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公示语翻译的文献综述

公示语翻译的文献综述

公示语翻译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各大城市公共场所的双语公示语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投资或旅游,公示语成为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并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对中国形象的一次检验。

然而,国内的公示语环境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表示(罗选民,2006),所以,加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和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去改善公示语翻译的质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加,全国各地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汉英双语公示语,而公示语英译也成了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但这一现象背后却存在很大的隐患—公示语英译错误比比皆是,许多译文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这严重的损害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对外形象。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02年对“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进行立项赞助,并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2005年9月,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众多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并参与研讨。

而关于公示语英译的学术论文也层出不穷。

据袁良平、汤建民(2007)的统计结果,近三年来对公示语翻译问题的关注明显增多。

在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方面,王银泉、陈新仁(2004)对公示语英译实例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划分,如交际信息失真、实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等,并提出修改。

从文本类型的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张美芳(2006)将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用于分析澳门的公示语英译。

从公示语功能特点及语言风格角度探讨论公示语英译,吕和发(2004,2005)指出英语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所展示的信息状态既有“静态”也有“动态”,并提出了具体事例。

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罗选民和黎土旺(2006)用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来指导公示语英译。

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作者:王明月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5期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中较为新颖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公示语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公示语的定义公示语(Public Sign),从字面意义来看,可以阐释为公共场合展示的语言标示。

在翻译研究领域,研究者对于公示语定义如下:用于公共场所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目的的一种特殊应用文体。

它的定义涵盖了之前被称之为标语,警告语,标示语,告示语等广泛应用于广告、商业、运输、交通、政治各个领域中的词汇含义。

如今,公示语一词已经取代这些词汇,作为它们的集合体,成为通用的被大家公认的流行词。

二、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公示语翻译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中包括历史和历时研究,公示语翻译研究在国外有着比较长的发展历史,现在已经较为成熟和规范。

“在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起步较晚,实际上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许多语言学、翻译学学者对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掀起了持续高涨的热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

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正式起步于1989年,随后迅速发展,参与面逐步扩大,进入21世纪后业已成为中国专家、学者和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开始凸显自身独有的研究特点。

”[1](一)公示语翻译研究方向综述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方向:1.特定地区公示语翻译调查分析如《公示语翻译问题实例举隅》(万正方,2005)、《北海公园公示语及景点提示语翻译十问题浅谈》(金龙,2005)、《王教授公示语翻译研究系列》(王银权,2006、2007)、《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不容忽视的软件建设—浅析目前成都市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之问题》(郭力嘉,2008)、《公示语翻译的再思考》(邵有学,2009)等。

2.公示语翻译错误归类,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如《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赵小沛,2003)、《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及对策》(韩洁,2007)、《“和谐”号之不和谐:动车组公示语翻译失误分析》(王银泉,2009)等。

公示语英译综述

公示语英译综述
( ) 讨 的 内容 一 探
示 、 示 、 示 与其 生 活 、 产 、 命 、 态 、 业休 戚 相 关 的 警 标 生 生 生 生 文 字 及 图 形信 息 o J 明 显 , 示 语 与 人 们 的 生 产 和 生 活密 很 E 1 公
切相联。

从 以 上定 义可 以看 出 , 公示 语 涉及 到 的范 围非 常 大 , 其 分 类 标 准 也不 相 同 。通 常 按 照 用 途 来 划 分 , 以分 为 交 通 可 和 道 路公 示语 、 共 场 地 公 示语 、 游 公 示语 、 业 公 示 语 、 公 旅 商 环 保 公示 语 等 。2 L 公示 语 被 认 为是 一 个 城 市 文 明 的 标 志 。通 常 含有 四大 功能 : 示性 、 示性 、 指 提 限制 性 和强 制 性 。笔 者 认为 , 可 以 也 根 据 P trN wm r ee e a k的 理论 , 公 示 语 分 为 信 息 型 文 本 和 将
除 此 之 外 , 涉 及 到 其 它 公 示 语 英 译 的 问 题 。例 如 徐 也
慧 晶在 《 示 语 英 译 之 我 见 》 就探 讨 了提 示 性 公 示 语 、 公 中 指 示 性 公 示 语 、 制 性 公 示 语 、 制 性 公示 语 、 告 性 公 示 语 限 强 广
及 环 保 性 公 示 语 等英 译 问题 [ 。 8 ]
21 0 1年第 2期 ( 第 1 期) 总 6 2
牡 丹 江教 育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M UDANJANG I COLL EGE OF E DUCATI ON
N o.2,2 1 01
S ra . 2 e i lNO 1 6
公 示 语 英 译 综 述

简论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简论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简论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公示语向来被称为“城市的面孔”,即其作用相当于为所有来到中国的游客所发的第一张有关中国城市形象的“名片”。

因此,这张“名片”质量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着外国友人对中国这个国家第一印象的好坏。

然而公示语的翻译问题却不计其数、层出不穷,这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示语本应当发挥的作用,而且还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将汉语公示语的英译研究放在辽宁省,以大连、锦州、沈阳这三座城市为例,把实地调查与相关理論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对整体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辽宁省内公示语翻译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借此彰显城市魅力,从而达到振兴东北经济带的目的,并有助于促成“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

标签:辽宁省;公示语翻译问题;规范化;解决策略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因此,中国在各方面必须以大国的标准和姿态严格要求自己。

在这一背景下,英语公示语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公示语的翻译问题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翻译问题便显得至关重要了,然而,公示语的误译、错译等问题,不仅污染了城市的语言环境,同时也损害了城市的国际形象甚至造成了资源浪费,错误严重时还会对沟通造成影响,使我们的国家形象蒙受巨大损失。

国内对此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但尽管如此,公示语翻译这一领域还是翻译学研究新的领域。

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以及学者都对公示语翻译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而从整体上看,公示语翻译研究成果却还存在着诸如术语不统一、题材及体裁过于单一化、缺乏创新性、单词拼写错误、词义与词性错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语法错误(包括单复数等细小错误)、错译、甚至修辞格无法完全对应、逐字翻译以及中式英语(Chinglish)等缺憾。

鉴于此,我们综合翻译界各家之论点,对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加以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对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及思考论文

对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及思考论文

对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及思考论文对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及思考论文英文public signs,汉语中既可叫公示语,也可译为标记语、标示语、揭示语、警示语等等。

它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简明易解的图示,抑或文字与图示兼用,表示对受众的某个要求或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

它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对当前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基于调研,我们发现市人民公园里公示语的英文标识非常混乱,错误或不规范的外文翻译随处可见,在当前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这种状况与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观念格格不入。

归纳起来,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六种问题:1.望文生义,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翻译。

也可以说是胡译或乱译。

例如:“叠水”译为Layer after layer water(参考译文:Water Pyramid);“人民公园医疗救护点”译为People Garden Doctor Saving Place(参考译文:Clinic)等。

2.不符合国际上通用惯例的翻译。

主要表现为单词拼写、大小写错误。

例如,“消夏园”译为Summer park(参考译文:Summer Garden);“水族园”译为Aquatic animal spark(参考译文:Aquatic Animals’Garden)等。

3.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而生硬“移植”的翻译。

主要表现在街道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上。

例如,“和平路”译为Peacefulroad(参考译文:HepingLu);“劳动路”译为Laborroad(参考译文:LaodongLu)等。

4.意思走了样的翻译。

主要表现为词汇选择错误。

例如:“公厕”译为Hygiene(参考译文:PublicLavatory/Toilet);“儿童乐园”译为Children’s play ground(参考译文:Children’s Funfair)等。

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公示语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我国新世纪以来,公示语翻译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示语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公示语翻译研究进行综述,梳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首先回顾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概述了研究的主要阶段和转折点。

接着,本文对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翻译标准、策略选择、文化适应性等方面,并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文章还对公示语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如误译、文化冲突、信息丢失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展望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未来趋势,强调了跨学科研究、技术应用、国际化视野等方面的重要性,以期为公示语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促进我国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提升和翻译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分析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公示语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示语不仅涉及到公共服务领域,如交通指示、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也关系到商业、旅游、文化等多个行业。

公示语的准确翻译对于保障信息的有效传达、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公示语翻译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公共场所和服务机构已经意识到双语或多语种公示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翻译服务。

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直译、错译、文化差异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信息误解,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学术界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性、语言规范性以及翻译策略等问题。

同时,随着翻译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在公示语翻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为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

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龙江华,湖北民族学院教师。

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龙江华(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摘 要] 公示语翻译是净化语言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国际化大都市、促进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比较缺乏体系性和规范性,且多以实证研究为主,重复研究的现象较普遍。

此外,各文化主管部门对公示语翻译及其研究重视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公示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公示语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公示语翻译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公示语; 汉英翻译; 目的论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7)09-0128-04 公示语翻译研究在国外有比较长的历史,现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和规范。

而在中国,尽管汉语公示语作为一种特定功能的文本形式应用历史悠久,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手段也是源远流长,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因而对公式语的汉英翻译研究也很少。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加入W T O ,中国与国际的友好往来及各个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各大城市也都加速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因而在公共场所添加英文标志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一些城市不规范、不地道、不准确甚至贻笑大方的英语公示语已经对我国的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渐渐引起一些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更是掀起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的热潮。

“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组的成立、“e -signs .inf o 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网站的开通、《汉英公示语词典》的出版、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的召开、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国译协推出的“完善城市公示语翻译”系列公益活动以及遍及全国各地的英语公示语纠错活动等把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及其研究推向高潮。

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 键词】 关 公示 语 ;汉 英翻 洋 :翻 洋研 究
[o:03 66i n17 — 5 1 0 0 . 2 di1. 9 .s.6 19 8. 1.1 2 ] 9 s 2 1 0 【 图分 类 号 ] 3 59 中 H 1.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6 19 8f0 0— 11 0 文 17 — 5 1 1110 0 — 4 2 1
标 语 口号 等 。在 世 界 一 体 化 和 经 济 全 球 化 的推 动 下 ,2 1世 纪 我 国 公示 语 翻 译 研 究 业 已取得 重大 突 破 。呈 现 出不少 亮 点 ,但 从整 体 上看 还存 在 译 , 北 京 第 ■外 国语 学 院 于
Ab t a t a ain o u l in e e t t el v l fit r ai n lz t n o o n i n n o sr cin o i .a rg o r s r c : n l t fp b i sg s rf cs h e e e n t aiai fs f e vr me t n t t fa c t e i n o Tr o c l o n o o t o c u o y e e i a W h t e e u e o u l in s c re t rn t i n u n e i n e n t n ma e P e e t , n c iv me t h v v n Chn . e h rt s fp b i sg s i o r c o o l if e c t i tr ai a i g . r s n l ma y a he e n s a e h c w l l s ol y
20 0 2年 成 立 了公 示 语翻 译 研 究 中心 ,并 刈 “ 英 汉 公示 语 翻 译研 究 ”课 题 进 行 立 项 。2 0 0 3年 , “ 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各大城市公共场所的双语公示语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投资或旅游,公示语成为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并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对中国形象的一次检验。

然而,国内的公示语环境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表示(罗选民,2006),所以,加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和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去改善公示语翻译的质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加,全国各地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汉英双语公示语,而公示语英译也成了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但这一现象背后却存在很大的隐患—公示语英译错误比比皆是,许多译文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这严重的损害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对外形象。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02年对“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进行立项赞助,并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2005年9月,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众多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并参与研讨。

而关于公示语英译的学术论文也层出不穷。

据袁良平、汤建民(2007)的统计结果,近三年来对公示语翻译问题的关注明显增多。

在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方面,王银泉、陈新仁(2004)对公示语英译实例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划分,如交际信息失真、实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等,并提出修改。

从文本类型的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张美芳(2006)将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用于分析澳门的公示语英译。

从公示语功能特点及语言风格角度探讨论公示语英译,吕和发(2004,2005)指出英语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所展示的信息状态既有“静态”也有“动态”,并提出了具体事例。

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罗选民和黎土旺(2006)用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来指导公示语英译。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合肥工业大学的张苇(2007)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汉语公示语英译。

从文化角度阐释公示语英译,万正方等(2004)强调了公示语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从翻译原则、策略、方法等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王银泉、陈新仁(2004)提出“约定俗成”是不容忽视的翻译原则。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公示语英译实践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除了必备的语言能力之外,公示语翻译工作者还需具备跨文化意识,为加强对公示语译文质量的检验应加强对国外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借鉴。

本文旨在基于对公示语进行全面的介绍的基础上,用语用合作原则分析公示语翻译错误,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最终有效避免各种错误及不规范现
象的产生,充分发挥公示语的各种应用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促进国家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