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取消句子独立性

合集下载

什么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什么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什么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什么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指一个句子失去了其完整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它缺少紧密联系的其他句子。

这样的句子通常被称为独立句子。

培养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避免产生取消句子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个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 什么是独立句子独立句子是指包含一个完整句子的句子,它可以单独存在,不需要任何上下文。

因此,独立句子可以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如:“我想吃意大利面。

”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句子。

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即说话者想吃意大利面。

2. 什么是非独立句子非独立句子是指不能单独存在的句子。

这些句子需要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含义。

例如,下面的句子:“因为我上了新的课,我感到很兴奋。

”这个句子中的“因为”表明这句话是因果关系的引出词。

这个句子自己不包含一个完整的含义,因为你并不知道“因为什么”。

3. 如何识别独立句子在日常写作中,独立句子很常见。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看是否有主语和谓语的组合。

如果句子能够单独成句,那么它就是一个独立句子。

例如:“小狗跑得很快。

”这个句子具有主语“小狗”和谓语“跑得很快”,它可以独立成为完整的句子。

4. 如何避免取消句子避免产生取消句子的最好方法是掌握句子结构和语法。

写作时,作家需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以确保它们与上下文紧密关联。

最好的办法是将句子和上下文纸质写出来,并检查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联系。

5. 结论取消句子破坏了文本的连续性,可能导致读者对整个段落的理解产生困难。

因此,了解如何识别独立句子和避免产生取消句子对于写作很重要。

熟练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一项核心技能。

独立句子的正确运用有助于写作更清楚、更有效。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扶沟高中梁之璐很多同学在学习文言文,只要解释“之”的时候,有一种解释,总是说,“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问之,则茫茫然,不知所以。

再深问之,则老师讲的。

其实,他们根本不懂。

只不过是记住老师的结论罢了。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第二册中这样解释:“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细分起来,则有两种:一、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复句。

示例一、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

2、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邻)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

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状语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

”作了状语。

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

取消句子独立性怎么解释

取消句子独立性怎么解释

取消句子独立性怎么解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时常会提到“句子独立性”这个概念。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情况,句子独立性被取消了。

那么什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呢?这是什么道理?本文将为大家解释这个问题,并列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一、什么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先来说说句子独立性。

在语文教育中,我们一般定义句子独立性为一个句子本身就具备完整的表达能力,不受其他语言单位的限制。

也就是说,一个独立的句子可以独自完成意思表达。

比如,“小明喜欢看电影。

”这样一句话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句子,能够独自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而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指,在上下文语境下,我们常常忽略一个句子原本的独立性,将其与其他语言单位联结,一起构成一段话。

这种形式不会影响语句的理解,因此也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遇到的情况。

二、例子1. 复句复句是最常见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方式。

复句是指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复合句,从句本身不能独立表达完整的句子意思。

例如,“老师让我们写作业,我想早点睡觉。

”这个句子是由两个从句组成的,前一个句子是“老师让我们写作业”,后一个句子是“我想早点睡觉”。

它们本身没有完整的表达意思,但是结合在一起,使用逗号或句号等标点符号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形成了一篇通顺、有条理的文章。

2. 广告语广告语往往会采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句式,以引起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

例如,“一次刮掉20%”、“新品免费试用”等,这些独自使用作为标题或单独一句,是不能表达完整意义的,但当它们放在一个广告中,与其他信息组合在一起就能够更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3. 对话对话也是一个常见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朋友聊天、与同事交流时,往往惯用一些语言习惯和特定表达方式。

例如,“我们晚上吃什么?”“不知道,你有什么想吃的?”这个对话中,两句话本身没有完整的表达意思,但是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清晰地表达对晚餐的询问和答复。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解释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解释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解释1.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指在句子中取消主语和动词之间的独立性,即把句子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作为两部分单独处理,这是常见的语法形式。

在取消主谓间独立性的句子中,一般不再把主语和谓语分开来看,而是把整个句子看做一个整体;即使有介词,也把它当作一整句处理,不再把句子分成独立的部分。

(1) 举例说明例如,“她唱得很美”这句话,由主语“她”和谓语“唱得很美”组成,当我们取消主谓间独立性时,可以把它变成“她唱得美”这样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无论主语和谓语之间是什么样的语言结构,都可以当作一个句子的整体来处理。

(2) 根据情况使用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并不是每句话都可以使用,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

首先,如果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意思是同义的,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看作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其次,当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时,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

例如:“买西红柿”,买在此句中不能单独作为句子,只能和西红柿看做一个整体,才能够表达出句子的意思;又如:“上学去”,上在此句中也是不能单独作为句子,只能和学去这两个词组成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3) 句子的变形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后,此句的语法变形也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语序上。

如“她唱得很美”,如果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后,就变成“她唱得美”,其中原句的主谓语序变成了无语序;再如:“我们去郊游”,如果取消主谓间独立性,此句就变成“去郊游”,由原来的主谓语序变成了谓宾语序。

4.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必要性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对于句子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必要性,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把一句话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必把它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表达语句的意思,还能使句子更简洁易读,更有利于我们进行准确有效的读写活动。

另外,取消主谓间独立性还可以加强语句的节奏感,使语句变得更加有力、更富有感染力。

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指在写作中,一些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紧密,导致文章整体连贯性差,读者阅读起来会感到困惑。

因此,要想提高文档的质量,就需要注意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问题。

首先,取消句子独立性会导致文章逻辑不清晰。

当一些句子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词或连接词不当时,读者很难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对整个文章内容的把握。

比如,当我们在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而且”、“然后”、“但是”等连接词时,往往会造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过于紧密,导致文章呈现出一种机械式的叙述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层次感。

其次,取消句子独立性还会导致文章结构松散。

如果文章中的句子之间缺乏逻辑关联,就会使得整个文章的结构显得松散,缺乏层次感和逻辑性。

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从而影响了文章的阅读体验。

另外,取消句子独立性还会导致文章内容重复。

当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紧密时,很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

比如,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论据或例证来支持同一个论点,这不仅会使文章显得啰嗦,还会让读者觉得作者缺乏新意,降低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为了避免取消句子独立性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合理使用连接词。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连接词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因为”、“所以”、“然而”等,这样可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其次,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联。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内容重复或者逻辑跳跃的情况,保持文章结构的紧凑和层次感。

最后,要注意整体的文章结构。

在撰写文档时,要注意整体的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句子和段落的顺序,保持文章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流畅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问题,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使用连接词,保持文章结构的紧凑和层次感,从而提高文档的质量和阅读体验。

什么叫做取消句子独立性

什么叫做取消句子独立性

什么叫做取消句子独立性什么叫做取消句子独立性?在语言学中,独立部分指的是能够独自存在回答问题,也可以在上下文中不依附于任何其他句子成分的语言部分。

当一个句子中包含有两个或以上的分句,分句之间常常是平等关系,语义相对独立的。

而存在一些语法规则,会影响到句子中的分句独立性,从而使其表达的意思发生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下是关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五个知识点。

1. 主语相同的情况下取消句子独立性当多个分句中的主语相同,而又没有显性的指代关系时,句子中的第一个分句会失去独立性。

例如:“他骑着自行车,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个句子中的主句是“他骑着自行车”,而后面的分句“脸上露出了微笑”就是支配性的,因为它不仅仅是对原始动作的陈述,还进一步解释了骑车时的心情。

2. 不同主语的情况下取消句子独立性当句子中的两个或以上的分句拥有不同的主语时,那么其中的独立性就不复存在。

例如:“学生们考试都考得很好,老师很高兴。

”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分句是“学生们考试都考得很好”,而第二个分句“老师很高兴”则是由“学生们考试都考得很好”派生出来的表态句,因此失去了独立性。

3. 逻辑连接词会影响句子的独立性通常,在句子中使用逻辑连接词“因为”、“所以”、“但是”等,就会影响到分句的独立性。

这些词语用来连接分句,表示更多的依存关系,强化彼此之间语义上的联系。

例如:“他没有带伞,所以淋了雨。

”这句话中的“所以”连接了第一分句“他没有带伞”和第二分句“淋了雨”,形成了因果关系。

4. 直接和间接引语也会影响句子的独立性在句子中,直接和间接引语通常是在一个谓语之后的,而且在前后分句之间指示着一个关系。

这些引语使分句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进而影响到分句的独立性。

例如:“学校通知我,明天学校放假。

”这句话中的“学校通知我”是一个直接引语,而“明天学校放假”是一个间接引语,两者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语义层面。

5. 使用连接代词会影响句子的独立性当使用连接代词作为一个分句的开端时,会强制表明这个分句的语法上依赖于另一个分句。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在写作中,句子的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文章更加清晰、连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句子显得过于独立,导致文章整体逻辑不够紧密,甚至出现了信息重复、句子重复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如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得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词或者连接词组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而且”、“因此”、“然而”等词语来连接两个句子,使得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时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能够避免句子之间的突兀感。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代词或者指示词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它”、“这”、“那”等词语来指代前文提到的内容,从而使得句子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

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时就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同时也能够避免信息重复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并列结构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不仅...而且”、“既...又”等结构来连接两个句子,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时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同时也能够避免句子之间的重复和冗余。

总的来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得文章更加连贯、流畅,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注意如何使用连接词、代词、指示词和并列结构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从而使得文章更加清晰、连贯。

希望以上几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的文章写作更加出色。

取消句子独立性详解

取消句子独立性详解
1.跳读法:指读此句(一般有主语和谓 语)时,不读”之”,将”之”跳过去 读,如果不影响句意,则为”取独” 。
2. 判别法:结合语意和语法来判断。
3.“之”字在名词、动词中间。
意动用法,“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 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
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 太后》前一个“之” 。
⑤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 人之于国也》。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 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寡人用心”,这本来是一个可以单独成 句的成分,就是说,我(寡人)用心,有主语 和谓语,是可以单独做一个句子的。但是加了 “之”字,就把这个本来可以单独成立的小句 子,变成了“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这个大句 子里面的一个成分(作宾语),它不再独立存在 了,这就是取消了它的独立性。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 若为“臣壮”则是我年轻力壮,是主谓结构, 独立成句;但文中“臣之壮也”,是我壮年的 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不 能独立成句了。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本来“专 诸刺王僚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在这里 是充当状语。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
比如说“王老师讲课”是一个句 子,可以用句号,但如果说“王老师 的讲课”,多了一个“的”,就是一 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就不能用 句号了,虽然“的”与“之”功能不 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致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在句中可作为状 语、主语或宾语,有时候作为一个分句。
如:①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 师》
下面那些之是用来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 (B、D、E) A. 宋何罪之有 B. 孤之有孔明也,犹鱼之有水也 C.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而往 D.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E. 大王之入关,秋毫无所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取消句子独立性
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遇到“之”字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情况。

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呢?
所谓独立性,是指独立成句的语法功能。

句子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主谓句,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了主语和谓语,就可以独立成句(当然还应有一定的语气)。

如“你好”、“我年轻”、“父母爱孩子”等等,它们都具有独立性。

可是,当这些原本可以独立的主谓句被放在一个更大的句子中而成为它的一部分时,就需要把它的独立性取消。

那个被取消了独立性的部分往往充当整个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或者是复句的一个分
句。

例如: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师道”、“不传”(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原本有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可是在整个句子中,它只能以一个主谓短语的形式作句子的一部分——主语。

所以在“师道”和“不传”这个主谓之间加上“之”,使它短语化,即取消它的独立性。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松柏”、“后凋”之间加“之”,被取消独立性以后,成为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作“知”的宾语。

③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犹”是全句的谓语,“孤之有孔明”是主谓结构作主语,“鱼之有水”是主谓结构作宾语。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该句译为:“我(烛之武)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臣之壮”被取消独立性以后,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

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列子·汤问》)
该句译为:“即使我死了,(但是)还有儿子在。

”“我之死”被取消独立性以后,作整个转折关系复句的一个分句。

再看下面几例: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韩愈《师说》)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①②句被取消了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全句主语。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项羽本纪》)
③④⑤句被取消了独立性的
主谓结构作全句宾语。

⑥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⑥句被取消了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全句状语。

⑦左师公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
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⑦⑧句被取消了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还可以作助词。

作骑词时有一个用法:用在主语和谓语
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怎么理解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句: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这个句子中,“之”字用在了“师道”和“不传”之间。

如果这个句子没有“之”字的话,那么“师道”作主语,“不传”作谓语,“久”作什么成分了呢?作谓语不行,因为此句已经有了谓语,“久”是形容词,“传”是动词,“久”不能和前面的谓语构成连谓式:作补语也不行,不
能用“也久”来作“不传”的补语:“久”字的词性决定了它不能作宾语:“久”字的位置决定了它更不能作状语。

这样就产生了问题:“久”字必须充当句子成分.但它现
在充当什么成分都不行,成了一个必须解决而又无法
解决的问题。

用上“之”字后,这个棘手的问题就解决
了。

所谓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
是说,“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以后,这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就不能独自存在,必须从整个句
子的角度重新确定句子成分。

也就是其主语和谓语变
成了主谓短语一起来充当某一个句子成分或分句。


样,这句的句子成分就发生了变化,“师道之不传”组成
主谓短语作句子的主语,“欠”作句子的谓语,即: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语谓语
“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后,形成的主谓短语不只充当主语成分,也可以充当其
他成分,如:
1.作主语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
谏》)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隆
中对》)
(2)句中,主谓短语“客之美我”作句子的主语;
(3)句中,主谓结构“孤之有孔明”作句子的主语。

2.作动词宾语
(4)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张溥《五人墓碑记》)
OY16
(4)句中,“之”字用在了“圣人”和“出”之间后,“圣人”和“出”就不再是主语和谓语了,而是一个主谓短
语,充当句子里“待”这个谓语的宾语。

(5)句中,“臣”和“不敢背德”也不能单独作主语和谓语,而是构成一个
主谓短语充当句子里“言”的宾语。

3.作介词宾语
(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
人墓碑记》)
(6)句中,主谓短语“吾郡之发愤一击”作介词“以”
的宾语。

4.作状语
(7)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张溥《五人墓碑
记》)
(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7)句中,“之”字用在了“五人”和“当刑”之间,“五
人”和“当刑”就不能分别作主语栩谓语,而是一起构成。

主谓短语充当这个句子的时间状语。

(8)句的理解和前
句一样,“之”字放在了“臣”和“壮”之间后,“臣”和“壮”就不能分别作主语和谓语,而是一起构成主谓短语充
当这个句子的时间状语。

5.作复句中的一个分句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愚公移山》)
(10)邻之厚,君之薄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9)句中,“之”字用在“我”和“死”之间后,表示虽然“我”和“死”可以分别作主语和谓语,但是它们不能作为
一个独立的句子单独存在,而必须和后面的句子连起来
分析语法结构,它们只是这个复句中的一个分句,整个
复句构成了一个假设关系。

同样,(10)句中的“之”放在
“邻”和“厚”之间后,“邻之厚”这个句子就不能独自存
在,它只是这个假设关系的复句中的一个分句。

“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其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远不只上面所说的这些。


们要根据不同的句子和不同的语境来分析理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