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产地

合集下载

杭州购买丝绸攻略

杭州购买丝绸攻略

杭州购买丝绸攻略1. 引言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丝绸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丝绸资源。

无论是丝绸制品的品质还是款式都非常出色。

对于前来杭州旅游的游客来说,购买丝绸制品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

本文将为你提供杭州购买丝绸的攻略,帮助你顺利地购买到满意的丝绸制品。

2. 选择购买地点2.1 丝绸市场杭州有许多丝绸市场可供选择,其中最知名的有西湖文化广场丝绸市场、河坊街丝绸市场和清泰街国际丝绸城。

这些市场汇集了各类丝绸制品,品种繁多,价格适中。

2.2 品牌店铺如果你对品质有更高要求,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品牌店铺,在这些店铺购买的丝绸制品往往有更好的品质保证。

例如杭州刘文衬、雅灵素等。

2.3 在线购买现在互联网的发达,也可以尝试在线购买丝绸制品。

例如在京东、淘宝等平台上搜索“杭州丝绸”,可以找到许多店铺提供的丝绸制品,同时可以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

3. 丝绸的选购注意事项3.1 鉴别真假在购买丝绸制品时,首先要学会如何鉴别真假丝绸。

可以通过触摸、烧毛、观察纹理等方法来判断,如果实在不确定,可以请店员提供专业的鉴别证书。

3.2 注意品质购买丝绸时,要注意其品质。

一般来说,品质好的丝绸制品质地光滑,手感柔软。

可以问店员有关产品的详细信息,比如丝绸的密度、纱线的扭度等。

3.3 注意颜色丝绸制品的颜色也是选购时需要注意的。

颜色是否鲜艳、是否均匀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美观度。

可以在灯光下观察,确认颜色是否符合个人喜好和需求。

3.4 注意款式除了品质和颜色外,款式也是购买丝绸的重要考虑因素。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款式,比如花纹、图案、风格等。

4. 丝绸价格范围丝绸制品的价格根据品质、款式和品牌等因素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普通的丝绸围巾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而一些高端丝绸衣物或床上用品的价格可能会更高。

购买时要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作出选择。

5. 注意事项在购买丝绸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保持票据:购买丝绸时,一定要保留好购物小票,以备后续维权或退换货的需要。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精湛的丝绸工艺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丝绸,不仅是一种柔软华贵的面料,更是苏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象征。

那么,苏州的丝绸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苏州丝绸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学家在苏州地区的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的纺织工具和丝织品残片,这表明早在数千年前,苏州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养蚕缫丝和纺织丝绸。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地区的丝绸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吴国,重视蚕桑和丝绸业,丝绸成为了吴国的重要物产之一。

吴国的丝绸通过贸易和交流,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苏州丝绸的名声开始逐渐传播开来。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苏州的丝绸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丝绸生产,丝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此时的苏州丝绸,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欧洲,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商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苏州地区相对较为安定,加之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苏州的丝绸业持续发展。

这一时期,苏州丝绸的品种和花色不断丰富,丝绸的织造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

隋唐时期,是苏州丝绸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苏州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丝绸产地之一,朝廷在苏州设立了官营的丝绸织造机构,专门为皇室和贵族生产高品质的丝绸。

同时,苏州的民间丝绸业也十分繁荣,丝绸贸易活跃,苏州丝绸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地。

宋元时期,苏州丝绸业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丝绸品种和织造工艺,如宋锦、缂丝等。

这些丝绸制品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成为了当时丝绸中的珍品。

明清时期,苏州的丝绸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苏州成为了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苏州丝绸业的盛况。

苏州的丝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大量出口到欧洲、美洲等地。

中国七大丝绸之都,四大名绣,四大名锦(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七大丝绸之都,四大名绣,四大名锦(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七大丝绸之都,四大名绣,四大名锦(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中国七大丝绸之都中国东部地区的杭州、苏州、湖州、吴江盛泽、嘉兴、无锡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南充先后被中国国家相关单位授予“中国绸都”的荣誉称号。

杭州丝绸浙江杭州。

“丝绸之府”。

汉代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国外。

全国丝绸信息中心。

建有中国丝绸博物馆。

余杭区是国家确定的“丝绸织造基地”。

苏州丝绸江苏苏州。

唐宋时就是全国丝绸中心。

建有苏州丝绸博物馆,是中国第一所丝绸专业博物馆。

苏缎与云锦、杭罗被列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三大名产。

湖州丝绸浙江省湖州市。

湖州素有“湖丝衣天下”的美称。

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钱山漾出土了一批丝线、丝带和没有碳化的绢片成为世界丝绸最老的寿星。

盛泽丝绸江苏苏州。

盛泽先辈曾经创造了“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辉煌。

“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

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

嘉兴丝绸浙江省嘉兴市。

建有嘉兴丝绸园,是先进的丝绸工业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无锡丝绸江苏无锡。

中国编丝织绸的基地。

无锡丝绸起源商末,明清以来兴盛于农村。

无锡缫丝生产居全国之冠,在国内外享有“丝都”之誉。

南充丝绸四川南充嘉陵区。

中国西部惟一的“中国绸都”。

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来宾/南充/六安/晋城)之一。

二、中国四大名绣中国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和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江苏省苏州。

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

苏绣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

苏绣作品主要有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湘绣湖南省长沙。

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

调研报告杭州丝绸

调研报告杭州丝绸

调研报告杭州丝绸1. 引言杭州丝绸作为中国传统的名优丝绸品牌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杭州丝绸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背景信息杭州丝绸作为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原丝资源和独特的传统工艺。

自古以来,杭州丝绸以其细腻的质地、华丽的图案和独特的工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杭州丝绸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3. 市场概况3.1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杭州丝绸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据统计,2019年杭州丝绸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发展,杭州丝绸市场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3.2 消费者需求杭州丝绸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人群,年龄以30岁以上的中年人为主。

他们对品质要求较高,注重丝绸的材料和工艺。

同时,杭州丝绸还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在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店也有一定的销售。

3.3 市场竞争杭州丝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1.产品竞争:各品牌之间在产品质量、设计和工艺上展开竞争,努力提供更优质的丝绸产品。

2.渠道竞争:各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模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3.品牌竞争:知名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4. 杭州丝绸的发展机遇4.1 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杭州参观旅游。

丝绸是杭州的传统特色文化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旅游消费能力。

因此,杭州丝绸行业有机会通过与旅游景点的合作,将丝绸产品推广给更多游客。

4.2 中高端消费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高端消费群体不断壮大。

这些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有较高要求,愿意为优质丝绸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杭州丝绸作为名优丝绸的代表,有望受益于中高端消费升级的趋势。

4.3 品牌文化的挖掘杭州丝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挖掘品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蚕丝产地_精品文档

蚕丝产地_精品文档

蚕丝产地蚕丝是一种高贵、珍贵而又古老的天然纤维。

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朝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前后。

至今,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蚕丝产地。

蚕丝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合蚕的生长。

其中,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云南等省份的蚕丝产量最高。

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蚕丝产地之一。

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蚕的生长和发展。

四川的传统养蚕技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成为了中国蚕丝业的重要基地。

江苏省与浙江省也是重要的蚕丝产区。

这两个省份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桑树和蚕桑。

江苏和浙江的蚕丝业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纹理而闻名,被广泛用于制作高档的面料和丝绸产品。

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也是中国蚕丝的重要产地。

安徽的蚕桑种植历史悠久,技术独到。

安徽的蚕丝品质优良,丝绸产品精致细腻,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湖南省是中国南部的一片宝地,也是蚕丝的重要生产基地。

湖南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非常适合蚕桑的种植,造就了湖南的蚕丝业繁荣发展的现状。

云南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蚕桑种植区。

这里的山区气候凉爽湿润,土壤肥沃,适合蚕的生长。

云南的蚕丝产量虽然不及其他省份,但其优质的蚕丝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除了这些省份之外,中国的其他地区也有少量的蚕桑种植。

例如,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都有一定的蚕桑产业。

尽管这些地区的蚕丝产量相对较低,但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蚕丝产地的选择不仅仅取决于气候和土壤条件,还与人们的养蚕技术、种植规模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的蚕丝产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和生产模式。

无论是传统的养蚕织造还是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中国蚕丝产地都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作为蚕丝的主要产地,中国的蚕丝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蚕丝面料和丝绸产品因其高质量、卓越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意义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在未来,中国的蚕丝产地将继续保持创新和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精美蚕丝产品。

我国丝绸的主要产地

我国丝绸的主要产地

我国丝绸的主要产地
我国丝绸的主要产地:
(1)我国丝绸的主要产地有: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广西。

(2)四川省南充市。

四川省南充市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

南充丝绸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

南充是西部地区唯一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的城市。

该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是川东北经济、商贸、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中心,是全国四大蚕茧丝绸生产基地之一。

南充目前的绸缎生产销售量、丝绸制成品销售量、丝绸出口创汇为西部地区第一名。

全市已具有桑、蚕、种、茧、丝、绸、绢和印染、针织、服装、丝毯、丝绸床上用品、蜀绘丝绸工艺品、丝织机械、丝绸科研、教学以及内外销售等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最配套的茧丝绸产区。

(3)浙江省湖州市。

浙江省湖州市素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著称全国。

湖州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自远古以来盛名不衰。

湖州缓绢以其精美绝伦远销全国、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誉,其间也经历了艰难的曲折。

丝绸面料的产地与国际认可证书

丝绸面料的产地与国际认可证书

丝绸面料的产地与国际认可证书1. 引言丝绸面料一直以来都是高端时尚品牌的首选材料之一。

作为一种优质的天然纤维材料,丝绸具有独特的光泽和柔软的触感,广泛用于服装、家居装饰和其他各种领域。

然而,要确保丝绸面料的质量和可靠性,对其产地和国际认可证书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丝绸面料的产地以及相关的国际认可证书。

2. 丝绸面料的产地2.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丝绸面料的主要产地之一。

中国的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

丝绸面料在中国的经济地位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中国的主要丝绸产区包括浙江、江苏、四川和湖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养蚕和生产丝绸。

2.2 印度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丝绸面料生产国,印度的丝绸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和传统的印度图案而闻名。

印度的丝绸产区主要集中在印度南部的坎纳达邦和泰米尔纳德邦。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养蚕和生产高质量的丝绸。

2.3 法国法国是欧洲重要的丝绸面料生产国之一。

法国的丝绸产区主要分布在里昂和图尔。

这些地区以其传统的丝绸手工艺和卓越的纺织技术而闻名。

法国的丝绸面料以其高端品质和精湛的工艺受到全球时尚界的推崇。

2.4 其他国家除了中国、印度和法国,丝绸面料的主要产地还包括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也都有着悠久的丝绸历史和独特的丝绸文化。

它们的丝绸产区主要分布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日本的京都和韩国的京畿道。

3. 国际认可证书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质量可靠的丝绸面料,国际上设立了一系列的认可证书和标准。

这些认可证书和标准对丝绸面料的产地、质量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和认证,为消费者提供了信任和保障。

3.1 Oeko-Tex标准Oeko-Tex是一个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丝绸面料认证标准。

该标准主要关注纺织品的环境友好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

具有Oeko-Tex认证的丝绸面料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其无害物质的含量符合国际标准。

3.2 GOTS认证GOTS(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是世界上最广泛认可的有机纺织品认证标准之一。

【最新精选】缯国──中华古代丝绸文化的发源地

【最新精选】缯国──中华古代丝绸文化的发源地

缯国──中华古代丝绸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丝绸古国,距今六、七千年以前,就开始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了。

在此后四、五千年时间内,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因而被古代世界各国称之为“丝国”。

现存最早的有关纺织技术的记载见于《周礼•考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古代纺织品丝、麻的练染工艺。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

三入为纁(音xun,意为浅红色),五入为緅(音zou,意为黑中带红的颜色),七入为缁(音zi,意为黑色)。

”“荒氏湅(音lian,意为把生丝煮熟)丝,以涚(音shui,意为温水)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暴之。

昼暴诸日,夜宿诸井。

七日七夜,是谓水湅。

湅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而沃之,而盝(音lu,意为过滤)之,而涂之,而宿之。

明日,沃而盝之,昼暴诸日,夜宿诸井。

七日七夜,是谓水湅。

”《考工纪》并没有记述丝绸纺织的源头在何方?就让我们就循着历史的足迹在苍山大地上探寻一二。

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距今4000年左右,夏代“少康中兴”之时,少康传位给长子杼(一作予),其次子曲烈被封于缯(音zeng,一为丝织品的总称,二指系着丝绳的短箭。

刘向《战国策•楚策》有“治其缯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句。

“缴”音jiao,指丝绳。

“缯”亦作“鄫”,见谭其骧教授《中国历史地图册》夏全图),为夏代的方国。

曲烈是鄫国的始封国君,城邑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向城镇的鄫城前、鄫城后两村之间。

因为它处于沂蒙山区向黄淮平原过渡的地带,有东西泇水环抱,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宜桑麻生产,多产丝麻编织品“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丝绸产地篇一:中国丝绸产业分析报告中国丝绸产业分析报告【产业定义】丝绸兼具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为农民致富、扩大就业、保护生态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丝绸业(或称为蚕丝业)包括蚕桑种苗繁育、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丝绸印染整理、丝绸服饰加工和丝绸流通贸易等多个生产流通环节,是以茧丝绸为纽带,以出口创汇为主的跨越农工贸的外向型行业。

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丝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现状描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着明显的数量优势:蚕茧、生丝等原料产品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生丝出口总量的80%以上,绸缎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丝绸制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

因此,丝绸产业最为我国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特色出口产业之一。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国际消费格局的变化,世界丝绸业生产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

中国丝绸产业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其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研究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在向国际化迈进。

但中国丝绸行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整个丝绸业还存在着产业分散,技术条件简陋,中国丝绸的知名品牌较少,丝绸产品质量低,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等劣势,导致整个丝绸行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随着中国进入gDp 高成长时期,东部地区的丝绸业将面对人力成本、土地费用等的上升,使得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蚕丝业的发展优势在逐渐减弱,西部地区将是我国丝绸业的原料和初加工基地,东西不地区差异成为阻碍。

最后,国内市场的低迷徘徊,对外的依存度并未改变,同时表现在丝绸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继续较大幅度的下降;汇率等因素使收益缩水,盈利能力下降,蚕丝生产稳定发展有一定的难度,企业成本上升;国外需求的萎缩,上调出口退税率能解近忧而难除远虑。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丝绸业在面临着许多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存在新的资源、新的竞争对手和新的发展机会。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丝绸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产品和结构不断优化,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作为外向型的产业,如何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际市场和国际化分工中,这对中国丝绸行业来说探究其长远发展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因素分析】一.政策分析为提升我国茧丝绸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继续保持国际上的丝绸大国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商务部于20XX年起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旨在稳步打造西部地区优质蚕桑基地,提升东部茧丝绸产业链升级,形成“东丝西桑”的产业格局。

“东桑西移”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蚕桑生产以点促面.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丝绸加工以东促西,大力提升丝绸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通过丝绸贸易以内促外,开拓国内外丝绸消费市场.培育丝绸品牌。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的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第一,东部的桑园面积在20XX年之前呈快速增长趋势,之后大幅度回落至20XX年。

20XX年东部的桑园面积比20XX年增加了近50万亩,达到400.60万亩。

此后20XX年又略有减少。

虽然桑园面积从总体看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却是明显下降,桑园面积在全国所占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

而东部地区蚕茧产量所占比例大体看仍然呈逐年减少趋势,与1999年相比,20XX年东部地区蚕茧产量的比例减少了15个百分点。

第二.中部地区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是稳中有升。

1999年至20XX年整体上属于小幅上升,20XX年增幅猛然扩大.比20XX年增加了33.20万亩。

20XX年增幅趋于稳定.与20XX年相比,增加了不到10万亩。

中部地区的蚕茧产量与桑园面积相比.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第三.西部地区的桑园面积由399.90万亩上升到754.03万亩,增加了近两倍。

西部地区的蚕茧产量增幅较桑园面积更大,由1999年的13.36397万吨到20XX年的38.19025万吨.增加了近两倍。

在全国所占份额也由9年前的33%上升到49%。

上述这数据说明,茧丝绸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在东部地区正在不断萎缩的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同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西部农村地区蚕桑产业基础薄弱。

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蚕桑产业大多仅限于为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

多年以来形成的单纯的种桑、养蚕和一些简单的蚕茧初加工.不仅没有发挥桑蚕的特点也没有利用由桑蚕带来的有利条件,从而使经济效益的增长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其次,茧丝绸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

中西部农村单个农户种桑养蚕,规模小、产量低.受价格影响较大,不易形成规模经济。

东部地区虽然是丝绸企业的聚集地.但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缺少知名品牌的支持。

”东桑西移”工程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东部地区的种桑养蚕业转移至中西部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促进我国的茧丝绸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地区多样化生产,以优质的茧丝绸原材料打造优秀的丝绸品牌。

但是目前我国丝绸生产较低的科技含量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缺少了知名品牌的支撑。

二.上下游分析中国丝绸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包括从蚕种、桑种繁育,种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织绸与印染、服装加工,贸易等环节。

中国丝绸也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蚕茧生产的基础仍较薄弱。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的深入,我国丝绸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从东部的传统产地转移至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然而,目前的生丝加工还未同步从东向西转移,西部新的蚕茧生产基地并未形成相应配套的产业链和加工服务体系,而且蚕茧生产仍未彻底改变过去的小规模、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养蚕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还不高。

随着目前“东桑西移”工程的不断推进,200个万亩以上的大规模现代化蚕茧生产基地将在中西部地区陆续建成,形成9大新兴蚕茧产区,同时还将陆续发展50个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自动缫丝机lo组以上的初级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蚕茧生产的粗放式经营现状和完善产业链条,但要彻底改变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较薄弱的现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三.外部环境1.世界丝绸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丝绸产地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世界丝绸生产中心更加集中于以我国和印度为中心的亚洲地区,而向我国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

从近几年的世界蚕茧和生丝产量统计可以看出,我国蚕茧和生丝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占的比例约为75%,比前几年略有上升,这说明我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数量优势仍在进一步扩大。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世界丝绸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世界丝绸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以前的丝绸主要生产国日本和韩国的生产迅速衰退,世界丝绸生产中心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同时,印度、越南、泰国等国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国外的经济援助,丝绸产业则迅速崛起,和我国一起成为亚洲新的丝绸生产集聚地。

因此,世界丝绸产业的结构调整导致了世界丝绸生产进一步向以我国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集中,这对我国丝绸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2.贸易壁垒加剧贸易壁垒日益影响我国丝绸出口规模的扩大虽然目前我国丝绸出口已无配额限制,但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发达国家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标准制造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丝绸产品的进入。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丝绸出口国,受到来自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此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巨大,尤其是我国丝绸印染后整理环节技术较为薄弱,在此技术壁垒面前不得不受制于人。

反倾销调查使我国丝绸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包括丝绸产品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屡次遭受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了我国丝绸产品出口的稳定。

3.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在目前的国际丝绸市场上,我国主要面临来自印度、泰国、越南、巴西等国的竞争。

尤其是印度在世界银行的资金援助下,已迅速成为世界丝绸第2大生产国,其蚕茧和生丝产量已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5%左右。

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印度从1992年至20XX年大力推广二化性蚕茧生产,大大提高了印度蚕茧的品质,已可用于生产高品位生丝。

同时,由于印度近年来对丝绸出口的重视,在国际市场对我国的丝绸出口构成了较大压力,已成为我国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强手之一。

巴西的丝绸产业主要是在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虽然在数量上尚不能对我国构成太大威胁,但其生丝品质总体优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出口贸易价格也高于我国同类生丝水平。

泰国和越南的生丝产量分别只有1000t左右,虽然在数量上尚不能与我国抗衡,且生丝质量较差,只能生产低等级生丝,但仍具有竞争优势:泰绸风格独特,深得国外游客喜爱;越南近年来已成为日本企业的海外原料生产基地,并以我国生丝为原料加工成绢丝以后再出口到日本,其绢丝出口量已占日本绢丝进口总量的三成以上,挤占的主要是我国绢丝的份额,已成为我国丝绸在日本市场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对手。

四.【国际比较】1.丝绸加工生产设备现代化程度:我国丝绸产业加工环节的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仍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在缫丝行业已基本普及自动缫丝机,而当时我国的自动缫丝机占缫丝机总数的比例仅为10%左右,经过几年的“压绪”调整,我国的自动缫丝机比例才得以快速提升,从2000年的20.5%上升到20XX 年的80%。

但自动缫丝机的使用在全国各省间分布并不均衡,尚未在全国普及。

同时,在丝绸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方面,我国与意大利等丝绸生产技术先进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2.中国的茧丝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茧丝质量仍具有较大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品种的改良,缫丝工艺的改进,中国茧丝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的蚕茧在茧丝长方面远差于日本和巴西,在解舒方面和巴西差不多,但是,远差于日本;中国的生丝质量稳步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据商务部的巴西考察报告反映,巴西的出口生丝均在5A以上的,正品率达到98%以上。

3.中国丝绸后加工能力中国的丝绸后加工能力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没有取得重大的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随着茧丝绸风险基金的实施,中国的丝绸工业在生丝混纺技术;开发粗旦,细旦等特种生丝和超薄,重磅,阔幅等丝绸新产品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在丝绸印染,防止产品褪色,防皱等染整技术仍然无法与意大利等先进国家相比,丝绸产品附加值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

4.中国的品牌效应在中国仍然没有真正形成由于中国丝绸服装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中国企业大多只是赚取加工费、原料费等中间费用,把高附加值的末端让给了单纯依靠丝绸深加工再出口的法国等欧洲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