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美术教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最新7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最新7篇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彩陶的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学具: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播放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让学生教学观察、讨论,并做好记录。
(二)发展阶段播放作品让学生欣赏,教师根据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从器皿的外形上、纹饰上、釉色上来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解。
(三)课后拓展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
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
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
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通用14篇)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通用14篇〕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通用14篇〕小学美术教案篇1教材分析^p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究教学目的: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部分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才能。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3、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
水粉笔墨水宣纸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
水粉笔墨水宣纸教学过程:活动一: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老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明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二: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展示课件图片四、图片五和图片六)老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老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三: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风光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答复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
小结:这些风光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
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
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四:老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2024年完整版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课件内容完整

2024年完整版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课件内容完整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线条的魅力(1)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线条的运用方法。
2.第二课:色彩的世界(1)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的三原色。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调配颜色,创作出美丽的画作。
3.第三课:图形创意(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图形元素,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通过创意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图形进行创作。
4.第四课:画出心中的风景(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景,了解风景画的基本构图方法。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画出心中的风景。
5.第五课:手工制作(1)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剪纸、泥塑等。
(2)通过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6.第六课:走进名画(1)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了解名画的背景和创作方法。
(2)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模仿名画,提高审美能力。
7.第七课:动画制作(1)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
8.第八课:创意绘画(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绘画。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独立创作,提高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知识点针对每个课题,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
3.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
4.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创作思路。
2.作品评价:关注学生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和技巧。
3.课后评价: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5篇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5篇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2、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引导阶段: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
(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
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1、发展阶段: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课后拓展:1、欣赏名家肖像画。
2、用更多的方法、风格来绘制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美术”第7课《美丽的家园》。
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了家园的构成元素,包括房屋、树木、花草等,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描绘出美丽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的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和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出家园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
学具:画纸、铅笔、水彩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家园的构成元素,分析绘画技巧,示范绘画步骤。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4.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家园2. 板书内容:(1)家园的构成元素:房屋、树木、花草等。
(2)绘画技巧:线条、色彩。
(3)绘画步骤:构图、勾勒、上色、修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园”为主题,运用线条、色彩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园。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家园,发现生活中的美。
(2)开展家园主题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其他绘画材料,如水粉、油画棒等,丰富画面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描绘家园的基本技能,提高审美情趣,热爱生活,热爱家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运用5.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设计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活动。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五篇(最新)

【#教案# 导语】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
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
接下?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1.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2.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在涂绕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四年级美术人教版教案10篇

小学四年级美术人教版教案10篇一、激趣导入(分目标:语言沟通直接导入,激发同学爱好。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老师设问内容:同学们喜爱做嬉戏吗?我们来一起做个小嬉戏,请你在我的描述猜出一件物品,(投影逐一消失)1、这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2、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3、他有各种外形,颜色也丰富多彩4、我们喝水时也要用到它同学行为:猜谜并渐渐靠近答案。
(杯子)师:好我们今日就来学习杯子的设计(出题)二、第一环节赏析探究(分目标:小组探究,进一步激发同学的爱好,生动直观的让同学了解杯子的功能)1、合作学习小组探究问题设计:他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小小的杯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很少有人会留意它。
那就请你认真看看黑板上的这个杯子,(用手指示贴着的杯子他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同学行为:杯体、杯把、有的有盖子…….老师追问:杯子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同学行为:杯体盛水,杯把手握,盖子可以保温也可以防止灰尘……2、小组分析问题设计:今日我给每组同学都都预备了一个各有特点的杯子,那你找一找这些杯子特点在哪里?它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请小组一起找一找会有什么新发觉呢?(小组分析各种杯子特点和功能)问题设计:同学们争论的真喧闹,哪组情愿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杯子特点在哪?第一层次:同学行为:汇报(第一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保温杯,它可以保温。
问题设计:1、我们都知道钢是很简单导热的,那这个保温杯为什么会保温呢?2、是什么材质的?3、两层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温,对吗?4、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过滤网)同学行为:观看分析杯子的设计可以总结出,材料的特性。
以及杯子滤网的设计可以让茶叶喝不到嘴里。
学校四班级美术人教版教案篇2教学目的1、畅想将来的人事、物,让同学对将来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
3、从小立志,树立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实际,对将来绽开合理的想象。
课前预备:彩色绘图颜料、体现科技进步的图片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将来的你会是怎样的?将来的世界又将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畅想。
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6章《色彩的奇妙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三原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色彩的搭配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混合的原理、色彩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识别和运用、色彩的冷暖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色卡、颜料、画笔、调色板、教学PPT。
学具:彩笔、水粉、画纸、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讲解三原色的定义和特点。
(2)演示色彩混合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3)讲解色彩的冷暖,举例说明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视觉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幅画作为例,分析其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以三原色为主的画作,注意色彩的冷暖搭配和情感表达。
5.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三原色:红、黄、蓝3. 色彩混合: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4. 色彩的冷暖:暖色:红、橙、黄;冷色:绿、蓝、紫5. 色彩的情感表达:快乐、温暖、宁静、神秘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三原色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要求冷暖搭配和谐,表达出一种情感。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但在色彩混合的原理掌握上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线条的动与
xx》
课题:人教版美术教案《线条的动与静》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学习了解线条这一绘画语言表现线条的动与静。
线条的动与静(人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利用直线或曲线完成一幅主题创作;丰富作品表现力。
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重点:(人教版美术教案)感受、理解线条曲直所表现出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表现。
教学时间:共1~2课时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准备:
人教版美术教案《线条的动与静》范画、欣赏图片(建筑物、马路、等具有挺拔直线效果的图片,水波、柔软物体随风飘动、花样滑冰的冰刀痕、自由体操中的彩带操、电线、飘舞的雪花等。
音乐。
各种绘画《线条的动与静》将用到的工具。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方形的纸飘落的轨迹,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记录下来。
2、观察教室里的门、窗框、墙角线、桌子、讲台等线条,用线条记录下来。
比较一下1、2两次观察记录下的线条的区别。
(直线与曲线)
学习教材P2页内容: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体验静止与流动的感觉。
举例说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师小结:平直的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表现静止、稳定的感觉,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
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越,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
发展阶段:
怎样画好直线:执笔、运笔(手臂的姿势)、力度等。
强调不要用尺子。
学生试着练习练习画横、竖、斜等长、短直线。
欣赏现代建筑、马路、路灯等具有挺拔感的物体图片,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感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怎样表现?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具有、稳定、直线挺拔感的画面来表现,注意画直线时不要用直尺。
(以上内容可集中放在第1课时完成,人教版美术教案)
以下内容集中在第2课时完成:
曲线的变化:同样粗细的曲线、有粗细变化的曲线。
播放音乐,听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流动、婉转、悠扬、轻重、高低等变化,用笔边听边跟着随意画,看看可以画出什么样的曲线。
小结曲线的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长短,用色的干湿、浓淡,运笔的轨迹如跳跃、连续等笔触的变化,都会出现非常丰富多样的曲线效果。
欣赏水波、柔软物体随风飘动、花样滑冰的冰刀痕、自由体操中的彩带操、电线、飘舞的雪花等图片,说说这些景致适合用怎样的线条曲线来表现。
欣赏课本上表现动感的图片,重点欣赏敦煌壁画《伎乐天》,感觉古人的精美表现。
选择一个具有动感的画面,用曲线来表现。
(在音乐声中单独完成)作业展评:说说你对同学作品的看法,有什么地方画得比较好,什么地方值得修改。
收拾与整理:
洗刷画具,清理画室。
《线条的动与静》课后拓展:
课后,观察现代建筑中哪些地方用了曲线,使建筑更美丽的。
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有直线、曲线共存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