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逼债真相

合集下载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的案例

俄罗斯外交部“催债” 美国大使馆欠租900万!年关未到,已经有“黄世仁”翻出霉菜一样的老账簿,算盘珠子拨得啪啦乱响,撸撸袖子打算讨债去了。

这位急吼吼的“黄世仁”,家底并不穷困,地大物博,正名叫“俄罗斯”。

和它相比,欠债的“杨白劳”更富,“美国”是也。

俄国人要债900万。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最豪华的商业娱乐区———阿尔巴区,距离克里姆林宫1.6公里。

这所华丽宅院叫“斯帕索大宅”,上下两层,墙上斑驳着90年岁月痕迹。

宅子里的舞厅、办公室、卧室和后花园,都保留着20世纪初建时的奢华风格。

谁也不会想到,整幢“行宫”的租金,一年不到3美元。

就在同一个社区同一条街,100平方米的普通平房,租金的“行情”是3000美元一年!价廉物又美!难怪,美国自从1933年和前苏联建交以后,就与政府签订长期租约,赖在“斯帕索大宅”不肯挪窝了。

明年,美国大使馆还打算申请“续约”20年。

想得还真美!别以为俄罗斯人都是傻大愣,“赔本生意”愿意一路做到底!今年4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外国使节服务署主管谢尔盖耶夫,向美国大使“摊牌”———要续约可以,先把你们欠的租金全“吐”出来。

根据俄罗斯外交部估算,仅过去10年间,美国大使应为自己的官邸累计补偿租金900万美元。

1985年,美国曾和前苏联签订过一张“斯帕索大宅”的租约,合约上清清楚楚写着“每年租金72500卢布,租借期20年”。

当年,卢布和美元的汇率是1卢布兑换1.66美元,前苏联外交部每年坐收租金超过12万美元,俨然一个“大房东”。

却没料到卢布忽然遭遇“滑铁卢”,几年间,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到不足原来千分之一。

“斯帕索大宅”72500卢布的年租金,缩水到1994年,折合成美元,只要2块半。

在圣彼得堡,美国领事馆和领事官邸两栋宅院的租金,加起来一年也只要6美元。

更糟糕的是,当年签约的前苏联外交部部长,自视甚高,半点“后手”都不留,坚持“不用附加任何跟汇率有关的条款”。

苏联卢布的骗局

苏联卢布的骗局

苏联卢布的骗局苏联卢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货币之一,自沙皇俄国到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其影响力随着其国际地位的变化几经沉浮。

最早的卢布是以黄金作为兑换基础的,1800年,沙皇俄国立法规定了卢布与黄金的正式比价关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卢布的黄金含量不断损失,到1897年,卢布纸币对黄金的兑换比率已经下跌到1∶ 0.77克。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又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货币改革。

第一次发生在1922年,改革的效果并非十分成功,主要是以俄国贵族地主财产充公为特点。

苏联第二次大的货币改革发生在1961年,以苏联政府的黄金储备为担保,规定法定的卢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为1∶0.98克。

在外汇市场方面,苏联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度,兑换主要国际货币美元的汇率比价被定为1卢布兑1.1美元。

苏联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基础,在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下,外汇市场基本保持稳定,自1961年到1989年的近30年间,确定固定汇率制度以及卢布兑美元的汇率比价基本保持稳定。

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989年的时候,卢布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就是在这一年,苏联对外宣布进行汇率体制改革,从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实行双重汇率制。

苏联卢布发生了30年来的首次大幅波动。

实施汇率体制改革后的1990年11月1日,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兑卢布比价从原来的1∶0.6跳升到了1∶1.8。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卢布的使命在俄罗斯联邦得以延续,但是其地位已经摇摇欲坠,大不如前了。

再次发生动荡是不可避免的。

果然,1993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卢布改革,以新版的卢布代替旧版的卢布,1961年开始发行的旧卢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请记住,任何货币制度改革都是一场不公平的财富重新分配,从前苏联固定汇率制度下坚挺的卢布,到俄罗斯货币改革后大幅贬值,从1卢布兑换2美元到1 400卢布兑换1美元,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从1卢布兑换2美元到1 400卢布兑换1美元,这样巨幅的贬值是怎样发生的?惊人的现实背后,是一个至今没人被世人所了解的故事。

98年俄危机

98年俄危机

危机造成的后果(表现)
1、外资抽逃 2、卢布急剧贬值 3、国债收益率飙升 4、银行挤兑 5、居民抢购
解决方案


1.以货抵债,即以商品抵债; 2.以股抵债,让本国外债转换为俄罗斯企业的 股权,但是由于债权和债务两国出价相差甚远, 该方法效果不明显(这相当于卖国,也就是中 国清末的“不平等条约”); 3.外债资本化。
1果及影响
原因

继承的大规模前苏联外债 财政危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畸形的经济结构 97年俄罗斯动荡的政局 亚洲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
俄罗斯中央及地方债务在最高峰时占 GDP10%,而税种收入归属也不合理,中央 政府占据税收总额大的增值税,总额低的个人 财产税等归地方政府,而许多地方基础建设又 由地方政府负担,入不敷出让地方政府被迫截 留联邦税款,甚至直接向欧洲国家发债。 1998年8月短期国债已超3500亿。整个90年 代,俄罗斯各级财政事权财权可用“混乱不堪” 形容。
畸形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畸形。自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逐步走向以 资本密集型为基础工业的经济结构,第一和第三产业 受到冷落,人力物力财力所有资源都被分配至重工业 的发展,俄罗斯解体后,轻工业几乎消失,冷战的 “军备竞赛”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点则基本依 赖能源产业。 2.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俄罗斯70%出口为能源和 初级产品(原油价格可以说是衡量俄罗斯经济血脉质 量的重要指标),30%以上进口是视频和日用消费品 (牟其中罐头换飞机让人瞠目结舌)。
评价: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是比较 成功的
特别是 2001 年之后由于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为俄罗斯偿还外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这一期间,俄罗斯经济形势转好、政治稳定, 各项指标较前期都有明显好转。随着经济的恢 复,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作为新 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并称为“金砖五国”。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苏修逼债”的历史真相排行榜收藏打印发给朋友举报发布者:囫囵热度0票浏览0次【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11年4月09日08:09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和出现饥荒后,国内曾以干部宣讲和群众口传方式出现了“中国为抗美援朝欠债,苏修逼债造成挨饿”之说,并在多年间被一些文艺作品和非当事者的文章引用,致使许多人长期信以为真。

不过,如果翻阅一下中国政府的公开文件和中苏“论战”时的文章、公开信,里面从未说过“逼债”一事。

若再研究一下改革开放后国家发表的经济统计数字,又可看出当年中国所欠苏联债务数额并不大,三年困难时苏方还主动提出中方可推迟还债。

澄清这一事实,有助于人们正确和理性地应对内部困难,探寻深层次原因,并通过得力措施纠正化解,不能推诿于外部原因而回避自身责任。

中国到底欠下苏联多少债?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斗争中,苏联出于推动世界革命和保障自身东部安全的需要,向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提供过无偿援助,抗战前期还向国民政府提供过3亿美元贷款。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不再算旧中国的欠账,也不再对华提供无偿援助,供货都要计价。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同斯大林议定了为数3亿美元的苏联对华第一笔贷款,其中一半属于攻台急需的海军装备订货。

当时毛泽东在党内说明,对苏提出的款额较少,是因“多借不如少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近代中国因外债沉重在经济上受制于人的教训,某种程度上也是受中国农耕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欠别人的钱。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国急需大量武器装备,苏联虽同意提供,却以援朝要“共同负担”为名,要求中苏两国按成本价各出一半的钱。

当时中国因财政困难无力马上付款,1950年11月周恩来同苏联扎哈罗夫总顾问议定,从中国入朝作战起,苏联以半价提供的武器算作苏联对华贷款。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除斯大林为弥补两国关系中的不愉快给予少量无偿武器援助外,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元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

苏联的反腐悲剧

苏联的反腐悲剧

苏联的反腐悲剧苏联解体后,有一本畅销书《大趋势》,曾经对苏联点评说道:尽管苏布靠人民的力量夺取了政权,也靠人民的力量赢得了战争,但它的反腐和权力监督却从不考虑人民。

这句点评可谓一语道破了苏联贪腐与反贪腐的真相。

毫不夸张的说,苏布70多年的执政史,就是一部贪腐的荒唐史,而苏布70多年的反腐史,更像是一部讽刺的悲剧史。

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我做技术工人时,都能赚到一套房子,那套房有会客室、厨房、卧室和餐厅。

作为沙俄时期的工人,比现在生活在苏维埃的工人还要好,这使我感到痛心。

我们已经推翻了君主政体和资产阶级,但人民的居住条件却比以前更差,革命成功了数十年,民众生活却还不如沙皇时代。

赫鲁晓夫主政时期,莫斯科每个区每个月平均有2.7万人排队等待分配房子,但只有不到50个普通民众能成为幸运儿,为尽快改善民众的居住条件,赫鲁晓夫搞出了赫鲁晓夫楼,终于让莫斯科人均住房面积基本达到5平方米。

很多人同样会疑问,苏联曾经高举信仰的大旗,引得无数人才竞相投奔,可是民众辛苦了几十年,为什么还那么穷呢?要知道,苏联可是消灭了资产阶级,一切国有化、一切公有化,苏联又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资源大国,没有资本家吸血,又有着无穷的资源,为什么民众还那么穷呢?因为苏联100%的政治资源、95%以上的经济资源和100%的能源资源,全部流进了特权阶层,也就是被贪腐。

苏联的贪腐史是一路进化、一路高歌猛进。

在列宁时期,贪腐是合情化的手段;在斯大林时期,贪腐是合规化的手段;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贪腐竟然成了合法化的手段。

贪腐也从个人化行径,进化到集团化福利。

正常情况下,政权初建、气象一新,就算是君主政体也必有一番励精图治,腐败现象也会相对较轻。

但苏俄却并非如此,列宁建政之初,根据契卡的档案显示,仅盗用公款一项,竟然有高达71.2%的干部参与,但这竟然被认为合乎情理,处罚起来是雷声小雨点更小,原因有二:一是列宁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有贪腐,而苏联政权只存在“财产错误”,那些“犯财产错误”的官员只是内部矛盾,经过批评教育后仍然是值得信任的好干部。

苏联当年有没有逼债

苏联当年有没有逼债

苏联当年有没有“逼债”(2013-04-26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新华视界对于造成所谓的“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苏联逼债说”是一个长期的舆论观点。

在中苏交恶的那些年,尤其如是。

可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能够证实“苏联逼债”的存在,官方正式文件也从未正式谴责过“苏联逼债”。

不仅中国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没有只言片语提及,就连上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谴责苏联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无情逼债”之际,也不见提到其曾对中国逼债。

中国对苏联的债务,主要是军事武器装备进口所致。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借贷3亿美元,是苏联对华第一笔贷款,其中一半属于攻台急需的海军装备订货。

后来因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而搁置。

朝鲜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急需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经与苏联协商,决定双方“共同负担”,而新中国成立伊始,无力支付,1950年11月,由周恩来出面同苏联签订贷款协定,规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为界,此前订货以全价付款,此后以半价付款。

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绝大部分是半价提供的。

中国欠下30亿元人民币,折合13亿美元。

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又移交给中国折价9.8亿元人民币的装备。

这些军事欠款,占了中国对苏欠款总额的六成以上。

第二笔重大对苏债务,是中国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获得苏联援华的机器设备,而中国则需要向苏联提供其急需的农副产品,乃至矿产原料的援助。

但“大跃进”之后,中国无法按贸易合同向苏联交货,在1959年、1960年两年间,遂又欠下25亿卢布的债务。

自1950年以来,向苏联借贷连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共为57.43亿元人民币。

1960年之前已还33亿元人民币,尚欠苏联总计24.43亿元人民币的债务。

困难时期的1961年2月,赫鲁晓夫致函毛泽东,表示愿意借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蔗糖,帮中国度过困难。

俄罗斯对外债权

俄罗斯对外债权

俄罗斯对外债权高际香俄罗斯对外债权是俄罗斯政府作为债权人要求外国政府及其法人、商业银行和公司(债务人)还本付息的权利。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外国政府欠俄罗斯的债务。

一俄罗斯对外债权的形成俄罗斯的对外债权主要源自苏联时期的对外经济援助。

当时苏联奉行支持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向12个社会主义国家和49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

截至1989年年底,苏联共向这些国家提供了858亿卢布贷款(见表1)①,约合1 470亿美元(按当时卢布的官方汇率计算,58.48卢布二100美元)。

到1990年,上述61个国家共欠苏联1 420亿美元债务,其中1995年年底前应偿还的数额为460亿美元,1996-2000年应偿还的数额为345亿美元。

古巴、蒙古、越南、印度、叙利亚、阿富汗、也门、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埃及、柬埔寨等17个主要债务国所欠债务占苏联对外债权总额的9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继承国不仅继承了苏联外债,同时也得到了苏联的所有对外债权。

本来这笔数目庞大的资产完全可以偿还苏联的外债,而且还有盈余,但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

二俄罗斯对外债权管理转轨之初,俄罗斯在背负巨额苏联外债的同时,由于经济遇到困难,又举借了新的外债。

沉重的债务负担迫使俄罗斯希望通过对外债权的管理来缓解外债压力和经济压力。

但是债权的求偿遇到了一定的难度,俄罗斯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以最大限度谋求债权问题的解决。

(一)债权管理的难度俄罗斯要求债务国清偿债务遇到的主要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许多债务国经济困难,难以如期足额偿还外债。

俄罗斯的对外债权主要是当年苏联以军工产品和军事技术援助项目向各国提供的贷款(占苏联对外援助的80%)。

获得贷款的债务国普遍经济不景气,很少能及时足额偿还。

以1999年1-9月为例,俄罗斯从债务国获得的债款仅为4.733 8亿美元,而且偿债国仅有印度、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越南、蒙古等少数国家,同时,债务国很少用现金偿债,多用实物清偿,如当时印度用茶叶、古巴用蔗糖、越南用香蕉和大米、蒙古用羊肉、波兰用土豆、保加利亚用烟草偿还了一小部分所欠债务②。

前苏联令人震惊的70年腐败史

前苏联令人震惊的70年腐败史

前苏联令人震惊的70年腐败史2020-01-09总而言之,改革前谁是管理者,改革后谁就成了占有者和所有者。

结果是,“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和‘新俄罗斯人’”。

前苏联令人震惊的70年腐败史文/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自1922年到1991年,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整整70年。

这70年里,干部集团的腐败,始终如附骨之疽。

苏联70年腐败史,对后世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列宁时代:防范干部特权,但特权已经泛滥。

一般说来,政权初建,气象一新,必有一段励精图治,腐败现象会相对较轻。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早在列宁时代,苏联(俄)的腐败问题就已相当严重。

早在1920年苏联大上,许多党代表就曾愤怒指责党内的严重腐败“无论对于谁都不是个秘密”,“中央和地方的‘党员’允许自己那样的奢侈,他们的行为丝毫不比老牌的资产阶级逊色,工人和农民对他们敢怒不敢言”。

这些腐败的种类主要包括:公车腐败、住房腐败、饮食腐败、医疗腐败、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盗用公款。

当然,最高当局也不是没有采取过防范腐败的措施。

十月革命后,列宁就对领导干部的工资和待遇作了严格规定,要求一切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

列宁率先示范,其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工资是500旧卢布,而铁路员工的最高工资是510旧卢布。

1919年制定的35级工资表,党政领导人的工资大大低于工人的最高工资。

但问题在于:领导干部们很快就不靠工资生活了,在工资之外的其他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的领导干部们与群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斯大林时代:公然将干部的特权腐败制度化、合法化。

斯大林建立起了一整套保证领导干部层特权的制度。

这个官僚特权阶层主要享有如下特权:1. 宅第权。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均有一处或几处别墅。

凡是名胜地、风景区、海滨、避暑胜地,几乎全部被大小官员的别墅所占据。

2. 特供权。

各级党政机关均有特设的内部商店、餐厅、冷库等供应网络,按照官职大小、地位高低享受特殊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逼债真相
1962年的7000人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报告,在总结3年饥荒时明确指出,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天灾属不可抗力,但人祸显然指的不是苏联。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和出现饥荒后,国内曾以干部宣讲和群众口传方式出现了中国为抗美援朝欠债,苏修逼债造成挨饿之说,并在多年间被一些文艺作品和非当事者的文章引用,致使许多人长期信以为真。

不过,如果翻阅一下中国政府的公开文件和中苏论战时的文章、公开信,里面从未说过逼债一事。

中国到底欠下苏联多少债?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同斯大林议定了为数3亿美元的苏联对华第一笔贷款,其中一半属于攻台急需的海军装备订货。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急需大量武器装备,苏联虽同意提供,却以援朝要共同负担为名,要求中苏两国按成本价各出一半的钱。

当时中国因财政困难无力马上付款,1950年11月周恩来同苏联扎哈罗夫总顾问议定,从中国入朝作战起,苏联以半价提供的武器算作苏联对华贷款。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除斯大林为弥补两国关系中的不愉快给予少量无偿武器援
助外,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元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

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出时,移交了折价9.8亿元人民币的装备。

解放军掌握这些武器,对于迅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

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不过提供的技术还是免费的。

1958年中国发起大跃进后,因国内副食品供应紧张和收购困难,不能按贸易合同对苏联交货,在1959年、1960年两年间又欠下25亿卢布的商贸债。

根据当年主管财政的副总理李先念在《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中所列举的数字,自1950年以来我国向苏联所欠的外债和应付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总共为57.43亿元人民币。

中国对苏联共欠下的57亿元债务,在当时的国家财政支出中占多大比例呢?1959年全国的财政支出为520亿元,1960年则为654亿元。

而且至1960年之前,我国对苏联已还债33亿元人民币,这就将抗美援朝所欠的武器债务基本还清,所剩的主要是大跃进两年间因不能按合同交货拖欠下来的贸易债务,以及接受旅顺苏军撤出后所留装备的收购费,其总额折合23亿元人民币。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债务在分年偿还的情况下,其总额只要不超出一年财政支出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便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毛泽东为争口气提前还债1959年中苏领导人出现了一系列争吵,尤其是赫鲁晓夫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批评激怒了毛泽东,庐山会议出现的党内争议也被怀疑与之有关,两党关系趋向恶化。

1960年6月,中苏两党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又出现激烈争执,赫鲁晓夫为施加压力,于同年7月16日以政府名义突然通知中国,撤走在华全部专家,并违反合同停止供应许多建设项目的设备。

此前中苏两国因有兄弟般的友谊,贸易上出现一些拖欠并未引起重视,关系恶化后,欠债问题便很快上升到政治高度。

苏联通知中国要撤走专家时,中共中央正在北戴河开会研究如何解决经济困难。

在赫鲁晓夫施加压力的形势下,与会者都激发起一种勒紧裤带尽快还债的情绪。

毛泽东则以坚定的口气说:明年还清这个债。

从这年的年末起,毛泽东有几个月不吃肉,以表示带头共度难关。

虽然中共中央领导人要求尽快还债,考虑到国内闹饥荒,经济部门还是希望推迟偿还这笔数额并不算大的欠款。

1960年底,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约见苏联驻华使馆参赞,曾以口头声明表示,中国方面支付出现困难,在贸易方面估计共欠苏
方20亿卢布,可能要在五年内还清。

12月17日,苏联外贸部部长帕托利切夫约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指责中国方面未与苏联协商,就片面地把贸易方面欠债偿还期限确定为五年,并以中方违约为由,表示短期内不向中国提供汽油。

后来国内一度传说所谓苏联逼债,能够找到的主要根据便是指此事,不过随后的实际情况又并非如此。

1960年刘少奇以国家主席身份访苏,几个月前双方的紧张关系又得到缓和。

刘少奇访苏期间,米高扬曾表示很快会恢复一些援华项目并再派专家,苏联对中国还债问题也故意表现出了高姿态。

苏联同意推迟五年还债1961年同1960年一样,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份。

同年上半年,苏联开始部分地恢复了对中国国防和经济方面的援助。

1961年2月,赫鲁晓夫写信给周恩来,主动提出愿意向中国提供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的样品和全部技术资料,成为苏联最后向中国提供的一次军事援助。

同年2月27日,赫鲁晓夫又致函毛泽东,主动提出,愿意通过借用形式提供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

面对这一姿态,1961年3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苏联大使作了口头答复,感谢赫鲁晓夫的好意。

不过因出于争气和不愿受制于苏联的原因,中共中央只同意接受古巴糖,表示愿将苏联的粮食作为后备,还是立足于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口粮食。

提出愿向中国借粮后,3月间苏联政府又主动提出,在两国贸易中,中国所欠的10亿卢布逆差可分五年偿还,不计利息。

同年4月8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专门接见了中国对外贸易部的正副部长叶季壮、李强,又谈到可推迟还债。

随后两国发表的公报称:对于中国因农业遭灾而在1960年贸易业务中产生的对苏联欠账问题。

苏联方面表示充分谅解,并向中国政府提出,上述欠账在五年内分期偿还,不计利息。

苏联还建议,在今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应中国50万吨糖,以后在1964年~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

中国方面以感激的心情接受了这一建议。

当时,这一公报在中国的《人民日报》刊登并在广播中播出,在民众中产生了好的影响。

196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曾以专文对苏联表示感谢。

1964年以后,中国因经济好转,一再提出提前还清对苏债务,终于在1965年还完。

这年底,外交部长陈毅在接见日本记者时骄傲地宣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

(水晶樱桃荐自《百姓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