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企业实施三级价格歧视与统一定价相比社会福利增加还是减少
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探讨

!"#$%:&’%(")*+*!",$&#$%价格理论与实践!""#年颁布实施的《价格法》把价格歧视列入不正当价格行为加以禁止。
作为规范价格活动的基本立法,《价格法》对“价格歧视”只做了原则性规定,法律制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对价格歧视行为的规制和查处。
为此,本文从社会福利角度透析价格歧视行为,探讨规制价格歧视行为的可操作性标准,避免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目的的立法会在事实上使消费者福利受到损害,为我国制定反价格歧视的法律法规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一、价格歧视原理简析价格歧视通常指商品(包括服务)的提供者向不同客户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时,使同等交易条件的接受者在价格上处于不平等交易待遇,即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价格,从而损害一部分客户经济利益的行为。
这里,客户是广义的,它包括终端消费者和经营性消费者(相对于上游经营者的下游经营者就是经营性消费者);提供者既指相对于下游经营者的上游经营者又指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经营者。
我国《价格法》禁止“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它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据此,可以理解为条例中的经营者实质是指经营性消费者。
实行价格歧视主要目的是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由于商品效用评价不同而大不相同。
对于经营者来说,要同时获得保留价格较高和较低顾客的消费者剩余,就必须对前者制定较高价格,而对后者制定较低价格。
这就是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
根据歧视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级价格歧视。
实施价格歧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经营者具有垄断性的支配价格的实力;经营者有以较低的成本了解到对商品有不同需求弹性的不同顾客群的能力;充分信息和不能套利,只有在了解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差别信息情况下,才能进行价格歧视;同时,以较低价格买到商品的消费者无法把商品转卖给他人。
“歧视”下的利润

摘要:本文从优惠券的问题入手分析,深入分析了各种优惠券下隐藏的经济利润。
对不同促销下的价格歧视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优惠券;价格歧视;定价;福利一、前言经常看到街上有年轻人在散发各式各样的优惠券,小区的楼道口处也总是塞满了花花绿绿的优惠券。
可是,令人疑惑的是,企业为什么浪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印刷、散发优惠券,而不是直接进行降价呢?也许你会说,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呗。
没错,长此以往,的确会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悉度,可是,为什么像肯德基,麦当劳,甚至大润发这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去场所的企业,也在大量散发形形色色的优惠券呢?这难道不是对企业资金的一种浪费?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肯定是行之有效的。
可是,如果企业想通过降价来提高销售量,又为何不直接进行降价呢?按照价格需求关系,直接降价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岂不是远远大于优惠券带来的影响?其实,只要你耐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收款机前排队的人中,总是一些人手持优惠券,而有一些人满不在乎的按原价付钱。
这种现象表明,企业的优惠并不是使所有消费者都同时受益了。
"优惠"变成了一种"分类的优惠"。
而企业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不想对所有消费者进行统一的优惠。
在市场营销中,这种方法被称为营业推广。
而在经济学中它被称为"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
它还可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
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
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
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以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其中的本质。
二、价格歧视的具体实施条件首先,优惠券是针对大众消费者而言,不同消费者再不会因为优惠券,产生二手市场。
价格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价格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分析作者:潘影来源:《企业导报》2012年第23期【摘要】目前价格歧视理论在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决策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歧视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定价策略的差异性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
本文主要以三级价格歧视为例来分析其对社会福利效应的影响,最终得出价格歧视对社会效应影响的几点结论。
【关键词】价格歧视;社会福利效应;垄断一、价格歧视的原理及实行条件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以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实行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企业必须具有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的市场势力。
第二,企业拥有的顾客群必须是容易区别的并且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
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达到侵占更多消费者剩余的目的。
第三,企业拥有相互隔离的以不同顾客群为代表的不同市场。
因为一些迈着会通过不隔离的市场倒卖价格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从而阻碍企业通过价格歧视增加利润目的的实现。
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是实行价格歧视的最主要目的。
而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二、三级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三级价格歧视采取逆弹性法则,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
而消费者本身的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弹性大小。
三级价格歧视是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例如:同质商品在富人区价格与穷人区价格迥异、采用优惠券进行产品促销等等。
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需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垄断者所选择的价格歧视最多只能达到社会次优,而不可能是社会最优的。
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统一定价的社会福利效应肯定高于价格歧视的社会福利效应。
垄断市场价格歧视行为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垄断市场价格歧视行为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引言: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垄断市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在垄断市场中,存在少数企业或者企业团体在市场上独自掌握市场份额,具备市场影响力。
然而,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行为对消费者福利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 价格歧视的基本概念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差异,通过不同的价格策略向不同的消费者销售相同的产品或服务。
其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变动调整销售价格;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通过设置不同的销售数量限制来实施差别定价;第三度价格歧视则是借助市场分割实现不同消费群体的定价差异。
2. 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价格歧视可以使得企业提供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价,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另一方面,价格歧视还可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消费活动。
通过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企业可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带动市场的活跃度。
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3. 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潜在负面影响然而,价格歧视行为也可能对消费者的福利产生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导致消费者之间资金的再分配。
通过将较高价格向某一部分消费者收取,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这也意味着其他消费者将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导致市场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当企业通过差别化定价向不同消费者销售产品或服务时,一些消费者可能因为付不起高价而无法享受到同样的福利,从而导致资本和经济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再者,价格歧视还可能降低市场效率。
当企业通过歧视定价来获取更高的利润时,可能会减少投资和创新的动力,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损害消费者的福利。
4. 如何平衡价格歧视行为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在垄断市场中,平衡价格歧视行为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分析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图解法

O
图 1
点 N是 非歧 视 垄 断最优 点 , 等利 润 曲线和 过 原 点 的4 。 5 线相 切 于此 点。 而价格 歧 视 垄断 最优 点 C将在 等 利润 曲线 内部 。 我们 还 可 以过 点 N 作 等 消 费 者 剩余 曲线 , 示 系 表 列价格 组合 所 引致 的一定水 平 的消 费 者 剩 余 。请 注 意 , 由于 消 费者 剩 余 是 价 格 的 凸 函
一
些前人的结论。因此, 本文在理解商业和经济学的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 的教 学
法 方面具有 一定 的价值 。
二 、基 本 模 型
考察一垄断厂商在两个可识别的市场销售产 品。P 和 g 分别代表第 ii 12 市 ( : ,)
场 的价格和 销 售量。该 垄 断厂 商面 临的 总需求 为 Q: 。 q 。为简 单 起 见, 里假 设 市 q+ 这 场 需求 是 相 对独 立 的 , 并且 该 垄 断 厂 商 的成 本 函数 不 变 , ( 为C q)=c 再 假 定 , 管 q。 不
究结论 的检验 。本文给 出了实施价格歧视引起福利提高的充分 必要条件 , 对这 方面的管理和
经济学文献具 有教 学法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三级价格歧视 拉 氏价格指数 帕氏价格指数
一
、
引
言
当企 业根据 观察 到 的特 征将 消 费 者 分 化到 可 识 别 的细 分 市场 时 , 它通 常 会 实行 三
20 0 8年 第 6期
r o o cPa e 2 Ecn mi D d
中 储浒鱼 渔
D c mb r 0 8 e e e ,2 0
分 析 三级 价 格 歧 视 的福 利 效 应 图解 法
价格歧视例子

价格歧视例子【篇一:价格歧视例子】一级价格歧视是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赚取最大垄断利润,如果要找例子的话,想想可以讨价还价的大市场,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竞价的二级价格歧视是数量歧视,购买数量超过一定水平则获得较低价格。
比如买二送一就相当于降价,多买多送什么的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
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篇二:价格歧视例子】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一级价格歧视』的真实案例? - 知乎提问登录加入知乎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一级价格歧视』的真实案例?显示全部关注者19被浏览7412添加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7 个回答默认排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5 人赞同了该回答默默地发现题主把问题改了,幽怨地看着题主。
d(╯﹏╰)b那就再补充一个一级价格歧视的例子吧,以下对话发生在答主陪同学小张买手机,他和某店员之间的对话:店员:帅哥看什么手机啊,三星、苹果、小米的都有,不买也过来比个价啊小张:额。
有没有htc的g12啊?店员:全新htc g12,国行、港版、欧版的都有小张:港版要多少钱啊?店员:淘宝上都卖3000多,你想要多少钱买啊?小张:2500成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店员:小伙子太会砍价了,一看就是懂行的人,实话告诉你,这个手机我们进价都是2千400多,你说2400我一定不卖,今天就当交了你这个朋友,兄弟我就吃点亏便宜点算你了,记得以后多介绍几个同学过来。
说到这里,就应该很清楚了,手机就是国产的山寨机,价格只有几百元,无论我的那位朋友开价多少,他都会卖的,只是会做得真一点而已。
手机价格只取决于小张舍得花多少钱去买而已。
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某世界五百强资本中心投资经理,pe,vc,并购,有好项目的创业者和公司可以私信我3 人赞同了该回答税收和拍卖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1 个回答被折叠()【篇三:价格歧视例子】价格歧视的例子范文一:〔例题〕假设企业分别在a、b两个不同市场销售同一种产品(单位为件),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为::pa=60-0.5qa:pb=110-3qb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1000+9q+0.1q2。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垄断行为)【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第26章垄断行为1.某垄断厂商可以在两个市场进行三级价格歧视。
如果在任何相等的价格下,第一个市场的需求量总是比第二个市场的需求量大,那么垄断厂商一定会在第一个市场定一个更高的价格。
()【答案】F【解析】在价格相等的情况下,需求量较大的市场代表了较高的需求曲线,而第二个市场代表了较低的需求曲线,仅仅根据题中条件无法判断两个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因此垄断厂商也不一定会在第一个市场定更高的价格。
2.垄断竞争市场均衡下,零利润的厂商产量水平低于最低平均成本的产量水平。
()【答案】T【解析】在垄断竞争的零利润均衡下,需求曲线必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切点位于成本最低点的左边,如图26-1所示。
位于最低平均成本的产量水平大于y*,形成垄断厂商的“过剩生产能力”。
图26-1垄断竞争3.如果垄断厂商能够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那么他会在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市场制定一个更高的价格。
()【答案】T【解析】对于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其在两个市场上的定价必定满足:()()()()112211221111||||p y p y y y εε⎡⎤⎡⎤-=-⎢⎥⎢⎥⎢⎥⎢⎥⎣⎦⎣⎦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则价格必然较高。
4.二级价格歧视下,消费者可以按平均价格购买任意数量的商品。
()【答案】F 【解析】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规定不同的价格。
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变动的,价格取决于购买的数量。
消费越多的商品,平均价格越低。
消费者不能按平均价格购买任意数量的商品,否则将与价格与消费数量的反向相关关系矛盾。
5.实施价格歧视的垄断者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生产者剩余。
()【答案】F【解析】二级价格歧视将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一级价格歧视将所有消费者剩余转化成生产者剩余,但三级价格歧视可能同时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而非把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
6.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垄断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即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实施不同的价格。
如电厂对于弹性较大的工业用电实行低价格,而对弹性较小的家庭用电采用高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中,制造商对每个群体内部不同的消费者收取相同的价格,但不同群体的价格不同。
在每一个群体内部与统一定价相似,存在正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与完全竞争相比降低了社会总福利。
产生理论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出售完全一样的或经过差异化的同类产品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
由于这些价格并不完全反映其产品的真实价值,所以价格歧视运用了非线性定价策略。
价格歧视作为一种理论,属于定价策略的范畴,无任何褒贬之意。
价格歧视如果被垄断者所用,依靠其垄断地位采取高于单一价格的歧视性高价时,将会造成对消费者的掠夺,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失,同时会削弱竞争,进一步加强垄断。
这一行为应当受到政府部门的禁止和管制。
但在垄断市场上,在具有较多竞争对手、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价格歧视以各种各样的灵活形式被广泛运用。
它是一种有效的价格策略,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其经营目标,并且顺应了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于1920年提出,根据歧视程度的高低,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一个买者对产品可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买者的保留价格)来制订价格,从而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的定价方法。
由于企业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顾客的保留价格,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实行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量或者“区段”索取不同的价格,并以此来获取部分消费者剩余。
数量折扣是二级价格歧视的典型例子。
一级和二级价格歧视分别使厂商全部和部分的攫取了消费者剩余,并将这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利润。
但另一方面,一级和二级价格歧视实现了P=MC(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要求)的资源有效配置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企业实施三级价格歧视与统一定价相比,社会福利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解:三级价格歧视对福利结果原则上是不确定的。
相对于一价政策来说,该歧视政策需要在弹性较小的市场提高价格,在弹性较大的市场降低价格。
因此这种变化对总配置的损失有抵消作用。
一个更为全面的分析说明了这个直观上似乎合理的结论,即多元价格政策只有通过歧视使得总产出增加时才会优于一价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在需求曲线为简单线性时: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下两个线性需求最终的需求都大于零,那么实行价格歧视下的总社会福利水平要小于实行统一价格下的总福利水平;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下的低现需求市场最终的需求等于零,那么此时实行价格歧视下的总福利水平要高于实行统一价格下的总福利水平。
考察一种产品市场。
其中,第一个市场的总需求为p Q a p x m m -=)(;另一个市场的总需求为p Q a p x w w -=)(,这里m w Q Q ,且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 。
假设厂商A 是该产品的垄断生产者。
若厂商A 被禁止采取“歧视”政策(即厂商A 必须实行一价政策),则厂商A 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是:
))(())((max c p p Q a c p p Q a w m p
--+--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
2
*c Q Q a p w m ++= 此即厂商A 不采取价格歧视政策时使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注意这种情况是当两种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都大于零的情况。
)
由于w m Q Q ,可知对于相同的数量,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存在这种可能:索要高于Q
a 的价格(此时0)( p x m ,垄断厂商只服务于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可能给垄断厂商带来更高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是:
))((max c p p Q a w p
-- 一阶条件为:
w
w Q cQ a p 2+= 前述两种情况下的利润分别为)2
(2)(c Q Q a Q Q c a w m w m -+⎥⎦⎤⎢⎣⎡
+-和)22(2c Q a cQ a w w -+。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厂商服务于两个市场,两个市场的消费者的需求都为正;若后者大于前者,则厂商只服务于第二个市场。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实行价格歧视和不实行价格歧视下的福利水平情况:
假设厂商A 的总产出为X ,在第一个市场和第二个市场分别分配m q 和w q ,则最大化总剩余问题为:
)()()(max 00,w m q w q m q q q q c dx x p dx x p w
m w m +-+⎰⎰
分别对w m q q ,求导可得:
或)()(w w m m q p q p =c Q q a Q q a w
w m m =-=- 又由约束条件:X q q w m =+,联立可以解得:
⎪⎪⎩⎪⎪⎨⎧++-=++-=w m m
w w w m w m m Q Q aQ Q a X q Q Q aQ Q a X q )()(
由此可得,在既定产出下,福利最大化的分配条件是)()(w w m m q p q p =,它等同于不存在价格歧视时,厂商服务于两个市场的情形。
如果可以实施价格歧视时,垄断者的问题为:
))(())((max ,c p p Q a c p p Q a w w w m m m p p w
m --+-- 由一阶条件可得:
2,2,2,2w w m m w w w m m m cQ a q cQ a q Q cQ a p Q cQ a p -=-=+=+=
因此在价格歧视下,如果w m Q Q ≠,那么)()(w w m m q p q p ≠。
由题目知m w Q Q ,因此价格歧视下的福利水平低于最大化水平。
不过,当不存在价格歧视并且垄断厂商只服务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时,福利水平低于存在价格歧视下的福利水平。
因为存在价格歧视时,垄断厂商不仅按照与前者一样的条件服务于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还会服务于第一个市场的消费者。
这意味着存在价格歧视时,第一个市场的消费者的福利增加,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福利不变,因而总的福利水平上升高于厂商只服务于第二个市场的消费者时的水平。
因此,由上述我们举的两个市场的例子可知在需求曲线为简单线性时,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下两个线性需求最终的需求都大于零,那么实行价格歧视下的总社会福利水平要小于实行统一价格下的总福利水平;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下的低现需求市场最终的需求等于零,那么此时实行价格歧视下的总福利水平要高于实行统一价格下的总福利水平。
备注:本题是央财803的2015年的一道考研真题,由于圣才等版本的答案给的不是很好理解,这里我们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只是供同学们参考。
另外央财803真题里面有很多举一反三的相关考题同学们可以练习一下,也有一些北大ccer 、北大光华等学校的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