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题 含答案
高一化学上册自然界中的元素同步训练题

高一化学上册自然界中的元素同步训练题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1.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①热稳定性差②增加甜味③产生二氧化碳④提供钠离子。
其中合理的是A. ②③B. ①③C. ①④D. ③④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铜反应生成CuNO32和NO气体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3. 原创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A.加入氢氧化钠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法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4. 已知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等易被空气氧化。
下列试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Na2SO3溶液B. 氢硫酸C. 浓H2SO4D. 固体氢氧化钠5. 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
如:2NO+O2=2NO2,则NO2就是二次污染物,下列四种气体①SO2 ②H2S③NO2 ④CO中能导致二次污染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原创氢阴离子H-能和NH3反应:H- + NH3 = NH2- + H2↑,根据上述反应事实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NH3有还原性B. H-是很强的还原剂C.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H2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8.变式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
“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
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A. B. C.D.7.原创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氧化三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C3O2、CO、CO2都是非电解质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9.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10. 原创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H43PO4、NH42HPO4和NH4H2PO4溶液各200mL,与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所需要的体积比为A.3:2:1B.1:2:3C.1:1:1D. 2:3:411..原创有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经测定此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2%。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章末检测 解析版)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然氧化铝晶体俗称刚玉,常因含有杂质而呈各种色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刚玉中混入微量的铬元素称为红宝石B.刚玉中混入微量的钛元素或铁元素称为蓝宝石C.蓝宝石和红宝石都是制作名贵首饰的材料D.蓝宝石和红宝石都只能从自然界中来获得2.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3.关于合金的叙述: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4.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作印刷电路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用KSCN溶液可检验废液中的Fe2+C.可用置换法回收废液中的铜D.Fe3+能溶解Cu说明Cu比Fe金属性强5.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是运用化学方法且正确的是A.用NaOH 溶液鉴别Na2CO3 溶液和NaHCO3 溶液B.用KSCN 溶液鉴别FeCl3 溶液和FeCl2溶液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D.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 胶体和FeCl3溶液6.向200 mL FeBr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其中n(Fe 3+)、n(Br2) 随通入n(Cl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强弱:Br2 > Fe3+B.由图可知,该FeBr2溶液的浓度为1 mol·L-lC.n(Cl2)=0. 12 mol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c (Fe 3+)∶c( Br-)=1∶8D.n(FeBr2)∶n(Cl2)=1∶1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 2Cl2=2Fe3++Br2 + 4Cl-7.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
2020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溴与海水提溴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溴单质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B.在每升海水中含量低于1 mg的元素称为海水中的微量元素C.海水是锂元素的一个重要来源D.世界上生产的镁大部分来自海水答案 A解析海水中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
2.要除去溴中少量的Cl2,可向溴中加入( )A.适量KBr B.适量溴蒸气C.适量KI D.适量AgNO3溶液答案 A解析利用反应:2KBr+Cl2===2KCl+Br2,可使Cl2生成KCl而除去;溴蒸气与Cl2不反应;加入KI会引入杂质I2;加入AgNO3溶液,Cl2溶于水生成的HCl、Br2溶于水生成的HBr均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答案 C解析A项,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溶液分层,水在上层,四氯化碳在下层,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4.欲将固体食盐与碘的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方法是( )A.溶解、过滤B.溶解、萃取C.溶解、加硝酸银溶液、过滤D.升华答案 D解析A、B两项,食盐能溶于水,碘微溶于水,故不适合用溶解、过滤或溶解、萃取的方法分离;C项,硝酸银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D项,碘易升华,可通过加热使碘升华,达到分离的目的。
5.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CCl4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关于试管中所加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CCl4②苯③酒精B.①酒精②CCl4③苯C.①苯②CCl4③酒精D.①苯②酒精③CCl4答案 B解析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由于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呈橙色,下层呈无色;CCl4能萃取溴水中的溴,由于CCl4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呈橙色,上层呈无色;酒精和溴水能互溶,所以出现的现象是溶液不分层,溶液呈橙黄色。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3节 硫的转化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3节硫的转化【学习目标】1、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究-2价,0价,+4价,+6价硫元素的转化2、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以及用途。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学习难点】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课堂讨论区】二、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问题组一】1、根据上节课介绍的及你们生活中所认识的,硫元素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你们讲讲生活中的含硫化合物有哪些?2、-2价,0价,+4价,+6价硫元素在氧化还原中会表现出有什么样的性质?以二氧化硫为例,如何证明+4价硫可能具有的性质?【问题组二】以二氧化硫为例,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1、二氧化硫的硫元素要从从+4价转化成0价应加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你能从下面提供的试剂中找到吗?2、二氧化硫的硫元素要从从+4价转化成+6价应加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你能从下面提供的试剂中找到吗?试剂:H2S、酸性KMnO4溶液、氯水、硝酸、NaOH溶液。
【总结】预测二氧化硫的性质:(1) +4价→0价的硫在反应中应加入适当的(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验证,可以用的还原剂有:;(2)+4价→+6价的硫在反应中应加入适当的(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验证,可以用的的氧化剂有:。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完成硫元素从+4价→ 0价,+4价→+6价的转化。
试剂:亚硫酸钠(Na2SO3)固体、H2SO4、H2S(提示:可用Na2S+H2SO4= Na2SO4+ H2S↑制的)、酸性KMnO4溶液、氯水、NaOH溶液,实验仪器任选。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填入下列表格中,并画出装置图。
思考:1、通过实验现象结合氧化还原的知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整理归纳】1、二氧化硫的性质,用方程式来表示。
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三)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组成生物体与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均为最高B.人、动物和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D.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基本相似解析:选C 碳元素在生物界中含量较高,而在非生物界中含量较少。
人、动物和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不大,但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
2.原产热带非洲地区的光棍树,树形奇特,无刺无叶,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
光棍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B.脂质C.蛋白质 D.糖类解析:选A 细胞中水的含量大约占85%~90%,蛋白质的含量大约占7%~10%,脂质只占1%~2%,糖类和核酸大约占1%~1.5%,所以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3.研究表明缺硒可导致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急重症病人可发生猝死。
营养学和流行病学界专家认为,成人每天硒的摄取量约在40~100 μg就可满足人体需要。
根据资料,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硒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B.硒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C.硒的作用重大,只要有了硒,人体就能正常生长发育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解析:选C 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各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不是只要有了硒,人体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4.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m中含有的元素为H、O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m是蛋白质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含量,则m是O元素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解析:选B 由图可知,m含量最高,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m表示水,其组成元素是H、O;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则m是O元素;因为Mo是微量元素,所以在细胞中含量很少。
5.如图是由4个圆所构成的元素关系图,其中④为最大圆,③②①依次次之。
元素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元素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按照元素的什么性质来进行的?A. 原子核的质量B. 原子核的电荷C. 原子核的能量D. 原子核的大小答案:B2. 下列元素中,哪个元素是一种卤素?A. 氧B. 碘C. 钠D. 铜答案:B3. 元素周期表中,下列元素属于稀土元素的是:A. 铁B. 钾C. 镧D. 锌答案:C4. 以下哪种金属元素能够在空气中迅速生成一层氧化膜保护自身?A. 铁B. 锌C. 铝D. 钾答案:C5. 铁、镁和钙都属于什么类型的元素?A. 金属元素B. 非金属元素C. 稀土元素D. 卤素元素答案:A二、填空题1. 元素周期表中,具有最高电极负性值的元素是_________。
答案:氟2. 元素周期表中,具有最大原子半径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答案:铯3. 具有最高核电荷数的元素是_________。
答案:氦4. 具有最高电离能的元素是_________。
答案:氦5. 具有最大电子亲和能的元素是_________。
答案:氯三、解答题1. 请解释简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有什么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指的是元素按照原子核的电荷数从左至右排列的行。
每个周期代表了电子层的变化,从而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而第二周期的元素则具有两个电子层。
“族”指的是元素按照原子核周围的外层电子数从上至下排列的列。
每个族代表了外层电子数的变化,从而反映了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例如,第一族的元素都只有一个外层电子,而第二族的元素都具有两个外层电子。
2. 钾是第一周期的元素,氯是第七周期的元素,请分别说明钾和氯的一些主要性质。
钾(K)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低密度、低熔点和低沸点等特点。
钾在常温下是固态,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钾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属于较活泼的金属。
它在与水反应时会剧烈放出氢气,并产生碱性氢氧化钾溶液。
氯(Cl)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黄绿色的气体状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 A)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3.在交响乐团演奏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长笛吹奏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B.小提琴、大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C.用力敲鼓时,鼓声响度大D.人们能通过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4.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B)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5.某大桥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这种设施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 dB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高低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交付使用。
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
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次声波7.下列关于声的利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D )A.蝙蝠靠超声波觅食B.倒车雷达C.医生用B超查病D.超声波清洗眼镜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实例中判断正确的是( A )A.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某昆虫的翅2 s内做了700次振动,这种昆虫振翅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D.用竹笛演奏音乐,是利用竹管振动发声9.下列声现象与声学知识中相符的是( C )A.听铃声回教室——声可以传递能量B.回答问题时声如洪钟——声音的音调高C.教师讲课——声带振动发声D.教室外声音很大,学生关闭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CD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快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1.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一、知识点归纳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用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终点是力的作用效果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处于平衡状态。
7、平衡力: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是平衡力。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10、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称为二力平衡。
1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心的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13、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4、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二、测试题1、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描述力的概念?()A.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特性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力的作用效果仅与力的大小有关2、下列哪个单位不是力的单位?()A.牛B.克C.米D.秒3、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力的三要素?()A.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力的三要素C.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D.力的三要素中,方向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4、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A.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D.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四章电路探秘知识点一:电荷1、电荷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题一、选择题1. (09福建卷)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O2+H2O氧化物酸或碱盐A. 硅B. 硫C. 铜D. 铁2.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把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的混合气体,通入少量的BaCl2溶液中的结果为()A.只有BaSO3沉淀生成,SO3从溶液中逸出B.只有BaSO4沉淀生成,SO2气体从溶液中逸出C.SO2和SO3全部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D.SO2和SO3全部被吸收,但无沉淀生成4.某同学做完硫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壁上附着的硫很难除去,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他将试管清洗干净。
另一位同学利用如下原理清洗:3S+6NaOH(热)= 2Na2S+Na2SO3+3H2O在这一反应中,体现了硫的()A.氧化性B.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有又还原性D.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5.将下列物质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A.KCl晶体B.H2S气体C.CCl4D.Mg6.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C.第④步电解时阴极会产生氯气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7.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H3·H2O + CO2== NH4+ + HCO3-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 + H2O + Ca2+ +2ClO-==CaSO3↓+2HClOC.用稀硝酸溶解FeS固体:FeS + 2H+== Fe2+ + H2S↑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 + OH- + H+ + SO42-==CaSO4 ↓+H2O8.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O2等气体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C.硫酸钡可以用作钡餐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9.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
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3HNCO; 8HNCO+6NO2△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1 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 mol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10. (09安徽)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11. (09天津)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12.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13.(2011江苏)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用量筒量取20 mL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14.(2011广东)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I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浓H 2SO 4B 、实验II :酸性KMnO 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 、实验III :微热稀HNO 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 、实验IV :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二、简答题:15. (2010山东)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2430.5()()n n m Fe OH SO -[],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 、SiO 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 4·7H 2O )过程如下:(1)验证固体W 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 2 的方法是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 2 ,所需仪器如下。
装置A 产生SO 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 口顺序为a → → → → →f 装置D 的作用是_____,装置E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 。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 中加入过量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 ,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4)溶液Z 的pH 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方法为______。
若溶液Z 的pH 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
16.(2011全国II 卷)(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下图是用KMnO 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 、C 、D 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硫元素的学习方案。
(1)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可以知道硫元素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是一种黄色的______体(填“气”、“液”或“固”),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发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硫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也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如许多金属矿石是含硫化合物,如胆矾________(填化学式)。
(3)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Ⅰ)完成下列各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中在加热时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中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B中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________,加热后又变为______________。
(结论:可以用品红溶液根据该现象来证明SO2的存在与否)②D中没有观察到什么现象,在实验结束后往D中滴加H2O2后则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E中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而在该反应中SO2是__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
(Ⅲ)G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F溶液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其pH变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 单元测试1-5 BCBCA 6-10 CAACD 11-14 BBD BD15(1)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证明是SO 2。
(2) decb 防倒吸 尾气处理(3) 铁粉 过滤(4)取PH 试纸置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涂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PH 。
小16(1)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 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 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I ②③反应开始时,A 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 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 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 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 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 中。
17、答案:(1) (2)固 CuSO 4·5H 2O(3)(Ⅰ)①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②SO 2+Br 2+2H 2O===H 2SO 4+2HBr(Ⅱ)①无色 红色 ②白色沉淀 ③紫色褪去 还原(Ⅲ)2OH -+SO 2===SO 2-3+H 2O (Ⅳ)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缓慢氧化,生成强酸(硫酸),酸性增强,pH 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