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LTE切换分析以及华为参数解释

LTE切换分析以及华为参数解释一、先说数据业务,数据业务切换分两类:同频切换&异频切换1.同频切换使用A3判决,邻区质量比服务小区质量高A3(IntraFreqHoA3Offet+IntraFreqHoA3Hyt,偏置值加迟滞值,单位0.5db),并且持续一定时间(IntraFreqHoA3TimeToTrig,同频切换时间迟滞,单位m,一般设置值320m)2.异频切换使用A3或者A4判决,至于使用A3、A4还是A5,需要在修改EUTRAN 异频相邻频点(MODEUTRANINTERNFREQ)命令下进行修改,InterFreqHoEventType参数指示切换类型,该参数表示异频切换的触发事件类型,仅用于基于覆盖的场景。
参数选项包括A3、A4和A5。
若频点与服务小区频点在同一频段的情况下,建议使用A3事件触发方式,使用A3事件触发方式将提高切换性能;不在同一频段的情况下,需要使用A4或者A5事件触发方式。
A3判决A3InterFreqHoA1ThdRrp该参数表示基于A3的异频切换的A1事件的RSRP触发门限。
A3InterFreqHoA2ThdRrp该参数表示基于A3的异频切换的A2事件的RSRP触发门限。
InterFreqHoA3Offet该参数表示基于A3事件的异频切换中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偏置值,用来确定邻近小区与服务小区的边界,该值越大,表示需要目标小区有更好的服务质量才会发起切换。
A4判决InterFreqHoA1ThdRrp该参数表示基于A4/A5的异频切换对应的A1事件的RSRP触发门限。
如果RSRP测量值超过该触发门限,将上报A1测量报告。
1dBmInterFreqHoA2ThdRrp该参数表示基于A4/A5的异频切换对应的A2事件的RSRP触发门限,如果RSRP测量值低于触发门限,将上报测量报告。
1dBmInterFreqHoA4Hyt该参数表示异频测量事件的幅度迟滞,用于减少由于无线信号波动导致的对异频切换事件的频繁解除和触发,降低误判和乒乓切换,该值越大越容易防止乒乓和误判。
华为OMC LTE重选切换互操作全参数介绍

1234G互操作系统间:空闲态:4G与3G间双向小区重选;4G与GSM间双向小区重选;连接态:4G与3G间双向R8 RRC重定向;4G到GSM重定向,2G到4G小区重选。
2系统内同频小区重选同频小区重选测量启动:服务小区高于SIntraSearch时,即高于-82dBm(现网值)的时候不进行测量;服务小区低于SIntraSearch时,即低于-82dBm(现网值)的时候启动重选测量;LST CELLRESEL 这条指令可以查同频小区重选起测门限:SIntraSearch=23*2-128(最小接入电平)=-82dBm举例: 缺省配置(29,即Qrxlevmeans<-128dBm(最小接入电平)+29*2=-70dBm时起测)同频小区重选判决:同频同优先级小区重选:小区重选时间内,UE测量到的邻区RSRP大于服务小区RSRP时重选,UE在当前小区驻留超过1SS准则:Qrxlevmeans:测量小区的RSRP值,单位dBmQrxlevmin:小区选择中最低接收电平,单位dBmQrxlevminoffset:小区选择中最低接收电平偏置,单位dBPcompensation dB(补偿值)PEMax:UE在小区中允许的最大上行发射功率,单位dBmPUMax:由UE能力决定的最大上行发射功率,单位dBm举例:当前宏站小区Qrxlevmeans值RSRP-80dBm,Qrxlevmin值-61dBm (-122dBm),Qrxlevminoffset值0dB,PEMax值-12dBm,则S值Srxlev为-80-(-122+0)-0=42R准则:3系统内异频小区重选(低到高重选)优先级比本小区高,例如F、D重选到E小区时:异频/异系统小区重选测量启动:向高优先级的异频/异系统重选,始终进行测量异频小区重选判决:对高优先级小区重选:邻区RSRP高于异频频点高优先级重选门限(2分贝)ThreshXhigh,即-106dBm(现网值)时重选,UE在当前小区驻留超过1SLST EUTRANINTERNFREQ:;(查询EUTRAN异频相邻频点)ThreshXhigh=9*2-124=-106dBm=11*2-128=-106dBm举例,需要验证D到E的重选,则需要选择D的弱场走到E的强场。
华为切换原理与优化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介绍
切换基本流程:
测量报告预处理 小区惩罚处理 测量报告的插补、滤波、 、修正等 紧急切换、切换失败的惩罚 切换失败的惩罚
强制切换 直接重试 紧急切换:TA、干扰、电平快速下降、BQ 负荷切换判决 正常切换:边缘、分层级、PBGT
候选小区基本排序
M准则、K准则
网络特征调整
16bit排序
小区惩罚处理
对四类小区进行惩罚处理:
切换失败的目标小区-【切换失败小区信号强度惩罚 切换失败小区信号强度惩罚】【切换失败惩罚邻区定时器(资源类)】【切换失 败惩罚邻区定时器(空口失败)】【切换失败惩罚邻区定时器 切换失败惩罚邻区定时器(数据配置)】 干扰切换后的原服务小区-【干扰切换惩罚时间(秒 秒)】 质量差紧急切换后的原服务小区-【质量差切换信号强度惩罚 质量差切换信号强度惩罚】【质量差切换惩罚持续时间(秒)】 超TA紧急切换后的原服务小区-【时间提前量切换信号强度惩罚 时间提前量切换信号强度惩罚】【时间提前量切换惩罚持续时间(秒) 】 惩罚的目的是防止切换后回切造成频繁切换或连续的切换失败。 惩罚的目的是防止切换后回切造成频繁切换或连续的切换失败
Data description 下行 下行 下行 下行 下行 上行 上行 测量源 full set MS 服务小区 subset MS 服务小区 6个最强邻区 MS 个最强邻区 full set MS 服务小区 subset MS 服务小区 full set BTS 服务小区 subset BTS 服务小区 BTS (用于实现上行信号排序与手机功率修正 BSC (MS) 用于实现上行信号排序与手机功率修正) BTS MS
测量报告的预处理与相关参数:
测量报告的插补-【插补运算允许丢失的测量报告数 插补运算允许丢失的测量报告数】 测量报告的滤波-【信令信道信号强度过滤器长度】【 】【信令信道质量过滤器长度】【信令信道邻区过滤 器长度】【信令信道TA过滤器长度】【话音/数据信道信号强度过滤器长度 数据信道信号强度过滤器长度】【话音/数据信道信号质量 过滤器长度】【邻近小区过滤器长度】【TA过滤器长度 过滤器长度】 输出功率的修正-由于使用了功率控制、跳频改善干扰的技术造成测量到的信号强度与实际能够达到的 跳频改善干扰的技术造成测量到的信号强度与实际能够达到的 信号强度不一致,在进行信号强度排序前必须对信号强度进行修正 在进行信号强度排序前必须对信号强度进行修正。
华为大BSC切换算法与判决流程

基本排序
网络特征调整
切换判决
负荷切换
2.2 测量报告预处理
服务小区 邻近小区
服务小区下 行测量值
邻近小区 下行测量 值
服务小区获取 MS上行测量值
测量报告(MR)——有上行测量值和下行测量值两部分内容:
上行:测量值由服务小区BTS获取,包含:对MS上行的接收电平 (ULRxLev)、接收质量(ULRxQal)、bs_power; 下行:测量值由MS获取并上报,包含对服务小区的下行接收电平 (DLRxLev) 、 接 收 质 量 (DLRxQal) 、 对 邻 近 小 区 的 下 行 接 收 电 平 (NCellRxLev)、ms_power。同时包含时间提前量的测量值(TA)等。
4、同心圆切换失败惩罚,在惩罚时间内,禁
止再次发起切换。
2.3 惩罚处理
1、对目标小区进行惩罚:
对切换失败的目标小区进行惩罚,避免再次判决时又选择该小区, 造成失败;
Cell A
切换失败
BTS
BSC
Cell D BSC会对Cell D作出相应的电平惩罚
2.3 惩罚处理
2、对源小区进行惩罚:
邻近小区的接收电平 => 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小区间切换磁滞 时,置0;邻近小区的接收电平 < 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小区间切 换磁滞时,置1。
注意:小区间磁滞与PBGT门限的关系, 在PBGT切换里,大者起作用。
2.4 小区基本排序和网络特征调整
磁滞的作用:
未加磁滞前 加了磁滞后
邻近小区
邻近小区
由于BTS有可能收不到MS上报的测量报告,因
此在进行性能排序之前BSC首先需根据滤波器数
华为省际边界软切换技术方案分册

华为省际边界软切换技术方案分册V1.0(试行稿)中国电信集团网络优化中心二零零九年一月编写说明:为指导CDMA网络边界切换,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电信CDMA网络边界切换技术方案》,对各种场景下的边界切换方法进行了说明。
参与编制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广东研究院;华为公司。
编制历史:·1·目录1.概述 (3)2.华为核心网数据配置方法 (4)2.1.数据收集 (4)2.2.切换信令链路上的配置 (4)2.3.切换话路上的配置(TDM方式下的切换) (5)2.4.注意事项 (7)3.华为无线网络数据配置方法 (7)3.1.无线数据收集 (7)3.2.A3/A7接口配置 (7)3.3.无线数据配置 (8)4.软切换参数说明 (8)5.切换经验总结 (8)·2··3·1. 概述本方案描述华为设备实现省际边界软切换的方法,描述基于下图的组网结构进行,如实际组网与下图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请按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改。
软件版本:协议版本:寻址方式:DPC+SSN2.华为核心网数据配置方法2.1.数据收集1)切换目标局点的目的信令点码2)相邻MSCID(包括SID="切换目标局的系统识别码"和SWNO=”切换目标局的交换机号”)3)相邻位置区小区信息(LAI、CI),需要和MSCID对应起来4)MAP电路的CIC信息(要求两端配置一致)5)切换关系的局向的中继群信息2.2.切换信令链路上的配置1、现网配置背景由于切换的信令交互涉及到MAP层的信令交互,由于现网中存在切换关系的E口交互走的是GT大匹配方式,并没有配置SCCP层的数据和M3UA/MTP3层的数据,所以也是需要增加这部分的数据配置。
注:由于省际切换需要经过多个STP设备,所以在每个STP需要做信令路由以便最终能到达目的MSC(e)。
2、配置思路根据上述分析,链路上的数据配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SCCP层的数据配置:由于切换局点的“目的信令点”必然是已知的,所以本次配置是基于DPC+SSN的寻址方式,不需要配置GT数据;(2)MTP3/M3UA层的数据配置:由于现网中各MSC到LSTP的链路已经打通,所以信令链路采用窄带链路的方式配置MTP3层的数据,同时将到对局的链路路由指到到LSTP的路由上。
华为I代切换16bit排序算法详解及特殊情况下设置分析

华为I代切换16bit排序算法详解及各bit位对切换影响分析1 华为I代切换排序算法介绍在华为1代切换算法中,切换判决是基于服务小区和各个邻区情况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各个小区之间的相对关系,为最后的切换做好基本的准备,小区基本排序主要有以下流程:M准则K准则16bits排序1.1 初始状态如上所示:初始状态下,服务小区及邻区在16Bit排序前,所有位数都是置1的,也就是说排序前,所有相关小区排序都是相同的。
1.2 M准则根据切换侯选小区最小下行功率、最小接入电平偏移判断小区是否满足条件。
只有高于切换候选小区最小下行功率的小区才能进入切换侯选小区列表,即对邻近小区根据切换候选小区最小接收功率进行裁剪。
对服务小区而言:RXLEV(o)>MSRXMIN(o) + MAX(0,Pa(o))对邻近小区而言:RXLEV(n)> MSRXMIN(n)+ MAX(0,Pa(n))+ OFFSET当服务小区与邻小区满足M准则时,排序开始。
1.3 K准则把经过M准则裁减之后的小区,含服务小区和邻近小区,按接收电平高低进行排序。
1.4 16bit排序1.4.11-3bit(基于信号电平排序)1-3bit是按照信号电平强度来进行排序,信号电平值越高,bit值越小,排序越靠前,如下表所示,排序结果为:N1>N2>S>N3>N4>N5。
1.4.24bit(同层小区间切换迟滞比较位)服务小区的第4bit始终是0;邻区接收电平值>=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小区间切换迟滞,置0;邻区接收电平值<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小区间切换迟滞,置1;如上图所示:蓝色区域为排序位数,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除N1以外,其余邻区根据计算全部小于服务小区信号电平+小区间切换磁滞,也就是说全部置1,仅邻区1(N1)第4bit位置0。
根据计算,排序结果为:N1> S >N2>N3>N4>N5。
功控3.5代、切换II代算法培训

I. II.
增加电平保护因子,可以提高电平在功控步长计算中的影响度; 增加电平保护因子,可以提高电平在功控步长计算中的影响度; 减小电平保护因子, 减小电平保护因子,接收电平在功控步长计算中的影响度相应减小 信号质量等级保护因子 增加质量保护因子, 增加质量保护因子,可以提高质量在功控步长计算中的影响度 减小质量保护因子, 减小质量保护因子,接收质量在功控步长计算中的影响度相应减小
功控3.5代算法(相对于 代 功控 代算法(相对于3代) 代算法
I. II. III. IV.
对接收电平和接收质量都进行功控补偿 双系数滤波算法达到快升慢降 功控步长计算采用双因子, 功控步长计算采用双因子,对弱电平区进行保护 功控步长计算公式改进 改善快升慢降的效果,保障功率更加精确。 改善快升慢降的效果,保障功率更加精确。
3代功控算法,计算功控步长仅使用公式1计算得到的 代功控算法,计算功控步长仅使用公式 计算得到的 计算得到的Step1 代功控算法 3.5代功控算法中,计算功控步长需使用公式1、2计算得到两个步长后,取集中功 代功控算法中,计算功控步长需使用公式 、 计算得到两个步长后 计算得到两个步长后, 代功控算法中 控幅度最小的一个作为最终的计算步长
切换II代算法
算法改进
对部分切换的适用场景进行重新定位,使得切换的目的和范围明确,降低切换耦合性; 对部分切换的适用场景进行重新定位,使得切换的目的和范围明确,降低切换耦合性; 通过对切换条件遍历和对邻区的综合判决,加强了对目标小区合理性的判断, 通过对切换条件遍历和对邻区的综合判决,加强了对目标小区合理性的判断,从而降低 了切换次数,提升了网络质量和通话质量,是对切换 代的提升和改进 代的提升和改进。 了切换次数,提升了网络质量和通话质量,是对切换I代的提升和改进。
切换问题分析

第4章切换问题分析4.1 概述在华为切换算法中切换判决是由测量报告触发的,判断当前的通话是否需要进行切换,进行什么样的切换,以及切换的目标小区。
切换判决算法的性能优异决定了GSM网络切换性能的好坏。
GSM05.08协议附录中推荐了一种切换判决算法,即0508算法。
但GSM协议中没有强制使用这种算法,因此各GSM设备商都开发了自己的切换判决算法,以取得更优的切换性能。
华为公司在切换I代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并总结多年在网上和不同厂商设备间的切换配合经验,开发出切换II代算法,该算法的主要特征是分层、双频网切换的实现,这个功能是整个算法的核心。
它是基于小区列表(CRL:Cell Rank List),其核心思想是按照某种标准把服务小区及邻近小区排序,作为切换时选择目标小区的依据。
4.2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HWII代切换分类如下:1、紧急切换-TA过大紧急切换质量差紧急切换快速电平下降紧急切换上下行干扰紧急切换2、负荷切换3、正常切换-边缘切换分层分级切换PBGT切换4、速度敏感性切换(快速移动切换)5、同心圆切换4.2.1 华为切换算法的总体流程切换判决是BSC根据测量报告,判断服务小区是否满足某类切换触发条件,并且有无合适的目标小区。
如满足,则触发相应的切换,将判决结果送至后继的切换处理流程。
各种切换类型的触发有优先顺序,一旦优先级靠前的切换类型满足条件,则触发相应切换,忽略其它也可能满足触发条件的切换类型。
图4-1 华为切换算法总体流程4.2.2 测量报告预处理测量报告的预处理主要包括两个功能:(1) 测量报告插补处理(MR Interpolation)一般地说,MS会周期性地上报下行链路和邻近小区的测量报告,BTS将对应的上行链路的测量值结合在一起组成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sult上报给BSC。
如果由于一些原因,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不连续,在一定丢失限度内必须将这些丢失的测量报告补上,这一处理过程叫MR插补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HWII代切换分类如下:
1、紧急切换-TA过大紧急切换
质量差紧急切换
快速电平下降紧急切换
上下行干扰紧急切换
2、负荷切换
3、正常切换-边缘切换
分层分级切换
PBGT切换
4、速度敏感性切换(快速移动切换)
5、同心圆切换
TA切换(紧接切换)流程图
时间提前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限制小区大小的一个标准。
BSC 判断当前MS 的TA 值是否超过了定义的最大TA 门限
TALIM (Timing Advanced LIMit ),如果超过了则发起一个由于
TA 值太高的紧急切换。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高于TA门限值
(2) 目标小区:排队相对靠前,不要求比服务小区前。
BQ切换(紧接切换)流程图
链路的传输质量是用误码率BER (Bit Error Ratio )来衡量的,BER
变高的原因可能是太低的信号功率,也可能存在干扰。
同时满足
以下条件可以触发切换:
(1) 服务小区:高于BQ门限值。
(2) 目标小区:排队相对靠前,不要求比服务小区前,若没有,且小区内切换打开,则执行小区内切换,否则不发起切换。
快速电平下降切换(紧接切换)
主要是判断在MS 接收电平快速下降情况下所进行的紧急切换,
因为如果此时仍然走正常的切换流程,也就是在MS 接收电平低
于边缘切换门限时才触发切换,则可能由于仍然进行P/N 判决而
无法快速触发导致掉话。
快速下降的判断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其判决方法是采用快速滤波器的概念,小区内不允许进行快速电
平下降切换。
对电平快速下降的情况,考虑到原始电平波动太大,拟对其进行
平均滤波器短期滤波后再用判断电平快速下降的滤波器来看它
是否是快速下降。
采用的平均滤波器长度定为QCKFALLLEN(缺
省为3)。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满足滤波器判断结果。
(2) 目标小区:排序在服务小区之前。
上下行干扰切换(紧接切换)
如果链路的误码率升高,但接收电平仍然较强时,通常是该信道
受到了干扰,发起一次上下行干扰紧急切换。
小区内可进行上下
行干扰切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电平高于干扰切换电平门限,同时质量差于干扰
切换质量门限。
(2) 目标小区:排序相对靠前,不要求排在服务小区之前。
(3) 接收电平值>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4.2.9 负荷切换流程图
目前的设计支持在分层网络的不同层间进行,要同时满足以下几
个条件才可以触发:
(1) 当前系统的流量级别< “允许负荷切换门限值
ClsSysFlowLvl”,如果高于该门限值则不进行负荷切换,以避免
由于加入负荷切换而对整个系统带来大的影响。
(2) 服务小区的负荷≥“负荷切换启动门限”
(3) 邻小区负荷≤“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4) 邻小区电平值>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视服务小区
与邻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调整位而定)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则把处于“负荷切换带”内的用户,按电平值,
由低到高,分步(按“分级负荷切换步长”ClsRamp)切换到邻近
的负荷低的小区(负荷低于接收门限值ClsAcc ,ClsAcc 一定低
于ClsLevel )。
一旦服务小区低于“负荷切换启动门限”,或邻区
已高于“负荷切换接收门限”,则立即停止负荷切换。
边缘切换(正常切换)流程图
边缘切换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P/N准则,即当MS 上行电平或服务小区下行电平在N 个测量
报告中有P 个低于边缘切换门限,则触发边缘切换。
(2) 边缘切换要求侯选小区排在侯选队列最前面。
分层分级切换(正常切换)流程图
双频系统的切换是通过设置小区为不同的层(CellLevel )、不同
的优先级(CellPriority )来实现的。
小区一共分为4 层,每层16 个
优先级。
注意:层越低其优先权越高,优先级级数越低其优先权越高。
如:
层1 的小区比层2 的小区有高的优先权,优先级设置为1 的小区
比优先级设置为2 的小区优先权高。
不同层级影响16bits排序第
5~10位,使得小区的层和级别对切换候选小区的顺序起作用。
分层分级切换的触发条件:
对服务小区:无要求
对目标小区: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目标小区层级优先级高于服务小区;
(2) 目标小区电平值>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3) 目标小区排序在服务小区之前。
PBGT切换(正常切换)流程图
PBGT 切换的触发准则是:
(1) 目标小区的路径损耗小于服务小区路径损耗一定的门限值,
并满足P/N 准则;
(2) 目标小区排序在服务小区之前。
此外,PBGT 切换只能在同层同级的小区之间进行,可以在不同
BSC或MSC内进行,并且只能在业务信道上被触发。
华为的PBGT算法是真正根据路径损耗的切换算法,优于其它厂家的同类算法
速度敏感性切换流程图
根据移动台的相对速度进行切换,以减少切换次数,降低掉话率。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急驰的汽车内通话时,移动台连续穿越很多微
蜂窝,导致切换频繁,影响通话质量,如果切换到宏蜂窝,并在
一定时间内惩罚它再次切向微蜂窝,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原则1 :如果移动台相对于微蜂窝是进行快速移动的,则把该移
动台切换到宏蜂窝。
原则2 :为避免登记在宏蜂窝的快速移动台进入微蜂窝,对微蜂
窝进行时间惩罚。
服务小区是宏小区:避免快速运动的移动台进入微蜂窝,对微蜂
窝小区进行惩罚。
在惩罚时间内,对小区的接收电平减去一个较
大的惩罚值,使它排序到候选小区队列的后面,一般只有在紧急
切换时才可能切向它。
服务小区是微小区:本算法采用对移动台通过的微小区数量进行
统计的方法,如果移动台通过的P 个微小区中,有Q 个微小区认
为该移动台是快速移动的,则把它移交给宏小区,同时把相应的
统计参数清零。
4.2.14 同心圆切换流程图
同心圆切换可分为内圆切向外圆、外圆切向内圆和指配优选内圆
或外圆。
A. 内圆切向外圆的判决条件:
(1) TA门限起作用时,且内圆TA≥TA门限+磁滞
(2) 接收电平起作用时,且内圆Rx_Lev≥接收电平门限+磁滞
(3) 需满足P/N判决条件
B. 外圆切向内圆的判决条件:
(1) TA门限起作用时,外圆TA≤TA门限+磁滞
(2) 接收电平起作用时,外圆Rx_Lev≤接收电平门限+磁滞
(3) 需满足P/N判决条件
C. 指配优选内圆或外圆的判决条件:
当指配优选层为系统优化时,根据SDCCH上的测量报告估算SDCCH的电平值,当其Rx_Lev ≥指配优选电平门限时,指配内圆,否则指配外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