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有机原料前处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有机原料前处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有机原料前处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2.1 有机小麦炒制规程:
4.2.2 有机小麦炒制前要将炒麦机升30 分钟(夏季20
分钟),然后开始操作。

4.2.3 炒制开始后,应该用沉降法判断小麦是否炒熟,
以确定小麦流量。

4.2.4 炒制后要装袋封口称重,熟小麦数量为生小麦
87%±2,沿用原小麦标签。

4.2.5 操作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若发现机械设备方面异
常情况要及时汇报。

4.2.6 有机小麦每日炒制后,操作负责人要作好《有
机小麦炒制记录》,炒制后要将小麦原标签附
在新的包装袋上。

4.2.7 包装标签由操作员工交由制造部留存。

4.3 投料工序操作规程
4.3.1 有机酱油上料操作员工要按工艺要求的数量进。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田间地块的选择和准备1.选择有机小麦种植的字段应符合有机农业土壤要求,排除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较多的地块。

2.在初选地块后,进行土壤检测,以确定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土壤改良,如石灰调pH值、有机肥料施用等。

3.耕地前,对地块进行整理,除去杂草、秸秆等杂物。

二、有机小麦的品种选择1.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小麦品种,耐逆性强、病虫害抗性好。

2.优先选择有机认证的小麦品种,确保其遗传品质的纯正,并且符合有机农业标准。

三、种子处理和播种1.选用优质有机小麦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酸处理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2.进行种子质量检测,排除劣质或病虫害受污染的种子。

3.种子播前,进行种子翻犁和细碎,提高播种效果。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播种密度和深度。

四、农田管理1.除草:采用机械除草或人工除草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

在生长期过早和代孕期时注意除草,以保持小麦生长的良好环境。

2.灌溉:根据小麦生长需要,控制灌溉量和频率,不过量灌溉以防止水分积聚。

避免灌溉前复溶剂,以保持土壤水分。

3.追肥:根据生长期的需要追肥,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

4.病虫害防治:根据小麦生长期,进行病虫害预防和防治,采取有机农业技术手段,如利用生物防治、合理间种等。

五、采收和后期处理1.在小麦成熟后适时采收,采用机械化收割,强调机械的清洁和调试。

2.注意小麦收割损失的控制,使得小麦损失率最低。

3.采收后及时将小麦堆放整齐,防止霉变、发芽等现象。

4.采收后对小麦进行质检,排除不合格品。

5.储存和加工时,注意小麦的分类、分类、清理和消毒,确保产品的质量。

总结:以上是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一部分,通过严格的技术操作,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保证小麦的纯度和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的规范化操作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健康安全,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也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且营养丰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以下是小麦生产技术的操作规程:一、小麦的选种与育种(一)选种选种是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管理水平的优良品种。

要求:1、研究当前区域的环境和小麦品种的耐受性;2、对接近和超出本地优良品种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3、选择新品种或不同品种组合最有利于提高收获量和改善品质的良种。

(二)育种育种是指将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或选择,研制出适应当地环境和需求的新品种。

要求:1、开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育种;2、从保护品种、杂交品种、自交系品种中选择适合的品种;3、根据对当地气候、病虫害的了解,研究符合当地需要的新品种。

二、小麦种子的选购、处理及播种管理选择质量优良、品种纯正、繁殖历史悠久的种子,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外观干净、整齐、色泽自然,无不良品种杂质的存在;2、含水率低、萌发力好以及抗病虫能力强。

1、种子清洗:去除各种杂质、炷烟和不良种子。

2、种子消毒:挑选干净无杂质的种子,在百度中浸泡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3%的药液浸泡20分钟,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播种管理1、选取适当的播种期:小麦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末冬春季节进行播种,一般以3-5月为最佳期。

2、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小,千粒重大,单株粗壮,叶片少,开花期晚,生育期长;反之则相反。

3、确保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三、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管理(一)施肥的原则根据小麦植株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要求:1、施肥时间、种类和数量应按照当地小麦的生长特点制定。

2、研究当地土壤结构和小麦生长节奏,合理配比不同的营养成分。

3、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营养需求补充营养素,增加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时期和量1、合理的底肥施用:种植前,先施肥,为土壤增添养分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小麦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收获、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小麦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9630 有机食品3 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095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无霜期95d以上,年活动积温1 900C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

土层较深厚,PH值为〜。

转换期转换期一般为2-3 年,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 年的转换期。

生产者必须有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前3 年的用肥、用药情况;制定今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制定能持续培肥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防治病虫草害的计划和措施。

缓冲带有机小麦种植区与常规农田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 米。

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

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同一作物带来的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小麦的搭配、与豆科作物间作等。

4 种子及其处理品种选择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

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

种子每年更新一次。

种子精选种子经机械分级精选,利用1、2 级种子,栽培面积较小的农户,也可以进行人工筛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确保种子的质量。

小麦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麦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麦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麦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收集:收集各类有机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动物粪便、木屑等,作为有机肥的原料。

2. 原料处理:将收集到的原料进行分解、发酵处理,以去除杂质、消除臭味,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

3. 组合配比:根据不同的植物需求和土壤条件,将经处理的原料进行组合配比,以获得适宜的养分比例。

4. 发酵堆制: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堆放在有机肥堆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促进有机物的进一步分解和发酵。

5. 加工处理:经过一定的时间发酵后,有机肥堆会出现熟化现象,此时可以进行翻堆、筛选、去除杂质等加工处理,以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和均匀性。

6. 包装销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有机肥可以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销售。

包装时,通常会根据需要进行颗粒化、粉碎或压片等处理。

7. 应用利用:有机肥可以作为肥料施用到农田、花坛或庭院中,提供植物所需
的养分,并改善土壤质量。

同时,有机肥也可以用于牧草种植、园艺、绿化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生产者对于小麦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上只是一般的流程,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有机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一、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有机食品小麦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茬与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农场有机食品小麦生产,在气候正常年份,按规程实施,公顷产量可达到3500-4000公斤以上。

二、引用标准欧盟,美国有机生产标准三、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㈠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㈡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生物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四、要求㈠生产条件1、气候条件:无霜期100-120天,年活动积温2000-2200℃,年降雨量500-600毫米。

2、土壤条件:黑土、草甸黑土,黑土层厚30-70厘米,有机质7-10%,PH值为6.0-6.5。

㈡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

主要品种有:龙麦26、克旱16、克丰十号等品种。

种子每两至三年更新一次。

2、种子精选:种子经机械分级清选,利用1-2级种子。

栽培面积较小的农户,也可以进行人工筛选、剔除秕粒、病粒、杂质等,确保种子质量。

3、种子质量:绿色食品小麦种子质量室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要求,由农场种子公司统一选种、统一供种。

㈢选茬与整地1、选茬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普施特、豆黄隆)的前茬。

2、整地:除原茬卡种外,其余茬口采用深松耙茬,要求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种。

(1)耙茬质量:耙茬深度,耙大豆茬要采用对角线法,不漏耙、不重耙、耙深为12-15cm,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1.选地:1.1 选择土壤肥力中下等、岗平地、中性土壤中指小麦为宜。

不宜在低洼地中指小麦。

小麦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较大——PH6.5~7.5之间均可,不宜在酸性土壤栽培小麦。

2.整地2.1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

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地块应少于3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翻耕22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2~15厘米;耕松深度25厘米以上。

达到播种状态2.2 必须伏、秋翻整地。

3、播种:3.1选种:应选用适合本地特点的优良品种,经过风、筛选后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

剔除病粒、瘪粒。

3.2播期:应在土壤解冻深度达5—7厘米时,掌握墒情,适时播种。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小麦最佳播种期为3月末4月上旬。

3.3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倒伏。

密度过小,分蘖多,主穗与分蘖穗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熟期不一致。

早熟品种一般公顷保苗700—750万株,中熟品种公顷保苗650—700万株。

公顷播种一般为280—300千克左右。

3.4播深:播种深度为3—4厘米。

3.5要求3.5.1播种之前对角耙地一遍。

以便灭草。

若播种前耙地灭草效果好,则生长期间基本上不需再除草。

3.5.2播种不漏、不断条。

3.5.3播种深浅一致。

3.5.4播种覆土一致。

3.5.5播后及时镇压。

4、田间管理4.1“苗耙”4.1.1“苗耙”必须掌握“三情”——草情、苗情、地情。

草情——大部分杂草已经发芽、处在即将出土的白芽期:地情——地面平坦,地表无残枝、残茬;苗情——三叶期。

4.1.2“苗耙”工具:一般使用中型钉齿耙或红星耙4.1.3“苗耙”要求:4.1.3.1作业慢速。

4.1.3.2斜向作业4.1.3.3耙深不得超过播种深度。

4.1.3.4作业在露水干后进行。

4.1.4.5经常清除钉齿间残枝枯草堵塞。

4.2压青苗:压青苗具有提墒、促根、增蘖和防止倒伏等特点。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选择适宜的土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进行小麦种植。

避免选择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土地。

2.确定种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避免遭受严重的灾害、病虫害。

3.控制土壤湿度:在种植前应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二、种子处理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无污染、无病虫害、无杂质的小麦种子进行种植,确保种苗的质量。

2.种子浸种:将种子浸泡在适量的温水中,使种子吸水均匀,浸泡4-6小时,以提高发芽率。

3.种子消毒:使用有机认证的种子消毒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田间管理1.有机施肥: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如有机农家肥、有机畜禽粪便等,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质量和小麦品种进行合理调整。

2.灌溉管理: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及时进行适量的灌溉补水。

避免过度灌溉和水浸。

3.杂草控制:定期进行反复耕种,使用有机除草剂等方法控制杂草的生长。

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4.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小麦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用机械或手工方式进行清除,或使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

四、采收处理1.采收时间:根据小麦的变色情况和气候条件,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

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

2.采收方式:采用机械收割机进行采收,确保小麦穗麦完整,避免损耗。

3.采收后处理:将采收好的小麦进行清理、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完整的穗麦,保证小麦的质量干净无杂质。

五、仓储保管1.小麦贮存:将小麦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和霉变。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仓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防虫处理:可使用天然的防虫剂,如苦参、樟脑丸等进行防虫处理,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六、记录备案1.农药使用记录:对田间使用的有机农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用量和使用方法等。

2.施肥记录:记录施肥的种类、施肥的时间和施肥量等,方便追溯肥料使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
1.1 选择土壤肥力中下等、岗平地、中性土壤中指小麦为宜。

不宜在低洼地中指小麦。

小麦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较大——PH6.5~7.5之间均可,不宜在酸性土壤栽培小麦。

2.整地
2.1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

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地块应少于3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翻耕22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2~15厘米;耕松深度25厘米以上。

达到播种状态
2.2 必须伏、秋翻整地。

3、播种:
3.1选种:应选用适合本地特点的优良品种,经过风、筛选后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

剔除病粒、瘪粒。

3.2播期:应在土壤解冻深度达5—7厘米时,掌握墒情,适时播种。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小麦最佳播种期为3月末4月上旬。

3.3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倒伏。

密度过小,分蘖多,主穗与分蘖穗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熟期不一致。

早熟品种一般公顷保苗700—750万株,中熟品种公顷保苗650—700万株。

公顷播种一般为280—300千克左右。

3.4播深:播种深度为3—4厘米。

3.5要求
3.5.1播种之前对角耙地一遍。

以便灭草。

若播种前耙地灭草效果好,则生长期间基本上不需再除草。

3.5.2播种不漏、不断条。

3.5.3播种深浅一致。

3.5.4播种覆土一致。

3.5.5播后及时镇压。

4、田间管理
4.1“苗耙”
4.1.1“苗耙”必须掌握“三情”——草情、苗情、地情。

草情——大部分杂草已经发芽、处在即将出土的白芽期:地情——地面平坦,地表无残枝、残茬;苗情——三叶期。

4.1.2“苗耙”工具:一般使用中型钉齿耙或红星耙
4.1.3“苗耙”要求:
4.1.3.1作业慢速。

4.1.3.2斜向作业
4.1.3.3耙深不得超过播种深度。

4.1.3.4作业在露水干后进行。

4.1.4.5经常清除钉齿间残枝枯草堵塞。

4.2压青苗:压青苗具有提墒、促根、增蘖和防止倒伏等特点。

小麦压肝苗的最佳适宜时期是“三叶期”。

压青苗应根据苗情、墒情适时采用“V”型镇压器进行镇压2—3次。

压苗程度以将苗压倒,叶片压伤但不折断为宜。

4.3视情况进行人工拔草。

4.4扬花期如若干旱时应进行灌溉。

5、收获
5.1机械联合收获作业:机械联合收获作业应在晚熟期进行。

联合收割机在麦田中一次可完成收割、脱料、清离秸杆。

5.2割晒分段收获作业:当80%植株进行蜡熟初期时,先用割晒机割倒小麦植株,凉晒几日后,再用脱粒机拾禾、脱粒。

6、收后初加工
当小麦子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应该清选、初加工、装袋、入库。

可选用大麦除芒机除芒,用清粮机除去杂质。

入库时应选择早、晚进行,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进行,防止温度高引起子粒发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