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陕西中考语文试卷

陕西中考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锐不可挡融会贯通相辅相成B. 唉声叹气金榜提名销声匿迹C. 脍炙人口焕然一新络绎不绝D. 磬竹难书一筹莫展心旷神怡(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演讲时滔滔不绝,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场面十分热烈。

B. 这场球赛,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最终因犯规被罚下场。

C. 对于环境保护工程,政府、企业、公民不仅各有担当,更须同舟共济。

D.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令人眼花缭乱,无法辨认。

(答案)C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C.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积极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

(答案)D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B.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

C.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主要策划者是林冲。

D. 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是描写春天景象的律诗。

(答案)B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吃饭了吗?”妈妈关切地问:“要注意身体哦。

”B. 他喜欢的书籍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C.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惊叹道,眼里闪烁着光芒!D. 西安的名胜古迹很多,如:兵马俑、大雁塔、钟楼、和鼓楼等。

(答案)C6、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B.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C.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且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D.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等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答案)C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心如刀割,痛苦万分。

西安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西安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西安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陕西省西安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语文初三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睢(zìsuī) 狡黠(xiá) 荫蔽(yìn)B. 哂笑(xī) 涟漪(qí) 荣膺(yīng)C. 荣膺(yīng) 骈进(bìng) 拮据(jié)D. 愕然(è) 胚芽(pēi) 恣睢(suī)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的加点字读音均正确。

选项B中的“哂笑”应读作shěn xiào,“涟漪”应读作lián yī;选项C中的“骈进”应读作pián jìn;选项D 中的所有读音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题目要求选择“完全正确的一项”,而选项D缺少了一个字的读音检验,因此最合适的答案是A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

B. 天空飘着绵绵细雨,给这座喧闹的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C. 他是一位非常博学的人,谈起文学、艺术来头头是道,让人钦配不已。

D.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答案:D 解析:选项D中的句子没有错别字。

选项A正确无误;选项B也正确;选项C中的“钦配”应改为“钦佩”,表示对某人的敬仰和佩服。

因此,正确答案为D 项。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惬意(xiá)狭隘(yì)B. 倔强(jué jiàng)贮藏(chǔ)C. 脸颊(jiá)镌刻(juān)D. 模样(mó)悄无声息(qiǎo)【答案】C 【解析】选项A中,“惬意”的“惬”应读作“qiè”,“狭隘”的“隘”应读作“ài”。

选项B中,“贮藏”的“贮”应读作“zhù”。

陕西省西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陕西省西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陕西省西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得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1)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3)求之不得,。

(《诗经·关雎》)(4);是失修的路基。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5)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所绘情境颇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神韵。

(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用新颖的比喻描绘边塞的奇异雪景,抒发诗人的惊喜之情。

阅读语段,完成下题。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yì,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sù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①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A.zhèng B.zhēng)铮作响。

②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A.fén B.féng)香,洒扫庭院。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游yì②重sù4.九年级(1)班举办整本书阅读交流会,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其精神品质。

陕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瞭.望(liào)歼.灭(qiān)娉.婷(pīng)前仆.后继(fù)B.绢.本(juàn)着.落(zhuó)侦缉.(jī)深恶.痛绝(wù)C.愧怍.(zuò)腈.纶(qíng)羁绊.(pàn)名副.其实(fù)D.悄.然(qiāo)孱.头(càn)瘦削.(xiāo)强.词夺理(qiǎ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旁骛掺合锋芒必露殚精竭虑B.伫立维幕大相径庭振耳欲聋C.殉职抉择人情世故李代桃僵D.慧星练达相辅相承珊珊来迟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白衣天使们的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阐释阐明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坚韧。

(2)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因地制宜)、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4.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6),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7)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8)从这点出发,。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9),再回延安看母亲!(贺敬之《回延安》)(10)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2024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

2024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

2024 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 6 小题,计17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 分)A.酝酿(niàng)黄晕(yùn)棱镜(líng)咄咄逼人(duō)B.吝啬(lìn)静谧(mì)莅临(wèi)淅淅沥沥(xī)C.贮蓄(zhù)粗犷(guǎng)高邈(miǎo)绿茵茵(yīn)D.憔悴(cuì)诀别(jué)蝉蜕(tuì)花团锦簇(z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朗润分岐嘹亮各得其所B.瘫痪憔悴决别翻来覆去C.祷告徘徊荫蔽人声鼎沸D.化妆莅临奥秘喜出忘外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 分)(1)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沉淀积累积聚)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2)《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________(激活激发激励)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 分)(1)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遥怜故园菊,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8)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

陕西省西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踊跃(yǒnɡ)逞能(chěnɡ)灯盏(zǎn)憨态可掬(jū)B.稚嫩(nèn)附和(hé)笃信(wù)见风使舵(duò)C.宽宥(yòu)隽永(juàn)稽首(qǐ)束手无策(shù)D.蝉蜕(tuī)镂空(lòu)蜷伏(quán)自怨自艾(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晕眩玲珑隐天蔽日众说纷云B.潦草委缩见异思迁轻飞漫舞C.倾刻装潢指手画脚锋芒必露D.褪色迅疾含辛茹苦千锤百炼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笑对挫折,战胜困难,会让你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收获到柳暗花明的喜悦,(领悟领略领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别样风光。

(2)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

开园以来参观者非常多,可谓游人如织,(纷至沓来眼花缭乱接踵摩肩),热闹非凡。

4.经典诗文默写(第(1)-(6)题,任选五题;第(7)-(10)题,任选一题)。

(6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7),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8),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郭沫若《雷电颂》)(9),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10),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茅盾《白杨礼赞》)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

②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

西安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西安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西安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②斟酌损益________③咨诹善道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B.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以彰其咎望其旗靡D.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积累和运用(共4小题,计16分)1、古诗文默写。

(8分)(1)必做题。

(4分)赤壁(2)选做题(任选两题,如果多做,以①②两题为准)。

(4分)①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比喻和双关手法写相思之情的句子是:“,。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③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诗中夜色的句子是:“,,盖竹柏影也。

”④《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2、下面语段中,第①④两句有语病,第③句有一个错别字。

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3分)(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4)调位号①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由声音、有形象、有意义。

②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特点。

③如“山”字,中间高两边低,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休”字,多像一个人背靠着枝繁叶茂的大树,歇脚乘凉,好不惬意,令人一看就心生羡暮;再看“肿”、“腰”,是不是声形并茂?④所以,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它,接近它,你一定会发现祖国文字的神奇魅力。

3、文学名著阅读。

(3分)《水浒》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请你从鲁智深、林冲、李逵三个人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并简述喜欢的原因(至少两点)。

4、口语交际。

(2分)中考临近,高明想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得说:“马上要中考了,你怎么还去打球?”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综合性学习(9分)5、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9) (1)[办校刊]仔细阅读链接资料的[人物介绍],联系上下句补全“卷首语”。

(2) 卷首语冲破藩篱, ; 解读经典,诠释人性。

,直面诘问; 勤恳真诚,回馈热情。

(2)[辩论赛]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

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4) 正方:反方:(3)[座谈会]下面两句话均来自《论语》,请任选一句(在序号前打“√”),谈谈心得体会。

不超过30个字。

(3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于丹,北师大教授。

从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

她的解读换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

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着的诘问。

[相关言论]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阅读(共14小题,计4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13分) 过有理想的生活①如果不能过一种理想的生活,那就一定要过一种有理想的生活。

②很难描述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物质和精神要达到怎样的精彩和极致才算是理想。

如果真的达到了那种状态,是不是就失去了理想的色彩。

“理想只有在不可企及时才可以理想的本质存在着”,不可企及,是理想最具魅力、最诱惑人的地方。

③A有理想不是以理想的对象来否定现实的自己;B有理想也不是高挂起一个愿望,对它冷若霜冰。

④有理想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应该怎样寻找更高的成就感和真切的幸福感。

有理想就是日日更新着自我,又时时否定着自我。

有理想就是不耽于现实,不溺于幻想,敢破旧,敢立新。

⑤有理想不是追求什么职业,而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⑥有理想的人不奢侈,不自私,做善事,有自我。

自爱爱人,自信信人。

不妄自菲薄,亦趾高气扬。

有雅趣而不浮于情调,有俗务而能轻松身心。

能放松自己在原则底线之上,要提升境界达毕生追求之巅。

⑦有理想的人眼神明亮坚定,眼光高远清幽。

他心胸开阔,处事从容;生活简单,情感单纯;他要把一部分爱和力量献给自己的理想。

⑧有理想的生活使你每天充实自信,精神愉悦。

有所追求,故不会懈怠;有所期望,故不会苟且。

有理想的生活,在感觉最寒冷迷茫的时候,你可以向心中的理想借来火,温暖你的心,借来光,照亮你的路。

⑨有理想就有了信仰,平凡的工作,世俗的生活,却保有一颗超凡脱俗、不染尘的心灵。

于是,你的言谈举止在寻常之中就有了一层源于内心的光辉。

⑩平淡的生活里,有了理想,灵魂就有所归依,心灵就有所扶持,人生,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⑾有过理想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未晚。

(选文有改动)6、本文中心论点是:。

(2分)主要论证方法是:。

(2分)7、第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8、从文中第③段画线的A、B两个分句中任选一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9、请为文章第⑧段C处补写一个与上文连贯的事实论据。

(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18分)浇花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

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

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

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

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

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

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⑿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选文有改动)10、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称谓:态度:11、结合具体语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1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3分)13、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14、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3分)(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

(14分)【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姑置之( )(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2分)写作(共2小题,计50分)20、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45分)(1)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后作文)要求:,你好吗?(2)材料作文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于他人的优势比较。

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

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

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

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事人生的朋友交往。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选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你对自己这篇考场作文的选材满意吗?请从选材与主题关系得角度做点自我评价。

(100字左右)。

(5分)参照答案积累和运用(共4小题,计16分)1、古诗文默写。

(8分)(1)必做题。

(4分)(略)(2)选做题(任选两题,如果多做,以①②两题为准)。

(4分)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下面语段中,第①④两句有语病,第③句有一个错别字。

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3分)①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由声音、有形象、有意义。

②如“山”字,中间高两边低,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休”字,多像一个人背靠着枝繁叶茂的大树,歇脚乘凉,好不惬意,令人一看就心生羡暮;③所以,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它,接近它,你一定会发现祖国文字的神奇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