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竞赛规程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竞赛规则

2010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竞赛规则

2010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竞赛规则第一部分电路创新制作一、项目描述(一)项目1:用“百拼电子世界”,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快速地完成 2个现场指定电路的改造、创新及设计的实验,并显示电路的功能。

(二)项目2:用“百拼电子世界”和当年的焊接套材,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快速地完成1个现场指定1套焊接件的制作,并按图纸要求显示电路的功能。

二、比赛办法(一)竞赛时,选手应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作品,由裁判员记录完成时间(计时精确到秒)。

选手通过声、光、电等稳定地显示作品的效果,由裁判员判断结果正确或错误。

(二)严禁将通讯工具带入赛场,违者取消该选手所属队全部竞赛成绩。

(三)项目1规定的时间为5分钟,项目2为15分钟。

二、判断“电路创新制作”正确与错误的规定凡不能按题意显示稳定的效果或虽能显示效果,但属下列条款之一者,均判为“错”。

(一)拼装不平整、层次混乱、导线条或元器件在相邻层交叉;(二)不会演示功能,无底板拼装;连接点或导线条超出底板;(三)元器件极性错误,或其他违背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四)使用无关元器件、不合理元器件、非指定元器件;(五)未用子母扣连接或子母扣连接不牢固、影响电路正常工作;(六)完成实验后未将开关切断;合上开关尚需作调整或调试后才能显示电路功能(需要调节才能显示电路功能的除外);(七)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电路的拼装或焊接;该题计时“到”后,再次触动、更改或增减元器件;(八)主动或被动、给予或接收别人帮助者;(九)不服裁判的判决,又不按申诉程序提出申诉,并严重影响竞赛进行者;(十)违反锦标赛其它有关规定者。

三、竞赛成绩与名次评定(一)个人竞赛项目按青年、少年、儿童,男、女共计6个组别按项目分别统计成绩。

(二)电路创新制作竞赛共3题,答题正确多者列前,答题正确数相同,总用时少者列前,项目1制作时间统计时乘以3后与项目2的制作时间相加计算总时间,排列个人单项名次,全部错误者不计名次。

(三)各组别男、女各3名选手获得个人成绩的团体,可参加团体名次的评定。

2010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竞赛规则

2010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竞赛规则

2010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竞赛规则第一部分“希望一号”卫星通联团体赛第一章竞赛项目第一条竞赛基本单元为由两名以上(含两名)选手组成的代表队。

竞赛项目为:1、天线制作竞赛。

2、通信竞赛。

3、每个代表队必须同时参加上述两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的参加者第二条选手1.凡持有四级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业余电台操作证书》、加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并符合竞赛规程的其他条件者,均可报名参加比赛。

2.选手义务及权利:(1)熟悉并遵守国家无线电管理及业余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通信纪律,遵守竞赛规则、规程及有关规定。

(2)尊重裁判,服从裁判,积极支持和协助竞赛工作。

(3)在竞赛前向裁判员询问关于竞赛程序的问题。

(4)有权依照有关程序对竞赛、裁判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三条除竞赛规程特别规定外,选手应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第四条领队。

代表队必须指定一名领队,职责如下:(1)熟悉并要求本队选手遵守竞赛规则、规程和各项规定。

(2)与竞赛委员会及组委会各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将有关的通知和决议及时向本队人员传达。

(3)对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意见,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凡提出与成绩有关的意见,不得超过公布成绩后一小时。

第五条教练员。

代表队可以指定一名教练员,协助领队工作,在技术上指导选手。

第三章竞赛方法第六条天线制作竞赛1、天线制作竞赛采用事先准备的材料,在比赛现场制作,以测试参赛者的无线电技术设计和动手技能。

2、竞赛时间由竞赛委员会在赛前公布。

3、所制作的天线形式由竞赛委员会确定。

4、裁判发令开始之后,参赛者才允许开始制作,裁判计时。

5、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者,不予计算成绩。

6、代表队应在天线制作完成后的指定时间内提交天线的设计报告和测试报告。

第七条通信竞赛1、选手设备:(1)选手使用的器材自备,包括:一部收发信机,一副或多副备天线,一副或多副备用电池、天线、耳机、话筒,手表或时钟,笔,写字板,指北针,笔记本电脑,卫星跟踪软件等附件及必要物品。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2015年1月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1.1 竞赛项目1.2 竞赛通则1.3 无线电台要求1.4 裁判办法第二章竞赛项目2.1 标准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2.2 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2.3 快速无线电测向竞赛2.4 定向猎狐竞赛2.5 阳光测向竞赛2.6 无线电制作竞赛2.7 无线电测向机设计竞赛第一章总则1.1 竞赛项目无线电测向,全称为业余无线电测向(Amateur Radio Direction Finding)。

应在国家许可的业余无线电频率范围内进行,并可包括以下项目:标准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快速无线电测向竞赛定向猎狐竞赛阳光测向竞赛无线电制作竞赛无线电测向机设计竞赛1.2 竞赛通则1.2.1 除竞赛规程特别规定外,运动员应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1.2.2 每个参赛单位至少指定1名领队(可由教练员或运动员兼任),如规程规定一个参赛单位可组成多个参赛队,则每个参赛队可指定1名领队。

领队职责如下:1.2.2.1熟悉竞赛的规程、规则和各项规定,并督促本队教练员、运动员遵守。

1.2.2.2 负责本队运动员的人身安全教育和事故保险。

1.2.2.3 与裁判委员会及组委会各部门保持联络畅通,将有关的通知和决议及时向本队传达。

1.2.2.4 对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意见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凡提出与成绩有关的意见,应在公布成绩后一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1.2.2.5只有领队可在有争议或抗议发生时与裁判、仲裁或组织者进行交涉。

1.2.3代表队可以指定1至2名教练员(可由运动员兼任),协助领队工作,在技术上指导运动员。

同一人员只能任一个参赛单位的教练,不能同时担任或兼任其它参赛单位的教练员。

1.2.4 运动员义务权利及要求:1.2.4.1了解并遵守业余无线电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通信规范、国际惯例。

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有关规定。

2010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竞赛规程

2010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竞赛规程

2010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竞赛规程一、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二、承办单位待定三、协办单位《无线电》杂志社四、竞赛时间与地点(一)时间:2010年8月(二)地点: 待定五、竞赛项目及组别(一)3.5MHz 测向机制作评比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个人赛。

(二)3.5MHz 短距离测向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三)144MHz 短距离测向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男、女个人赛、团体赛。

注:青年组为高中生或18 周岁以下者;少年组为初中生或15 周岁以下者;儿童组为小学生或12 周岁以下者。

六、参赛资格(一)运动员必须具备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能力(包括身体、技术与对天气等的适应能力)及参加过2010年的省、市、区或相关单位的选拔活动。

参赛队与个人对自己的安全负全部责任。

(二)参赛人员须具有20 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与医疗保险(途中与赛期)。

七、参赛办法(一)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原则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选拔推荐代表队报名参赛,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拔赛上获得个人或团体前六名的单位可分别组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如果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选拔活动的,以学校、少年宫、科技馆等为单位组织参赛,报名表需要经过省体育局盖章,每单位限报一个代表队,每个代表队限报领队1名、教练员不超过2人、工作人员若干名。

(二)每个代表队各项目各组别限报3人。

运动员参赛组别认定为暑假前年级。

(三)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不得以另外一所单位的名义报名参赛。

(四)代表队报名由所在单位签章并须在报到时出具学生证或学籍证明。

八、竞赛办法(一)团体赛比赛办法1、代表队组成:由男、女各3名运动员组成。

2、团体赛采用接力方式,设十个隐蔽电台及若干假台。

各组别男、女运动员分别寻找规定顺序的隐蔽电台。

同队每个运动员的找台数为该组别找台数的1/3,多找(依次保留应找台,后面减掉)、重复找台无效。

近年无线电测向成绩汇总

近年无线电测向成绩汇总
成绩汇总(部分)
序号
学生姓名
赛事名称
项目
名次
级别
1
丁湛峰
第十七届欧亚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80米波段标准距离比赛
第一
世界
2
陈嵩
2米波段标准距离比赛
第四
世界
3
董梦戈
80米波段标准距离比赛
第五
世界
4
刘坤林
80米波段标准距离比赛
第六
世界
5
团体男子
第十五届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第八
世界
6
团体女子
第八
世界
7
辛学翀
青年男子2米波段
2012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3.5MHz少年男子组团体赛
第一名
全国
90
李皓欣
朱茜君
叶俏健
3.5MHz少年女子组团体赛
第二名
全国
91
谢勇
徐荣
陈宇升
3.5MHz青年男子组团体赛
第五名
全国
92
曹粤
聂嘉辉
詹嘉泓
3.5MHz青年男子组团体赛
第六名
全国
93
伍灏殷
陈玮
黄晓慧
3.5MHz青年女子组团体赛
第二名
短2米少年男子个人
第五名
全国
57
脱诗欣
短2米少年女子个人
第五名
全国
58
辛学翀
短2米青年男子个人
第一名
全国
59
李孟哲
短2米青年男子个人
第四名
全国
60
林嘉健
短2米青年男子个人
第五名
全国
61
蔡文澜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无线电测向竞赛场地,一般选在地形略有起伏(不大于200米),树木较多,视野不远的地方进行,以减小运动员间的相互影响。

竞赛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国际上目前流行,我国已开展多年的长距离竞赛;一种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最新推出的短距离竞赛。

按工作频率划分项目:有80米波段和2米波段两个项目。

比赛内容分为80米或2米波段测向和测向机制作评比两项;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一、竞赛场地(一)可在公园、较大的校园或郊区、居民区等地进行,但要避开危险地区。

(二)起、终点应尽可能靠近或相互共用。

终点位置应向运动员宣布并十分明确。

二、竞赛器材(一)竞赛时设3至10部隐蔽电台。

起点与各台及各台间距为30一200米,并应互看不见。

(二)电台的发信频率80米波段在3.5一3.6NHZ的范围内,2米波段在144一146NHZ的范围内选定,各台不在同一频率上工作。

(三)电台连续自动拍发等幅电报,各台拍发呼号为:0号台(-----)3500KHZ 或145MHZ1号台MOE(-- ---.)3510KHZ或l(.----)144.100 MHZ2号台MOI(-- ---..)3520KHZ或2(..---)144.200 MHZ3号台MOS(-- ---...)3530KHZ或3(...--)144.300 MHZ4号台MOH(-- ---....)3540KHZ 或4(....-)144.400 MHZ5号台MO5(-- ---.....)3550KHZ或5(.....)144.500 MHZ6号台6 (-....)3560KHZ或144.600 MHZ7号台7 (--...)3570KHZ或144.700 MHZ8号台8 (---..)3580KHZ或144.800 MHZ9号台9 (----.)3590KHZ或144.900 MHZMO(-- ---)3600KHZ 或145.800 MHZ拍发速度为每分钟25-80字。

无线电测向规则

无线电测向规则

_ _ ●●●
___
●●●
●●
●●●●
_ _ _ _ _ ●●●●●
●●●
____● _____
快速测向 S 台
信标台:MO
__ ___
BA4RC.2015.05.06.北京
六、无线电技术要素(3)
3、测向电台的发信方式
• 多台同频率定时循环发信
标准距离测向电台、快速测向电台
• 多台不同频率连续发信
BA4RC.2015.05.06.北京
五、无线电测向竞赛的场地(3)
BA4RC.2015.05.06.北京
六、无线电技术要素(1)
1、频率使用和无线电管理
• 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施严格管理
• 无线电测向使用的频率(3.5-3.6MHz和 144M-145Hz)属于业余无线电业务范围 • 主要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 理条例》、《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 • 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必需遵纪守法
短距测向电台、定向猎狐电台、阳光测向电台
• 单台单频率连续发信

终点信标台、快速测向控制台
BA4RC.2015.05.06.北京
六、无线电技术要素(4)
4、对测向机的要求
• 测向机辐射度
1.2.4.7测向机在竞赛频率范围内向外辐射的 信号,不得被10米外具有3-5微伏灵敏度的接收 机听到,否则不得使用; 1.4.10.2 辐射度测量 方法 • 必需与竞赛波段相符
BA4RC.2015.05.06.北京
四、项目设置(1)
• 可设置7个项目
• • • • • • • 1 2 3 4 5 6 7 标准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 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 快速无线电测向竞赛 定向猎狐竞赛 阳光测向竞赛 无线电制作竞赛 无线电测向机设计竞赛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无线电测向竞赛场地,一般选在地形略有起伏(不大于200米),树木较多,视野不远的地方进行,以减小运动员间的相互影响。

竞赛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国际上目前流行,我国已开展多年的长距离竞赛;一种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最新推出的短距离竞赛。

按工作频率划分项目:有80米波段和2米波段两个项目。

比赛内容分为80米或2米波段测向和测向机制作评比两项;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一、竞赛场地(一)可在公园、较大的校园或郊区、居民区等地进行,但要避开危险地区。

(二)起、终点应尽可能靠近或相互共用。

终点位置应向运动员宣布并十分明确。

二、竞赛器材(一)竞赛时设3至10部隐蔽电台。

起点与各台及各台间距为30一200米,并应互看不见。

(二)电台的发信频率80米波段在3.5一3.6NHZ的范围内,2米波段在144一146NHZ的范围内选定,各台不在同一频率上工作。

(三)电台连续自动拍发等幅电报,各台拍发呼号为:0号台(-----)3500KHZ 或145MHZ1号台MOE(-- ---.)3510KHZ或l(.----)144.100 MHZ2号台MOI(-- ---..)3520KHZ或2(..---)144.200 MHZ3号台MOS(-- ---...)3530KHZ或3(...--)144.300 MHZ4号台MOH(-- ---....)3540KHZ 或4(....-)144.400 MHZ5号台MO5(-- ---.....)3550KHZ或5(.....)144.500 MHZ6号台6 (-....)3560KHZ或144.600 MHZ7号台7 (--...)3570KHZ或144.700 MHZ8号台8 (---..)3580KHZ或144.800 MHZ9号台9 (----.)3590KHZ或144.900 MHZMO(-- ---)3600KHZ 或145.800 MHZ拍发速度为每分钟25-8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信号源等竞赛器材,赛前需经裁判委员会检查,符合竞赛规则 要求方可使用。
3、各队所带发射设备,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违者严肃 处理。
4、不允许使用“短距离”测向机参加“长距离”测向比赛。 (二)经费 1、竞赛经费由承办单位筹集。 2、参赛人员差旅费自理。每人交纳参赛费100元和交通费(数额由 补充通知规定)。 3、为保证安全和便于管理代表队应统一在大会安排的地点食宿。 十四、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010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报名表
姓名
组别
参赛项目
3.5MHZ
144MHZ
成年男子
成年男子 成年男子 成年女子 成年女子 成年女子 青年男子 青年男子
备注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青年男子 青年女子 青年女子 青年女子 老年男子 老年男子 老年男子 老年女子 老年女子 老年女子
2010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预报名表
省(区、市)代表团名称:
参赛项目:
参赛运动员人数
男: 女:
领队:
移动编:
2010年 月 日 注:此表加盖公章后于6月30日前传真至010-67050899,董屹立收
队名: 职务
领队 教练员 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运动员
报名者: 邮编:
电话: 地址:
单位盖章 2010年 月 日
注:1、要求每队(含成年、青年、及老年男、女组)按上表格式对号入座填写。 2、在参赛栏目内打“√” 3、此表加盖公章后于2010年7月15日前上报。 4、电子版发送到 dongzirui@ 邮箱。
九、竞赛办法 (一)分别进行3.5MHZ、144MHZ、400MHZ竞赛。 (二)3.5MHZ、144MHZ、400MHZ竞赛均有成绩者评定个人全能名 次。 十、裁判员和仲裁 (一)裁判员: 1、主要裁判由航管中心选派。 2、其他裁判由承办单位解决。 (二)仲裁委员会:由3-5人组成,由主办方指定。 十一、录取名次和奖励 (一)录取各项目、各组别个人单项名次。 (二)录取各组别个人全能名次。 (三)名次录取:10名以上取前6名;9-6名取前3名;5-3名取1 名;2名以下不取名次。 (四)组织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队和运动员。 十二、报名与报到 (一)报名: 1、2010年6月15日前预报名,明确参赛组别、项目、人数及联系 人、联系电话、邮编、地址等,以便回寄补充通知。 2、2010年7月15日前(收到时间)正式报名。 3、以传真或特快专递及电子信箱的方式分别向航管中心和承办单 位报名,并以电话方式确认报名情况。联系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天坛东 里中区甲14号,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无线电和定向运动部,联系人: 董屹立,电话:010-67050556,传真:010-67050899,电子邮 件:dongzirui@。 4、逾期报名(7月15日以后),不予受理。 (二) 报到时青年组运动员必须交验户籍证明(复印件);在校 学生交验学生证或年级证明。 (三)报到时各队必须交验运动员办理保险手续的有关证件。 (四)正式报名后不再允许更换队别和组别。若更改运动员名单, 报到时每名须交纳手续费100元,报到结束后,不再受理任何更改。 十三、器材和经费 (一)器材 1、竞赛使用的所有收发信器材必须符合“器材鉴定委员会”颁发 的标准。运动队改制、自制测向机须经技术裁判组检验(每台交纳20元 检验费),合格后方准使用。
2010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 二、承办单位 待定 三、协办单位 待定 四、竞赛时间 2010年8月 五、竞赛地点 待定 六、竞赛组别及项目 (一)青年组(男、女)3.5MHZ、144MHZ、400MHZ测向。 (二)成年组(男、女)3.5MHZ、144MHZ、400MHZ测向。 (三)老年组(男、女)3.5MHZ、144MHZ、400MHZ测向。 七、参赛资格 (一)运动员必须具备遵循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参加竞赛的能力 (包括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娴熟的技术及自身综合素质对竞赛地形、设台 难度和气候的适应能力等),参赛队和个人对自己的安全负全部责任。 (二)运动员必须办理20万元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含途中和赛 期)。 (三)青年组运动员应是2010年底满18岁者或在校(中等学校)学 生。 (四)运动员必须参加过2010年省、市、区或所在单位的选拔活 动。 八、参赛办法 (一)以代表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原则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 一选拔推荐代表队报名参赛,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拔赛上获得个人 或团体前六名的单位可分别组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如果省、自治 区、直辖市没有选拔活动的,可单独组队参赛,报名表需要经过省体育 局盖章,每单位限报一个代表队,每个代表队限报领队1名、教练员不 超过2人、工作人员若干名。 (二)每个代表队各项目各组别由男女各3人组成。 (三)不允许本省(市、区)运动员(户籍所在地)以其他省 (市、区)名义参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