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取消句子独立性

合集下载

《庖丁解牛》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成语

《庖丁解牛》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成语

《庖丁解牛》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成语(教师版)班级:姓名:一、挖空翻译庖丁为(给)文惠君解(开剥分割)牛,手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所触(接触),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倚(倚靠),足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履(踩),膝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所踦(抵住),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然向(通“响”)然,奏(进)刀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然,莫不中(合乎)音(音律)。

合(合乎)于《桑林》之舞,乃(又)中(合乎)《经首》之(的)会(节奏)。

文惠君曰:“嘻(赞叹声),善(好)哉!技(技艺)盖(通“盍”,何、怎么)至此乎?”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喜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具体的操作技术)矣。

始(起初)臣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不曾)见全(完整的)牛也。

方今之时(现在),臣以(用)神(精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看),官(感官)知止(停止)而神欲(精神活动)行。

依(顺着)乎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大郤(通“隙”,空隙),导(引导)大窾(空隙),因(顺着)其固(本来的)然,技(应是“枝”,指支脉)经(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结合处)之未尝(尝试),而况(何况)大軱(大骨)乎!良(优秀的)庖岁(一年)更(更换)刀,割(割肉)也;族(一般的)庖月更刀,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刚刚)发(出)于硎(磨刀石)。

彼节(骨节)者有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厚度);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虽然这样),每至于(遇到)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警惧的样子)为戒,视为止(集中在某一点上),行为迟(迟缓),动刀甚(非常)微(轻)。

謋然(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四处张望),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揩拭)刀而藏之。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

文言文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该怎么理解扶沟高中梁之璐很多同学在学习文言文,只要解释“之”的时候,有一种解释,总是说,“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问之,则茫茫然,不知所以。

再深问之,则老师讲的。

其实,他们根本不懂。

只不过是记住老师的结论罢了。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第二册中这样解释:“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细分起来,则有两种:一、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复句。

示例一、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

2、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邻)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

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状语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

”作了状语。

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精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精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关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弄不清它是怎么回事。

这里,我做一分析。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中“之”这个词的一种特殊用法。

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洁,书写更简便,表达更流畅,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句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

“之”的这种用法称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单句的一个成分,一是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先说第一种情况:作单句的一个成分。

(一)作单句的宾语。

例如: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触龙说赵太后》)这是一个省略主语“吾”的单句。

其中,“恐”是谓语动词,“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是宾语。

本来,这个单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吾恐”,一个是“太后玉体有所郄”。

为了表意简洁流畅,文言中往往把它们合成一个句子来说。

怎么合呢?就是在主谓短语“太后玉体有所郄”的主语“太后玉体”和谓语“有所郄”中间加一个“之”字,取消它独立成句的自由,也就是不再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来使用,跟另一个句子“吾恐”合在一起。

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复杂,但表意较为简洁的单句了。

这个单句就是“(吾)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在这个合成的句子中,“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作单句的宾语。

(二)作单句主语.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短语“吾妻美我”的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了“吾妻美我”独立成句的自由,作“...者...也”结构的判断句的主语。

(三)作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

例如: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句子中,“之”用在“媪”与“送燕后”之间,取消了“媪送燕后”的独立性,作后面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

译为“您送别燕后的时候”。

再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此例中,“行李之往来”作时间状语分句,译为“出使的人经过(郑国)时”。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字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字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

为“的”。
(2)为吾子 之 将行 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秦晋殽
之战》

“之”使“吾子将行”这个主谓结构成为全句的时间状语。
“(3之)”使郑“之獉郑有有原原圃圃,”犹这秦个之獉主有谓具结囿构也(也。《是秦有晋主殽谓之宾战的》句子)成为全句
的主语。
“之”使“秦有具囿”这个主谓结构(也是有主谓宾的句子)成为全句
的宾语。
全句形成“××犹如××”的主谓宾句子。
(4)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秋声赋》 “之”使“人马行”这个主谓獉结构成为“声”的定语。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秦晋殽之战》 “之”使“寡獉君以为戮”成为全句的假设分句。
(6)天之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之”使“獉天亡我”这个主谓结构(也是有主谓宾的句子)成为全句的
原因分句。
2 注意:判断“之”是否属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要看句子是 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之”处在主谓结构之间。“之”的前面是主语,后面是谓语,有
的谓语后面还带宾语(如上文例(3)中的“原圃”和“具囿”)。 (2)这个“主谓结构”被取消独立性后,它一定充当整个句子的一
个成分(如上文例(1)至例(4))或充当整个复句的一个分句 (如上文 例(5)、例(6))。

《鸿门宴》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使“臣不敢倍德”成“言”的宾语)

《伶官传序》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使“晋王将终”成“言”的宾语) 獉
第 六 册
《〈论语〉七则》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使“老将至”成“不知”的宾语) 獉
《〈孟子〉二章》
1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使“苗不长”成“闵”的宾语)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戒》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戒》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戒》真题含答案(2012·湖南卷·T5-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

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

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 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

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

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劫:劫持D.期.为君子之归期:希望【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劫”在古文中一般有三种解释:①劫掠,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③佛教用语,意为极长的一个时期。

佛教认为在每一“劫”之后,世界俱毁,然后重新开始。

成语中有“万劫不复”。

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威逼,胁迫”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遗善为.闾里传为.仲卿母所遣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若此也【答案】选D。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精选31句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精选31句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精选31句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精选31句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2.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状语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4.“之”用在主语与“于”构成的介宾短语之间,共同形成一个主谓短语作句子的主语5.吾虽不及师旷之聪。

《群英会蒋干中计》宾语.6.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整个句子的宾语7.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8.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9.概念阐释:10.有些情况下的“之”的作用不能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上述“所以”及其延伸结构一直沿用到近现代12.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与妻书》时间状语.13.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句子的主语14.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15.在文言文中,“所以”属于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翻译方法:其一,译成“的原因”;其二,译成“用来的方法(人、东西等)。

16.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1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18.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矣。

(《寡人之于国也》)19.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假设复句中的假设分句.20.判断文言文中关于”之”是否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有这么几个做法:21.“之”用在主语和“所”字结构或“所以”构成的谓语之间,被取消句子独立性后的主谓结构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或作复句的分句22.在句中作状语。

如:23.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作复句的分句2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成了一个复句的分句。

25.由“所以”引申出来的固定结构就是“有以”和“无以”。

通常情况下,“有以”就等于“有所以”,“无以”就等于“无所以”。

26.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27.在句首充当时间状语。

如:2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垓下之围》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29.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30.例句分析:31.一个句子中,前后都用“之”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中间往往用逗号隔开,则前为主语,后为谓语或宾语。

文言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王力《古代汉语》[1]第二册中解释:“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细分起来,则有两种:一、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复句。

示例①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

2、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之薄也。

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邻)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

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

”作了状语。

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

在这里,“公视”(你们看)只起说话人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

②句子独立性被取消,成了一个复句的分句。

构成复句的单句,语法上叫作分句。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难点突破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难点突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是主语,“爱”是谓语,“莲出淤泥而不 染”是“爱”的宾语,所以在名词“莲”和动词 “出”之间加一个“之”以明确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翻译做“偏爱”,做谓语,后面的“我” 是宾语。 “吾妻美我”主谓短语做主语,在名词“吾妻” 和动词“美”(形容词作动词)之间加一个“之” 来表示。
文言文中“之”字如何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呢? 我们看下面的句子:
例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这句话中,“孔子”是主语,“是” 是谓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宾语。 这是一个简单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也有主语、谓语、宾语。如:
月色入户。 这句话的主语是“月色”,谓语是“入”, 宾语是“户”。
又如: 屠自后断其股。 这句话中,主语是“屠”,谓语是“断”, 宾语是“股”。 “自后”是状语,“其”是宾语的定语。
需要再次明确的是,只有当主谓短语作主语和宾 语的时候,才会在名词和动词之间加一个“之” 字以取消句子独立性。而如果主谓短语作谓语, 那么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地方,则不加这个“之” 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句中,“丈夫之冠也”主谓短语作主语,所以名 词“丈夫”和动词“冠”之间加一个“之”字。
可是,句中的“父命之”是主谓短语作谓语,在 名词“父”和动词“命”之间就不加“之”字。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句中“专诸刺王僚”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在 名词“专诸”和动词“刺”之间加一个“之” 字;可是“彗星袭月”主谓短语作谓语,名 词和动词之间就不加“之”字。
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
句中,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后面的部分主语“波色”承前 省,“晶晶然”是“如”的状语,“如”作 谓语,“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由两个 主谓短语作宾语,在各自的名词和动词之间 都加一个“之”字来表示。 这句话的结构比较复杂,须细心体会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消句子独立性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简称:取独),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

中文名取消句子独立性
简称取独
应用语法界
标志词之定义: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它并不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

详细释义: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中解释:“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细分起来,则有两种:一、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复句。

示例
①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
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

2、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之薄也。

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邻)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

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

”作了状语。

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

在这里,“公视”(你们看)只起说话人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

②句子独立性被取消,成了一个复句的分句。

构成复句的单句,语法上叫作分句。

这时,它只能和它的另一半相互依存成为一个大句子。

否则,它只能成为半句话。

例: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以上三例,前一个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都作假设复句的一个分句。

不作为取独的情况
以下的“之”的作用不能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矣。

(《寡人之于国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第一例“之”用在主语和介宾短语(状语)之间,只能看成是调整音节的助词。

第二例“之”用在主语和“所”字结构之间,也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作用
(一)从心理上说,让读者从头就知道句子未完,就期待下文,这样句子更觉紧凑。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二)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个“之”字,化成短语的形式,做句子的主语,原来的附加语则提升为句子的大谓语,占据重要的地位了,从而突出了大谓语的作用。

如“甚矣,汝之不惠”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
(三)从语气上理解,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个“之”字,具有停顿,舒缓语气,突出谓语,加强情感的作用,用现代词语来说,就是缓冲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