标题“实践和理论的一次重大探索”的意义所在!4 参考文献 1 Tunkel DE,Bauer CA,Sun GH,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innitus[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4,151(2S):S1. 2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3 Statchler RJ,Chandrasekhar SS,Archer SM,et al.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udden hearing loss[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2,146(1S):S1. 4 Jiang D.耳鸣和声容忍度下降:释义和应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10:375. 5 蒋涛.耳鸣听力学治疗:理论框架和临床应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3,11:225.(2015-02-06收稿)(本文编辑 周涛)30%,显示评估组成员以临床医生为主,代表临床医生对耳鸣关注的方向。
该指南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规范,所查找文献囊括了全球最知名的17个大型数据库,从发表于2013年3月之前的总共271篇指南、621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文献中,筛选出29篇系统回顾文献;从4个大型数据库、2 046篇符合随机对照研究(RCTs)文献中,筛选出232篇符合要求的RCTs文献用于指南的制定。
可见指南对于文献科学性的要求相当严格。
指南强调其针对的群体是慢性且伴有心烦症状的原发性耳鸣患者。
在解释适用对象的范围时,指南明确提出了几个耳鸣相关的基本概念,①原发性和继发性耳鸣。
原发性耳鸣被定义为特发性与听力下降有关或无关的耳鸣,继发性耳鸣是与某些潜在病因(听力下降除外)或明确的器质性因素相关的耳鸣。
指南并未提及其它耳鸣分类的概念,如主观性、客观性耳鸣,代偿性、失代偿性耳鸣,等。
原发性耳鸣概念与我国2012年全国耳鸣专家共识会上达成的特发性耳鸣概念是一致的[3]。
本指南仅采用原发性耳鸣的概念,显示原发性或特发性耳鸣的名称正在被主流的耳鼻喉科医师所接受。
需要理解的是,除非有明确的因果联系,很多有可能病因的耳鸣仍会被归入原发性耳鸣,例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耳鸣,将其归入继发性耳鸣可能存在争议。
尽管如此,原发性和继发性耳鸣仍是目前认识水平上更为合理的命名方法。
②急、慢性耳鸣。
本指南并未明确急、慢性耳鸣的具体病程,但将研究对象的耳鸣病程规定为6个月,这主要是由于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文献中,患者病程至少在6个月以上;多数文献中,慢性耳鸣要求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这是由于一般认为耳鸣持续是否超过3个月,预后可能明显不同,病程越短,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有研究发现50%的耳鸣患者能在5年内自然缓解。
③伴有和不伴有心烦的耳鸣。
指南指出伴有心烦的耳鸣是指困扰患者,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耳鸣;没有心烦症状的耳鸣,不在此指南的适用范围。
以往多数文献中,心烦、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症状,只作为耳鸣的一种伴随症状来描述,并未将其作为区分不同类型或程度耳鸣的指标。
这样明确划分的意义在于指导临床医师针对耳鸣采用正确的干预手段,其价值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可能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在明确了上述概念后,本指南基于严格的循证医学方法,对13个命题给出了建议,由于听力学含2个子命题,所以实际命题为14个,建议的层次划分为强烈建议、建议、可选择建议、不建议和强烈不建议5类;强烈建议命题1项,建议命题6项,可选建议2项,不建议3项,强烈不建议1项,无推荐意见1项。
1 强烈建议(1项)指南强烈建议将伴有心烦和不伴有心烦的耳鸣患者相区别,依据是耳鸣是否困扰患者并影响患者生活。
国内李明很早就建议将就诊的耳鸣患者按是否伴有不良心理反应(躯体不适症状)划分为耳鸣患者和耳鸣人群,认为二者有着根本区别,应采取不同的诊疗策略[3]。
耳鸣患者是在耳鸣基础上,伴有明显心烦、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上述负面心理反应又将加重耳鸣的不适感觉,即耳鸣患者存在耳鸣与不良心理反应之间恶性循环的反射弧。
反之,耳鸣人群虽有耳鸣,但没有不良心理反应,耳鸣对患者生活不构成明显影响。
耳鸣人群中不存在导致耳鸣加重的恶性循环反射弧,从而与耳鸣患者有着根本区别。
这种分类与本指南的建议完全一致。
显然,将二者区分符合目前耳鸣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治疗不以消除耳鸣为第一目标,而以减轻耳鸣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打断耳鸣与不良心理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实现对耳鸣的完全适应为首要目标。
这一原则强调如何采用正确的手段,使耳鸣患者逐渐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成为耳鸣人群。
同时避免由于不当的医疗干预,使原本属于耳鸣人群的就诊者,症状加重为耳鸣患者。
在治疗上,对没有心烦的耳鸣患者以咨询和宣教为主,选择其它干预手段时应慎重,这一点对于医师接待初患耳鸣的患者时尤其重要。
对伴有心烦的耳鸣患者,则应采用综合治疗手段积极干预。
指南也给出了一些方法来区分耳鸣患者有否伴有心烦,包括直接询问有无心烦感觉,是否影响交流、注意力、睡眠、工作等,是否经常求医。
作为一种相对定量的方法,各种耳鸣评估量表常用于区分患者是否伴有心烦及评估心烦的严重程度,一些量表还对耳鸣影响生活的不同方面分别评估。
有些客观检测方法被尝试用于区分耳鸣人群和耳鸣患者,如研究发现脑干诱发电位P300的潜伏期在耳鸣人群和耳鸣患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耳鸣患者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类似检测方法可能是将来最终发现原发性耳鸣根本病因的途径之一。
2 一般建议(6项) 指南推荐的项目包括建议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及时的听力学检查、区分长期持续(≥6个月)和近期出现的耳鸣、对患者进行宣教、耳鸣的助听器评估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2.1 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区分某些可能治愈的耳鸣或发现潜在病因,从而使这类患者得到及时医治。
患者就诊时叙述的病史可能极为简单(仅有耳鸣),也可能非常复杂(除耳鸣外还包含各种主观感受),医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关键信息非常重要;这些信息包括:耳鸣是单侧还是双侧,搏动性还是非搏动性,有无听力下降,有无突发听力下降,新近发生还是陈旧耳鸣,有无噪声暴露,有无使用耳毒性药物,是否伴单侧或非对称性听力损失,有无眩晕,有无焦虑或抑郁,有无认知障碍等。
体格检查的重点包括:客观性耳鸣、心脏或血管杂音、局部神经系统体征、耳漏、外耳或中耳疾病体征、头颈部有无包块等。
上述关键症状和体征将使医师更全面快速地掌握初诊耳鸣患者的完整信息资料。
2.2 助听器评估对于伴有听力损失的耳鸣患者,是推荐的措施之一。
理论上讲,不论听力损失程度如何,只要助听器测试阳性(指:助听器能同时改善听力和耳鸣),佩戴助听器对于耳鸣患者是有益的。
助听器测试阳性可能提示耳鸣与听力损失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当此类患者通过听觉辅助装置获得足够的外周听觉刺激时,耳鸣本身即得到缓解,这是治疗耳鸣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反之,如助听器不能改善耳鸣,或许提示耳鸣病因超出听觉系统相关范畴,可能与边缘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其它中枢异常存在更密切的关联。
目前并不清楚为什么有些耳鸣患者可通过助听器获益,而有些患者不能获益,正如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只有部分患者的耳鸣可得到缓解。
2.3 指南认为对耳鸣患者的咨询和宣教对耳鸣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