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工程读写大赛(初中组)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读写大赛七年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初中生读写大赛七年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初中生读写大赛七年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诗文积累( 30分)1.皎皎河汉女2. 清风半夜鸣蝉。

3.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4. 天街小雨润如酥5.铜雀春深锁二乔。

6.海日生残夜7. 长河落日圆。

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 寒光照铁衣。

10. 背灼炎天光。

11.不知秋思落谁家?12.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3.芳草萋萋鹦鹉洲。

14.吴楚东南坼。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7.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二、阅读欣赏(60分)(一)21、(1).后两句隐喻的深层意义是什么?【答: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二)22、B2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24.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三)25.一次是汤姆和哈克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甚至为他们举行了葬礼;还有一次是汤姆和蓓姬在岩洞里迷路了,镇上的人以为他们死在洞里了。

26.天真调皮:①周末被罚刷墙,他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

②后来他和哈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

勇敢正直:①去墓地探险,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他毅然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印第安•乔。

2015年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八、九年级组)

2015年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八、九年级组)

2015年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八、九年级组)一、(30分)1.(4分)设问能激发阅读兴趣(2分),同时,也引发读者对问题思考(2分)2.(4分)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它是城市人群生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

3.(4分)A4.(4分)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

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

(其他意思相近的答案均可给分。

)5.(4分)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凡大意相同均酌情给分)6.(4分,一个观点2分)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

(2)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

(其他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7.推己及人(由己及人)2分;魅力2分,贡献2分略。

二、(35分)8.(6分)杀鸡取卵、急功近利(3分);因不计后果的捕捞,中国海的渔业资源极度匮乏(3分)9.(4分)这国内、国外(1分)两则消息都讲到了人类捕鱼的事情,但是结果截然相反,形成鲜明对比(1分),让人不得不反思和正是目前中国种种“只活今天、不活明天”的做法10.(5分)示例一:可以删去。

因为“外国人不吃带有蟹耔的母蟹”这个事例与科曾斯保护鱼类的故事重复,删去后并不影响作者表达的主旨。

示例二:不可删去。

因为“外国人不吃带有蟹耔的母蟹”这个事例与科曾斯的故事各有侧重,强调了外国人对于动物繁衍的保护。

这段文字紧承上文“我们来不及等一条鱼长大”,引出下文“我”瞧科曾斯照片这一内容。

11.(6分)自觉保护动物,使动物获得生存的机会,茁壮的成长,为人类带来快乐和幸福。

12.(6分)要点:在探究“只活今天,不活明天”的原因,反思“竭泽而渔”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背后的涵义,从而对作为人的必要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深刻理解,并落实在其体的行为上。

八年级语文读写竞赛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读写竞赛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读写竞赛题温馨提示:1、全卷三大板块,满分100分;2、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落花枝头(12分)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A)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犹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

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

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

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B) 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

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

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

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

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

初中读写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读写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读写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张冠李戴B. 变本加厉C. 滥竽充数D. 故弄悬虚答案:C2.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借代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我:去不去?我说,去。

B. 这是谁的书?——你的。

C. 他走了,他走了吗?D. 我正在读《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D. 我们要学习他勇于创新的精神。

答案:D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苏轼答案:C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学习与思考同样重要B. 学习比思考更重要C. 思考比学习更重要D. 只学习不思考的危害答案:A7.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C. 贾宝玉是贾府的长子。

D.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

答案:C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哪首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C. 《江城子》D. 《如梦令》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C.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游。

D. 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勇敢的人。

答案:D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哪首诗?()A. 《登高》B. 《春望》C. 《望岳》D. 《旅夜书怀》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语文初三竞赛题及答案(6篇)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语文初三竞赛题及答案(6篇)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语文初三竞赛题及答案(6篇)最新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推举)一因刚接本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一切状况不了解,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当绽开,在教学中我将一边教学一边了解,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科学方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及中间生的促进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有进步,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采纳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其次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

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

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拟全面的表达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规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拟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进展。

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终阶段。

教学重点上升为培育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力量,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效劳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育学生文学观赏的力量。

1、积极学习“诗意语文”的讨论成果,教学中努力探求“诗意语文如何是”的有效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领悟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到达的力量与目标,领悟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学问与力量,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缺乏;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表达;它是中考命题的指思想与根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

吃透标准才有可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绽开针对性的教学。

《考试说明》是课标的详细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依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例如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局部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

初二读写比赛试题及答案

初二读写比赛试题及答案

初二读写比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张冠李戴B. 一愁莫展C. 风尘扑扑D. 风尘仆仆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

A. 《史记》B. 《左传》C. 《论语》D. 《孟子》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的《春晓》。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家》B. 《春》C. 《呐喊》D. 《子夜》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苏轼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圆形和方形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成功C. 不用规矩,不能画出方形D. 不用规矩,不能画出圆形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A. 王勃B. 王维C. 李白D. 杜甫10.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

A. 狡猾B. 奸诈C. 机智D. 阴险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______中的名句。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______。

5.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的《岳阳楼记》。

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山行》。

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阅读工程读写大赛试题苏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阅读工程读写大赛试题苏教版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语文阅读工程读写大赛试题苏教版一、诗文积累( 30 分)1.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壁》)2.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3.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4.山下兰芽短浸溪,,。

5.周围湖山归眼底,。

6.青山有幸埋忠骨,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8.温故而知新,。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11.;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2.最是一年春好处,。

13.旧时茅店社林边,。

14.自古逢秋悲寥寂,。

(刘禹锡《秋词》)1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述时序交替中光景,表示岁月的流逝,包括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是,。

18.《赤壁》中借一件古物流行对历史的叹息的诗句是。

19.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把无解人意的贴心人的诗句是:,,知的明月比成了善。

20.《水调歌头》中,揭穿人生真理的千古名句是:,,。

二、阅读赏析(60 分)(一)阅读下面二首唐诗,完成19— 24 题。

( 18分,每题 3 分)登岳阳楼【唐】杜甫21.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说说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3 分) 2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有何妙处?试赏析。

( 3 分)2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24.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 3 分)25.祖先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经常是指一句诗中最精髓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3 分)26.“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可否矛盾,为什么?( 3 分)(二)名著填空(每空 1 分,共 13 分)27.《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

初中读写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读写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读写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恣意(zì yì)蹒跚(pán shān)踌躇(chóu chú)B. 徜徉(cháng yáng)蹊跷(qī qiāo)踌躇(chóu chú)C. 恣意(zì yì)蹊跷(qī qiào)踌躇(chóu chú)D. 徜徉(cháng yáng)蹒跚(pán shān)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我们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C.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5. 下列关于古代诗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诗仙”。

B.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诗圣”。

C.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诗佛”。

D.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诗魔”。

6. 下列关于成语的来源,正确的一项是()。

A.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阅读工程读写大赛(初中组)试题答案
一、阅读积累(30分)
1、选择题(10分):①D②B③B④A⑤B
2、填空题(七年级只做1-3小题,5分)①马克•吐温美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卡拉韦拉斯县驰的跳蛙》②孙悟空③冰心(谢婉莹)④终成眷属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母大虫”顾大嫂“一丈娘”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
3、判断题(5分)① √ ② ③ ④ ⑤√
4、略(10分)
二、阅读理解。

(60分)
5、颔联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1分)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1分)表达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分)
6、“连三月”写出战乱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难得。

(2分)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音讯的心情。

(2分)
7、(3分)①全、都②更加③离开(每个1分)
8、(2分)
【 C 】
9、(4分)(1)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是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3
分,注意“夫”“从”“道”德意思)(2)学习者最大忌讳,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10、(3分)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

(2分)学习要不耻下问,不断思考。

(1分)(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11、这种植物是桃树。

这一回的主要叙述了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玉帝派他权管那蟠桃园,待桃熟大半设法偷桃,尽他享用,王母娘娘做“蟠桃胜会”,却见花果稀疏,齐天大圣又入老君宫阙,偷吃了五个葫芦金丹,玉帝大怒,齐天大圣下得花果山,玉帝派天兵天将前去捉拿。

(意对即可)
12、答题要点:①简爱:自尊自主,判逆反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感情丰富,勇敢执着。

(能结合具体情节分析)②外表阴郁冷酷,内心善良、刚毅、倔强不屈;追求独立。

(能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1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3分)
14、姥爷冷酷无情,对孩子们缺少宽容和爱心。

如文中写到他用树枝抽打表格萨沙,“每一下都是一条红红的肿线”,“姥爷一个箭步冲上来,推倒了姥姥,把我抢了过去。

”并且“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摔,摔肿了我的脸。

”而他之所以这么狠毒地打孩子,只不过是因为我的无知和好奇,染了一块白桌布。

(6分)
15、文中写姥姥和妈妈的文字不多,但可以他们对我的疼爱和保护衬托出姥爷的狠毒;同时也表现出我所生活的家庭中并非全是冷漠、算计以及伤害,也还有珍贵的人间温情。

(3分)
16、从两句中任选一句品析。

(3)示例:(A)句描写了姥爷责打萨沙时屋子里令人窒息的寂静,表现了我心里当时被极度的恐惧所充斥。

示例:(B)句采用动作描写,表现出姥爷多我的仇恨和狠毒,“冲”“推”“抢”三个动词用得准确,富有表现力。

17、(4分)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通过马自述自己遭到不公正待遇后装瞎一事,表达对遭逢不幸、自我惩罚者的同情与感慨
18、(自己为主人出生入死,而主人却为“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骂自己“瞎马”,是对自己投错了主人、是“睁眼瞎”的沉痛的悔恨。

)((3分)
19、(3分)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20、(4分)
(1)本文勾勒了马“巍然”、“粗壮”、“削竹般的耳朵”等外貌特征,又用牛和鸡来衬托,意在突出马出类拔萃的形象以及“我”对马的深厚情感。

(2)一匹杰出的战马在遭到不公正对待后自我毁弃的抗争,与平庸的牛、鸡安享平凡的生活形成对照,表达了对遭逢不幸、自我惩罚者的同情与感慨。

(一点2分)21(5
分)(1)答“值得”的,参考要点:①突出了命运对它的不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②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结局对主题(怀才不遇)的表达显得更深沉有力;③即使不在战场上驰骋,也可以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2)答“不值得”的,参考要点:①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瞎”;②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③没必要后半生“装瞎”,它可以睁大眼睛堂堂正正地驾辕出力,体现自身价值。

(说明:要有观点,有分析。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
三、阅读写作(60分)
21、(60分)作文,评分标准见下表。

A 内容B语言C篇章评分细则一类卷(60-54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切合题意(论点明确论证充分)语句通顺没有语病条理清楚段落分明以5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余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得满分);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53-48分)内容较具体中心明确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证比较充分)语句通顺偶有语病条理较清楚段落较分明以5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余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三类卷(47-42分)内容尚具体中
心较明确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论证比较充分)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条理较清楚以4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上述三项条件,获得基准分;②其中B项比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上述两项情况的酌情减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