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Econometrics)

一、编写说明

学分:3学分;总课时:48学时,课内外学时比至少应达到1:2;课程性质:经济类学科各专业学位课、必修课,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中级计量经济学为主,适当吸收高级水平的内容;以经典线性模型为主,适当介绍一些适用的扩展模型。全书形成具有实用性、继承性和前瞻性特色的内容体系。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最新进展以及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全书共分9章,第1章阐述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及应用问题,这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第2章至第5章介绍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虚拟变量、模型设定误差、变量观测误差以及随机解释变量等计量经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6章和第8章阐述滞后变量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第7章重点阐述时间序列分析,主要涉及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ARIMA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这部分内容是当代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第9章介绍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近展。第7章和第9章是本书重点内容。本书特别强调应用EViews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中级计量经济学的系统讲授。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各类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估计与检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Eviews(或某一相关软件)建模;并且能够追踪有关专业领域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的新发展,尝试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48学时,每周3学时。各章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6学时);第二章异方差性(4学时);第三章自相关性(4学时);第四章多重共线性(4学时);第五章单方程回归模型的几个专门问题(6学时);第六章滞后变量模型(4学时);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8学时);第八章联立方程模型(6学时);第九章面板数据模型(6学时)

2.本课程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经济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系统的

分析工具,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并列为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计算软件操作和专题文献研读相结合,案例分析、课堂研讨论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主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古典假定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矩阵表示

2.模型的古典假设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1.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2.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三、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

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一、拟合优度检验

1.多重决定系数

2.修正的多重决定系数

二、赤池信息准则和施瓦茨准则

三、偏相关系数

四、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

五、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第三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一、点预测

二、区间预测

第四节非线性回归模型

一、可线性化模型

1.双对数模型

2.半对数模型

3.倒数模型

4.多项式模型

5.成长曲线模型

二、非线性化模型的处理方法

三、回归模型的比较

第五节受约束回归

一、模型参数的线性约束

二、解释变量的选择

三、参数的稳定性检验:邹氏检验

第六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计算过程及案例分析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计算过程

二、案例分析

第二章异方差性

第一节异方差性的含义与产生的原因

一、异方差性的定义

二、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

第二节异方差性的影响

一、对模型参数估计值无偏性的影响

二、对模型参数估计值有效性的影响

三、对模型参数估计值显著性检验的影响

四、对模型估计式应用的影响

第三节异方差性的检验

一、图示检验法

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Goldfeld—Quandt test)

三、怀特检验(White test)

四、戈里瑟检验(Glejser test)和帕克检验(Park test)

五、ARCH检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检验)

第四节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

一、模型变换法

二、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三、模型的对数变换

四、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第五节案例分析

第三章自相关性

第一节自相关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什么是自相关性

二、自相关性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自相关性的后果

一、模型参数估计值不具有最优性

二、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一般会低估

三、模型的统计检验失效

四、区间估计和预测区间的精度降低

第三节自相关性检验

一、图示法

二、德宾一沃森(Durbin-Watson)检验

三、回归检验法

四、高阶自相关性检验

1.偏相关系数检验

2.布罗斯——戈弗雷检验(Breusch-Godfrey)拉格朗日检验(Lagrange Mutiplicator-LM) 第四节自相关性的解决方法

一、广义差分法

二、自相关系数ρ的估计方法

1.用DW求ρˆ

2.Durbin二步估计法

3.迭代估计法

三、广义差分法的EViews软件实现过程

四、广义最小二乘法与广义差分法的关系

第四章多重共线性

第一节多重共线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的定义

二、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多重共线性造成的影响

一、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

二、近似共线性造成的影响

1.增大OLS估计的方差

2.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模型的预测功能失去意义

4.回归模型缺乏稳定性

第三节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一、相关系数检验法(Klein判别法)

二、辅助回归模型检验

三、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四、特征值检验

五、根据回归结果综合判断

第四节多重共线性的解决方法

一、保留重要解释变量,去掉次要的或可替代的解释变量

二、利用先验信息改变参数的约束形式

三、变换模型的形式

四、综合使用时序数据与横截面数据

五、逐步回归法

六、增加样本容量

七、主成分回归

第五节案例分析

第五章单方程回归模型的几个专门问题

一、虚拟变量的概念及作用

二、虚拟变量的设置

1.虚拟变量的设置规则

2.虚拟变量的引入方式

三、虚拟变量的特殊应用

1.虚拟变量在季节调整模型中的应用

2.虚拟变量在模型结构稳定性检验中的应用

3.虚拟变量在分段回归中的应用

4.虚拟变量在混合回归中的应用

5.虚拟变量在异常值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节离散因变量模型

一、线性概率模型

二、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

三、多元选择模型

第三节模型的设定误差

一、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准则

二、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

1.模型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

2.模型包含无关的解释变量

3.模型采用了不正确的函数形式

三、模型存在设定误差的后果

1.模型遗漏重要变量的后果

2.模型包含无关变量的后果

3.模型遗漏重要解释变量和引进无关解释变量的后果比较4.模型函数形式设定错误的后果

四、模型设定误差的检验

1.模型是否包含无关解释变量的检验

2.模型遗漏重要解释变量和采用错误函数形式的检验

第四节模型变量的观测误差

一、模型变量存在观测误差的后果

二、观测误差的检验

第五节随机解释变量

一、估计量的渐近统计性质

二、随机解释变量的概念与来源

三、随机解释变量的后果

四、随机解释变量的修正方法:工具变量法

1.选择工具变量的要求

2.工具变量的应用

第六节案例分析

第六章滞后变量模型

第一节滞后模型的基本概念

一、滞后现象与产生滞后现象的原因

二、滞后变量与滞后变量模型

三、滞后变量模型的作用

第二节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及其估计

一、有限分布滞后模型估计的困难

二、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方法

1.经验加权法

2.阿尔蒙法(Almon)

第三节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一、几何分布滞后模型(Koyck模型)

二、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1.自适应预期模型(Adaptive Expectation) 2.局部调整模型

第四节自回归模型的估计

一、自回归模型估计中的问题

二、工具变量法

三、自相关的检验:德宾h检验

第五节案例分析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

一、时间序列

二、时间序列的数字特征

1.均值函数

2.自协方差函数

3.自相关函数

三、平稳和非平稳的时间序列

1.平稳时间序列

2.非平稳时间序列

第二节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一、利用散点图进行平稳性判断

二、利用样本自相关函数进行平稳性判断

三、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1.单位根

2.DF检验(Dickey-Fuller Test)

3.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第三节 ARIMA模型

一、自回归模型AR(p)

1.自回归模型的平稳条件

2.自回归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

3.自回归过程的识别与估计

二、移动平均模型MA(q)

1.移动平均模型及其可转换条件

2.移动平均模型阶数的确定

3.移动平均模型的参数估计

三、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p,q)

1.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2.ARMA模型阶数的确定

3.ARMA模型的估计

四、单整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p,d,q)

1.ARIMA模型的形式

2.应用ARMA(p,q)模型建模的过程

第三节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

一、单整

二、协整

1.协整(cointegration)的概念

2.协整理论的重要意义

3.协整的检验

三、误差修正模型(ECM)

1.误差修正模型

2.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第四节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一、因果关系分类

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第五节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概念

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估计

三、脉冲响应函数

四、方差分析

第六节 Johansen协整检验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一、特征根迹检验

二、最大特征根检验

三、协整方程的形式

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第七节案例分析

第八章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一节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概念

一、联立方程组模型及其特点

二、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变量类型

1.内生变量

2.外生变量

3.前定变量

三、联立方程组模型的类型

1.结构式模型

2.简化式模型

3.递归模型

第二节联立方程组模型的识别

一、识别的概念

二、识别的类型

1.不可识别

2.恰好识别

3.过度识别

三、识别条件

1.识别的阶条件

2.识别的秩条件

3.模型识别的一般做法

四、其它判别准则

第三节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估计

一、联立方程偏误

二、递回模型的估计

三、恰好识别模型的估计:间接最小二乘法(ILS)

四、过度识别模型的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

第四节案例分析

第九章面板数据模型

第一节面板数据模型概述

一、面板数据的含义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类型

三、面板数据模型的优点

第二节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

第三节混合回归模型

一、模型假设

二、模型估计

第四节变截距模型

一、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

二、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

三、随机效应模型的检验

第五节变系数模型

一、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

二、随机影响变系数模型

第六节案例分析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一)专题作业:(1)各章节的作业题。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完成必要的书面

作业;结合第1-9章的各种模型研读文献并进行课堂讨论;(2)针对重点内容设计上机操作,

约8次,要求熟练运用计量软件进行各种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写出上机分析报告。(二)学期论文。本课程学习结束之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运用计量方法完成一篇学期论文。论文

要求:(1)字数在6000字以上;(2)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观

点新颖、资料翔实、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结论准确。(3)引文、注释规范,附10篇以上主要

参考文献;(4)用A4纸打印。

针对重点内容设计上机操作,约8次,要求熟练运用计量软件进行各种模型的估计与检验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与学期论文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成绩评定为百分制。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 孙敬水. 中级计量经济学.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二)主要参考书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5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基础(上册、下册,第5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上册、下册,第7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潘省初.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李子奈,叶阿忠.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 朱建平,胡朝霞,王艺明.高级计量经济学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 李宝仁.高级计量经济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10]靳云汇,金赛男.高级计量经济学(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靳云汇,金赛男.高级计量经济学(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张晓峒. 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4]孙敬水.计量经济学学习指导与EViews应用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5]张大维,刘博,刘琪.EViews数据统计与分析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6]Peter Kennedy.A Guide to Economertrics. 6th Edition, Wiley-Blackwell,2008.

[17]Christopher Dougherty.Introductoin to Economertrics. 4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8]Marno Verbeek.A Guide to Modern Economertrics.4th Edition.England:John Wiley and Sons Ltd,2012.

[19] 国内相关学术刊物《经济研究》《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上有关计量经济分析的论文。

执笔: 孙敬水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Econometrics) 一、编写说明 学分:3学分;总课时:48学时,课内外学时比至少应达到1:2;课程性质:经济类学科各专业学位课、必修课,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中级计量经济学为主,适当吸收高级水平的内容;以经典线性模型为主,适当介绍一些适用的扩展模型。全书形成具有实用性、继承性和前瞻性特色的内容体系。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最新进展以及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全书共分9章,第1章阐述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及应用问题,这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第2章至第5章介绍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虚拟变量、模型设定误差、变量观测误差以及随机解释变量等计量经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6章和第8章阐述滞后变量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第7章重点阐述时间序列分析,主要涉及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ARIMA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这部分内容是当代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第9章介绍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近展。第7章和第9章是本书重点内容。本书特别强调应用EViews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中级计量经济学的系统讲授。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各类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估计与检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Eviews(或某一相关软件)建模;并且能够追踪有关专业领域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的新发展,尝试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48学时,每周3学时。各章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6学时);第二章异方差性(4学时);第三章自相关性(4学时);第四章多重共线性(4学时);第五章单方程回归模型的几个专门问题(6学时);第六章滞后变量模型(4学时);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8学时);第八章联立方程模型(6学时);第九章面板数据模型(6学时) 2.本课程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经济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系统的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 课程名称:Econometrics 授课教师:马成文夏日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 教学内容:见附件 授课及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笔试,权重各位50%。 先修课程: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西方经济学 教材:(1)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 潘省初.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晓峒.数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王志刚.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 汪同三.21世纪数量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10卷社会科学出 版社 [6]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 刘斌.应用计量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8] 朱平芳.现代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9] 马树才.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0] 祝宝良.中国宏观分析运行定量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2]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 坎贝尔.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4] 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 J.M.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6]威廉· 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 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8]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9394100.html,ing Econometrics:APractical Guide.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7 [19] Ruey S.tsay.金融时间序列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0] Michael P.murray.Econometrics: A Modern Introduc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教师简介: 马成文,男,安徽亳州人,汉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1985年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计划统计专业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安徽财贸学院统计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分别于1995、2001年被评聘为副教授、教授职称;历任经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和主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和党总支书记、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为经济学院院长,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校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情报学和统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主持学院行政工作。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产业经济。主讲课程为:计量经济学(本科生,研究生),信息分析方法(研究生),市场分析与预测(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级8篇,国家级2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主持安徽省哲学科学规划办项目2项、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3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招标项目1项、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招标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和教学研究项目10项。公开出版教材和著作6部。科研项目《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分别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998年)、蚌埠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科研项目《农村居民消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onometric 课程代码:22110200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总学时:54(讲课:36,实验0,实践18,网络0) 总学分:3 考核方式:作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 一、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为先修课程,系统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模型中特殊的解释变量以及Eviews基础操作等内容,为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以及毕业论文作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准备。该课程分别从理论授课、软件学习以及团队实训等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经济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数据分析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重点培养学生经济统计专业知识与技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量经济学的定义与类型 1.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2.计量经济学的类型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的特征 1.经典计量经济学在理论方法方面特征 2.经典计量经济学在应用方法方面特征 第三节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及研究问题的步骤 1.计量经济学的目的 2.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步骤 3.Eviews软件介绍 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1.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2.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类型与特征 3.了解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及研究问题的步骤 4.了解Eviews软件并下载安装成功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的含义;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步骤;Eviews软件介绍。教学难点:计量经济学的含义;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步骤。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模型的建立及其假定条件 1.回归分析的概念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介绍 3.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1.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概念 2.参数估计 第三节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1.线性性 2.无偏性 3.最小方差性 第四节用样本可决系数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2.样本可决系数及相关系数 第五节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与置信区间 1.随机变量u的方差 2.t检验 3.置信区间 第六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预测 1.点预测 2.区间预测 第七节案例分析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的结合, 研究经济现象的量化规律和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学科, 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的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介绍。同时,还可以简要介绍计量经济学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这一部分,教学大纲应该涵盖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计量经济 学软件,如Stata、Eviews等,以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 三、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在这一部分,教学大纲应该 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参数估计方法、模型评估和解释等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线性回归模型。 四、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时间 序列数据的特点、平稳性检验、ARMA模型、ARCH模型等内容。同时,还可 以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际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五、面板数据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处理面板数据的方法。教学大纲应该包括面板数

据的特点、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等内容。同时,还可 以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际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 六、计量经济学的拓展应用 在这一部分,教学大纲可以介绍计量经济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金融、环境 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 七、课程设计和实践 在这一部分,教学大纲可以设计一些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 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例如,让学生选择一个经济问题,收集相关 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八、总结和展望 在教学大纲的最后,可以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和展望。总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展望计量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鼓 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综上所述,一份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引言、基本概念和方法、 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的拓展应用、课程 设计和实践、总结和展望等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 全面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 新思维。

计量经济学课程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手册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一、实验教学大纲 注:类型指: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

实验形式:指实验室集中、课外分散等实验形式。 三、实验项目 实验一 多元线性回归 [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数据的输入,作散点图,计算有关统计量(均值、方差、标准差、 相关系数矩阵及方差协方差矩阵等)、掌握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 ①数据输入、输出及处理;②作散点图;③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结果加以 分析。 [实验步骤] 数据输入处理—作散点图—建立模型—假设检验—分析预测 或点击File New Program ,打开程序输入窗口,同时执行多条命令 create a 1980 1998

read D:\tao\PPT\Econometrics\zdata\P42.xls 2 scat x y equation eq1.ls y c x show eq1 pagestruct(end=@last+2) * scalar n=eq1.@regobs scalar k=eq1.@ncoef x(n+1)=1763 x(n+2)=1863 eq1.forecast yf y_se plot y yf genr ypl=yf(n)-@qtdist(0.975,n-k)*y_se(n) genr ypu=yf(n)+@qtdist(0.975,n-k)*y_se(n) genr ycu=yf(n)+@qtdist(0.975,n-k)*@sqrt(y_se(n)^2-@se^2) genr ycl=yf(n)-@qtdist(0.975,n-k)*@sqrt(y_se(n)^2-@se^2) show @coefs(2) show @stderr(2) genr beta1l=@coefs(2)-@qtdist(0.975,n-k)*@stderr(2) genr beta1u=@coefs(2)+@qtdist(0.975,n-k)*@stderr(2) genr yf1=yf(n,n+1) group P42 yf1 ypl ypu ycl ycu show P42 [实验方法]上机 [实验条件] 利用统计计量软件EViews [实验指导] 1.打开EViews软件,双击桌面EViews快捷方式图标。 2.直接在主窗口输入命令,或者打开程序窗口输入命令。 [问题思考] 1.如何判断线性假定是否合适? 2.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何查看? 3.均值和个别值的点预测和区间预测的差异性如何? 实验二虚拟变量 [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如何给虚拟变量正确赋值以及会用虚拟变量模型检验斜率变化,截距变化。 [实验内容]虚拟变量设置。 [实验步骤] 数据导入—设置虚拟变量个数—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实验方法]上机 [实验条件]利用统计计量软件EViews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8130116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etrics 课程所属单位:经贸管理学院经济学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市场营 销专业等经济管理类专业。 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经济数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贸易 学分:3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16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融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为一体;以中级水平为主,适当引入高级水平的内容; 以经典线性模型为主,适当介绍一些适用的扩展模型。课程将详细介绍经典的单方程计后经济学模型和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同时将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在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中,以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和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为主。在应用软件中,课程将以介绍Eviews为主。本课程包含了由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部内容,按照其中的“较高要求"作为教学要求,并在内容上有所超出。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了解管理Eviews的实际使用,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操作和使用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足够量的实验和作业。通过实验和作业,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 实验一:创立工作文件 工作文件是用户与EViews对话期间保存在RAM之中的信息,包括对话期间输入和建立的全部命名对象,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或翻开一个工作文件用户才能与Eviews对话。工作文件好比你工作时的桌面一样,放置了许多进行处理的东西(对象),像结束工作时需要清理桌面一样,允许将工作文件保存到磁盘上。如果不对工作文件进行保存,工作文件中的任何东西,关闭机器时将被丧失。 进入EViews后的第一件工作应从创立新的或调入原有的工作文件开始。只有新建或调入原有工作文件,EViews才允许用户输入开始进行数据处理。 建立工作文件的方法:点击File/New/Workfile.选择数据类型和起止日期,并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提供必要的信息:适当的时间频率(年、季度、月度、周、日);确定起止日期或最大处理个数(开始口期是工程中计划的最早的口期;结束口期是工程计划的最晚口期,非时间序列提供最大观察个数,以后还可以对这些设置进行更改)。 下面我们通过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来学习Eviews的应用。数据如下: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61080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学时: 64 学分:4 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国际贸易开课学期:6 开课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古扎拉蒂著林少宫译,《计量经济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保法著,《经济计量学》(第4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它以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推断作为工具,应用于经济现象的分析。该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经济学已成为一个普遍趋势。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或任何一本经济学刊物,无不用数学语言阐述经济理论,用定量的方法描述、讨论人们关心的经济现实问题。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经济系在其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中,都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例如,“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数学的广泛应用,学生必须学会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发展经济学理论”,“教学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将数学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去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教学中不仅要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思路进行必要的讲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给学生以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综合能力,并学会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包。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模型方法来定量描述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应用经济分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预测方面,在货币和财政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在企业管理和市场预测方面,计量经济方法正逐步得到推广,获得了越来越好的应用效果。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在第一次会议上,讨论并确定了高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conometrics)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05017 学分:3 学时:48(其中:讲授学时48,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建议教材:《计量经济学》(第四版),李子奈,潘文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 课程归口:理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量经济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和软件定量研究经济学问题,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参数估计、模型的检验、模型的应用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1. 通过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要素,立德树人,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目标2. 能够根据经济理论与搜集的数据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目标3. 能够利用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处理,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毕业要求4-3和毕业要求6-1,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 教学内容 (1)计量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2)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2. 基本要求 (1)了解计量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2)知道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3)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 教学内容 (1)总体回归与样本回归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5)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预测 2. 基本要求 (1)掌握总体回归与样本回归的相关概念(2)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3)能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4)能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5)能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 教学内容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5)可化为线性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2. 基本要求 (1)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关概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说明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课程目的: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实证的方法,尤其是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使用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课程要求:计量经济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经济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学会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该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2、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 3、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 4、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四)考核方式 考查:作业+出勤率+课堂表现。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经济学系《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分: 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面向对象:经济类专业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等课程。 二、课程教案目的与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模型方法定量 描述和分析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的经济学分支。通过本课程的教案,要求学 生达到:、了解计量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与地位,了解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 经济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原理;、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内 容和工作程序;、初步具备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实际经济问题 作定量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简单的计量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期末卷面考试占。 四、课程教案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案环节安排 《计量经济学》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讲课学时上机时数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四章异方差性

第五章自相关性 第六章多重共线性 第七章虚拟变量回归 第八章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 复习 合计 第一章绪论 教案目的与要求: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了解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之间的关系;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经济问题的步骤与使用的数据类型;了解计量经济学计量模型的用途。 教案重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经济问题的步骤与使用的数据类型 教案难点:时序数据、截面数据、混合截面数据和纵列数据区别 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一)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概念 .研究对象 (二)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 (一)设定模型 (二)估计参数 (三)检验模型 (四)应用模型 第三节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 (一)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 (二)参数的估计 (三)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 .截面数据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8(含实验10学时)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计量经济学要运用大量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许多数理统计方法,但数学在这里只研究的工具,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要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有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关系计量的方法论学科。而应用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理论计量经济学提供的工具,研究经济学中某些特定领域的经济数量问题,例如。生产函数、消费函数、供给函数、劳动就业等,应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研究它们在数量上的联系及其变动规律性。 本专业学习的计量经济学是应用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随后数十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计量经济学早已成为经济类学科的必修课,近年来也开始被列为我国经济类学科的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数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等。计量经济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撰写和分析调研报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奠定方法论基础,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计量经济学功底。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要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参数,从而验证经

区域经济学专业-空间计量经济学 教学大纲

《空间计量经济学》课程大纲 (Spatial Econometrics) 一、课程目标 了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区域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掌握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有所了解;能够建立和应用基本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包括常用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的使用;提升进一步学习与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专题一:绪论(8学时) 主题1:计量经济学概述 主题2:空间经济学与空间统计方法 主题3:空间统计的经济学传统 专题二: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与模型(20学时) 主题4:空间异质和空间依赖 主题5:空间数据及其探索性分析 主题6:空间权重和空间滞后 主题7:空间自回归和空间误差模型 主题8:空间回归模型的检验 专题三: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应用(12学时) 主题9:空间溢出效应的测度 主题10: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趋同 三、教学方式 重视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来改善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

1.文献阅读:30% 2.课堂讨论:20% 3.专业论文:50% 五、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美)Damodar N.Gujarati,林少宫等译,计量经济学基础(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Anselin,Luc(1988),Spatial Econometrics:Theory and method,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4、沈体雁,冯等田,孙铁山著,空间计量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美]詹姆斯·勒沙杰(James LeSage),[美]R.凯利·佩斯(R. Kelley Pace)著;肖光恩,杨勇,魏伟等译,空间计量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叶阿忠,吴继贵,陈生明,空间计量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项歌德著,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应用——基于R&D溢出效应测度的视角,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刘爱利,王培法,丁园圆编著,地统计学,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9、张仁铎,空间变异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六、学习建议 本课程属于一门方法论课程,综合计量经济学、空间统计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提倡学生自觉广泛阅读相关基础课程和文献,深入思考并能积极参与讨论,以达到在有限学时内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做到:1、课前做好预习,多动笔,做笔记;2、自觉阅读与之相关的参考书目。

计量经济学Ⅱ-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H》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203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实验班)本科生的专业课,是在先修初级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它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定量化研究经济现象,并透过经济现象揭示其经济活动的本质,以发现经济规律,在培养复合性经济管理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标1:进一步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目标2:掌握初级至中级水平之间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 目标3:能够建立并应用单方程和联立方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 目标4: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中级以上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本课程是经济学量化分析的基础,为后续专门类经济金融计量统计方法课程打下基

础,为经济学理论课程提供经验研究支持。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按初级至中级之间水平的内容讲授,重点讲授经典与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模型等。主要讲授的内容有:单方程的几个专门问题,联立方程计量模型理论与方法,扩展的单方程计量模型,时间序列计量模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建模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证研究。教学中的重点是单方程专门问题、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扩展的单方程计量模型、时间序列计量模型。突破的难点是单方程模型设定偏误检验、非嵌套假设检验、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与参数估计及检验方法、随机变参数模型、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二元选择模型参数估计、面板数据的设定与参数估计、单整与协整、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 本课程在讲解计量方法过程中对接计量软件的使用,教学生熟练经济分析的工具软件的操作。在结合实证案例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科学创新,不但学好工具还要创新的应用好工具。 教学中还应注意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统计学的知识与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在毕业论文中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计量经济学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和预测的学科。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和Stata 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内容包括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等。 课程目标 1.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概念和方法; 2.掌握Stata软件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其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应 用; 3.能够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 解决。 课程内容 第一章:计量经济学基础 1.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 2.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OLS估计法; 3.误差项和残差的区别; 4.模型拟合优度和解释力度的评价方法。

第二章:回归模型基础 1.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和性质; 2.回归系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解释; 4.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第三章:时间序列分析 1.时间序列基本概念和性质; 2.ARIMA模型及其应用; 3.时间序列预测。 第四章:面板数据分析 1.面板数据基本概念和性质; 2.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3.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第五章: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 1.因果关系与相关性关系; 2.工具变量法及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3.实证研究的估计方法和策略。 第六章:Stata软件应用 1.Stata基本操作技能; 2.Stata命令语法和使用技巧; 3.Stata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介绍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而实践操作则是通过Stata软件实现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课后作业和实验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并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和讲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评分方式 1.平时成绩: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 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 参考教材 1.计量经济学:基础与拓展(第五版),吴敬琏; 2.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格林; 3.Stata数据分析与应用,季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