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说明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说明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对于他们的保育和教育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说明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1.身体发育: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每年平均增长6-8厘米,在这一阶段得到适当的营养非常重要,以促进正常的身体发育。
此时,儿童的骨骼、肌肉和器官也在不断发育壮大。
2.神经系统发育:学前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极度敏感的发育期,儿童的大脑细胞密度增加并产生更多的突触连接。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需要充分的感官刺激和体验,以促进脑力发展。
3.运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可以掌握简单的大肌肉运动,如走路、跑步和跳跃。
此外,他们也开始在手指控制方面有所进展,可以进行一些精细的动作,如握笔、剪纸和系鞋带等。
4.感官发展:学前儿童的感官器官逐渐成熟,他们对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刺激的敏感度不断提高。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这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动力。
5.牙齿发育:学前儿童的乳牙开始逐渐换成恒牙,这个过程一般从4岁开始,持续到6岁左右。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口腔卫生非常重要,正确的刷牙和均衡的饮食可以保护他们的牙齿健康。
二、学前儿童的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的营养: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以支持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
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育者需要确保提供多样化的健康食物,鼓励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提供安全和适宜的环境:学前儿童需要在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保育者应该确保幼儿园或家庭保育场所的安全性,注意儿童防滑、防摔和防火,以及使用符合儿童安全标准的玩具和设备。
3.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学前儿童对于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需要充分的感官刺激和体验,以促进大脑发育。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是指在幼儿阶段,儿童身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对其进行保育和照护的要点。
下面将从儿童的身体结构、器官发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保育要点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儿童的身体结构:1.头部发育较快,头颅相对于整个身体较大。
2.四肢相对较短,软骨和关节未完全骨化。
3.肌肉和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二、器官发育:1.心脏、肺部、肾脏、肝脏等主要器官还不完全发育成熟,功能较弱。
2.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
3.呼吸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三、消化系统:1.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进食量和消化能力较差。
2.应给予小而频繁的进食,适度控制食物种类和质量。
3.注意给予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避免过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功能不完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
2.避免吸入有害物质,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新。
3.防止儿童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烟雾和粉尘。
五、循环系统:1.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较弱,心率较快。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缺氧。
3.鼓励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六、神经系统:1.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成熟,神经传导速度较慢。
2.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提供丰富的触觉和感官刺激,促进儿童感官系统的发育。
七、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饮食,避免过度依赖其中一种食物。
2.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
4.适度引导儿童进行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展。
5.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6.给予儿童适当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7.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保育和照护的要求更高。
通过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保育要点,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相关的保育要点,对于教育者、家长以及保育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并提供相关的保育要点,旨在帮助提供更好的儿童保育和教育。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1. 大脑发育迅速: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他们的大脑皮层正在建立神经连接,形成大脑区域之间的联系。
这一时期是习得新技能和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提供良好的刺激和经验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 呼吸系统发育成熟:学前儿童的呼吸系统已经基本成熟,肺容量和肺活量逐渐增加。
他们的肺泡表面积也在扩大,这使得他们更有能力吸收更多的氧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3. 免疫系统逐渐强化: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正在逐渐强化,但仍然相对较弱。
他们对疾病和感染的抵抗能力较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供全面的疫苗接种对于学前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4. 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正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
他们的骨骼正在形成,并逐渐变得更加坚固。
肌肉也在逐渐增强,儿童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强,灵活性也随之提高。
5. 消化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消化系统逐渐发展成熟。
他们的胃和肠道逐渐增大,对于各类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在改善。
然而,他们的胃容量相对较小,需要更频繁地进食。
二、学前儿童的保育要点1. 提供适当的营养:学前儿童的饮食应注重平衡和多样性。
他们需要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支持他们快速的生长和发育。
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富含钙的食物都应包括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
2. 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来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
每天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他们的身体恢复和大脑记忆的巩固都是至关重要的。
3. 注重卫生习惯:教育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3.毛细血管
(四)血液循环
1.体循环
2.肺循环
二、淋巴系统
1.淋巴管
2.淋巴液 3.淋巴结 4.扁桃体 5.脾脏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2)血浆含 水分多,含凝血物质少。(3)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 例小,肌体抵抗能力差。 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2)心排血量较小。(3)心率快。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2)血管比成人短。(3)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4)血压低。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防治贫血 (二)服装宽松适度 (三)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五)合理营养 (六)预防疾病 作业指导:课后第二题: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答:血液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这是总血液 循环。总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及各级动脉→ 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排 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一、概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呼吸道 (1)鼻:保护呼吸道和肺 (2)咽: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 (3)喉:是气体通道也是发音器官(注意会厌软骨的作用) (4)气管和支气管:属于下呼吸道,分泌的粘液有益菌和抗病毒作用。 2.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二)呼吸运动 (三)肺的通气量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 (一)呼吸器官的特点 1.鼻腔:富有血管,没有鼻毛,易感染 2.咽:耳咽管较短,宽,平直 3.喉:喉腔狭窄,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狭窄,柔软、缺少弹性组织,较干燥,易发炎 5.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肺泡量较少,易被粘液堵塞 (二)呼吸运动的特点 1.呼吸量少、频率快 2.呼吸不均匀 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培养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四)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 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 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 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处于快速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解剖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以及相应的保育要点,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照顾和教育这些儿童。
一、生理解剖特点:1.快速生长:学前儿童的身体快速生长,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都在迅速发育。
他们的身高体重会快速增加,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发育。
2.持续运动需求:学前儿童充满了活力,他们喜欢大量的运动和活动。
他们的运动和协调能力不断发展,需要提供各种运动和体能发展机会。
3.大脑发育:学前儿童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加。
这个时期的大脑发育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4.五官敏感度:学前儿童的五官敏感度比成人高,对于声音、气味、触感等有更强的感知能力。
他们需要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以促进感官的发展。
5.免疫系统发育: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营养: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教育者需要提供各种食物,并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供应。
2.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学前儿童热爱探索和运动,教育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如游戏、户外玩耍、绘画等,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提供良好的刺激: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非常敏感,教育者需要提供丰富的刺激和体验,如音乐、艺术、自然等,以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教育者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整洁、规范用餐等。
5.提供安全的环境:学前儿童在运动和探索中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者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和设备,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6.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学前儿童正处于社会化阶段,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教育者应该提供合作、分享、沟通等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前儿童生理揭破特点及保育要点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骨骼特点 1、骨膜比较厚 2、全是红骨髓 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
(1)腕骨 腕骨没钙化好。腕部的骨头,要到10岁左右才钙化,还都是软骨。 腕骨
共8块,通常,出生时全部为软骨,6个月的婴儿出现第一批骨化点,1岁时有 2—3个骨化中心,3岁时有4个,6岁时有7个,8岁时有8个,10岁时全部出现, 整个腕骨在10—13岁左右骨化完成,女孩较男孩早2年完成。
02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掌握人体八大系统、感觉器官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难点:掌握八大系统的保育要点。
03 问题导入
1.什么是运动系统? 2.分别指出自己身体中的哪些部分属于运动系统? 3.学前儿童的骨骼有什么组成?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4.对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有哪些要求? 5.对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05 教学归纳
(2)骨盆 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成人的骨盆
是由脊椎下段的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组成的。幼儿的髋骨与成人不同, 还不是一块严丝合缝的骨头,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着软 骨连结在一起。
05 教学归纳
(3)脊柱 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它上承头颅,下接骨盆,肋骨连在它上面,脊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为不动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 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 节等等。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所构成关节窝
关节囊:指附在关节面周围及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 关节腔:指关节囊内的空腔。
05 教学归纳
二、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支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二节 循环系统
1
血液循环系统
2
淋巴系统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征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3
4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二节 循环系统
(一)血液循环系统
① 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血液由液体的血浆与 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正常人血液总量 占体重的7%-8%。
学前卫生学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 上一章我们讲到了人体共分为八大系统,还有同学记得是哪八大系统吗?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 概念厘定 (二) 骨骼 (三) 骨骼肌 (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二)骨骼 ② 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征
骨的形态:
2) 短骨:多分布 于即能承受压力又 能活动的部位,如 腕骨和跗骨
4) 不规则骨:形 状不规则,如脊椎 骨
1) 长骨:主要分 布四肢,起支持和 杠杆作用,如股骨、 肱骨等
3) 扁骨:主要构 成腔壁,对腔内脏 器起保护作用,如 颅骨和肋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二)骨骼 ② 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征
骨的成分和特征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盐构成。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盐使骨变硬、变脆。 两者结合起来既能使骨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 骨的生长和发育有两种: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 膜内成骨:直接从胚性结缔组织膜内形成的骨组织。对骨折后的愈合和再生有重要 作用。 软骨内成骨:在软骨逐渐被破坏的基础上缓慢形成骨组织。确定人的身高。
返回节目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二)骨骼 ① 骨骼的组成、功能和分类
组成: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借骨连接构成,
约占体重的20% 功能: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器官、造血等 分类: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返回节目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红细胞:红血球, 白细胞:白血球, 血浆:90%~92%的 血小板:无色、无 为无核的双面凹陷 无色有核,比红细 水分,8%~10%的溶 核、形状不规则, 圆饼形状细胞,因 胞稍大。平均寿命 质。在溶质中以血 促进止血和加速血 含有血红蛋白而呈 几天到十几天。白 浆蛋白质含量最多, 凝。平均寿命 3~5 现红色,主要成分 细胞分中性粒细胞、 还有少量葡萄糖、 天 是血红蛋白。功能 淋巴细胞、单核细 无机盐等,主要功 是运输氧气和二氧 胞以及嗜酸性粒细 能是运输红细胞, 化碳。平均寿命为 胞、嗜碱性粒细胞5 营养物质和废物。 120 天。 种。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二)骨骼 ③ 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骨连结。骨连结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连结,直接连结的活动范
围很少。比如:颅骨之间的骨缝,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等。
间接连结:关节,是骨的主要连结方式。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返回节目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② 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
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肌肉功能
的恢复也较快。
大、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同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通过各项活动的锻
炼,小儿动作的速度,准确度以及控制活动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返回节目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五)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① ② 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 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全面发展运动 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
③ ④
供给足够的营养 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返回节目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二)骨骼 ② 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征
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骨膜:覆盖在故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内有丰富的血管
和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 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质:骨的主要成份,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 骨髓:骨的中央是骨髓腔,骨髓填充在长骨的骨髓腔和骨 松质的空隙里。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 保持着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二节 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各组织要不断地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 又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主要由循 ☺导入:大家了解我们的循环系统是什么吗?谈谈它包括哪些内容? 环系统完成。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主要作用)、淋巴循环系统(辅助 作用)
构成。此外还有一些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等。
返回节目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三)骨骼肌
骨骼肌又称随意肌,是运动系统的 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能随
着人的意愿而收缩;
骨骼肌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 血管和神经沿结缔组织的包膜,分 布到肌纤维上,以调节肌肉的收缩、营 养、代谢和发育。
第一节 运动系统
实操练习
实操一:小组讨论
实操任务:各个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培养本班级儿童正确姿势的活动
操,并阐述该活动能从哪些方面促进儿童运动系统的发展,为什么。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课后思考:
① 骨的结构、成分及特性是什么?
② 关节的构造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③ ④ 学前儿童骨、关节、肌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运动系统?
(五)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概述厘定
运动系统由骨及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它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并能支持
体重,保护人体内脏器官。
骨和骨连接组成人体的支架,被称为骨骼,运动时起杠杆的作用。 肌肉附着在关节两端的骨面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当肌肉收缩时,牵 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