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财政职能(财政学)
3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 财政职能的分类
一、微观职能 二、宏观职能
一、微观职能
微观职能着重考虑在经济总量既定的前提之 下的结构问题,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两个不同 的方面对经济状态进行评价。
资源配置 是指社会使用现有资源的方式。资 源配置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关注在资源总 量既定的条件下的社会产品结构。
财政政策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产品 结构,因此具有资源配置职能。
生产效率 交换效率 产品组合效率 三、资源配置效率
一、帕累托效率的含义
1. 效率
是指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2. 帕累托效率
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 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 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也
被称为帕累托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弗雷多•帕累托 (1848—1923年), 意大利经济学家
第二,各人所达到的富裕程度的差异源于各人的起始点 不同。
第三,假定各人的幸福仅仅取决于他所享受的物质条件。
二 、实现帕累托效率三个条件
•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是从生产者和消费 者两个角度进行 的;
• 必须同时满足生产效率、产品组合效率、 交换效率三个条件,才能说明一种资源配 置状态是最优的,是理想状态。
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假定经济是纯交换的,那么在社会商品总量既
定的条件下,如果社会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则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 相等,即:
1
o1
BC
a3
D
a2
a1
2345
Y
3A B C
2
b3
1
D
b2
b1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财政学职能ppt

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含义
财政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一种分配手段,通过财 政分配活动,将社会资源按照实现国家职能的要求, 合理地配置于社会经济的各环节,使其得以充分而 有效利用的职责和功能。
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 的社会公共部门。 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垄断或自然垄断倾向而不 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产品和行业。
第三章
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的含义
财政职能概述
财政职能的决定因素 我国财政职能理论的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
财政的三个职能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财政职能概述
职能是指事物的职责和功能,职责强调其 应该干什么;功能强调其能够干什么。
财政职能是研究一切财政问题的起点。是 指财政作为国家或涉政府分配社会产品、 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 责和功能。它回答财政到底能干什么和到 底应干什么这样的基本理论问题。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含义Fra bibliotek是政府运用财政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有机 关联和相互影响,来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的总 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适应,促使经济 增长过程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的表现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
内容
1、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经济总量平衡。 (1)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 (2)解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问题。 2、调节供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平衡。经济稳定 增长往往要以协调的经济结构为前提。 (1)解决消费不足投资过旺的问题。 (2)解决投资不足消费过旺的问题。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含义 内容
即对收入和分配进行调节,从而使收入和 财富分配状况符合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公平”或 “公正”程度。
财政学基础:财政职能

1
二、经济稳定与政策实现供需 平衡
(二)通过制度 安排发挥“自 动”稳定作用
(三)通过有效 手段调整经济 结构
(四)通过提供 良好外部环境 满足社会公共 需要
Part four 监督管理 职能
1 一、监督管理职能的内涵
监督管理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对财政资金 运动进行监督、控制,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 分析的功能与职责。对政府预算和财政活动进行监管, 是现代政府预算和财政分配活动公开化、民主化的重 要体现,也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符合广大人民意愿,保 证政府收支活动的合法、透明、高效的现实要求。
1 二、收入分配职能 的主要内容
(一)发挥税收 调控作用
(二)筑牢社会 保障调节作用
(三)利用财政 支出改善作用
Part therr 经济稳定与 发展职能
1 一、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内涵
经济稳定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平稳、 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 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4个方面。 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 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 社会结构持续优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2
(一)跟踪、监 测宏观经济
(三)盘活、做好 国有资产运营
二、监督 管理职能 的主要内 容
(二)监督、管 理微观经济主 体
(四)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自身 工作
THANK YOU
1
二、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资源在政 府部门和非政府 部门之间的配置
(二)调节资源在不 同地区之间的配
置
(三)调节资源在国 民经济各部门之
间的配置
Part two 收入分配 职能
财政职能的理解

财政职能的理解
财政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活动来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功能。
以下是对财政职能的一般理解:
1.资源配置:财政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2.收入分配: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调节收入分配,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例如,通过征收累进税和提供社会保障福利,可以使财富在社会各阶层之间更加公平地分配。
3.经济稳定:财政政策在维持经济稳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以确保经济的稳定运行。
4.公共服务提供:政府通过财政收入来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国防等。
这些公共服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5.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政职能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实施方式和重点也会因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此外,财政职能的实现需要政府有效地管理财政资源,确保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入分配。
第三节 经济稳定增长职能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一、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含义 (一)概念
是政府运用税收、公债、转移性支出、 投资等财政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有机 关联和相互影响,来调节和控制社会需 求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 应,促使经济增长过程持续稳定的职责 和功能。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二)经济稳定增长包含多种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二、财政经济稳定增长职能的内容 (一)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经济总
量平衡。 1、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 2、解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问题。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费性支出,来调整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 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过热的状态,实现 社会总供求结构均衡。
(二)调节供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平衡。 1、解决消费不足投资过旺的问题。 2、解决投资不足消费过旺的问题。
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三、财政经济稳定增长职能的实现手段
(一)实现供求总量均衡的对策(总量政 策) 1、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 相机抉择调节机制是根据社会供求矛 盾的具体表现,灵活选择财政政策手段 及实现方式,调节社会供求关系,稳定 经济增长的机制。
是指财政作为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按照社会公平的原则要求,改变和调整 个人收入的市场分配结果,以缩小收入 差距,协调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促进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职责和功能。
第二节 收入分配职能
(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兹曲线 和基尼系数
收
入
比
例
A
B
X
财政及其职能概述

财政及其职能概述财政的主要职能包括:宏观调控、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在宏观调控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的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在收入分配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的调节来促进社会公平,减小贫富差距。
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增长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直接投入资金,推动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财政还具有监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过税收和支出的调节,政府可以对市场进行干预,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财政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公共交通、卫生教育等,从而保障社会的福祉。
总之,财政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宏观调控、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职能,同时也承担着监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财政政策的合理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财政是国家管理体制和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手段,来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来调整经济的总需求。
在经济出现低迷时,政府可以减少税收,或者提高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减少支出来抑制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调节。
因此,通过税收和支出的调节,财政政策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方面。
其次,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上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税收的调节,政府可以从富裕阶层向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减小贫富差距,提高民生福祉。
在很多国家,政府征收所得税、财产税等多种税种来调节收入分配,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另外,财政政策也对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调整公共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以实现对经济结构的引导和优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公共财政学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根据外部性理论,某些经济活动可能会对外部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污染、噪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 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以减少负外部性并增加正外部性。
财政分权理论
总结词
财政分权理论是公共财政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探讨了政府不同层级之间的财政关系和职责划分 。
详细描述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不同层级的政府在提供公共品和服务方面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根据这一理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各自的优势来划分职责,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地方政府更了解 本地居民的需求和偏好,因此更适合提供一些地方性的公共品和服务。
社会公共需要。
实现方式
通过公共投资、补贴、税收优惠 等手段,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本流 向,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和市场
失灵,优化资源配置。
意义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对于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
要手段之一。
收入分配职能
定义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税 收政策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 成员的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02
公债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增加财政收入、 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金融市场等。
03
公债政策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地方债等手 段来实施。
04
公债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根据经济形势 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公债政策。
THANKS 感谢观看
活动的政策措施。
政府支出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调
节收入分配等。
政府支出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 减少政府投资、转移支付、社 会福利支出等手段来实施。
政府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 和转移性支出,根据经济形势 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政府支出政 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公平收入分配职能
一、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涵义 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涵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机制
1.市场可以解决收入的归属 2.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格局会导致收入差距 的拉大: (1)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3)产业、部门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 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
第四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一、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涵义 (一)经济稳定增长的涵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1.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微观动力 2.市场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经济总量失衡 (2)经济结构失衡
投资需求60元 消费需求40元 投资品供给 40元 消费品供给 60元 结构性通胀 结构性通缩
(三)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概念:财政通 过收入的筹集和支出的安排,调节和控制社会需 求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应,促使 经济增长过程持续稳定的职责和功能。
二、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内容 (一)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经济总量平衡 1.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 2.解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问题 (二)调节供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平衡 1.投资需求过旺,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2.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过旺的问题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体制模式。 1.政府职能范围侧重于市场失灵的空间和宏观经 济层次 2.政府职能实现手段和方式多样化
第二节
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一、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涵义
(一)什么是资源配置? (二)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三)为什么要高效配置资源?
33869元 29758元 28359元
机关
事业单位
企业
(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兹曲线和吉尼 系数 吉尼系数及其计算 第一步:将各社会成员从低收入到高收入排列 例:总收入:100;总人数:4 甲 10 乙 20 丙 30 丁 40
第二步: 第二步:确定几个点 收 入 C (0.25, 0.1) 总 B F 收 D (0.5, 0.3) 入 E (0.75, 0.6) F (1, 1) E 第三步: 第三步:画出洛伦茨曲线 D C 第四步: 第四步:计算吉尼系数 A o 人数/总人数 吉尼系数 = 阴影部分面 积(OCDEF)/三角形面积(OAF) 0 <= 吉尼系数 <= 1 吉尼系数越小越公平
(二)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1.优化资源的宏观配置(资源在公共经济部门与私 人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 2.优化资源的中观配置(资源在公共经济部门内部 和私人经济部门内部的配置结构) 3.优化资源的微观配置(公共经济部门内部和私人 经济部门内部的微观资源配置行为)
三、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 总的来说,是通过筹集收入和安排支出来实现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优化资源宏观配置职能的实现 1.应本着“量出为入”原则筹集收入 2.应本着“量入为出”原则安排支出
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2004 年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仅为 4.25%,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 额高达51.86%。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 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 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 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 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 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 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 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 般 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中国的基尼系数在 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至0.458,2007年,达到了 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二)优化资源中观配置职能的实现 1.通过遵循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按比例分配资金 的原则,来实现优化公共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结构。 2.通过运用税收、公债、投资、补贴、转移性支出 等收支手段,来实现调节私人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 结构,以保证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所有制、产业、 地区结构合理。
(三)优化资源微观配置职能的实现 1.通过对具体的财政支出项目的选择来实现优化公 共部门内部资源的微观配置。(具体内容在财政支 出部分介绍) 2.通过运用税收、公债、投资、补贴、转移性支出 等收支手段,来实现私人部门内部资源的微观配置。
三、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实现 (一)实现供求总量均衡的对策 1.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实现 (1)累进所得税 经济过热 收入上升 适用的税率档次自动爬 升 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 相对减少个人、企 业可支配收入 抑制个人和企业的需求 抑制 经济过热。 经济衰退 收入减少 适用的税率档次自动下 滑 收入分配向个人、企业倾斜 相对增加个 人、企业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和企业的需求 刺激经济复苏。
(2)转移性支出的自动调节作用(政府对个人的 转移性支出) 经济过热 收入增加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减少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减少 相对减少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抑制个人需求 抑制经济过热。 经济衰退 收入减少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增加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增加 相对增加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需求 刺激经济复苏。
(三)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概念:财政通过 收入的筹集和支出的安排,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 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社会所能接受的公 平标准的职责和功能。P61
二、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一)公平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 (二)公平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 (三)公平产业、部门间的收入分配
三、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总的来说,是通过筹集收入和安排支出来实现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通过税收手段(累进的所得税P254 、财产税、 遗产税、增予税以及消费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来缩小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 (二)通过差别税制、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手段来 公平产业、部门间的收入分配。 (三)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公平地区间的收入分配。 (具体内容见财政管理体制部分)
资料来源:/c/2009-04-09/102117575775.shtml
平均工资29229元 增加 4297元 (较2007年)
实际增长 11.0% (较2007年)
根据年度统计结果,2008年 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注]为29229元,日平均工资为 111.99元。 与2007年相比,全国城镇单 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4297 元,增长17.2%,增幅回落1.5个 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 长11.0%。
二、财政职能的决定因素 财政职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决定因素——国家职能 及其实现方式 国家职能包括二个方面:社会管理职能、经济管 理职能 实现方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体制下不同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现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经 济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的体制模式。 1.政府职能范围直接深入微观层次 2.主要依靠行政方式实现政府职能
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
分省看,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的有9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30.0%;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70.0%。 分四大区域看,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 中部,分别为34316元、25602元、25101元和24390元。 从各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看,有14个省(区、 市)超过了全国平均17.2%的增长幅度,另外17个省(区、市)增长率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四大区域看,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18.7%、西部17.6%、中部17.2%、 东部16.4%。
2.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 (1)紧缩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财政增收减支,减少企业、家 庭、政府需求,抑制经济过热 (2)扩张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财政减收增支,增加企业、家 庭、政府需求,刺激经济复苏 (3)均衡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财政收支平衡, 维持经济均衡 发展
(二)实现供求结构均衡的对策 1.投资需求过旺,消费需求不足时的对策 (1)财政收入手段 增加对企业征税 相对减少企业可支配收入 抑制企业投资需求。 减少对个人征税 相对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消费需求。 (2)财政支出手段 压缩对企业投资性补贴 相对减少企业可支配收入 抑制企业投资需求。 增加对个人补贴(特别是低收入者) 相对增加 个人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消费需求。 压缩政府投资性支出,增加其消费性支出。
第三章 财政职能
第一节 财政职能概述 一、财政职能的涵义 (一)事物的职能 事物的职能——指事物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功能: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即说明事物 “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职责:是指事物所应承担的基本责任和任务,即 说明事物“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职能——指财政作为国家或政府分配社 会产品、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 功能。 财政功能:是指财政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即说 明财政“能干什么”的问题。 财政职责:是财政作为政府经济行为应承担的 基本责任和任务,它是国家职能顺利实现对财政活 动的要求,解决财政“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34316元 25602元 25101元 24390元
东部
西部
东北
中部
平均工资的行业差异
分行业大类看,与2007年相比,2008年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 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绝大部分增长都在2000元以上。平均工 资最高的三个行业是证券业1721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 其他金融活动业876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航空运输业 757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是木 材加工及木竹滕棕草制品业1566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53.6%;纺织业1622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5.5%;农副食品 加工业1755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1%。最高与最低行业平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 均工资之比为11:1。 均工资之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