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交场合。
如何在这些场合中自我呈现,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自我呈现的书籍,深受启发。
通过这本书,我对自我呈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巧。
首先,书中提到了自我呈现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展现出一个积极、自信的形象。
这不仅能够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也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在社交场合中,自我呈现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们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让我意识到,自我呈现不仅是一种表面的形象,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自我呈现的技巧。
比如,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过于激动或消沉的情绪。
另外,要学会倾听和表达,不要一味地自我表现,而是要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形象管理的重要性。
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这些技巧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去实践。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
通过对自己的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形象管理,避免在社交场合中出现尴尬的情况。
这让我意识到,自我呈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反思和修正的过程。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自我呈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巧。
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也会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自我呈现,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启发,我会将其中的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周琳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符号互动论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戈夫曼是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
书中提出的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关键字:拟剧论;互动;印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15-01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女都是演员。
他们有各自的进口和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很多角色。
"角色、舞台这类戏剧中使用的词汇如今已被我们熟练地引用到日常生活中。
然而,在20世纪中期,一些学者才刚开始将这些戏剧词汇用来分析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形成了社会学的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戈夫曼的拟剧论。
1922年戈夫曼出生于加拿大曼尼托巴,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随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
戈夫曼把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开创了社会学理论中的戏剧分析的范例,因而它的理论被称为"拟剧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源于戈夫曼的博士论文,他曾经在设得兰群岛一个佃农社区进行实地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就是在这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
此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书中提出了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戈夫曼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活动时,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因此他对角色扮演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而每个社会成员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不同的生命阶段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自我呈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行为。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社交场合还是家庭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展现自己的形象和特质。
《自我呈现》这本书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展现自己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提到了自我呈现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品格和魅力。
无论是在面试工作、与客户交流还是在社交场合,我们都需要通过自我呈现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种自我呈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更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书中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我呈现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行为,更是一种对内心特质和外在形象的整合和展现。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自我呈现的技巧和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这些情境中有效地展现自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书中介绍的自我呈现技巧,如言语表达、仪表仪态、沟通技巧等,都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尤其是书中提到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策略,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我呈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情境和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化。
这种灵活的自我呈现策略使我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自我呈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一些道德和伦理的抉择,如何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保持诚实和真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书中对于自我呈现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我深刻地认识到,自我呈现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和要求,而是要在保持真实和诚实的前提下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这种道德和伦理的自我呈现不仅可以让我更加自信和坦然,更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阅读《自我呈现》,我不仅对自我呈现的重要性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灵活和自信地展现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成功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夫曼所著的著作,书中详细地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言语、行为、服饰等方式来呈现自我。
这本书让我对自我呈现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
比如,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服饰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我们会用不同的语言和声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我们会通过不同的行为来展现自己的性格和个性。
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展现自己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又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我发现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工作场合我会表现得更加严肃和专业,而在家庭聚会上我会表现得更加轻松和随意。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自我呈现是否真实和一致,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否能够真实地展现自己。
除了关注自己的自我呈现,我还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自我呈现。
我发现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而这些方式又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有些人可能会通过言语和行为来展现自己的自信和魅力,而有些人可能会通过服饰和外表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通过观察他人的自我呈现,我开始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更加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我对自我呈现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意识到自我呈现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不仅与个人的性格和个性有关,也与社会文化和环境有关,它不仅影响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因此,我会更加关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也会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自我呈现。
希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能够更真实地展现自己,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读后感文/瑾附件珂最后听到戈妇曼,是正在社会教的教室上。
借看了一篇名为《尔的八任社会教男朋友》的文章。
最后,瞥见《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是正在美剧《心思神探》黛比战霍我登的对话面。
尔用四地利间看完了《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并测验考试用戈妇曼的戏剧实践诠释一些尔曾睹过的景象战止为,让尔有了一种新的望角战深思。
看彻底书模板,尔孕育发生了一种觉得,《一样平常糊口外的自尔出现》像是一原讲戏剧演出、相里、读口术、社交一体的书模板。
尔必需说的是,正在借已入进第一章节时,媒介前的引述,便提了尔一切的浏览趣味。
用的是乔乱·桑塔耶这《正在英国的独皂以及厥后的独皂》面的一段话:“里具是呼惹人的抒发方法,是极妙的情感反响,异时又是奸臣否疑的、慎重的战相当重要的。
取空气接触的无机物必需取得一层表皮,表皮并不是口净,那一点其实不是对表皮的否认……尔没有念说,真体果景象的缘故而存正在,或脸蛋果里具的缘故而存正在,或豪情果诗和蔼的缘故而存正在。
做作界外出有任何工具是为了另外事物而孕育发生的;一切那些相里战产品异样皆涉进存正在发域。
”戈妇曼构想,糊口便像剧院,是事务的戏剧性展示,咱们背别人出现咱们本人,咱们一直扭转本人,以合乎正在糊口外的脚色。
咱们被要供站正在甚么山上,唱甚么歌。
戈妇曼以为,咱们天天皆摘着里具,为了融进XXXX个群体,为了与悦别人。
为了唤起冀望的归应,咱们须要知叙若何动作最为得当。
须要界说诠释的,囊括前台、后盾、剧班、区域、没有协调脚色、印象精细管理等等。
“以特定的个别战他的演出为参照点,咱们能够把这些作没其余演出的人称为不雅寡、不雅察者或帮助到场者。
”当一小我私家正在饰演一种脚色时,他肯定等待他的不雅寡们仔细看待本人正在他们里前所建设起去的演出印象,他必需置信本人所饰演的脚色,置信工作便是它所出现的这样。
个别或是彻底投进本人的脚色,或是对之采纳放荡不羁的立场。
社交平台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下新闻文化论坛30社交平台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胡 玲摘要: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戏剧表演观点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表演框架、表演区域以及表演种类等进行了界定。
本文运用戏剧表演理论中的前台表演和观众隔离概念,对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中的形象塑造和不同社交平台上的表演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戈夫曼;前台表演;观众隔离;社交呈现一、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使用的是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的戏剧表演观点,使用前人所做的正式研究和非正式的回忆录来做例证材料,同时利用自己对设得兰群岛一个佃农经济社区所做的为期一年的实地观察,从社会学视角切入来详尽叙述社会生活中参与者呈现在他人面前活动的戏剧学问题。
欧文·戈夫曼将角色内活动视为角色扮演或“表演”。
欧文·戈夫曼认为个体在他人面前会通过一系列动作影响他人对当下情境的印象,并影响其他参与者的互动。
“表演”由表演的种类和表演的框架两部分组成,表演框架又可分为表演主体、表演区域和表演剧本。
戈夫曼将表演主体分为表演者、观众和局外人:表演者一般是指“控制舞台设置的剧班”,剧班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持特定情景的个体集合;而把互动中的另一个剧班称为观众;将两个剧班之外的个体称为局外人。
欧文·戈夫曼考察了三种有界限的区域:前台区域、后台区域以及局外区域。
表演者出现在前台和后台区域;观众只出现在前台区域;局外人被排除在这两种区域之外。
前台区域是表演正在进行的场域;后台区域是与表演相关,促成表演发生,但却不能在前台展露的场域;局外区域,又称剩余区域,是除前台和后台之外的地方。
前台又分为舞台的设置和个人的前台两部分,其中舞台设置是指为表演提供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舞台背景项目,比如医院;个人前台是由“外表”和“举止”这两类刺激组成的表达性装备。
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权威资料]
![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328dd8679563c1ec4da711a.png)
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权威资料] 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简介:周源,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101班,姚怡倩,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01班一,读后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代表作,作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在书中戈夫曼戈夫曼引用了戏剧学术语,分析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和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或者印象管理。
全书共分六章,戈夫曼把整个社会看做是一个大戏院,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这偌大舞台上小小的一个表演者,借助着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剧班的其他成员的合谋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假意的剧目。
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剧本,但在互动中已经存在一个达成共识的契约,这个契约是由社会制度、法律条文、组织规定等等诸多外在强制性规定所先验地框定,根据情景定义的不同而随之修改。
在定义社会着个大背景的时候戈夫曼从舞台演出引申观点,使用戏剧表演的观点。
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在社会牛活这个大舞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这罩的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包括荣辱与共的同伴或相互竞争的对手;导演是决策者等;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人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既然说到了表演,与表演分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自我。
关于自我的概念,在该书中,戈夫曼也指出“在我们太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异”。
他的意思是,我们自发地想去做某事,与他人所期望我们去做的事不一定是一致的,也许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活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角色。
所以自我是情景定义的产物。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性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戈夫曼在其著作《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
通过深入分析戈夫曼的理论,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本质,还能够对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
戈夫曼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和人际关系,还为我们揭示了自我如何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自我、塑造自我和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戈夫曼的理论出发,探讨社会舞台上的角色扮演、印象管理以及自我认同等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视角。
二、戈夫曼的理论框架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社会被视为一个大型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这种表演不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深入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经过精心策划的。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交往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这种表演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动机和目标的驱动,也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制约。
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构建的。
个体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反思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以及他人的反馈和评价,来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这种自我概念不仅是个体对自身形象和角色的认知,也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深入剖析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表演行为和自我构建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以及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改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的机会,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发表时间:2018-06-06T11:55:49.2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作者:张丹丹[导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真实的再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他通过剧班的表演展现出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呈现。
其中戏剧分析和印象管理艺术是这本书中的核心思想。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摘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真实的再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他通过剧班的表演展现出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呈现。
其中戏剧分析和印象管理艺术是这本书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生活社会戏剧戈夫曼是 20 世纪 60 年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是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戈夫曼在五十多年前,根据在设得兰群岛实地研究资料写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在书中,戈夫曼将现实生活比拟为一个大舞台,以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个体在这个社会大舞台上的互动过程,并且详细的分析了个体在互动过程中想要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
戈夫曼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表演特性。
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角色,学生、孩子、家长、老师等等。
戏剧理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都有很强的控制欲,我们会把自己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展示给别人,并且十分在乎自己的表演是否会得到观众的认同,控制观众的想法。
如果他想要让观众相信自己表演的真实性,他首先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信认为自己对场景及自我概念的把握是正确的。
其次,这一过程还包括了表演者的表现技巧以及熟练程度。
戈夫曼的理论可以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表演框架;二是印象管理框架。
一、表演分析要素表演包含许多因素。
其中,剧本、舞台、演员、观众是不可缺少的。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想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1、剧本。
在戈夫曼看来,剧本即“常规程序”,是表演主体“在表演期间并可以在其他场合从头至尾呈现或表演的预定行动模式。
”在戏剧表演中,剧本是预先指定好的,通常,每个演员都必须按照剧本来完成自己的表演。
戈夫曼把社会看作是一幕正在演出的戏剧,每一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表演,而每个人的表演都受到“剧本”的限制。
戈夫曼承认“‘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尤其在角色和规范的意义上)是‘社会学的核心’”,剧本中概念的引入也正是表明了这一点。
也就是社会规范和观众对角色的期待,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单独一个人,我们所呈现的表演还与同我们“搭戏”的演员有关。
2、表演。
每一个在台上的演员,他们的职责就是将自己最好的表演呈现给观众,并给他们留下自己认同的印象。
当个体扮演某种角色时,他会要求观众认同他的表演。
戈夫曼认为,有时表演者也许会完全被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欺骗,从而相信他表演的现实就是真正的现实。
戈夫曼将这种表演者叫做“真诚”的个体。
例如,护士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负责、爱护关心病人的态度,这时,护士这一角色的角色扮演者就是“真诚”的个体。
有时,表演者会不相信自己所表演的行为,戈夫曼把这种表演者叫做“玩世不恭者”。
例如,部队的士兵在刚进入部队时要遵守各种规章,他们内心没有真正的接受就是“玩世不恭者”,但在为了集体荣誉而去遵守时就是“真诚”。
这两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3、舞台。
舞台是表演的重要区域,它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
(1)前台。
戈夫曼把前台看作“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地使用的标准类型的表达装备。
”用戈夫曼的话来说,“在行动者担当一种已确定的社会角色时,他通常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存在,所以前台是易选择,不易被创造的”,所以它制约了表演者,前台是一种设定好的场景,它要求表演的是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
前台包括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两部分;其中,舞台设置就是舞台布景和道具,它是演员表演必须的场景,它是表演者互动的实体背景。
如,扮演“学生”角色需要的教室,扮演“医生”角色需要的诊所等。
(2)后台。
后台往往表现的是表演者不为人知的一面,这里是观众和局外人不能够进入的地方。
前台是预设好的地方,表演者必须按照剧本进行表演,不能够有差错,一旦进入前台表演者就要完全进入状态快速切换,而后台表演者可以非常放松的在里面,可以不用顾忌形象和观众的评价,表演者可以卸下伪装尽情的回归自我。
例如,餐厅在营业前服务员要把餐厅打扫的干净整洁,后厨是客人不能够进入的地方,厨师在里面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可能有的时候餐具都是循环利用的,因为客人不会进入后厨所以也不会有所察觉。
4、剧班。
一场完美的表演需要演员间的合作,需要演员间的彼此配合。
在对剧班表演的论述中,他指出对某些特定情景定义的维护是剧班表演进行的前提。
剧班在设定的具体场景中有序进行,每个表演者既要按照剧本完成表演同时也要协调同伴间的表演,这样才能够使一场演出达到完美的效果。
剧班成员间像是有种约定俗成的契约,每个人都会遵守。
例如,寝室文化节,每个寝室都想得奖,因为得奖可以加分,所以寝室的每个人都会努力的装扮寝室互相帮助配合,即使有的人不想参加比赛也没有用,因为这是集体项目,寝室的每个人都要参加,如果你不配合其他人就会督促你去完成你应该做的。
戈夫曼认为,如果一个剧班的演出能够顺利进行,那就要保证不允许一个个体既加入剧班又加入观众。
剧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忠于自己的演出,对剧班的其他成员做到协调配合。
二、印象管理在印象管理中,除了要对一系列有意性的行动进行管理之外,还要应对一些非期望的行动,如一些无意识的行动或者突发情况等。
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完美,实际上就是想得到观众的认可,表演者很在乎观众的态度,表演者通过影响他人来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使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进行刻意的管理,使得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完美形象。
(一)理想化表演如果你想在别人眼里留下好印象,那就要求自己采取某些表演技巧来掩饰自己,使自己可以展示一个理想化的形象。
戈夫曼认为,理想化就是“使表演与它所处的社会的理解和期望相符合”。
也就是说,表演者理想化的表演其实就是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规范要求,而表演者想要掩饰的就是与社会规范相背的行为。
表演者可能在私下不遵守,这样往往会使表演者感到愉悦和满足。
例如,学生在上自习时,老师在教室看着就会认真学习,而当老师离开时就会聊天、打闹。
(二)神秘化。
在表演中,演员和观众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让观众了解表演者的底细,这样会使观众产生好奇心、敬畏感,从而让观众对演员加深印象,这就是神秘化表演。
例如,公司中的总经理都有独立的办公室,一般都表现出居高临下的状态,这样就会给员工产生神秘感。
(三)防卫品性及措施。
在表演过程中,有时因互动双方无意或者有意的行为会造成表演崩溃,即出现事变。
它包括“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和当众吵闹”。
这些行为使表演者导致整个表演不协调。
对此“为防止这些事变的发生和由此造成的窘迫,所有参与互动的人和没有参与互动的人都必须具备某些品性,并将这些品性表现在为保证演出而使用的各项措施中。
”在演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演出的失败。
而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避免这些事变,这就要求剧班的成员相互协调来进行补救表演。
补救措施:(1)表演者为了补救自己的演出采取防卫措施。
这就要求表演者必须保守剧班的秘密,剧班成员都对剧班忠诚,服从角色安排。
不能将同情心转向观众,加强举办成员的团结意识,加强内部团结。
(2)观众或局外人为帮助表演者使用的保护措施。
当表演必须在局外人面前进行时,局外人会表现出漠不关心的行为表现。
例如,当一对恋人在公开场合亲热时,其他人往往会表现出视而不见的态度。
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要考虑他人的反应,是一种人际交往互动的礼仪。
有助于人们在面对面的互动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更好的建立人际交往。
三、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实现》的一些思考戈夫曼将戏剧理论相关概念引入符号互动论,使符号互动论更加形象生动。
但戏剧理论有一些局限性,他仅仅停留在微观互动的领域。
第一,戈夫曼用戏剧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戏剧理论确实有代表性,但是并不能够完全代表社会现象,戈夫曼所揭示的大部分都是社会现象中消极的一面。
第二,戏剧理论很注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表演者在戏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戈夫曼又提到表演者又受“剧本”的限制,这两点有些矛盾。
他认为人的主观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社会条件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是不可更改的,也是人们所必须遵守的。
第三,印象管理是戈夫曼书中重要的一点,每个人都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每个人都在演戏,感觉我们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为了赢得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
如果我们一味地按照戈夫曼的理论来分析社会现象,将会使人产生各种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和观点。
戈夫曼用戏剧理论来解释我们复杂的生活,这样解释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简单的用戏剧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将不利于人们建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戏剧理论过度的强调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观因素,同时他又认为社会中的约束、规范对个体有很大的制约,这两种观点是相互矛盾的。
个体的自身社会行为的产生其实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有些场景下是自我的真实呈现不含有虚假成分。
但戏剧的表演却是虚假的,因为它依靠剧本的要求进行表演。
虽然有其矛盾的成分掺杂,但透过剧班的表演也可以看出我们真是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1]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5.[2]W.D珀杜.西方社会学[M].贾春增,李强,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335.[3]汪广华.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4]文军.西方社会学经典命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45.[5]孟蔚.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述评[J].文化研究,2008,(5).作者简介:张丹丹(1991年3月—),女,黑龙江省嫩江人,中央民族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