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推行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湘江、319国道为主轴的“十字型”城市空间轴带,积极开发以浏阳、宁乡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二级城市发展轴,实施极化提高,辐射带的战略,把中心城市做强,做特、做优,将浏阳、宁乡发展成为中等城市,重点建设一批中心镇,加强市域道路、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88万,城镇人口482万,城镇化水平70% 。
另规划黑糜峰、书堂山、谷山、洪山庙、石燕湖、青竹湖、莲花山、泉水冲、象鼻窝、乌山等十个森林公园及一个野生动物园。
(三)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020年都市区人均绿地1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达到50%。规划市级综合性公园17个,主题公园13个,区级、居住区级公园69个,滨江绿带、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敞绿地共30处;沿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干线、铁路两侧布置20米以上防护林带;在月塘村、鸭嘴铺、园艺场、桃花岭等地新建苗圃、花圃。
城市概况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处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接壤,北与岳阳市交界,西与益阳市相接,南与湘潭市、株洲市相联。长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出土及1996年走马楼三国吴简的问世都震惊了国内外。
解放后,“一五”至“二五”时期,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河东,用地向北向东扩散,用地范围为北至德雅路、南至南湖路、东起韶山路、西至湘江,河西仅有几所高校。七十年代随着工业用地的扩展和部分工业用地的搬迁,开始形成城南的新开铺、井湾子工业区,城北的伍家岭工业区和河西的石岭塘、望城坡工业区。1979—1989年10年间,受“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等政策影响,基本在现中心区的范围内填平补齐,周边榔梨、坪塘等小城镇建设开始兴起。

最新武汉长沙城市总体规划对比及分析学习资料精品课件

最新武汉长沙城市总体规划对比及分析学习资料精品课件
第十二页,共13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zìxíng)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第十三页,共13页。
湖南省省会
省会省行政中心(政府驻地)。中国的省会为国家一 级行政区——一般为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 (wénhuà)、交通中心
长沙(chánɡ shā)都市 区中心城市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
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 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 两相距不足20公里,结构紧凑
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 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 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它们的留存,为今 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
区域中心城市
处于城镇体系第二层次的城镇层级。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 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在全国所处地理大区具备引领、辐射、集散 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 等多方面
综合交通枢纽为整合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 港和运输管道为一体的海陆空协同枢纽体系。综合交通 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多种 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 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 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它们的留存,为今 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
长沙是长江(chánɡ jiānɡ)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
之一,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核心。

长沙规划及岳麓区规划发展87679-PPT文档资料

长沙规划及岳麓区规划发展87679-PPT文档资料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年至2020年)》通过国务 院审批,依据城市不同区域制定了大量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规覆盖现有5个城区,并逐步扩大到农村。长沙第一次将 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到细微之处。
“六桥三环”城市骨架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致 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 400多亿元,新修、改扩了100多 条主次干道,“六桥三环”构成长 沙道路环网的主骨架。
长沙规划及岳麓区规划发展
长沙城市概况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 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和浏阳市,全市土地总面积 11819.5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5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7.7平方公里;东西长约230公里,南 北宽约88公里,总体呈狭长形。长沙东临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 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
未来重大工程:
湘江生态经济带 建设火车新货站 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 劳动路湘江大桥工程 水环境整治工程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建设长株潭轻轨 一港一站一枢纽
长沙2019年城建重点计划出台
2007年,全市拟安排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29个,年度总投资166亿多元。
其中市级10个重大项目:湘江大道工程、长沙三角洲整体开发工程、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配套工程、 劳动路湘江大桥工程、道路和停车场工程、橘子洲风景区建设工程、湘江滨水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工程、 长沙南北货站搬迁及配套工程、水环境整治工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省府生态新城
生态新城以省政府新址为核心,涵括二环线以南、暮云镇以北、韶山 路以西、湘江以东,总面积约57平方公里。新城区将建设成为一个生态 环境优美、区域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实力一流的现代化生态 型城区,成为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内正在建设“三馆一中心” (省群众艺术馆、省地质博物馆、省科技馆和省青少年活动中心)。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解说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解说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解说(2001—2020)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世纪来临之际,长沙所面临的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0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组织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2000年6月,着手编制《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一、规划的空间层次本次规划分为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四个空间层次;长株潭指长沙、株州、湘潭三个市;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槊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都市区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槊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呈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都市区为城市规模的计算区域。

二、城市性质、规模与建设目标1、城市性质长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并将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规划2020年长沙市城市人口为350万,城市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长株潭城市群远景设想远景长株潭城市群将发展成为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作效率的城市连绵区,该连绵区以三市主城区及中间地带长约90公里、宽约50公里、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范围为核心区、2050年左右,长株潭总人口将达到1600万左右,中心区城市人口可能达到800-1000万人,其中长沙450—550万人口,核心区规划采用带状组团型发展模式。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推行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湘江、319国道为主轴的“十字型”城市空间轴带,积极开发以浏阳、宁乡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二级城市发展轴,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88万,城镇人口482万,城镇化水平70%。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为:特大城市1个,即长沙市,为市域的中心城市,人口350万;中等城市2个,即浏阳市、宁乡市、都市区外建制镇83个,其中中心镇29个,一般建制镇54个,按其职能分为四类:工矿型6个,交通型3个,旅游纪念型8个,集贸型66个。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 打造内陆先锋城市 • 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
长常高速
京珠高速 机场高速
9
技术路线
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 项目导向
两型
区域
国家、中部 湖南、3+5、长株潭
规划区 中心城区
国家战略 区域协调 城乡统一布局 分区策略
10
规划方法
• 两型引领:全面贯彻两型规划理念,建立与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指标体
系,重点在土地利用、水利用、环境改善、生态保护、交通等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 具体落实。
• 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在此基础 上扩展而来的“3+5”城市群均 以长沙为核心
• 通过规划的安排,提升长沙 在整个区域中的服务和带动 能力
8
1. 修编背景
1.4 提升长沙城市核心竞争 力和可持续成长能力
• 确定长沙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
• 找到长沙提升城市职能的战略 地区
• 明确长沙未来发展的资源环境 底限,确立可持续生长的城市 空间结构
• 中心城区划定原则
• 紧凑连片原则 • 结构完整原则 • 重点包含原则 • 事权一致原则 • 土规衔接原则
• 中心城区范围
• 北至北横线 • 西至京珠西线 • 南至南横线 • 西至南北连接线
15
2.历版总规回顾与实施评价
16
长沙总规修编的历程
• 长沙是一个具有规划历史 的城市
• 各版总体规划(计划)有 着很强的延续性
6
1. 修编背景
1.2 落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
• 长沙的规划必须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 突破传统的规划思维和方式,创新总规编制思路和方法
7
1. 修编背景
1.3 提升长沙在长株潭城 市群和“3+5”城市群的 核心带动与服务作用

城市规划-长沙市城市XXXX年总体规划 精品

城市规划-长沙市城市XXXX年总体规划 精品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1.区位图长沙在全国城镇体系格局中的区位长沙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长沙在湖南省的区位2.长株潭城市圈远景设想规划图3.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长沙]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图[长沙]4.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市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图[长沙]5.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长沙]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长沙]6.规划区生态控制线规划图[长沙]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图(一城两片多点)7.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图1)长沙如此规模的扩展城市,城市能源是否有保障;有否有能源验算和后备能源的补充,是否考虑发展新能源;2)城市的发展无序,重点区域多头并进,概念过多,反而引起城市人民失焦,没有关注重点;3)城市土地供应无序,土地供应量过多过大;首先,应严格土地供应量,计划土地供应,严格控制土地取得的手段和形式,整理整平土地,政府二级市场推出土地,确保土地价值;4)政府是否有配套的资源和货币保障制度,如此大的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政府是否有完整的资源保障计划,是否,有完整的城市发展计划,具体到每年、每个节点、每个区域;5)政府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如此大的城市管理能力,是否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制度配套跟上,切忌盲目做大;6)集约管理土地,暂不开发土地统一绿化管理,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做到土地管理高效化,使城市不至于形成土地过多的表面形象;7)东二环距离城市中心过近,严重制约城市东扩,应考虑相应措施东移,较好的促使城市东移;8)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除了考虑公众的出行方便及公共交通外,还应考虑私家车辆通行,长沙应考虑设置南北的公路高架桥,形成立体公路交通体系;9)长沙城市道路人行通道过少,特别是一些新修道路,没有考虑人行通道,极大的不方便。

城市道路在修建的时候,在考虑车辆通行便利的同时,应该重视8.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不包括莲花镇和雨敞坪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乡、雷锋镇、丁字镇、长沙县的星沙街道、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黄兴镇、安沙镇、跳马镇和干杉乡,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城市空间格局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城市空间格局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 二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三是新材料产业 四是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
主攻方向
1.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电池材料产业为主, 做强现有优势产业
(1)工程机械产业 (2)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动漫游戏和数字传媒等 为主的电子信息服务与文化产业 (3)电池材料及下游衍生产品
2.以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源产业和住工产业为主, 做大新兴战略产业
3
着眼于带动全省、辐射全国、对接全球,到 2020年力争把先导区建成为“两型社会”综合 配套改革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 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 长极,实现核心区基本建成、再造一个新长沙的 宏伟目标。 ——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高新产业的集聚区 ——城乡统筹的样板区 ——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支撑发展的增长极
2
1
地区间的 竞争不断
1
2
能源短
4
成果转化 率低、产
4
5
服务业、 尤其现代
5
升级

业集群度
小、产业 关联度弱
服务业发
展严重滞 后
1
从我国周边现实情况来看,越南、印度、泰国及南亚几个国家, 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已经明显低于我国东部地区,甚至 也低于我国中部和西部较发达地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走高, 从沿海到内陆,劳动力成本也随之增加。就长沙而言,劳动力等 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削弱。近两年来,在生产要素成本 迅速提高的东部沿海,不仅是国际跨国公司,甚至连东部国内知 名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将产业转移目标地瞄向东南亚及南亚地区。 长沙周边分布有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城市带、广西 的柳州市等。这些地区的钢铁、汽车、通讯设备、电站成套设备 和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业发达,产业优势 明显。特别是武汉据有沿江大港优势,经济规模已大大超过长沙。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长沙周边城市大规模吸纳国际国内资本、技术 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从而凸现长沙的相对劣势。

长沙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ppt课件

长沙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ppt课件

岳麓工业集中区为核心,依托周边高校云集优势,突
出科技成果转化优势。
南部产业集聚区:以雨花经开区、天心经开区、
暮云经开区为核心,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生产性服

务业。

标24 题
城 市 产 业 空 间 布 局
汪 汪 标25 题


结论:

绩 在长沙推进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增强城市经济规模,以提高经济
业,加快青竹湖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加强保税中心、港口、
货站等对外物流平台建设,突出物流枢纽功能,完善新河三角
洲等滨江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商贸、居住、休闲于一体
的高品质综合功能区。
南部城区突出行政办公、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商贸、
文化创意等发展,推进省府新区、暮云组团建设,加强与株洲、

湘潭的相向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大托铺机场搬迁, 高品质规划建设大托铺、汽车南站片区等重点区域。
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
3
长沙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区位
区 位
4
长沙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北 部,地处湘江下游长 浏盆地西缘。东西长 约230千米,南北宽 约88千米。处于湘中 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 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 地,地势南高北低, 丘涧交错、红岩白沙。 地貌基本上是山地、 丘陵、岗地、平原各 占四分之一
汪 汪 标20 题
对内交通空间结构
构建开放型格网状快速路网络,形成以“井字型”快速路为基 本框架的“五纵五横”快速路系统和“十二纵十一横”的主要 主干路系统。为加强湘江两岸的交通联系,规划20座跨江通 道。
汪 汪 标21 题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绩 长沙市主城区基本构成了以城西岳麓山体森林为依托,城区内点状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逐步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河西主要发展为 教育区,河东则为市场区,已形成几个商业区。城市道路系 统逐步发展起来,由原来的方格路网逐渐发展为方格网与环 状路网相结合,形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
汪 汪 标 题
现代长沙城市空间布局
70年代末及80年代长沙的用地布局采取离散发展模式,
严格控制市区规模,积极发展远郊小城镇。90年代长沙市逐


城市总体规划:

绩 沿湘江、319国道两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一主、
两次、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主”为城市主体城市主体,指河东城区集中联片发展区域,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1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6万人。规划强化综合 服务功能,提高环境质量,其中环线以西的地区为城市中心区。
长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城,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著名的楚汉名城、屈贾之乡、伟人 故里,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始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楚 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历代为湖南及周边历代中心城市,也曾为汉长 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
长沙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区位
区 位

长沙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北 部,地处湘江下游长 浏盆地西缘。东西长 约230千米,南北宽 约88千米。处于湘中 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 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 地,地势南高北低, 丘涧交错、红岩白沙。 地貌基本上是山地、 丘陵、岗地、平原各 占四分之一
区 位 图
长沙在湖南省的区位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 部偏北,湘江下游 和长浏盆地西缘, 东邻江西省宜春、 萍乡两市,南接株 洲、湘潭两市,西 连娄底、益阳两市, 北抵岳阳、益阳两 市
城市功能分区
西部为教科研区,主要以大河西先导区为依托,发挥河
西科教文化优势,重点发展科教研发、文化创意、金融商务、
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
东部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
汪 汪 标 题

长沙空间布局演变:

成 据长沙城市规划特点,结合长沙社会政治的变革,将长沙城市空间布局
演变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古代(1904年前)、近代(19世纪末~
1949)与现代(1949~2004)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古代长沙城市空间形态(春秋~1904)
此阶段长沙缓慢发展,逐步形成城市。
步形成了“一主体,两翼,三组团”,一主体即河西开发建设
新城,与原有旧城区组成一体,形成“一江两岸,东市西文”
的城市格局;两翼,及东翼马泉地区,西翼为天望地区;三组
团即捞霞组团、星沙组团、坪塘组团的城市空间形态,90年
代末到如今,长沙城市空间格局逐步发展为“一主、两次、四
组团”,“一主”为城市主体,“两次”为河西、星马新城,
“两次”为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河西新城东至湘江,西至都市区 边界,北至谷山,南至靳江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城 市人口65万人,规划为文教科研区及市级行政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
长沙市城市空间结构图
汪 汪 标 题


城市功能分区:

绩 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基于不同环境特色、不同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等
是作为水运码头和商业市肆发展起来的,沿湘江岸线逐步发展,
城市扩展主要沿通往水运码头的道路逐层向外扩展,并随着商业
的繁荣,逐步形成与“路”垂直,与江河走势相平行的商业街道
。城址选择重视对城区周围自然环境的探索,追求山环水绕的意
境。清乾隆14年的长沙府疆域图很好的体现了古代长沙城市规划
的思想。城市空间形态是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重 汪
要素将城市中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进行定位,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 合理的有机整体,从而引导人口和经济在国土空间科学合理布局,为城 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长沙着眼于未来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定位,推进“沿江建设、跨江 发展”,将进一步凸显山水洲城的特色,增强城市的要素集散功能、产 业配套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城市功能分区如下:
“四组团”为暮云、捞霞、高星、含浦组团。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长沙市城市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一个
由单一的外部空间扩展向外部空间扩展与内部填充相结合的转
变,由以圈层状、轴线状为主的连续扩展形态向以斑块状与组
团状为主的非连续扩展形态转变的过程,其形态发展由单一型

向复合型逐步转变



城市空间布局演变
汪 汪 标 题

第二阶段:近代长沙城市空间形态(1904~1949)
外商资本涌入长沙,带动长沙经济的发展,长沙设市,逐步开始进行城
市规划。
第三阶段:现代长沙城市空间形态(1949~至今)
新中国的成立,城市发展较为迅速,城市规划兴起,引导长沙城市
空间形态的发展。
长沙城市形态演变进程
演 变 进 程
古代长沙城市空间布局
作用机制下缓慢的发展。



长沙府疆域图
长 沙 府 疆 域
近代长沙城市空间布局
1933年长沙市设市,成立了市政府,并设置了建设局, 城市规划从此成为一项政府行为,用以科学的指导城市的发 展与建设。1934年,市区扩大,市区总面积68.4平方公里 (含湘江水域8.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约5.48平方公里。 1917年,成立了长沙商埠马路工程处并拟定《长沙北关外商 埠马路工程计划书》,这标志着长沙城市基础建设自然发展 状态的结束和城市规划的开始。
长沙的古代城市规划就是在《周礼.考工记》,《管子》这两种
思想共同作用下发展的。从楚城到清乾隆14年,其城市主体结构
基本上未有大的改动:不规则的方形或长方形的城市布局,方格
形路网,城内道路多呈直角相交的网状,并有南北和东西通向城
门的主街。以城垣围绕城市,在城垣上开设城门,城外南北设寺
庙和社稷坛。另一方面,长沙自古以来“得舟楫之便”,它主要
长沙市总体规 划空间布局分

主要内容
1.城市概要 2.城市空间布局演变 3.城市总体规划 4 城市功能分区 5 城市交通空间结构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7 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8 结论


城市概要:

绩 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大城市之一,别称星城,古称潭州。是
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全国历史文化 名城。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航运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乐之都 、娱乐之都,全球绿色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