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检验
病原生物学检验与临床

【画医学文摘 ・ } 检验 与临 床 2 0 年第 2 卷第 2 07 l 期
・
87 ・
烯酰 胺 凝胶 电泳 及银 染 技术 ,结 合 D NA 测 序 分 析 8 扩 张型心 肌 病 ( C 9例 D M)患 者 和 ¨O例健 康 对 照者 Demi s n基 因及 血 小 板 活 化 因 子 乙 酰 水 解 酶 ( AFAH)基 因 可能 突 变 位 点 。结 果 :通 过 上 述 P _
0 0 7 长 Q 综 合 征 家 系 KC 76 9 T NQ1S 4 L 和 l5
K N 2Y 7C基因新突变/ C H 45 刘文玲 …∥ 中华 内科
杂志 .2 0 ,4 ( ).4 3 6 一0 6 5 6 一6  ̄4 6
0 08 l・ 7 60 l受体 基 因 多态 性 与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2
病患者肺功能的关 系/ 马
丽…∥中国综合临床 . 一
20 0 6, 2 ( ) . 5 5 5 6 2 6 一 0  ̄ 0
00 8 妇 科恶 性肿瘤 腹腔 液癌细 胞 端粒酶 活性 76 1
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王红英 …∥中华肿瘤 防治杂志
-
.
2 0 , 1 ( ) . 6 7-6 9 06 …∥中国实验诊断学 . 一
20 0 6,1 ( ) . 5 3 5 5 0 6 一8  ̄ 8
采 用 P R E A法检 测胸 腔积 液端 粒酶 活 C -IS I 性 ,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胸腔积液 C F A 11 Y R 2— 水平 。结果 :3 例非恶性胸腔积液中端粒酶阳性 2 5 例 ( . ) 2例 恶 性 胸 腔 积 液 中 阳性 2 5 7, ,3 9 6 6例 ( 13 ) 8. ;端性酶活性测定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灵敏 度为 8 . 9 , 13, 特异性为 9 . ,正确率为9. , 5 4O 30 C F A 11诊 断 灵 敏 度 为 6. ,特 异 性 为 Y R 2— 88 8 . ,正确率为 7. ;端粒酶和 C F A2- 7O 3O Y R 11 均阳性 者 与细胞学 诊断符 合率 为 5 . 。结论 : 7O 胸 腔 积 液 端 粒 酶 活 性 和 C R 11水 平 对 鉴 别 YF A2—
病原生物学检验与临床

淋 巴细 胞 以 T l免 疫 应 答 反 应 为 主 。表 1参 2 h 2 ( 邱方 )
结论 :健康儿童与成人及青少年鼻腔中鼻道细菌分 布存在明显差异 ,健康青少年与成人鼻腔中鼻道细 菌分 布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 。表 1参 4 ( 者文摘 ) 作 0 1 8 流行性 脑脊 髓膜 炎 患者脑 脊液 中脑膜炎 8 03 奈瑟球 菌 的菌群 分 布 与药 物 敏 感 性 分 析/ 慧珠 … 王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 ,3 ().l3 一0 7 0 9 一O4 0 18 4种检测 耐 甲氧西 林 凝 固酶 阴性葡 萄球 8 04 菌方法的评估/ 纪 冰… ∥南 方 医科 大学学报 . 一
株 为 MR NS C ,头孢 西 丁 纸 片扩 散 法 筛选 MRC S N
0 17 肺 结核 合并 其它病原 菌感 染的调 查 分析 809 / 边泽源…∥江西 医学检验 .20 ,2 5 一5 一07 5( ).47
~
48 5
敏感 度 为 9. ,特异 度 为 9 . ;苯 唑西林 K 77 57 - B法 筛 选 MRC NS敏 感 度 为 9 . % ,特 异 度 为 91
病原检测与临床研 究/ 毕
晶…∥临床儿科 杂志 一
纸片扩 散法可作 为 医院微 生 物 实验 室 检测 MR NS C 简便 、准确 的 实 验 方 法 。 图 1表 1参 7 ( 者 文 作 摘)
0 1 8 应用 多重 荧光 R a- meP 快 速鉴 定 8 05 el i t
2 0 ,2 ( ) .1 6 ~ 1 6 07 7 9 一4 3 44
病 原 生 物 学 检验 与 临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
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
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
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础知识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
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病原生物学检验与临床

病 原 生 物 学 检 验 与 临床
023 新 生儿肺 炎链球 菌分 离株 头孢菌素 耐药 838
与 pp B uM 基 因突变研 究/ b2 、m r 承晓京…∥临床 烟肼 、利 福平和 乙胺 丁醇 的耐药 性 ,并 与 比例法 的 检验杂 志 .2 0 ,2 ( ).1 9- 8 一0 8 6 3 一7 - 1 0 - 药敏 结果 比较 ,对 2 种方 法检测 结果 不符 的菌株进 用 P R法检测 8株肺 炎链球 菌 p p B C b 2 、mu M r 行 B ce-6 药 敏测定 。结果 :P a 测链霉素 、 atc 0 9 hB检 的突变基 因 。结果 :8株肺 炎 链球 菌 均检 出 p p B b2 异烟肼 、利 福平 、乙胺 丁醇药敏 结果 与 比例法药敏 突变基 因 ;muM 基 因获得 3种不 同 的序列 ,与 美 r 结 果 符 合 率 分 别 为 9. 、 9. 、9 . 和 43 06 62 国国立生 物信 息 中心 已登 录 的序 列 均不 同。结论 : 8 . ;共 有 7株 菌 株 1 药 敏 结 果 P a 87 6个 h B与 比 pp B 突 变 基 因 并 不 一 定 导 致 头 孢 菌 素 耐 药 , b2 例法检 测结果 不符 ;B ce ̄6 atc90检测 结果 有 5株 1 2 muM 基 因发生 突变可致 青霉 素高水 平 耐药 和头孢 个药 敏结 果 支持 P a r hB结 果 ,2株 4个 药敏 结果 支 菌素耐药 。参 5 ( 者文 摘) 作 持 比例 法结 果 。结论 :P a 同时 检 测链 霉 素 、异 hB 023 儿童 肺炎链 球菌 对三种抗 菌药 物的耐 药 839 烟肼 、利福平 、乙胺 丁醇药 敏结 果与 比例法检 测结 性 及相关 耐药基 因的研 究/ 晓君 … ∥ 实验 与 检验 果有较 高 的符 合率 ,可作 为 MTB耐 药 性 的快 速筛 余 医学 .2 0 ,2 ( ).1 ~1 -0 8 6 1 一5 7 选 方法 。表 1 7 ( 参 作者 文摘 ) 对呼 吸道 、血 液 标 本 、脑 脊 液 标 本 中 分 离 的 02 4 m NA 定量 法检 测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药 物 8 32 R 3 株肺炎链球菌 (P 1 S )进行青霉素、头孢噻肟 E 敏感性的应用评价/ - 蔡 龙 …∥实验与检验医学 . 一 ts 药敏试验 及青 霉素 、红霉 素 和 四环 素耐 药 相关 2 0 , 2 ( ) .3  ̄ 3 , 7 et 08 6 1 一6 8 8
病原生物学检验与临床

・
2 ・ 4
蓬堂 _ : 文
ji 20 年筇 2 卷第 19 j床 08 } ; ; 2 ; 】
C S 4 is8多态 性 位 点 在 病 例 组 与 对 照 组 之 间 B 84n 6 D I 种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 2 ( P> 0 0 ) I gsi .5 ; . i c回 归 分 析 显 示 MTHF o t R C 7 T是青 年缺 血性 脑 卒 中 的一 个独 立 危 险 因子 , 67 且 吸烟及 高 血压亦 与 之 有关 联 ( O0 ) P< . 1 。结 论 : 汉族人群 MT R C 7T位点多态性与青年缺血 HF 67 性脑卒 中 有 相 关 性 ,MTHF 基 因可 能 是 青 年 缺 R 血性脑 卒 中 的一个 易感 基 因 ;C S 4 is8多态 性 B 84n6 位点与青 年缺血性脑卒 中无关 联。图 1 4 5 表 参 ( 作者文摘) 004 T l样 受体 4在 强直 性脊柱 炎 患者 外 周 8 13 ol 血 白细胞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 杨再兴… ∥临 床 检验 杂志 .2 0 ,2 ( ).2 3 2 4 一0 7 5 4 一9  ̄ 9 应用 流 式 细 胞 术 检 } 0例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贝6 4 (S A )患者及 4 0例健康 对 照者外 周血淋 巴细胞 、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T l ol 样受体 4( I 4 T )的 R 表达 。结果 :TI 4在 外周 血淋 巴细 胞 、单 核 细胞 R 和 中性 粒 细 胞 均 有 表 达 , 以单 核 细 胞 表 达 为 主 ; HI B 7阳性 和 阴性 AS患者 以上 3 细胞 T 2 A_ 种 I R4 的阳性表 达率 均 明显 高 于对 照者 ( P<0 0 1 。结 .0 ) 论 :TI R4主要 表达 于外 周 血 单核 细 胞 ,但 AS患 者 外周 血 以上 3种 细 胞 表 达 均 上 调 ,且 与 HI - A B 7阳性与否无关 ,提示 T 4 g I 信号通路 的异常与 R A S的发病相关。表 2 5( 参 邱方) 0 04 杀伤 细 胞免 疫球 蛋 白样 受体 ( R)基 8 14 KI 因 多态性 与 系统 性 红斑 狼 疮 的 关联 性 研 究/ 岩 峰 侯 ∥中华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杂志 .20 ,2 ( ) 一0 7 7 5
病原生物学检验与临床

p3 — s 因突 变率 和端 粒 酶 阳性 率 分 别 为 5 、K r 基 a 6 . 、4 . 和 5 . ,且 有 1 1 8/ 0 0 9 6 82 1例 3项 指 标 均
异 常 ;2 3例肺 良性 病 变 患者 p3 5 、K—a 基 因 突 变 rs
率 和 端 粒 酶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2 . 、 8 7/ 17 . 6和 9 3 . ,两 组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0 0 ) 04 P< . 1 ;
两组 中吸 烟 者 与不 吸 烟者 p3 —a 基 因突 变 率 5 、K rs 和端 粒 酶 阳 性 检 出 率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腺癌 患者 的 TH0 、v A和 F 1 W AG基 因座 的 等位 基
收集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4年 6  ̄ 20 月 05年 l 2月 6 例 建 立人 7
工气 道后下 呼吸道 感染 患者 呼 吸道抽 吸物进 行病原
因 的分 布与健康 人 群 比较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0 ) 胃 腺 癌 患 者 TH0- 的 基 因 频 率 为 .1, 17
大 学学 报 .2 0 ,2 (4 一4 2 4 4 一0 6 8 2 ).2 7  ̄2 7 0 1 7 1 短 串联 重 复 序 列 基 因座 基 因频 率 7 14 5个 在 原发 性 胃腺癌 患 者 和 正 常人 群 间 分布 的 比较/ 游
长情 况来确定 感染 病原 菌 。表 4 2 ( 参 徐翔 )
0 1 7 建 立人 工气道 后 呼吸道 抽吸物 病原学 监 7 7 1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完善。
在检验科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的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检验科中最常用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患者标本(如血液、尿液等)接种于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使病原微生物得以生长和繁殖。
然后,通过观察培养物的形态、颜色以及菌落的特征,再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典型的细菌培养方法主要有血液培养、尿液培养、粪便培养等。
在实验室操作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本类型、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来进行。
同时,培养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交叉污染和误判。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和核酸探针等。
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它通过扩增病原微生物的特定DNA片段,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PCR还可以进行多重扩增和实时扩增,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果。
DNA测序是一种更加精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通过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可以准确地确定其序列,进而进行比对和分析。
这种方法在对未知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新病原体的发现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酸探针是一种利用亲核反应原理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它通过将已知病原微生物特异性序列的亲核核酸标记上特定荧光物质,通过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三、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原理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组化法、免疫电镜等。
血清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的方法。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变异迅速,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前进着。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核酸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多聚酶链反应等,该文对这些检测技术进展做一综述。
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朊粒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过敏、肿瘤、痴呆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罗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对病原体的检测必须做到快速、准确。
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而且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
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学诊断已不再局限于病原体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J。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省时、无污染、结果精确,可以准确灵敏地鉴定病原微生物。
1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以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为主,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是对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1.1直接涂片镜检病原微生物体形体积微小,大多无色半透明状,将其染色后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大小、形态、排列等。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简便快速,对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适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螺旋体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诊断。
直接涂片镜检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在基层实验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
1.2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分离培养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如血液、痰、粪便等)或培养物中有多种细菌时对某一种细菌的分离。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时间,检测周期较长,不能同时处理批量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及其检测方法一、革兰氏阴菌在肽聚糖层外还有特殊的三层外膜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脂多糖为细菌的内毒素,是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也的革兰氏阴菌的菌体抗原,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学和生化试验一、革兰氏阴菌(外膜)和革兰氏阳性菌(磷壁酸)在细胞壁上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1、与细菌的染色性有关2、与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有关3、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4、与细菌的抗原性有关二、鞭毛的功能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有鞭毛的细菌能运动,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2、鞭毛具有抗原性。
可用于对细菌的鉴别和分型3、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三、动力试验不属于生化试验四、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物质2、适宜的酸碱度3、合适的温度4、必要的气体五、选择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可抑制费目的的菌生长,选择性的促进目的菌生长。
多为固体平板,用于从混杂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六、菌落:将标本或培养物化纤接种稻谷体培养基表面,一般经过18~24h培养后,单个细菌可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选取一个菌落移种至另一培养基,生长出来的细菌即时由一个菌体繁殖而成的纯种,称为纯培养。
七、菌落课分为三型: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粘液型菌落八、氧化发酵试验的结果(O/F试验)(原理:细菌对葡萄糖的分解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若两管均不变色,为产碱型或不活动型,O/F试验为阴性;两管均产酸变为黄色为发酵型;仅开管产酸变黄,闭管不变色,为氧化型。
(铜绿假单胞菌为氧化型)。
九、吲哚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形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
该实验也称靛基质试验。
十、凝固酶试验的应用:用于常规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他葡萄球菌,作为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经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凝固酶阴性。
十一、CAMP试验原理:B群溶血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能产生一种胞外物质——CAMP因子,该物质课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溶解红细胞,故在血平板上两种细菌交界处溶血力增强,形成箭头状透明溶血区。
第三章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与基因诊断技术一、质粒的基本特征1、质粒具有自主复制能力2、质粒DNA所编码的产物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3、质粒的转移性,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或传导的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4、质粒具有不相容性二、耐药质粒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合型和非接合型。
接合型耐药质粒又称R质粒,由两部分组成①耐药决定因子(r因子):具有1至数个耐药基因,是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②耐药传递因子(RTF):编码宿主菌产生接合和自主复制的蛋白,最主要为性菌毛,具有传递因子的功能。
三、噬菌体可分为两类: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四、常将失去鞭毛的变异称为H-O变异,此变异是可逆的,失去鞭毛的细菌在五石碳酸的培养基上又可长出鞭毛。
五、S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经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后菌落表面变为粗糙、干燥、边缘不整,即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称为S-R变异。
S-R变异是由于细菌失去LPS的特异性寡糖重复单位引起的。
第四章其他微生物检验技术一、双份血清学诊断试验是将血清配对,一份在疾病的发病期(发生症状的7天内),另一份是在恢复期(疾病的3~4周后),恢复期较急性期的总抗体滴度增长4倍或更多可认为有临床诊断意义。
二、影响纸片法药敏结果的因素1、培养基的质量,如PH、厚度、硬度和表面湿度等。
2、药敏纸片的质量,含药量和保存方式3、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麦氏比浊标准的配制、正确使用和保存。
4、试验操作质量5、孵育条件、温度和时间6、抑菌圈测量工具的精密度7、质控标准菌株本身的药敏特性是否合格,有无变异三、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检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为最低抑制浓度(MIC)四、抗菌药物联合运用后的结果有四种类型:①协同作用;②相加作用;③无关作用;④拮抗作用五、β—内酰胺酶检测碘测定法: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能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变为青霉噻唑酸,后者与碘结合,使蓝色的碘-淀粉复合物转变为无色即为阳性,否则仍为蓝色。
第五章细菌的分类和命名一、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生物学特殊性的菌株称为该菌的标准菌株或代表株二、细菌的科学命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一个细菌种的学名包括种名和属名。
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要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第六章病原性球菌的鉴定第一节葡萄球菌属一、二、在高盐甘露琼脂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呈(CNS)的菌落多为白色三、蛋白抗原为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蛋白成分,称为葡萄球菌A蛋白(SPA),它与IgG的Fc段能非特异的接合而不影响Fab段的免疫活性,故可作为检测各种抗原或抗体的试验诊断试剂。
四、肠毒素30%~50%金黄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这种外毒素,耐热,100℃30分钟不被破坏,尚可对抗胰蛋白酶的消化。
该毒素分为A、B、C、D、E、F六个类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毒素型食物中毒以A型多见,其次为B、C型。
五、目前临床上已把耐热核酸酶作为判断葡萄球菌有无致病力的重要指标六、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CNS作为条件致病菌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常见的病原菌。
MRSA的治疗,轻度感染可选用利福平,SMZ-TMP和环丙沙星,严重全身感染者可选用万古毒素。
七、葡萄球菌属的鉴定程序:①标本采集②检验程序③检验方法与鉴定直接涂片镜检——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如为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则可初步报告:“找到革兰阳性葡萄状排列球菌,似葡萄球菌”。
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行涂片染色镜检鉴定要点——本菌特征:致病性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一般呈金黄色,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血浆凝固酶试验和耐热核酸酶试验均呈阳性,发酵甘露醇。
④药敏试验第二节链球菌属七、侵袭型菌类①透明质酸菌:又称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及其毒素易在组织中扩散②链激酶(SK)③链道酶(SD),使脓液稀薄促进细菌扩散八、肺炎链球菌可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九、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可导致人类龋齿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十、鉴定草绿色链球菌(阴)和肺炎链球(阳)菌的方法1、胆汁溶菌试验2、Optochin敏感试验3、血清聚糖发酵试验4、荚膜肿胀试验5、小鼠独立试验十一、淋病奈瑟菌的鉴定程序⒈标本采集:用无菌棉拭子取尿道脓性分泌物,患眼结合膜炎的新生儿取眼结合膜分泌物,全身淋病者可采取血液。
⒉直接涂片镜检:于中性粒细胞内外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凹面相对。
⒊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进一步做生化鉴定。
第七章肠杆菌科的检验第一节概述一、肠杆菌科细菌氧化酶、触酶和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气产酸)。
传统致病菌一般不能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株多分解乳糖。
二、肠道杆菌构造复杂,主要有O抗原(菌体抗原)、H抗原(编码抗原)、K抗原(荚膜或包膜抗原)及菌毛抗原等。
第二节埃希菌属三、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的主要致病菌为O157:H7第三节沙门菌属四、伤寒沙门菌KIA试验:①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②不发酵乳糖;③用动力五、鉴定程序与特殊检验(一)标本采集根据肠热症病程采集相应的样本。
第一周取外周血,第1~3周采取骨髓液,第2周起采集粪便和尿液,败血症采取血液,胃肠炎采集粪便、呕吐物和可疑食物(二)检验方法和鉴定血清学诊断常用于肠热症的血清学诊断有肥大实验。
(原理)该实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O抗原和H 抗原以及引起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的H抗原,与受试血清在试管或微孔板上进行的一种定量凝集试验,用于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效价。
(临床意义)可协助肠热症的诊断。
(结果分析)解释肥大实验的结果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病史、地区流行病学及用药情况等;应参考当地人群是正常值,一般伤寒沙门杆菌的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引起副伤寒沙门杆菌的H凝集效价≥1:80有诊断价值;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抗体的动态变化,若效价逐渐递增或两次效价相差4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H或O抗体单项增高时,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第四节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无荚膜、鞭毛和芽孢,有菌毛动力阳性(二)大多志贺菌不发酵乳糖,故在麦康凯平板也SS平板上形成无色半透明或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
宋内志贺菌因能迟缓发酵(>48小时)乳糖,故在麦康凯和SS平板上可出现粉红色或无色透明两种菌落。
第六节其他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一、克雷伯菌属动力阴性二、变形杆菌属本菌营养要求不高,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迁徙生长现象,即快速形成以接种菌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形的多层波状菌膜。
三、肠杆菌属动力试验阳性第八章弧菌科、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的鉴定第一节弧菌科霍乱弧菌(一)生物学性状形态颜色取病人的米泔水样便作悬滴观察,可见细菌呈穿梭运动且细菌首尾相接,平形排列呈“鱼群”状。
培养和生化反应具有耐碱性,初次分离时常用PH8.5,甚至9.2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以抑制其他杂菌。
O-1血清群包括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与EI-Tor生物型(二)临床意义霍乱肠毒素(CT),有强烈致泻作用。
系由一个A亚单位和5 个相同的B亚单位够成的聚合蛋白。
B亚单位是毒素的接合部位,能与小肠的粘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神经节苷脂GM1)接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
A亚单位在发挥毒性作用前需经蛋白酶作用为A1和A2两条多肽链。
其中A1是霍乱毒素的毒性成分,能够激活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A TP转化为cAMP。
(为不耐热的外毒素)第九章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第一节概述本菌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脂质含量甚高,特别是、有80个碳原子的分枝菌酸,这和其染色性、致病性、抵抗力等密切相关。
一般不易着色,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第二节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结核分额枝杆菌复合群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鼠型分枝菌。
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菌。
常用的有罗氏固体培养基,一般2~4周长出菌落,液面形成菌膜(原因①该细菌为专性需氧菌,②细菌的细胞壁含大量脂质)卡介苗(BCG)就是牛型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其毒性物质主要为索状因子和硫酸脑苷脂。
分离培养中标本的前处理目的是液化痰液和杀灭杂菌。
第十章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的鉴定一、非发酵菌是指一大群不发酵糖或只氧化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格兰仕阴性杆菌二、辨认非发酵菌的基本方法1、在克氏双糖琼脂(KIA)或三糖琼脂(TSI)上,斜面极易生长而底层穿刺生长不良或斜面即高层均呈碱性反应2、氧化酶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