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异常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中医诊疗方案概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以侧弯和扭曲为特征,多见于10岁至18岁的女性。
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结合中医药和其他非手术治疗手段,旨在缓解症状、改善脊柱曲度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诊断与评估1. 综合病史与体格检查:包括家族病史、发病年龄、骨龄、身高、体重等。
2. X线片:用于测量脊柱曲度角度并评估是否需要治疗。
3. 其他辅助检查:如核磁共振成像(MRI)、电生理检查等。
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根据脊柱侧凸症的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2. 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拍打、推拿等手法,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减轻疼痛感。
3.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
4. 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捏、揉等手法,调整骨骼、肌肉、腱鞘等组织的位置,纠正脊柱的侧凸情况。
5. 中医理疗疗法:使用温热疗法、矫形器、牵引等物理治疗手段,改善脊柱畸形,增强脊柱稳定性。
注意事项1. 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家族史等,确保选择适当的中医诊疗方案。
2. 中医治疗方法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
3.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和体位,避免长时间坐姿或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4. 定期随访和监测治疗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方法,包括中药疗法、按摩、针灸、推拿和理疗等。
这些方法能够缓解症状、改善脊柱曲度,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家族史,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并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中医整脊理论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治则治法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8җ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基金(Z Z -15-X Y -P T -12);北京电力医院科研项目(Y 2021006):赵宝力,E -m a i l :z h a o b b 200571@126.c o m第一作者:殷京,E -m a i l :y i n j i n g ys @163.c o m 基于中医整脊理论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治则治法җ殷 赵宝力,王红东,于长岁,白 罡,刘立永,池春丽,张新岳(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北京100073)ʌ摘要ɔ 中医整脊学是以整体观念为理论基础,对脊柱关节㊁椎间盘㊁脊髓㊁神经根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进行诊疗的一门学科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是现代临床中医骨伤科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早期对患儿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并避免后期脊柱侧弯程度的加重,而仅有少数患儿因侧弯程度较重行外科手术矫正㊂临床用于保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方法繁杂,治法不系统,影响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良反应㊂本研究基于中医整脊理论,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系统治疗方法,提出保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应遵循调脊理筋㊁调曲牵引㊁功能锻炼的原则,为当今临床系统防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㊂ʌ关键词ɔ 中医整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小儿龟背病;治则治法;理筋;调曲;牵引;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 27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80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 d o l e s c e n t i d i o pa t h i c s c o l i o s i s ,A I S )指青少年脊柱单个或多节段在冠状面或矢状面发生旋转或侧弯,但无先天脊柱异常及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㊂该病属于青少年临床脊柱畸形较常见的原因,发病率为1%~4%,仅约10%的患儿需行外科手术矫正治疗[2]㊂该病临床表现为双侧肩关节不平衡㊁肋骨和肩胛骨突出㊁胸壁畸形和腰部不对称等[3];治法分为有创手术和无创保守治疗,前者通常使用前路㊁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等手术方式,在保留脊柱椎体运动节段的前提下矫正侧弯的脊柱节段畸形[4];保守治疗通过石膏㊁支具外固定或中医手法㊁牵引㊁功能锻炼等方法阻止脊柱畸形进展,并纠正脊柱侧弯程度,避免后期手术治疗㊂当前多数A I S 患儿未达到手术矫正标准,脊柱侧弯程度较轻者只能通过观察症状是否加重,或佩戴较为沉重的支具进行矫正㊂青少年时期佩戴沉重支具易造成患儿腰背部肌肉失用性萎缩,并对其易敏感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5]㊂‘医宗金鉴㊃幼儿杂病心法要诀“言: 龟背者,因婴儿坐早,被客风吹入脊膂,遂致伛偻曲折,背高如龟,往往为终身痼疾㊂ A I S 属中医 小儿龟背病 范畴,病机在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则骨失充盈,筋失濡养,筋骨柔弱,后天失调,风㊁寒㊁湿邪侵入脊椎骨隙㊁筋膜,凝滞气血,使其肌肉拘挛,发为小儿龟背病㊂笔者发现,采用传统中医保守外治法在缓解A I S 患儿腰背疼痛㊁减轻脊柱侧弯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6]㊂由于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当前临床所运用脊柱保守治疗偏重于手法治疗,治疗方案仍不系统,会有后期疗效不佳或病情复发的可能性[7]㊂‘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指出中医整脊疗法在治疗A I S 方面有显著疗效[8]㊂本研究基于中医整脊学理论论述以理筋疗法㊁正脊调曲㊁功能锻炼为主治疗A I S 的疗效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系统防治A I S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㊂1 中医整脊理论的特点及运用中医对脊柱疾病的研究由来已久,‘黄帝内经“对人体脊柱功能与形态特点已有一定描述,如‘素问㊃骨空论“指出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认为督脉循行于脊柱,可通过纠正脊柱局部关节错位治疗督脉病变㊂中医整脊大师韦以宗教授根据近现代脊柱伤病诊疗理念与自身经验,汇总得出 理筋 调曲 练功 三大中医整脊学治则㊂理筋疗法包含手法㊁针灸㊁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具有松解脊柱周围的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8肌肉韧带㊁放松脊柱两侧失衡的肌肉筋膜㊁纠正脊柱小关节紊乱错位等作用;牵引是临床治疗脊柱侧弯的常用方法,配合矫形手术或正骨手法能有效改善A I S患儿的脊柱侧弯程度[9-10]㊂调曲牵引可纠正患者脊柱椎曲异常,稳定脊柱构架,缓解脊旁肌肉痉挛㊂功能锻炼可增强患者脊柱周围肌肉力量,维持脊柱整体的平衡,改善预后㊂传统整脊疗法以正骨调脊手法为基础,可有效治疗脊柱及相关性疑难疾病㊂中医整脊既富有传统文化特色,也具备现代医学严谨系统的科学性,在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疗效[11]㊂2中医整脊理筋疗法 正脊松筋2.1腰大肌理论‘灵枢㊃刺节真邪“指出 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 ,指出腰椎为脊柱整体运动的核心㊂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理论是中医整脊学 一圆一说两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指出脊柱依靠以平行四边形组合的四维结构作为轮廓应力,以弹性脊柱为中轴按平行四边形数学法则和阻尼振动规律,维持脊柱正常生理结构和运动,而腰大肌等附着于脊柱两侧的肌肉对于维持腰椎及脊柱整体的稳定性十分重要[12]㊂附着在腰椎的腰大肌等肌群韧带损伤导致脊柱不稳定而造成脊柱侧弯加重情况较多㊂因此,理筋作为与调曲原则相辅治疗腰大肌病变与调节腰椎曲度的方法,体现了中医整脊学 上病下治 的理念㊂腰大肌理论认为,腰大肌等脊柱旁两侧肌肉是维持腰椎运动活动度的主要力量来源,故中医整脊手法治疗A I S脊柱侧弯症状以调节腰大肌病变为首要目标[13]㊂王秀光等[14]采用腰大肌康复疗法治疗A I S患儿56例,治疗后所有患者C o b b角度均减小,有效率达100%;李知行等[15]将80例A I 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六维空间整脊法(重点调理脊旁病变两侧肌肉部位)治疗,对照组给予佩戴支具治疗,结果表明六维空间整脊法治疗A I S有确切疗效,能恢复两侧肌力平衡状态以纠正脊柱侧弯㊂2.2理筋手法‘医宗金鉴㊃正骨心法要旨“云: 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则成佝偻之形㊂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㊂ 临床应用理筋手法,如同运用方剂一般,既要辨证施法,也要随证加减,不宜拘泥于某一种手法㊂理筋手法是A I S治疗中较为重要的正脊松筋方法,分为放松手法与正脊手法㊂其中,放松手法以按法㊁揉法㊁拿法㊁\法等为主,初始操作时配合放松脊旁肌肉,着重于放松双侧腰大肌及侧弯凹侧肌肉㊂治疗A I S患儿可使用捏脊疗法,操作时以拇指与食指沿脊柱两旁自腰骶开始轻轻捏拿皮肤和肌肉,捏脊㊁松筋,遇侧弯角度较明显之处可轻提脊旁肌肉,可偶见脊间小关节弹响㊂放松手法能初步恢复脊旁两侧肌肉力量平衡,松解粘连,整复错位,为后续手法准备㊂正脊手法以脊柱旋转手法为主,由于青少年骨质娇嫩,施术时不推荐采用胸腰旋转法及提胸过伸法,而是以腰椎旋转法㊁腰骶侧扳法为主,以复位㊁纠正椎体和骨盆的旋转㊁改善侧弯为目的,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强扳造成不良后果㊂林建南[16]以中医整脊手法配合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A I S患者约1个月后发现,该法可改善患者前后侧弯角度,降低疼痛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牵引联合功能锻炼㊂2.3针灸疗法中医整脊理筋疗法除应用理筋手法外,可配合使用针刺及艾灸等外治法㊂针刺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体内的经脉和脏腑系统,加快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㊂针刺配合艾灸能促使大脑皮层对病变脊柱产生良性调节㊂研究表明,采用电针联合整脊疗法治疗A I S患者,可调节血流灌注,改善缺血缺氧,解除肌肉痉挛和疲劳,提高凸侧椎旁肌的收缩力,增强凹侧椎旁肌伸展性[17]㊂采用正脊调曲法联合针灸治疗A I S 患者,于双侧肾俞㊁脾俞及足三里穴行灸法,以补益脾肾㊁增强原动力,于脊柱侧弯较明显凹侧处腧穴行捻转针刺补法,凸侧处腧穴行捻转泻法,以调理脏腑正气,辅助恢复脊柱两侧肌力平衡状态,收效良好[18]㊂2.4内外用药中医整脊学对脊柱劳损疾病的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全身气血脏腑的寒热虚实均可导致脊柱病变㊂中医整脊理筋疗法推荐使用对证方药内服或外用治疗疾病㊂明㊃张介宾言: 久腰痛者,肾必虚㊂ A I S多因青少年先天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后天失调,外寒侵袭伤及阳气,导致筋骨失和错位,脊柱发生侧弯㊁畸形㊂中医治以补肾强筋㊁温肾助阳㊁温补脾肾为主㊂肾气不足者,平素神疲乏力,气短易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骨脂丸加减;肾阳亏虚者,久坐后腰隐痛,腰部肌肉酸软无力,四肢畏冷喜暖,舌淡,脉沉,治以右归丸加减;脾肾阳虚者,久坐后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肢冷喜暖,纳差,倦怠懒言,大便稀溏,舌淡红㊁胖大,脉沉细,治以右归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7,12]㊂外治法采用膏摩药熨㊁中药熏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8洗等,重在改善侧弯脊柱凹侧皮肤肌肉萎缩,加快药物渗透,并促进肌肉恢复,减轻腰背部不适症状㊂中草药口服或外用相配合的方法也属于中医整脊理筋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整体观念㊁辨证论治为治则,可以调整全身气血及脏腑功能,改善筋骨㊁脊柱病变㊂3 中医整脊调曲牵引调脊稳筋3.1 椎曲论 新生儿脊椎没有明显曲度,幼儿在抬头时颈部韧带及肌肉为维持身体的平衡,牵拉颈椎逐渐前凸形成颈椎曲度;在直立行走时,受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应力的影响,腰椎在腰大肌等软组织牵拉状态下形成腰椎曲度[19]㊂正常脊柱冠状面呈直线形,矢状面示颈椎曲度与腰椎曲度向前㊁胸椎曲度和骶椎曲度向后,组成脊柱4个正常生理曲度㊂脊柱正常曲度是维持脊旁肌肉软组织力量平衡的关键,也是维持脊柱相关组织正常功能运动的需要[12]㊂中医整脊学椎曲论认为,双侧腰大肌与竖脊肌的失衡状态易引发腰椎曲度紊乱,具体表现为当腰椎某节段脊柱曲度缩小,附着于腰椎椎体间的肌肉应力相应减小,而相邻脊柱节段会因为代偿而使椎体间曲度增大,以该脊柱节段为附着点的肌肉受力也会增大,脊柱可向受力较大的一侧倾斜,且在肌肉牵拉状态下易出现酸痛不适感[20]㊂脊柱椎曲紊乱导致整体动静状态下的力学平衡失调,受力小的肌肉可发生失用性挛缩,发生局部粘连,受力大的肌肉可发生痉挛或局部撕裂,引发脊柱周围软组织疼痛[21]㊂脊椎曲度改变与脊柱侧弯程度互相影响,A I S 患儿在幼儿时期坐姿不良或久坐,导致腰椎曲度变直或加大,易引起侧弯脊旁两侧肌肉失衡程度进一步加重㊂因此,中医整脊治疗A I S 主要以调整椎曲㊁纠正脊柱力学平衡为主㊂韦以宗教授在充分借鉴传统中医骨伤科特色牵引疗法基础上,首创中医整脊科正脊调曲法,包含一维至四维调曲系统牵引治疗,即在患者特殊体位下行脊柱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调节腰椎曲度以恢复脊柱整体对线及对轴状态[22]㊂研究表明,以椎曲论为指导,采用水针配合中医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恢复日常肢体功能[23]㊂3.2 腰椎四维牵引 腰椎四维牵引体现中医整脊学 上病下治 的理念,目的是调动腰大肌等附着于腰椎部位的肌肉调整腰椎曲度,进而稳定并恢复颈胸椎曲度㊂根据脊柱运动力学的生理解剖结构,腰椎四维牵引既能充分调动腰背部两侧竖脊肌,也能加强椎体前缘的腰大肌力量,进而有效纠正椎曲异常改变㊂研究表明,四维牵引法能够调整椎曲及侧凸,调动腰大肌对腰曲的作用力[24]㊂临床使用 四维整脊治疗仪 行四维调曲牵引法治疗A I S ,既能充分松解腰背部紧张竖脊肌,也能调动椎体前缘的腰大肌轴心作用力,先调腰曲,再调胸椎曲度,最后调整颈曲,通过纠正变异椎曲以改善脊柱侧弯症状,这体现了上病下治的治疗原则[25]㊂王旭等[26]采用四维牵引法配合理筋整脊手法治疗A I S 患者,结果发现,该法可减小脊柱侧弯C o b b 角,提高临床有效率,且疗效优于传统床边牵引㊂3.3 腰椎三维牵引 腰椎三维牵引是以仰卧位下肢悬吊牵引为主的治疗方式,区别于腰椎四维牵引的俯卧位下肢悬吊牵引[27]㊂腰椎三维牵引是通过对患者腰骶关节部位进行被动屈曲,增加椎间隙之间负压值,扩大椎间隙,并通过自身重力与牵拉力的作用纠正腰骶与骨盆位置异常等病理性改变的,主要用于治疗存在腰骶关节紊乱腰骶角加大㊁腰椎曲度加大等症状的A I S 患者㊂有学者提出 先松筋㊁后整脊 理念,治疗A I S 时先用理筋手法放松患者脊柱两侧软组织,再采用腰椎三维牵引法对椎体两侧纵向牵拉,以增宽椎间隙,松解部分粘连的软组织,减轻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及神经卡压,复位紊乱椎体及错位小关节,纠正脊柱侧弯形态[28]㊂4 中医整脊功能锻炼强脊固筋功能锻炼属于中医导引疗法的范畴,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显示,传统中医导引锻炼着重于颈㊁腰㊁背的训练,以脊柱屈曲㊁过伸㊁侧弯㊁左右旋转等为主要运动方式㊂功能锻炼是防治脊柱疾病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整脊理筋㊁调曲㊁练功三大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并加强A I S 患者脊柱两侧肌肉力量㊁减轻脊柱侧弯程度的作用㊂A I S 康复功能锻炼分为单一动作及系统功能锻炼,其中单一动作包括抱膝滚床㊁平板支撑㊁单杠悬吊等常见腰背部肌肉力量锻炼方法,系统功能锻炼分为颈㊁胸㊁腰椎3个部分的锻炼㊂基于‘韦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指导A I S 患儿行功能锻炼,采用腰椎的剪步转盆式㊁前弓后箭式锻炼,可加强内收肌㊁腰大肌的功能,同时有助于恢复腰部屈伸肌力平衡,纠正侧弯脊柱,增强腰大肌力量,避免脊柱侧弯症状复发或加重[11,28]㊂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85小结中医整脊学从脊柱功能解剖学进化论㊁整体观出发,认为人体矢状面脊柱椎曲力线是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并按照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定律规划分布力线[29]㊂人体脊柱的生理曲度变化与侧弯程度互为影响,符合中医整脊学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原理与椎曲论规律㊂以中医整脊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调脊理筋㊁调曲牵引㊁功能锻炼的原则,联合运用正脊调曲㊁针灸推拿㊁内外用药㊁功能锻炼等治法,可为保守治疗A I S提供新的思路㊂参考文献[1]韦以宗,王秀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诊疗指南编写报告[J].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14,12(1):38-39.[2]C H E N GJC,C A S T E L E I NR M,C H U W C,e t a l.A d o l e s c e n ti d i o p a t h i c s c o l i o s i s[J].N a tR e vD i sP r i m e r s,2015,1:15030.[3]邱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基因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8):578-582.[4]邱勇,仉建国,姜建元,等.非融合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 I S)畸形矫形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1,31(10):868-876.[5]S M I T H A R,N E L S O N E E,K I R C A N S K IK,e ta l.S o c i a la n x i e t y a n da g e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n e u r a l r e s p o n s e t o s o c i a l e v a l u a t i o nd u r i n g a d o l e s c e n c e[J].D e vC o g nN e u r o s c i,2020, 42:100768.[6]朱安琪,吕强,苗振,等.非手术方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20,42(4):622-625. [7]张英杰,刘元梅,唐树杰.脊柱 骨错缝㊁筋出槽 研究现存问题的思考[J].环球中医药,2021,14(1):135-137. [8]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周立金,刘景伟,海涌,等.一期头盆环牵引联合二期矫形手术治疗极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2,11(6):445-449.[10]全晓彬,陈红娟,曹大成.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32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5): 296-297.[11]黄志高,张俐.西医整脊疗法与中医骨伤整脊疗法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6):68-69. [12]韦以宗.中医整脊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13.[13]韦以宗,谢斌,谭树生,等.腰大肌作用力与脊柱伸展应力关系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26(5):543-546.[14]王秀光,韦春德,韦以宗,等.腰大肌康复法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症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 35-37.[15]李知行,张海华,林宝城,等.六维空间整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8,38(7): 1089-1092.[16]林建南.整脊手法配合牵引为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观察[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17]郑秋菊.电针结合整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3):470-447. [18]任建荣.正脊调曲法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2(3): 187-189.[19]李书强,王淑静,李伟锋.椎曲论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71-72.[20]赵杰,张凯,陈辰.腰椎矢状位力线分型及临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5):13-17.[21]王有宇,赵涛,张世锋,等.四维牵引配合理筋正骨手法㊁调气机治疗颈椎椎曲异常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0):109-111.[22]韦以宗,王秀光,刘明军,等.中医整脊科正脊调曲法操作规范的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832-1836.[23]王德祥,王世轩.基于椎曲论运用水针配合中医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 28(13):26-29.[24]韦以宗,潘东华,韦春德,等.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腰腿痛2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㊁腰椎滑脱症㊁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报告[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59-61. [25]陈玉华,卢松.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推拿研究进展[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8,34(4):56-59.[26]王旭,张盛强. 四维牵引 配合理筋整脊手法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 26(9):1197-1198.[27]谢云兴,吕立江,陈涯峰,等.吕立江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 243-245.[28]佘瑞涛,刘国科,林远方.以宗健脊十八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躯体功能及腰曲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31(6):1141-1144.[29]韦以宗.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原理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4):1-7.(收稿日期:2022-06-16)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8期。
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症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症中医诊疗方案引言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特征是脊柱侧凸,常伴有慢性背痛和活动障碍。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青少年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诊断1. 望诊:观察患者站立时的身体姿势和脊柱曲度,注意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和方向。
2. 闻诊:倾听患者描述的病史和症状,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等。
3. 问诊:询问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惯,了解可能的诱因和加重因素。
4. 切诊:按照中医经络理论,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以判断身体的气血流动情况。
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施加针刺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脊柱的平衡和康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足三里和委中等。
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背部和腰部肌肉,缓解疼痛和紧张感,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3.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脊柱的生长发育。
4. 运动疗法:指导患者进行适合的体育锻炼,如瑜伽、太极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脊柱的稳定性。
5. 生活指导:给予患者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指导,鼓励他们改善不良的姿势惯,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用力和长时间的静坐。
注意事项1. 中医诊疗方案应与西医治疗方案相结合,通过综合治疗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2.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
3. 患者应遵守医生的指导,坚持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4.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和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结论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症中医诊疗方案综合运用了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治疗、运动疗法和生活指导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脊柱的生长发育。
然而,中医治疗仍需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遵守相关的注意事项。
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观察

38 医药前沿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进展性的脊柱侧向弯曲并常伴有椎体旋转和肋骨变形,导致躯体外观异常、脊柱运动功能障碍,甚至造成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问题的疾病。
由于青少年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逐渐趋于小龄化[1]。
其发病时会给青少年带来外观畸形、生活质量下降及心里障碍等严重的不良后果。
目前绝大多数专科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方面仍选择矫形器或配合牵引等现代康复手法进行矫治,但其存在治疗费用昂贵、治疗周期长等问题。
因此我们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研究,发现中医传统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有突出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1.1 一般资料从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们采用正骨推拿、针刺等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8例,其中男性36人,女性32人,年龄在10~15周岁。
平局年龄12.11±1.86岁。
全脊柱站立位X 线片提示脊柱侧凸,C o b b 角在10~36°之间,平均18±6.83°。
根据1983年,k i n g [2]对侧凸分型,其中Ⅰ型双弯26例,Ⅱ型 10例,Ⅲ型12例,Ⅳ型8例,Ⅴ12例。
并同期以矫形器配合牵引治疗68例对照。
其中男性33人,女性35人,年龄在9~14周岁。
平局年龄13.11±1.58岁。
全脊柱站立位X 线片提示脊柱侧凸,C o b b 角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观察王刚 李莉 支世保(沈阳军区总医院附属北方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2)【摘要】目的:观察正骨推拿配合针刺等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应用正骨推拿、针刺等中医疗法治疗。
对照组68例应用矫形器配合牵引治疗,观察3个月。
记录治疗前后脊柱侧弯Cobb 角的变化及疗效评定。
脊柱侧凸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脊柱侧凸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作者:黄运绥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
脊柱侧凸的症状表现为肩和骨盆的倾斜,长期不对称姿势,尤其是手、下肢不等长,肌肉凸侧组织紧张,凹侧组织薄弱、被牵拉。
一旦患有危害是非常可怕的。
脊柱侧凸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脊柱侧弯一般很难早期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等到出现了明显的畸形,发生了脊柱弯曲、背部不对称地隆起出现“剃刀背”的时候才被发现。
这时孩子的体形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自信心常受挫,不利于心理健康。
重度脊柱侧凸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由于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躯干经常处于失平衡状态,躯干倾斜,双肩不等高,胸廓塌陷,剃刀背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观。
不仅如此,脊柱侧凸对人体健康最大的影响表现在对肺功能的损害。
当Cobb's角大于40°时,大部分患者虽然临床上尚无肺功能障碍的表现,但肺功能检查已经显示存在肺储备功能的降低。
而严重的脊柱侧凸畸形,还可合并前凸或后凸畸形,造成胸廓显著变形,导致肺组织受压与移位,使肺内小气道及毛细血管床发生扭曲,并造成肺顺应性下降及呼吸与循环阻力增加。
由此,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肺-血液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甚而发生肺动脉高压,以及肺心病等严重后果,从而严重影响到心肺功能。
因此,这类患者当有手术适应证时应尽早施行手术,防止畸形的继续发展,改善已受损的心肺功能。
脊柱侧凸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方法牵引:可加大椎体间隙,使已发生粘连的组织剥离,达到复位的目的。
电疗:利用电磁疗法,增加对病变部位的吸收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可剥离组织粘连和防止发生再粘连。
药物:根据不同病情及病人体质,采用不同药物、药量予以辅助配合治疗。
手术:如果侧弯旋转过大,出现明显压迫脊髓的症状,应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常用打钉固定的方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变形症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变形症中医诊疗方案简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变形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简称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侧弯畸形,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发生。
中医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和管理AIS的综合方法。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观察患者体态、脊柱曲度、舌诊、脉诊等综合手段进行诊断。
主要关注下列因素:- 脊柱曲度的程度和形状- 脊柱侧弯的方向- 患者症状的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 其他病理症状的存在与否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变形症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脊柱曲度、预防进一步恶化。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中医会配制中药汤剂,以调理气血、强身健体、舒缓症状等。
2.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并促进脊柱正常生长发育。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缓解疼痛和不适。
4. 理疗方法:使用理疗仪器和物理疗法,如热敷、理疗操等,可以改善肌肉功能,减轻症状。
日常护理与预防除了中医治疗方案,日常护理和预防也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进行适量的运动,加强腰背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3. 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使用过软或过硬的床垫。
4. 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对脊柱发育有益的食物。
5. 定期进行脊柱检查,及早发现脊柱异常变化。
请注意,以上为一般的中医诊疗方案和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来确定。
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主要发生
在青少年时期,其早期诊断和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进展至关重要。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脊柱侧弯疾病主要依据病史询问、望诊、切诊和问诊
四诊合参。
病史询问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家族遗传情
况等。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脊柱曲度和姿势、肌肉发达情况等来确定病情。
切诊
通过触诊患者的脊柱来判断其是否有畸形、肌肉紧张等情况。
问诊
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体质情况,包括饮食惯、生活方式等。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主要采用综合调理和针灸
疗法。
综合调理
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等不良姿势。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选择一些适合脊柱健康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瑜伽等。
4. 饮食上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等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
针灸疗法
1. 针刺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脊柱的曲度和姿势,减
轻疼痛和肌肉紧张。
2. 灸法治疗:通过艾灸等热疗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
疼痛。
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病史询问、望诊、切诊和问诊四诊合参,并采用综合调理和针灸疗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同时,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脊柱健康。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向弯曲症中医诊疗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向弯曲症中医诊疗方案概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向弯曲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简称AIS)是一种发生在10-18岁的青少年中的脊柱疾病。
本文介绍了中医的诊疗方案,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诊断中医治疗脊柱侧弯症的第一步是确诊。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症状、观察患者姿势、检查患者脊柱、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进行诊断。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将脊柱侧弯症视为气血不畅、经络失调的病症。
因此,治疗脊柱侧弯症的中医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
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中药方剂,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目标。
患者需按时服用中药,并配合调整饮食和生活惯。
2.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扎针、艾灸等方式实施。
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调理脊柱和相关肌肉,帮助矫正侧弯的程度。
推拿疗法可以配合理疗设备使用,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
4. 中医体操:定期进行中医体操,旨在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姿势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30-60分钟。
5. 古法矫正器:根据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形态,配制适合的古法矫正器,通过稳定脊柱的姿势来帮助纠正侧弯。
预防与日常护理除了治疗方案,中医也强调预防与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建议青少年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结论中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向弯曲症的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医体操和古法矫正器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从而减轻症状、改善脊柱侧弯的程度。
同时,预防与日常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向弯曲症的中医诊疗方案[J]. 中医杂志, 20xx, (x): xx-xx.2. 王五, 赵六. 中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向弯曲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xx, (x): x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异常中医诊疗方案
I. 引言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侧弯病症,多数发生在10-18岁的青少年期间。
传统的诊疗方案主要基于西医理论,然而,中医在治疗脊柱侧凸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种中医诊疗方案,旨在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提供一种替代治疗的选择。
II. 诊断评估
针对脊柱侧凸患者,首先需要进行中医诊断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病史、脊柱形态以及脊柱功能状况,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及病因。
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切诊、问诊和闻诊等。
III. 中医治疗方案
基于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以下是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
中医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通过调节患者的体质、促进气血循环、平衡脊柱组织生长发育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
进气血运行,调节脊柱的生长发育。
3.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调节脊柱侧凸的
病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4. 膏药贴敷:选用适当的中草药制成膏药,贴敷在患者的脊柱
和相关穴位上,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5. 运动疗法:结合中医理论,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脊柱锻炼和
体育运动,提高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IV.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医诊疗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寻找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中医医生进行诊疗。
2. 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可能会经历一些症状的变化,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3. 注意生活惯: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脊柱的伸展和锻炼。
V. 结论
中医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治疗的选择。
然而,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了解治疗方案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明明, 洪 and 科. 《脊柱侧凸的中医∕西医相结合治疗策略探讨》. 世界中医药, 2011(6):85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