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总结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1、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3、守恒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①不改变:从宏观来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以及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来看有三不变,即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②改变:从宏观来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来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5、应用: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对象是物质质量6、注意:①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反应物的任意质量之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1、涵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写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①客观事实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

②质量守恒定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适当的计量数使反应物、生成物各原子数相同。

3、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平方程式,方法有: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③奇数配偶数法④待定系数法⑤假定计量数“1”法⑥原子守恒法(3)注明反应条件,加热用“△”(点燃、高温都不能用“△”符号取代)。

(4)标出生成物状态。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若反应物无固体,生成物有固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

4、表示的意义:从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从量的方面,在宏观角度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在微观角度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粒子数之比。

5、读法:可以从质的角度、量的角度、粒子的角度来读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错误1、错写物质的化学式2、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或所配的计量数没有约成最简整数比)4、错标或遗漏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物(↓)的有关符号5、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1)要遵守客观事实;(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四改。

一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相等。

三注:注明条件、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配平方法1: 定1法三、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1、看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素养考点 3 直接考查化学变化前后的“变”与“不变”
例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探究新知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 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呢?
【提示】 实验3 盐酸+碳酸钠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实验4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实验3、4均有气体参与,实验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新知
特别提醒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 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 不能任意扩展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思考】以水电解反应为例,用分子原子观点说 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分子。
探究新知
(1)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为了耗尽装置内的氧气 ;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是 (填“是”或 “否”)。
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微观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 量也没有改变。

第十三讲: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自学课讲义+习题(解析版)

第十三讲: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自学课讲义+习题(解析版)

第十三讲 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版)一、知识储备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参加化学反应”是指反应掉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不是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相加,即所给的反应物不一定都参加了化学反应,可能存在过量的情况;(3)质量守恒定律揭示“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物理量(如体积)守恒;(4)记住“质量总和”。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时,不能丢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尤其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否则,就会出现“表面不守恒”的现象。

3.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①必须发生化学反应;②当反应中有气体的参与和生成时,必须把反应置于封闭体系内。

4. 化学反应中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裂,原子重组为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曾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因此物质的质量守恒。

5.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①6个“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②2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③2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二、典例解析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例1 (2024春•山东东营区期中)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燃蜡烛时,蜡烛的质量越来越少,所以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100g水完全蒸发可以得到100g水蒸气,这个规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4g木炭在16g氧气中充分燃烧必然生成20g二氧化碳D.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6g【答案】D【解析】A、蜡烛燃烧的产物水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最终总质量越来越小,但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B、100g水完全蒸发可以得到100g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参加反应的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3:8:11,4g木炭在16g氧气中充分燃烧,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0g,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0g﹣24g=16g,故选项说法正确。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6讲《质量守恒定律》(共38张PPT)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6讲《质量守恒定律》(共38张PPT)

知识精讲
通关笔记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②质量一定守恒,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是原子守恒; ④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恒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典例讲解
例题1 (考查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 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N3O9=12CO2↑+10H2O↑+6X↑+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H3 C.N2 D.N2O4
反应前质量m1小于反应后质量m2
知识精讲
知识一 质量守恒定律
7.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 (2)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4)根据“原子三不变”,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记忆重点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元素种类、质量都不变
针对练习
练 习 1-2 为 了 减 少 污 染 , 某 工 厂 用 硫 化 钠 溶 液 来 吸 收 工 厂 烟 气 中 的 SO2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 ) A. NaHSO3 B. Na2SO4 C. Na2SO3 D. H2SO4
质量守恒
知识精讲
知识一 质量守恒定律
2.对定律的理解
化学反应 参加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 律。 概念中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催化剂不能视为反应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1. 定义。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 例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 适用范围。

-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例如:将10g水加热变成10g水蒸气,这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但如果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变化,就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 从原子的角度。

-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 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O_2{点燃}{===}2H_2O。

反应前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反应后水分子也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也是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所以质量守恒。

2. 从分子和离子的角度(对于有分子或离子参加的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对于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但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 例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NaOH + HCl===NaCl + H_2O中,反应前是Na^+、OH^-、H^+和Cl^-,反应后是Na^+和Cl^-以及H_2O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解释化学现象。

-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这是因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2.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 在化学反应A + 3B===2C + 3D中,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演示视频
产生大量白烟,天平仍然平衡 M⑴= M⑵
反应表示
P O2 点 燃 P2O5
探究实验2: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⑴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放在托盘上, 取几颗小铁钉也放在托盘上。
⑵称量托盘上物质的总质量。
⑶将铁钉放入烧杯中,使二者反应。观察产生 的现象 ⑷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橡皮塞 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氮气
(空气)
氮气
(剩余气体)
稀有气体等
稀有气体等
白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以水电解反应为例,用分子原子观点说明化学 反应的本质?
提示: 如果弹出询问 窗口,请选择 “允许播放”, 然后点击: “继续”; 通过画面中的 按纽控制。
镁 氧气 点燃氧化镁 Mg O2 点燃 MgO
实验表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 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这一实验 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
答:符合.因为有氧气参加了该反应.
如何改进探究实验三与探究实验四, 使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答:在密闭容器(或装置)中进行
小结结
内容
质 量 守 原因 恒 定 律
九年级上册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
在前面我们学过很多反应,如:蜡烛 在空气中燃烧后变短了;铁丝在潮湿的空 气中生锈后变重了。
大家猜想一下:这些反应前后反应物 和生成物间存在哪些质量关系呢?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探究实验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⑴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⑵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⑶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现象 ⑷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 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物质总和;知道了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 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2.现有一反应A+B→C,有10gA和5gB反应,结束后
还剩余3gA,B没有剩余,则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
(10g 3g)5g 12
g。
3.某化合物在空气完全燃烧后 ,生成CO2和H2O, 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一定含有 C、H元素 ,可能 含有 O元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请 你谈一谈。
应用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典例剖析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D )
A.10g冰受热融化后生成10g的水 B.参加反应的H2和O2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 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 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根据水分子分解动画分析化学反 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2.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的 总质量 呢?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六 元素质量 不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
探究实验3、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 盐酸 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
Na2CO3 HCl NaCl H2O CO2
实验表明,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减轻 了。这一实验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为什么?
答:符合。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 空气中去了。
探究实验4、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都不变 3.应用
现象描述 硫酸铜与铁反应的质量变化演示视频
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M⑴= M⑵
反应表示 Fe+CuSO4 Cu 的总质量
对比思考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气球 白磷 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