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三章(1)
财政学课件--第三章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

可以排除不付费的消费者 存在个人选择消费与不消 费 消费内容存在个性化特征 付费与消费关系密切 一般不能用行政程序调节 消费
补 充 1
• (1)尽管个人消费的公共品数量相同,但是不一 定人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都一致。 • 例子:大扫除、国防、新导弹 • (2)公共品是相对概念,很多时候,决定于市场 化条件和技术状况。 • 例子:灯塔与干扰信号 • 风景区与拥挤成本 • (3)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相对概念。 • 例子:高速公路
补 充
2
• 有些传统上不是商品的东西具有公 共品特征。 • 1)诚实的品德 • 2)公平的收入分配 • 3)卫生等级牌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供给
• 一、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 • 1.公共品供给的效用与成本弥补 • 庀古: • 公共品的边际正效用=税收的边际负效用
纳 税 的 边 际 正 效 用 (+) O 纳 税 的 边 际 负 效 用 (-)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还可能表现出下面的特性: –1.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即要么向所有人 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 –2.规模效益较大。 –3.初始投资大。
• -4.具有自然垄断性。
• 公共产品分类: • 纯公共产品
• •
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边界漂移
纯公共品
混合产品
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罪 教育、交通、通讯、能源、 犯改造、法律法规、基础科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 学研究、社会文明及意识形 有线电视广播、文体节目 态传播、环境保护、生态平 表演、产品质量认证、企 衡、传染病防治、消防服务、 业信誉评级,地质勘探等。 自然现象预报、自然灾害的 防治、货币发行、宏观经济 政策、宏观经济信息、商品 质量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 无线广播电视服务等。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

2.博奕论解释:
(1)假设前提:一个只有两个人(A和B)的经 济社会中,只生产两种物品,一种是私用品 面包,一种是共用品防洪大坝。 A和B都有2 个小时用于生产,1小时能生产3个面包或提 供1个单位的大坝,1单位大坝的效用相当于 2单位面包的效用。这样可形成一个支付矩阵。
生产和经营共用品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
社 会 收 益 c b
增 加
a
O 1 300 301
元 财 政 支 出 的 社 会 收 财政支出(元) 益
TSB
1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TSC TSB
b
c O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45° A 财政支出
财 政 支 出 最 优 规 模
MSC O MSB 财政支出
A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程序也是共用品 供给的一个决定因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部门中,资源 配置的决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个人投票选 出代表,由代表表达全体选民的意见或偏 好,对政治家决定的政府支出水平作出表 决,最终形成财政支出规模。
收以 益效 和用 边表 际示 成的 本边 际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O 效 用 G* 政府支出
O
G*
政府支出
个 人 选 择 偏 好 的 最 优 财 政 支 出 水 平
统 一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富人的效用 中等收入者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p Gm Gr 共用品的数量
O 累 进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O Gp Gm Gr
富人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共用品的数量
考虑收入分配,要引入社会福利函数:W=W(UA,UB)
财政学第三章经常性支出

二、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的内容
1、国防支出的内容
▪ 即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 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 费等。
2、国防支出的经济分析
▪ (1)其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对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 长有重要影响;
▪ (2)其结构的调整变化对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 ▪ (3)可以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生产力水平
▪ ③优抚社会化服务:国家和社会筹资 建造服务设施。
(5)社区服务
以城市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村民委员 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力量,倡导居民互 助互济,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居民 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 1、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 ▪ 社会保障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证社会成
▪ 4、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 (1)社会保险型:“风险分担,互助互济” ▪ (2)社会救济型: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遇到
困难的人提供 ▪ (3)普遍津贴型:“人人有份” ▪ (4)节俭基金型: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
▪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 (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 (4)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期间与雇主共同缴纳保费
社
劳 动 者
会 被动失业后一定期限内享受失业保险 保 金,超过期限转为领取失业救济金, 险 还可能有对失业者家属、子女的补助 基
金
▪ (2)社会救济:即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的 人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为维持 最低生活水平而向其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援助。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决策解析

3.3.4 官僚动机及行为
• 官僚与决策主体的区别 • 官僚的信息优势与自身利益最大化
– 特权、声誉、官职 – 预算规模最大化;财政资金年度使用最大化
3.2.3 互投赞成票
• 投票交易 案例:国美电器的黄陈之争、澳大利亚2010年选举
3.2.4 中间投票人定理
• 中间人投票定理的基本内涵 • 经典案例题:
– 2010年9月28日国美之争的中间投票人定理的 体现 – 黄光裕与陈晓之争陈晓胜出的原理分析 – 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夺冠分析
3.2.5 阿罗不可能定理
• 为人民服务意识的主体意识与官僚自身利 益主体的统一
3.3.5 媒体与专家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 • • • 咨询机构 专家顾问团队 专家学术争鸣 公共媒介宣传
– 酒后驾车处罚的推行
• • • • • • 六条件 (1)无论选民偏好是什么,都能选出一种决策; (2)能对所有可能结果排序; (3)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 (4)前后一致(满足传递性); (5)独立性: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 A 和B的排序,与其他方案无关; • (6)没有独裁:社会选择不能只体现单个人的偏好。
第三章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3.1 公共决策特征与公共决策要素
• 3.1.1 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
– 公共决策特征
• “一人一票”原则 ;公共产品特征 ;结果的强制性
• 3.1.2 公共决策要素
– 谁?(who):决策主体 – 怎样?(what):决策效原则 – 案例欣赏:2010年世界杯误判
财政学课件-财政支出总论

學
Public finance
17
Public finance
第二節 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張趨勢與控制 二、財政支出增長理論變遷
(一)瓦格納法則
公共支出呈現出不斷上升的長期性趨勢。 1、國家活動規模擴大是公共支出不斷增長的政治因素。
財 2、工業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長的經濟因素。 政 學
(三)私人產品
1、私人產品:在消費過程中具有競爭性與排他性的 產品。
財 2、私人產品與公共產品的比較
政
按照薩繆爾森的描述:
學
——純粹的私人產品的消費表現為:
n
X xi
i 1
——對公共產品的消費表現為:X=Xi
5
第一節 公共產品理論
一、公共產品的概念及其特徵
(四)混合產品
混合產品是指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的產品。
政
1、購買支出
學
2、轉移支出
(三)按國家預算體制分類
1、中央財政支出
2、地方財政支出
27
第三節 財政支出的分類與結構
Public finance
一、財政支出的分類
(四)按國家職能分類
1、行政國防支出
2、社會文教支出
3、經濟建設支出
財
4、其他支出
政 (五)按國家預算支出科目分類
學
1、支出功能科目
2、支出經濟科目
1、公共產品是在消費過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 公共產品的研究是界定混合產品、私人產品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 內涵的理論前提。公共產品一般不能由市場來提供,主要應通過 政府的公共支出來保障。 2、財政支出規模是政府加以運用的財政支出總量。從國內外財
財 政經濟實踐考查,受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財政支出規模呈一種 政 不斷擴大的趨勢。由於財政支出過度增長對社會經濟將產生不利 學 的影響,因此合理控制財政支出規模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财政学考试题整理与答案

2.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答: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
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特殊时期(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公共支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会受到影响而变为急剧上升,特殊情况过后公共支出的水平往往不会回落到原来的水平而是在新的水平上进行新一轮的上升。
(3)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发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4)官僚行为增长论认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
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
此外,由于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共用品的垄断权,在很多情况下,官僚们独家掌握着特殊信息,这就使他们能够让政治家们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的社会收益比较高,从而实现预算规模最大化的产出。
又由于交易成本很高,拨款机构很难控制官僚行为。
1、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 四、财政政策工具 • 1、税收 • 2、公共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 • 3、政府投资 • 4、公债
• 五、财政政策类型 • 1、按在调节社会总需求中发挥作用 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 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2、按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时,对经 济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 财政政策
• 3、取得的成绩 • (1)拉动了需求和GDP的增长 • (2)办成了多年想办的大事 • (3)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 ( 4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差 距 • ( 5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 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 4、存在的问题 • (1)国债使用效益不高,出现 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 (2)会引发财政风险
文盲率(00)
• • • • 美国0.6% 日本0.3% 中国6.72%; 2010年为4.08%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2000年)
• • • • 产业 世界平均 中国 美国 德国 第一 5.2% 17.6% 1.7% 1.1% 第二 31.4% 49.4% 26.2% 28.4% 第三 63.4% 33% 72% 70.6%
• 采用政策 工具: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所得 税、转移支付 社会有效需求
• 调节对象:民间投资
2、设计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制和社 会救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 度,使其起到自动“稳定器”的 作用,使经济达到自动均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2
不超过1500元
• • • •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内容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公共财政学课件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
600
500
400
1500
2
500
400
300
1200
3
400
300
200
900
4
300
200
100
600
18
边际收益
●
1600
●
1400
S=MSC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
●
●
●
●
●
●
●
●
0
1
2
3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19
? ●D? MB?MSB
●D甲=MB甲 ●D乙=MB乙 ●D丙=MB丙
·学校 ·有线电话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 ·路灯
·野生动物
·国防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10
全面理解公共产品概念
? 即便每个人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相同,他 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也未必一致。 ? 举例:国防 ? 担心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比其他人 要高。
11
? 许多传统上不被认为是产品的东西具有公 共产品的特征。 ? 商业信用; ? 分配公平; ? 宾馆的星级评定信息等。
? 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 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31
从考察混合产品的性质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 拥挤性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
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 以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产品。只有在 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拥挤性公 共产品的消费才具有非竞争性。该类 产品的供给,既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 场,也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27
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月 , 形 成 完 写入宪法
时并举的思想
整表述
HAND ACCOUN从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党 在 过 渡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
时 期 总 路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线 的 完 整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
表述
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农业要为城市和 工业提供生活用
品和原材料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 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 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 展
民族资本 不完善
HAND ACCOUNT
谈谈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可能性
HAND ACCOUNT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 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 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 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 的讲话。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
HAND ACCOUNT
济基础。 显著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的统一。
HAND ACCOUNT
马克思、恩格斯在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的问题。
由新民主主义 划 搞 工 业 化 本完成向社会主 毛 泽 东 正 式 提 线 。 9 月 ,
国家转变为社 建 设 , 再 向 义过渡问题,而 出 过 渡 时 期 总 全 国 一 届 人
会 主 义 国 家 ” :社 会 主 义 过 不是10年后才开 路 线 和 总 任 务 。大 把 总 路 线
“两个转变”同 渡的共识 始过渡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 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HAND ACCOUNT
如何理解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 一个过渡性质 的社会?
HAND“过AC渡CO时UN期T ”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列宁 的具体革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等共产党 人不断总结发展这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总
路
线
的
20%
0.1%
70%
80%
必
然
工业资
500人以上 10人以下工 手工性质
性
本比重
工厂比重
厂比重
的工厂
提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
出过渡HAND工和A业扩CC原大OU料工N迅业T 速品增的长市的场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HAND ACC主OU体NT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两翼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 生产力有机统一
HAND ACCOUNT
为什么要走一条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的路线呢?
HAND ACCOUNT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 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对 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 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 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
工业化不可逾越 的原因是什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HAND ACCOUNT
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能造 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都不能造。
——《毛泽东文集》
HAND个A体CCO经U济NT受小农 经济的局限,增 产潜力有限
HAND ACCOUNT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期”。
——马克思
HAND ACCOUNT
马恩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HAND ACCOUNT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 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 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列宁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的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
必
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性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 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 渡。
1949.10.5 印度共和国
1949.10.6 瑞典王国
1949.10.6 丹麦王国
1949.10.6
1949.10.7 1949.10.16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 和国
瑞士联邦
芬兰共和国
建交时间 1949.11.23 1950.1.18 1950.4.1
1950.5.9 1950.5.14 1950.6.8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 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 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 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 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 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
HAND ACCOUNT
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 订货、经销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
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 1956年的领息凭证
(4)有利的国际环境
HAND ACCOUNT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 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主讲人:宋晓炜
目录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HA个ND 过ACCO渡UNT性的
社会
2. 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及其理论依
据
HAND ACCOUNT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HAND ACCOUNT
“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 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 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
HAND ACCOUNT
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 历史经验
1.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 会主HA义ND A改CCO造UNT道路
2. 社会主义改造的
历史经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 提出,要通过合作 占有和生产来改变 私人占有和生产的 小农经济。列宁也 有过类似的论述。
1950年02月22日,中苏两国 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关系亲密期1950-1955年
HAND A1C9C5O0U年N2T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低息贷款; 援建156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军事,能源,钢铁,机械, 国防等; 无偿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文献, 大规模派遣苏联专家来华 大力培养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一五计划,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框架。
建国初中国同各国建交表
国别
建交时间
国别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
1949.10.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 共和国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4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
HAN和D 国ACCOUNT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 义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H七A届N二D中AC全C会OUN1T951年前后 1952年9月
1953年
1954年7月
提出“稳步 党内大体 中 央 书 记 处 6 月 , 在 中 七届四中
地由农业国转 形 成 了 先 用 会 议 上 提 出 用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全会正式批
变为工业国, 三 个 五 年 计 10-15 年 时 间 基 扩 大 会 议 上 , 准 这 条 总 路
(视频)
首先,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在土 H地A改ND革A完CC成OU后N,T 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 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HAND ACCOUNT
HAND ACCOUN过T 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 新民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国家?
提
出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
过HAND次A沦CC为O赤UN贫T ,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1950.9.14 1950.10.28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0.27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 1951.5.21 国
HAN政D A治CC毛和OU泽社NT东会科发学生分的析深了刻新变中化国及成发立展后趋经势济,、及 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弃了依据过渡 的设想。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 国家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