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济发展方式路径的选择

合集下载

现代物流,促进贵州经济增长

现代物流,促进贵州经济增长

现代物流,促进贵州经济增长一、现代物流对贵州经济增长的促进意义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是每一个省市的重要议题,贵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贵州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1.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效率现代物流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效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的快速发展,对于贵州茶叶等产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推动作用。

2.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现代物流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运输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优质的物流服务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对于贵州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比较有利。

3.助力市场开拓,扩大销售范围现代物流可以快速将产品分布到全国各地,有利于产品市场拓展。

如贵州的茶叶产业通过电商快递物流的方式,将茶叶销售到全国各地。

4.提高区域物流运输水平贵州是一个山区省份,交通不便,物流运输水平与发达地区有所差距,现代物流的引入可以提升区域的物流运输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对于贵州整体经济的发展有利。

5.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不仅可以促进产业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市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物流在贵州的应用案例1.顺丰速运贵州省分公司的建立顺丰速运贵州省分公司的建立,缩短了贵州与全国各地的物流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

此外,该公司的建立为贵州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也促进了贵州物流市场的发展。

2.贵州茅台利用“百度外卖”进行销售贵州茅台在“百度外卖”上线销售,无需经销商,直接通过物流解决配送问题,提高了贵州茅台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同时也带动了贵州茅台产业的发展。

3.贵州天赐红花籽油的电商销售贵州天赐红花籽油主要通过电商销售,与多家物流企业合作,通过物流网络将产品送到全国各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开拓度和销售额,促进了贵州天赐企业的发展。

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 src ]L w cro cn m i b h e e f o eio nten x p r d Lw— abn a h r r o enm , Abtat o — ab neo o ywl etek yf l o mptini h et e o . o cro , steat y feoo y l id c t i e
i l sp t n ile o o c b n f s T e p p rp o o e a n y wh n t e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o ai n o w— a b n i c n e td w t i o d t n mp i oe ta c n mi e e t. h a e r p s st t l e h o n t t f o — r o s o n ce i c t c n i o e i h o o l c h y i
lw- a b n e o o c d v lp n . o c r o c n mi e eo me t
[ ywod ]o - abneoo y pt e ci ; o c Ke r s l cro cnm ; ahsl t n p l y w e o i
“00 2 1生态文 明贵阳会议 ” 已经 圆满落幕 , 大会
a dtes a gccoc fo — ab neo o yi maeo ebs f ut l sbet ter, a uyn rs eo pr n yo n rt i hieo w cro cn m d nt aeo m lpe ujc o cnG i ggapt p ot i f h t e l s h i sh y a h ut
大理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D I AL VERS T UNI I Y

贵州跨越式发展如何才能上升到国家战略

贵州跨越式发展如何才能上升到国家战略

贵州跨越式发展如何才能上升到国家战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多级发展、齐头并进之势。

为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且处于边缘的贵州缩小与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亟需选择正确路径,即将贵州的发展纳入全国发展大局,将贵州跨越式发展方式上升到国家战略。

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全国区域经济逐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贵州加快发展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今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国家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正在研究制定当中。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加快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全国区域经济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但是,随着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和东部沿海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阻碍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在短期内不仅难以缩小,甚至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为此,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国家批准成立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之后,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2020年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随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展开。

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底,国家批准成立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多个经济区。

2008年下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遭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产品出口受阻,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数以万计的进城农民工返乡,城市经济放缓,并蔓延到内陆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压力骤然加大。

贵州会展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贵州会展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兴计划 。
理局提供 的注 册企 业信息 , 照会 展 、 按 会议 、 展览 为 关 键词进 行查 询 , 共查 询 到 注 册 的专 业 性 会议 、 展
览公 司共 有 19家 。 8
贵州 大部分 地 区气候 宜人 , 特别是 省会 贵 阳夏 季凉 爽舒 适 , 分 适 合 举 办 会 议 展 览 。2 1 十 0 1年 1
Ha u nJn
( e p r et for m, uzo o ec l oee G i n , u hu50 0 ) D m a m n ui G i uC mm r a C lg ,uy g G i o 50 4 t ot s h i l a z
Ab t a t F rt es p roi f h e o r e n n i n n ,a d t en u t h rc eit s u z o a u ep t n s r c : o u e ir y o e r s u c sa d e vr me t n I d s y c a a trsi ,G i u h sh g o e — h t t o h r c h t l y a h x i i o c n my h sp p r a ay e e e a mo e so c n mi d v lp n x i i o i i tte e h bt n e o o .T i a e n lz s s v rl d l fe o o c e eo me te h b t n,a d p o o e at i i n rp ss t a ih u s o l h o e t ed a r moe mo e ,t eGo en n —ld mo e a d t ec l rl o r m n n u t a , h tGuz o h u d c o s u l o t d h p h v r me t e d l n u t a u s a d i d s l h u t i i r a e p o o e o e h n et e e h bt n i ah t c n mi d v lp n . n rp s st n a c h x i i o g man p t o e o o c e eo me t i Ke r s E h bt n e o o y wo d : x i i o c n my;Go en n e i v r me tld;C h r ltu s e vr n n ;C aa trs c i d sr u u a o r m n i me t h r ce t n u t i o i i y

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路径选择

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路径选择
26 I当代关注.高质量发展l观点
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比较 优势和路径选 择
文 徐东良
党 的十九大指 出, “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 长阶段 转 向高质量 发展 阶段 ,正处在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 经 济结构 、转 换增 长动 力的攻关 期。”对贵州而言 ,这 既 是 历 史 机 遇 ,也 是 重 大 课 题 。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取 得 历 史 性 突 破 , 发展 支撑坚 实有 力 ,转 向高质量 发展 的基 础 设 施 支 撵 基 本 夯 实 。 率 先 在 西 部 实现 县县 通 高速 ,建 成运 行 4条 高 速 铁 路 ,通 航 机 场 市 州 全 覆盖 , 乌 江 航道全 线贯通 、西江 在黔段航 道加快 推进 整 治 升级 。全 省 电力总 装机 达 到 581 O万 千 瓦 、 40个 县 接 通 天 然 气 管道 。 贵 阳 ·贵 安 国 家级 互联 网 骨 干直连 点建成 、互联 网出省带 宽达到 6530Gbps、行政村 1 00%通 宽带、移动 电话 普及 率 达 到 1 07.44%。
二 是 区位优 势 。贵 州地 处 西南 连接 华 南 的前 沿 和 “一带一路 ”重要节 点 ,近年来 内通 外联 的现代综 合交 通运输体系建设 取得重大突破 ,贵 阳成为西 南地 区高铁 “十 ”字交 汇点 ,流通环境 的革命性变化 ,推 动着人流 、物流 、信 息流 、资金流 等生产要素加快 聚 集 ,为高质量发展 提供 了条件。
实现高 质量发展 ,表现 在产业结构上 ,是 由资源 密 集型 、劳动密集 型产业为主 向技 术密集型 、知识 密 集 型产业为主转 变 ;在产 品结构上 ,由低技术含量 、 低 附加值产 品为 主向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产 品为 主 转 变 ;在经济效 益上 ,由高成本 、低 效益 向低成本 、 高效 益的方 向转 变 ;在生态环境上 ,由高排放 、高 污 染 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 变。

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析王 梦(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从目前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来看,贵州省的数字经济已经经历过萌芽阶段,兴起阶段,目前正在处于深化融合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完善的数字经济体系,在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就。

因此,立足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探讨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对掌握贵州省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提高贵州省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贵州省数字经济的特点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形势,探讨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对整个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其他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引言基于对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了解,贵州省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取得了积极的成就,在整个数字经济发展中探索出有效的发展措施,对整个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并了解贵州省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掌握贵州省数字经济的发展特点,对整个数字经济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要立足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探讨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为其他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和方法支持。

一、贵州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一)数字经济酝酿萌芽阶段贵州省在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中,经历了初期的酝酿萌芽阶段、兴起发展阶段和深化融合阶段。

在酝酿萌芽阶段,主要是数字经济的引入,以及数字经济基础的夯实和数字经济初期的布局和发展。

贵州省具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同时在地理区位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具备数字经济的引入条件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条件。

在发展初期,根据数字经济特点以及数字经济的具体需要布局了数次经济的相关产业,并根据数字经济的特点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按照数字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产业布局,对整个数字经济的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字经济与普通经济不同,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构建、数字系统的建立以及相关产业的配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在数字经济的结构体系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方面提前入手,才能保证数字经济在发展中取得积极效果[1]。

贵州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贵州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水 造成 污染 。
三 是水 电产业 的环 境 问题 。水 电产 业 一直 是贵 州 的支柱产 业 。 该产 业 由于提供 了清 洁 可再 生 能源 , 被 认 为是无 污 染产 业 。然 而 , 一认 识 是不 正 确的 。 这
展产业 。 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 必将增加贵州产业发 展 中的环 境风 险 , 得产业 发 展不可 持续 。 使 是矿产资源产业的环境 问题 。首先这一问题 体现 在环 境污染 上 。贵州 在铝 土矿石 ( 国排 名第 l 全 位 ) 磷矿 石 ( 国排 名第 3位 )锰 矿石 ( 国排 名第 、 全 、 全
20 0 9年 , 贵州 粮食 总产 量 l6 1 8万 吨 。 历史 新 创 高 ; 牧业 增加 值 占农业增 加值 的 比重 比上年 提 高 1 畜 个 百 分点 ; 民人 均纯 收 入 达 30 农 l0元 以 上 。 际增 实 长 1%以上 , 于全 国平 均 增 幅 ; 少 贫 困 人 口 5 0 高 减 0 万人 。贵州农 业 经 济的稳 定持 续发 展对 缩 小城 乡差 距 、 加农 民收 入 、 进 整个 经济 发 展 有 重要 作 用 。 增 促 但 是 , 农业 经 济持 续稳 定发 展 的同时 , 州农 业 生 在 贵 产 的环境 污染 也 日益突 出。 是 贵 州有很 多农 村地 区不仅 地处 山区 、 陵 , 丘 而且 这些 地 区还具有 喀斯 特地 貌 的特 征 。这增 加 了 农 业耕 种 成本 和植 被保 护成 本 ,同时 造成 了水 土 流 失 和土地 石漠 化 。 是贵 州农业 经济 比较 落后 。 业 二 农 生 产不 仅 是分散 式 、 粗放 的生 产 。 而且 还长 期存 在 着 毁林 造 田、险坡 耕 种等 问题 .这 同样 易造 成水 土 流 失、 土地 石 漠化 。 三是 随着贵 州农 业产 业化 、 集约 化 程 度不 断 提高 和养 殖业 的迅 速发 展 , 化肥 、 药等 化 农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贵州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路径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贵州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路径
增长极的物质载体包括各种类别的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 园区、经济协作区,其扩大、延伸和变形通过增长轴的网、带、圈、 区或H型、T型、菱形等形式表现。在点轴开发理论中强调轴线对 经济扩展的影响,其以集聚和非均衡为特征[4]。交通干线、能源供 应线等轴线能形成有力区位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向轴线两 侧集聚。各个产业部门中客观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联效 应,优先投资和发展的产业将是效应最大的产业,具有关联效应 的产业 都 能 通 过 该 产业 的 扩 张 和 有 限增 长,逐步扩大 对其他 相 关产业的投资,带动整个产业链部门的发展,从而在总体上实现 经济增长[5]。 2.2 增长极理论下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特点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12.6%,服务业增 加值为1800.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4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为44.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000多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 的50%以上,服务业就业比重为20.12%。[2]表现为:(1)物流业调整和 振兴专项规划促进了以贵阳二戈寨物流配送基地为龙头的大批 物流园区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2)“引银入黔”工 程的实施推进了以贵阳市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中心的金融业的快 速发展;(3)保险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及营业 范围;(4)信息、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 强省”战略带动下陆续发展。
3.1.2 基于增长极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机制 (1)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路径。现代服务业集群除了 现代服务企业、现代服务的供应者和消费者外,还包括现代服务业 的相关机构、集群所在地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这些 行为主体之间是通过物质、知识、技术、人力资源、信息和资本等方 面的交换,形成一种具有共生关系的共同体[7](如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National High-Tech Developmental Zones国家高新区昆明国家高新区协办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生态科技新城——贵阳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贵阳高新区管委会贵阳高新区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由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金阳科技产业园和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

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贵阳高新区正围绕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进入了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跨越发展时期。

一、生态科技新城之由来:拓展发展空间,培育经济亮点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展贵阳高新区的发展空间,规划建设贵阳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贵州省、贵阳市对高新区的管理体制作了重大调整,积极支持贵阳高新区申报建设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并提出将贵阳高新区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

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支持下,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贵阳国家高新区调整区位,正式认可和支持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标志着贵阳高新区正式形成“一区三园”(新天园、金阳园、沙文园)的发展布局,标志着规划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有力促进全市乃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从生态园区到生态产业经济带再到生态科技新城,贵阳高新区旨在突破发展瓶颈,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二、生态科技新城之内涵:发展绿色经济,构筑产业支撑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基本内涵:“绿色之都、产业高地、创新之城、黄金商圈”。

1.绿色之都“绿色之都”就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爽、居更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要求,形成绿化特色,塑造园区个性,形成自然、清新、生态的园区环境风貌;重点加强对沙文园区现有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与人工湿地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主要水系、主要干道和各个功能区之间,高标准规划具有生态、绿化、美化功能的绿色通道、绿色走廊和防护隔离带,不断优化空气、水等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富有生态内涵的现代化园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着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绿色企业、绿色单位,积极倡导绿色GDP、绿色文明等等,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经济与生态更加和谐。

2.产业高地“产业高地”就是要围绕“高新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突破”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着力把贵阳高新区打造成全省、全市的产业高地。

(1)重点打造以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2010年4月,贵阳高新区召开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为贵阳高新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把脉”、“献计”,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投资40亿元的振华集团建设锂离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LED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等项目的振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开始启动,贵阳高新区将充分发挥贵州在磷、锰、稀土等资源方面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原材料工业基础,力争到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

(2)强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落地目前,总投资30亿元的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已落户贵阳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振华新材料5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全力协助上海华鼎投资有限公司尽快完成中京5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重组并购工作;抓好贵阳汇通膜科技公司复合反渗透膜及装备国产化项目、振华云科片式薄膜电阻器生产线技改项目、宝源阳光公司年产800吨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3.创新之城“创新之城”就是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The National High-Tech Developmental Zones 国家高新区昆明国家高新区协办的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实现创新资源聚集,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业绩突出。

(1)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先后完成创业大厦、火炬大厦、火炬软件园等创新创业设施建设,整合了创业服务中心、贵州大学、振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资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目前,全区拥有863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余个。

到2012年,力争新建成1至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强化创新企业培植目前,全区拥有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占全省的53.6%;拥有上市企业10家,占全省的58.8%;12家企业入选贵阳市五个“十大企业”(十大重点工业、十大重点药业、十大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企业及十大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占其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3)建设孵化培育载体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先后投资1亿3千余万元建成了火炬大厦、贵阳火炬软件园等孵化器。

2009年,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了占地20000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园”,吸纳了7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经营收入已达600余万元。

建立了首期占地20000平方米的贵州首个“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并以贵阳归国留学人才创业园为平台,成功申报为“贵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黄金商圈“黄金商圈”就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将金阳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科技商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信息软件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形成全省、全市最具活力、最为繁荣的城市商圈之一。

(1)科技商务中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中央商务区(CBD)和生态科技商务区(EBD)建设,积极打造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建设贵阳一流的中央科技商务中心。

(2)科技研发中心积极与市科技局共同推进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中铝国际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在高新区建设轻金属及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帮助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贵州森瑞环保管业有限公司申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贵州航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贵阳高新旭之辉密封件有限公司申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孵化创新中心依托国家级贵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为孵化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争取国家、省、市创新基金和火炬计划等多方面支持,力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信息软件中心以西部研发基地、创业大厦、科技大厦、郎玛总部、天空软件大楼建设为载体,促进省内外优势IT企业在高新区有效聚集,积极发展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软件和电信增值服务软件,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建设省级软件与服务外包示范区。

(5)资本运营中心积极引入金融、保险、证券、创投、风投、资产管理、担保等机构,加大与国开行、工行、建行、浦发银行、南充银行、市商行、市工投、省风投等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力度,努力把金阳园区打造成资本聚集区和资本运营中心。

三、生态科技新城之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生态科技城,需要形成良好的体制、政策、人才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构筑起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

为加快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贵阳市委、市政府对贵阳高新区、白云区的体制作出重大调整,实行“上合下分”(主要领导交叉任职、其他领导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同时从发达地区、中央有关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干部到高新区工作;同时,试行人才派遣制,在缓解人员不足的同时大大降低用人成本。

完善政策法规。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贵州省、贵阳市、贵阳高新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正在制定《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2010年年底将按程序颁布实施。

强化人才支撑。

针对留学归国人才入区创业,贵阳高新区制定了《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鼓励和扶持留学归国人才创业若干措施》;针对两院院士入区,出台了《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贵阳高新区规划设计、产业发展顾问。

优化发展环境。

制定了《贵阳高新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支持贵阳高新区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