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实验报告(一)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试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 主机A ping 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帧格式。

3. 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实验截图: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1. 主机B 、D 、E 、F 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 地址为主机A 的MAC 地址)。

2. 主机A ping 主机C 。

3. 主机B 、D 、E 、F 上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 所发送的ICMP 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 记录实验结果表1-3实验结果实验截图: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 广播帧1. 主机E启动协议编辑器。

2. 主机E编辑一个MAC帧: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源MAC地址:主机E的MAC地址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大于0x0600数据字段:编辑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的数据3. 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E的MAC地址)。

4. 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

5. 主机A、B、C、D、F停止捕获数据,察看捕获到的数据中是否含有主机E所发送的数据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实验截图: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网络命令、工具使用和效劳器配置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写出几个你所熟悉的网络测试命令●简要说明效劳器远程登录的开启和登录账户的建立步骤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选择Telnet效劳器、客户端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2.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添加用户→组→RemoteDesktop user右键→添加到组,添加新建立的用户。

3.计算机右键→属性→远程设置→选择〞仅允许运行使用网络级别身份验证的远程桌面的计算机连接〞→确定。

4.开场→远程桌面连接→输入远程主机IP地址→连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确定。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10分〕得分:问题1:无法成功远程桌面连接。

解决过程:检查自己的 telnet 配置,检查无误;检查目标计算机的配置,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被禁用。

配置目标计算机:将目标计算机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启动类型更改为手动,并启用该效劳。

问题2:无法启动ftp站点。

解决过程:错误提示“可能有其他进程占用了设置的端口〞,但使用netstat命令并没有发现这一现象,重新设置端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终使用netsh winsock reset重置了网络设置,重启后问题解决。

open 连接到制定 IP。

quit 退出 telnet。

容二:〔20分〕得分:说明利用Telnet进展应用层协议〔HTTP或SMTP或POP3〕实验过程。

1.翻开 DOS 命令界面2.输入 telnet .mircosoft. 803.ctrl+] 进入命令模式4.键入 set localecho 并回车5.键入 GET /HTTP/1.16.Host: .mircosoft. 并回车 2 次容三:〔20分〕得分:简要说明FTP Server的配置过程和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实验过程截图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 Windows 功能→选择Internet信息效劳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常用网络命令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常用网络命令实验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计算机网络》题目:常用网络命令实验班级:Z计121学号:2014140093姓名:薛慧君1.目的与要求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的含义,在给定的网络环境中,使用常用网络命令,掌握通过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1)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的含义;(2)熟悉和掌握ipconfig,arp,ping命令的用法,理解arp和ping命令之间的关系,掌握连通性测试的方法;(3)理解和掌握tracert命令的用法;(4)熟悉其他网络命令的功能(自选)。

3.实验步骤Ipconfig命令Ipconfig命令用来显示主机内IP协议的配置信息:用ipconfig /all,则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

Ping命令Ping命令用来检测一帧数据从当前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所需要的时间:(1)在不删除默认网关的情况下:①ping本网的主机②ping外部网络主机如果ping某一网络地址,出现:"Reply from 111.13.100.91: bytes=32ms time=32ms TTL=50"则表示本地与该网络地址之间的线路是畅通的;如果出现"Request timed out",则表示此时发送的小数据包不能到达目的地。

(2)当删除默认网关时:可以访问本网主机,但不可以访问外网主机Arp命令用arp -a 查看arp列表里的mac地址Tracert命令tracert这个程序的功能是判定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清单和到达时间。

去掉DNS服务器:输入域名打不开:输入ip地址可以打开:4.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1) IP地址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球范围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

计算机信息检索实验报告(6个)

计算机信息检索实验报告(6个)

实验一网上中文搜索引擎及其使用一、实验心得在电脑已经成为生活必备品的现在,日常搜索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俗话说,天天百度知识丰富。

当然,我国国内主要的搜索引擎除了百度,还有谷歌、雅虎、搜狗、网易、新浪。

一般来说,百度和谷歌是最多人用的。

不同的搜索引擎,不同的搜索方法,得到搜索结果的速度和准确度也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学习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提高自己搜索的速度和准确度。

在这次实验当中,我们主要学习和掌握以下搜索技巧的运用。

「“”」的基本用法、「+」或「空格」的基本用法、「+」的基本用法、「-」的基本用法、「OR」的基本用法、「site」的基本用法、「inurl」的基本用法、「intitle」的基本用法、「filetype」的基本用法。

比起以前直接把整个问题打上去然后从网页中寻找满意的答案,灵活使用这些搜索技巧可以更快地找到准确率高的答案。

这些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

二、实验结果(一)请使用Google或百度搜索引擎完成以下知识测验:(请将检索结果复制到题干之后,并把所有有关的网页都下载到你的作业文件夹中,以作为本作业评分的依据。

)1.谁根据小仲马的《茶花女》改编了同名歌剧( B )/b/7602599.html A.奥斯汀B.威尔第C.福楼拜2."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出自莎士比亚的哪部作品?( A )/question/25934693.html A.《哈姆雷特》 B.《李尔王》 C.《麦克白》 3."侦探福尔摩斯"第一次出现是在下列哪部作品中: ( A ) /question/1306083005651.html A.《血字的研究》 B.《东方快车谋杀案》 C.《尼罗河上的惨案》D.《难逃一生》4.李清照词中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牌名是: ( D ) /wenda/thread?tid=7c29ad4f072df739&hl=cn A.醉花阴 B.一剪梅 C.如梦令 D.声声慢(二)请在网上寻找如下列图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1)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班级序号姓名成绩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教学与实验部二○一四年五月实验内容安排与相关说明1.实验内容安排:(1)实验一至二,2学时(2)实验三至五,2学时(3)实验六至八,2学时(4)实验九至式,2学时(5)实验十一,2学时说明:(4)与(5)安排到一起,合计4学时,(4)有课下完成的条件,为综合设计实验留够时间。

2.实验相关说明:(1)课上的理论与具体实验实现有较大不同,实验对同学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要求。

(2)所有的实验都要求课前预习。

(3)预习时需要查阅相关设备文档,并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中测试实现。

(4)实验课前预习报告老师签字。

(5)一个班的同学需要先前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

整个课程实验过程中,分组不再改变。

(6)为了防止设备前人员过多而拥挤。

实验时,同一组的同学分成二小组,由组长协调。

一小组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上实现并演示实验内容,一小组在实际设备上操作演示。

而后对换。

大家注意协调分工。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1.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网线的种类。

(2)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3)学会使用双绞线测试仪/同轴电缆测的使用方法2.实验原理: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

2.1 双绞网线(1)制作的双绞线用于组建星型局域网。

(2)制作双绞网线使用的是8芯的双绞线,如图1-1所示。

使用的连接头是8根插脚(金属片)的RJ—45水晶头,如图1-2所示。

图1-1:双绞线图1-2:水晶头(3)对于10Base局域网,选用3类非屏蔽双绞线;对于100Base局域网,选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

(4)如果将RJ—45水晶头朝外,有卡榫的一端朝下,带金属片的一端朝上,那么各插脚的编号从左到右依次就是1到8,各插脚的用途见表1-1,其中8根芯线只使用了4根。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4700字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4700字

三一文库()〔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4700字〕网络基础部分实验实验一:传输介质与网线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LA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性能及各自特点。

2.学习双绞线、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和掌握网线制作工具,电缆测试仪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1.掌握LA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与实际使用。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的网线。

三、实验设备实验所需设备有5类双绞线,RJ-45头,细缆,BC接头,型头,端接器、同轴电缆、收发器、AUI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剥线钳、剪刀等。

四、相关基本知识1.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

2.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

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等基础知识。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原理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有线通信大多采用铜芯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粗缆与细缆,无屏蔽双绞线(UP)、光纤等。

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成相关传输介质所需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信息传输格式,因此,它们也就具有不同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

在组建局域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 (如覆盖范围、应用对象、性能要求、资金情况等)来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相关的网络连接设备等。

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链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

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

目前,计算机网络上用的双绞线有三类(最高传输率为10 Mbps)、五类线(最高传输率为10 0 Mbps)、超五类线和六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250 Mbps)、七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600 Mbps)。

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二)实验步骤1.首先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裁出计划需要使用到的双绞线长度。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标准范本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95468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指出所访问的文件,HTTP/1.0指出Web浏览器使用的HTTP版本。
(3)应答:Web浏览器提交请求后,通过HTTP协议传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到后,进行事务处理,处理结果又通过HTTP传回给Web浏览器,从而在Web浏览器上显示出所请求的页面。
原理示意图如下:
(四)实验步骤:
考虑利用java提供给TCP的端口和系统定义类进行传输实现,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input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C:/" + url);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
byte[] buffer = new byte[4 * 1024];
int len = 0;
while ((len = inputStream.read(buffer)) != -1) {
java源代码:
//WebServer.class
import java.io.*;
import .*;
public class Web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hile (true) {
try {
ServerSocket welcomeSocket = new ServerSocket(7977);
inputStream.close();
inFromClient.close();
outputStream.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
}
}
}
(1)连接: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打开一个称为socket(套接字)的虚拟文件,此文件的建立标志着连接建立成功。
(2)请求:Web浏览器通过socket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HTTP的请求一般是GET或POST命令(POST用于FORM参数的传递)。GET命令的格式为:
GET路径/文件名HTTP/1.0
(5)从请求信息中获取请求类型。如果请求类型是GET,则从请求信息中获取所访问的HTML文件名index.html。
(6)如果HTML文件存在,则打开HTML文件,把HTTP头信息和HTML文件内容通过socket传回给Web浏览器,然后关闭文件。否则发送错误信息给Web浏览器;
(7)关闭与相应Web浏览器连接的socket字。
(五)实验结果:
在IE浏览器中输入网址:http://127.0.0.1:7977/index.html,console windows输出如下:
浏览器显示页面如下:
(六)问题总结:
1.初始阶段我是根据课本上给出的程序源码进行编写调试的,发现在命令行测试 ping对方ip显示连接成功,但作为客户端的主机无法正常加载存储在服务器主机的网页;经过仔细与正确运行代码的比对,我发现我给出的代码没有进行请求信息的提取和解析,所以没办法正常得到网页,由此,我得到的经验是不能单一依靠课本给出的参考代码,要自己仔细琢磨协议的流程和要求,掌握每一个步骤,才能准确地掌握实验内容,达到实验目的
(4)创建一个包括被请求的文件的http响应信息
(5)直接发送该信息到客户端
(三)实验原理:
HTTP协议的作用原理:
WWW是以Internet作为传输媒介的一个应用系统,WWW网上最基本的传输单位是Web网页。WWW的工作基于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型,由Web浏览器(客户机)和Web服务器(服务器)构成,两者之间采用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进行通信。HTTP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协议,是通用的、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HTTP协议的作用原理包括四个步骤:
outputStream.write(buffer, 0, len);
}
outputStream.flush();
System.out.println("网页传输成功");
welcomeSocket.close();//关闭相应资源
socket.shutdownInput();
socket.close();
BufferedReaderinFromClient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
String line = inFromClient.readLine();
System.out.println(line);
String url = line.substring(5, line.indexOf("HTTP") - 1);
(1)创建ServerSocket类对象,监听端口7977。这是为了区别于HTTP的标准TCP/IP端口80而取的;
(2)等待、接受客户
(3)创建与socket字相关联的输入流instream和输出流outstream;
(4)从与socket关联的输入流instream中读取一行客户机提交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的格式为:GET路径/文件名HTTP/1.0
//端口号7977,开启服务器socket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成功启动,等待连接…….");
Socket socket = welcomeSocket.accept();//等待服务器连接
System.out.println("连接成功");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socket.getInputStream(); //得到并解析request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
——Windows环境下用java实现web服务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HTTP协议的技术细节以及WEB服务器的实现原理并了解java提供的支持TCP协议的借口和类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处理一个http请求
(2)接收并解析http请求
(3)从服务器文件系统中获得被请求的文件
2.要注意端口号的选择,我在调试程序过24以前大多是一些已经占用的端口,用户定义时一般考虑1024-9999端口,若仍不确定,可在命令行敲入telnet查看当前占用的端口号,避开这些端口号,基本就可以避免这种报错。
(七)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