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影子_李红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影子

李红丽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英美诗坛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古典哲学和诗歌的研究。他发现中国古诗和意象派诗歌主张十分吻合。中国古诗中的意象正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特征。意象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意象,这与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可以说属于同一种审美范畴。作为意象派领军人物,庞德创作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巨大,处处可见中国诗歌的影子。

一.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词》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其后,王昌龄、何景明等都在自己的诗学著作中提到“意象”。他们的用法虽然各异,但都呈现为象,而非纯概念的说理。“象”指物象,是意象赖以生存的要素。物象是客观的,但它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并经诗人的审美删选和感情化合而成为诗中的意象。因此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的主观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其特别严谨的格律要求以及古汉语的特殊句法形态,往往略去了大部分的关联词、系词以及各种句法标记,几乎只剩下表达具体事物的词。这样,中国古诗词就取得了高度的意象密度。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时,中国古诗强调含蓄美,诗中绝少西方诗歌中常有的抒情、议论。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诗人要表达的情思与意蕴就通过高度凝练的意象表现出来了。

二.意象派的诞生

西方现代派的发端是顺应反传统的要求诞生的。20世纪初,西方政治、经济的大动荡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化,对人们的思想领域造成巨大的冲击。当时的英美诗歌界沉闷而保守。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传统仍然根深蒂固。无论是英国的乔治派,还是美国的风雅派仍然盛行华而不实、凄婉哀艳的情调。时代呼唤着“一种明晰简约之作”,“一种刚健朴实之作”。意象派应运而生。

与传统诗歌不同,意象派反对诗人介入诗歌抒发感慨。1912年,春末夏初之际,庞德和其他意象派诗人提出了著名的意象派诗歌三原则。

1.直接处理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事物”。强调直接描述表现的对象,不说教,不评论。

2.决不用任何无益于表达的词。即诗歌应尽可能简洁。另一位意象派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语中的:“不管你写的是什么,删减、删减、再删减。”

前两项原则的核心范畴就是“意象”。庞德说,“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即运用想象、比喻所构成的各种具体鲜明的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意象派认为诗歌要直接表现主观事物,删除无助于表现

的词句。要把诗人的感触和情绪全部隐藏在意象后面,不加任何解释、说教和评论,通过意象把它们暗示出来。

3.韵律方面,根据词语本身的韵律,而不是人为的韵律进行创作。庞德认为韵律的弊病在于:人为地追求韵律,导致多余的辞藻,让句子臃肿。

正值意象派酝酿产生时期,庞德意外与中国诗歌结缘,获得了美国东方文化学者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mest Fenollosa)的手稿。费诺罗萨曾长期旅居东京,对东亚文化有浓厚兴趣,用长达数年的时间向日本汉学家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死后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费诺罗萨的妻子玛丽·费诺罗萨在丈夫去世后,一直在寻找能够理解和完成丈夫遗愿的西方学者。当她读到庞德的象形文字诗歌后,感觉遇到了知音。1912年,玛丽将丈夫的研究笔记和手稿交给了庞德。庞德爱不释手,如获至宝。仔细研究了费诺罗萨的手稿后,庞德悟出了“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意象”,而汉字的组合往往能取得动感画的效果。1915年,庞德借鉴了费诺罗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再创作,出版了中国古典诗歌集——

—《华夏集》。诗集发表后,很快赢得了英美诗坛的普遍赞扬,评论家认为它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是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在这部译作中,庞德重视保留原作中的意象,强调诗句要有丰富的内涵

三、庞德诗中意象的运用

庞德从中国古典诗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使他产生了灵感并萌发了把中国诗歌和文字中的意象搬到英文中去的念头。他认为,虽然英语单词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然而这些词组合起来可以呈现出无数的意象以表达思想。

比如,他在翻译李白的《古风第六》时,将“惊沙乱海日”译为“Surprised,Desert turmoil. Sea sun”即“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另外在李白的《古风第十四》中“荒城空大漠”被译成“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ld desert”即“荒凉的城堡/天空/大漠”。庞德省去了正常英语句子中的动词、连接词和冠词等,只是通过几个独立的名词和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来传达他心目中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与风格。将其翻译成为一首崭新的现代诗。其实在费诺罗萨的笔记中这两句诗都有较为详尽的注解,而庞德脱离笔记进行创造性翻译显然是有用意的。这种由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更加突出了意象,形成了语言结构上的意象并置。

庞德不仅对中国古典诗作进行翻译,同时还加以模仿。下面两首诗,诗行简洁、意象鲜明。

《题扇诗·给她的帝王》

噢,洁白的绸扇/像草叶上的霜一样清湛/你也被弃置在一旁。《蔡姬》深山中花瓣飘零/还有橘黄的玫瑰叶/叶子的赭色紧贴在石头上。

庞德不仅模仿中国古诗运用意象的手法,还模仿汉语的语法特点进行创作,如中国诗人不重复诗的韵脚,而重复一个语法结构:中国诗中常用对偶句,把抽象和具体的描写、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中国诗中意象连续使用,给人一种活动画面的感觉。

庞德的《诗章》第47章:

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哭泣。

诗中用了32个字表现了9个意象。这种意象的叠用,简洁、含蓄,有浓厚的中国气息,很明显是在模仿中国古诗。

总之,庞德是20世纪英美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作为天才诗人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文化对庞德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上。正如庞德所赞赏的“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推动力。”庞德与中国诗歌产生了共鸣,从这一宝库中找到了诗歌的真谛。

(作者: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彭文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