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上卷及古诗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开展关于《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德智并行,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一)总体目标。
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家校结合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诗歌。
让他们在黄金记忆时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文化的熏陶和修养,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三、诵读内容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古诗15首。
必背:《咏鹅》、《春晓》、《登鹳雀楼》、《静夜思》、《悯农1》、《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四、活动安排和具体措施1.每天利用早读课、经典诵读课、中午预备之前、下午大课间、上下午放学时、晚上睡觉前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亲子共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每天早晨布置当天背诵任务,利用一天时间背诵完成,第二天早晨抽查。
每周一下午经典诵读课检查一周诵读情况。
3.定期开展诵读比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
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024年第二学期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2024年第二学期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一、前言经典诵读是一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价值观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之处,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学期,我们将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套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计划,旨在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增强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二、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计划内容1. 选取经典诗歌朗读诗歌是一种美好的语言艺术形式,在婉约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儿童诗歌,如《咏鹅》、《捕鱼儿》等,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并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与解读。
2. 经典童话故事朗读经典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等,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并开展相关的阅读讨论和创作活动。
3. 经典寓言故事朗读寓言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要角色进行故事叙述的文学形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如《小狐狸找朋友》、《乌鸦喝水》等,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并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理解和解读寓言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
4. 经典散文朗读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裁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其语言简短明确,内容丰富多样。
我们将选取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经典散文,如《童年的小邮差》、《小兔子的奇遇》等,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并引导他们根据散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讨论。
四、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上的经典诵读活动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拓展活动,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和文化素养,如图书馆参观、读书分享会、作文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促进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_共3篇.doc

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_共3篇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一:一年级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
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除了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学校编制的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古诗》、《弟子规》等。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
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
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活动学习法。
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二: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特色项目:经典诵读主讲教师:於斌静沈美娟李雪君郑露教学材料:材料一:《三字经》教材二:浙江文艺出版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言、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5. 《论语》选段: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
三、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教师先进行诵读示范,引导学生跟读。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4. 比赛激励法:组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诵读选段,引导学生跟读。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经典内容。
4.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5. 互动教学: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评估学生的诵读水平,关注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阅读习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态度、专注程度等,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
4. 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择适合一年级下学期的经典诵读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音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资源,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图片卡片:制作图片卡片,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经典内容。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精选12篇)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精选12篇)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篇1一、背景情况: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也是祖国的瑰宝。
在学校进行经典诗文活动,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字熏陶,点燃学生热爱祖国古典诗文的热情。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任性自私,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做人。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弟子规》主要阐述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做事。
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口和载体。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活动为载体,学习、践行《弟子规》为重点,全面推动学生的发展,把班级建设成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班级。
三、总体目标1、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达到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2、探索培养学习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的新路子。
3、探索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途径,传统文化如何促进现代学生的成长。
四、学习践行原则要求1、以读促背,以读为主;以背为主,理解为助。
2、学习与践行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
3、以多层面、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行为。
五、主要对策:1、成立践行弟子规背诵比拼小组。
2、以弟子规文化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形成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浓厚氛围。
使学生置身于此,无时不刻都能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
3、加强教师的培养,以使教师能胜任弟子规教学。
4、开展以《弟子规》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以活动促进学习。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方案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方案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方案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
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一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学生背诵《千字文》三年级学生背诵《古代名句选读》、《二十四孝顺故事》(一)诵读时间1.各班每周一第一节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本周古诗文诵读任务的分配,并进行内容的理解。
例如: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通过故事导引,启示身心等环节进行教授。
三年级学生背诵《小学生古诗必背70首》。
首先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类:写景篇、状物篇、言志篇。
对系列组诗进行推荐,将经典诗句摘录,并学会引用。
2.利用每周一、四的午间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本周所出示的诵读任务。
3. 建议学生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二)诵读要求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一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 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立志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4. 古代诗词选段:如《静夜思》、《春晓》等5. 民间故事选段: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选文,理解经典文化内涵。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经典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
2. 互动法: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选段,了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重要性。
2. 第二周:学习《三字经》选段,认识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教的重要性。
3. 第三周:学习《百家姓》选段,了解我国姓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第四周:学习古代诗词选段,感受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5. 第五周:学习民间故事选段,懂得道理,提高品德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以及对于经典文化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诵读作业,评估其对于经典文句的记忆和理解。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经典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提供专业的经典诵读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音频资料:收集或制作经典诵读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和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 图片和插图: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插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故事和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1个教学班,学生大部分为认识字,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他们的提高阅读水平。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
1、《三字经》
2、优秀古诗文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同学们,跟我念。
”让学生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
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如集体演唱《咏鹅》,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具体措施:
1、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三字经》和优秀古诗文的背诵。
2、把《三字经》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友爱,礼貌待人,提高修养。
3、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班级学习园地等要体现国学经典的内容,使学生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4、把国学经典教育与学校日常德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诲之义,以及如何立身处世,修身治学!
5、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礼仪的好学生。
六、教学评价: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老师抽十分钟,考五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
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
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十或二十遍即可,补念二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
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