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绪 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版医学微生物学配套课件 绪论

第九版医学微生物学配套课件 绪论
* 创用加温处理法——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酚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 ——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基础。
*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中微生物是无害的。 * 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称为病原微生物。
*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 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opportunistic microorganism) 。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孙思邈
第一章 绪论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重点难点
掌握 1. 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2.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3. 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 1.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2.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 微生物的发现 * 免疫学的兴起 * 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
(一)微生物的发现
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1676)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 画像
列文虎克自制的原始显微镜
用原始显微镜观察、记录的微生物形态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
* 有机物的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酒类变质是污染了杂菌——微生物生理学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进化地位低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二)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真核类、原核类及非细胞 类。
真核类: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类: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非细胞类: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1.细菌界(KingdomMycomonera) 2.蓝细菌界(Kingdom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Eucaryota) 3.植物界(KingdomPlantae) 4.真菌界(KingdomFungi) 5.动物界(KingdomAnimalia)
2、命名
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 属名 + 种名 +命名人 属名:名词,斜体,首字母大写,一般描绘主要形 态或生理特征。 种名:形容词,斜体,小写,代表一个种次要特征。 如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 Chalmers 1919 E . coli(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 未确定种名或不指特定的种时,可在属名后加sp.表示, 如:Penicillium sp.(青霉属)。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 < 0.1mm)、构
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 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点
1、小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卫生微生物学》绪论 ppt课件

《卫生微生物学》绪论  ppt课件
卫生学学科的形成: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巴斯德和科赫的影响下形成了 片面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②从正常微生物群、微生物生态学、微生态角度审视和研 究微生物。 ③ 1919年,耶鲁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分别设立卫生系。 ④1920年,莫斯科成立国家科学公共卫生研究所。 ⑤1929年,我国设立卫生部;1932年,卫生部设立中央 卫生设施试验处,从事微生物、疫苗等公共卫生研究。
18
第二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内环境)的 致病规律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
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研 究与人类健康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微生物(致 病和非致病的)在人体外环境的发展以及这种 发展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的科学。
致病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PM) 非致病微生物:nopathogenppti课c件 microorganism(NPM) 19
ppt课件
22
2.环境因素在微生物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ppt课件
23
3.研究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和方法
检验的目的: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来源分 析
检验方法: 浓缩(提高检出率) 免疫学(增强特异性) 各种标记(增加能见度) 分子生物学方法(增加准确度)
ppt课件
24
4.研究和制定卫生微生物标准
卫生微生物学

绪生 物 生
论态

水 微 生 物
空 气 微 生 物
土食
壤品
微微 生生 物物
ppt课件
特 殊 环 境 微 生 物
药 品 、 化 妆 品 微 生 物


微 生 物

绪论_微生物学

绪论_微生物学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年 荷兰人列文虎克(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观察到了细菌。 过大学,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会员。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法国人巴斯德( ) (1822~1895) ~ )
4,653,728 bp
Parkhill et al., Nature, 413 523-527 (2001) 413,
研究发现鼠疫杆菌的基因 组表现出很强的“流动性” 人类并不处在鼠疫杆菌的主要生活 路途上,只是它偶尔绕到界外时的 牺牲品罢了。
传播媒介—跳蚤
冤啊!
SARS病毒 病毒
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
12 3.4 1.04 1.4 2.3
30 25 25 20 26
4.1× 4.1×103 10.6 2.1 2.64 4.92
藻 类
硅藻 草履虫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效率提高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学

绪论

学时分配
2 14 6 4 6 8 4 4 2 4 2
第一章至第三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 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产品的论证 机动
2.7× 2.7×1011 1.2× 1.2×1024 8.2× 8.2×103 7.0× 7.0×10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杆菌
2μm
1500个杆菌首尾相连
总长度=1粒芝麻的长度
32
2、吸收多,转化快
一、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
地鼠(体重3g) 6g/d 大肠杆菌 细胞重量2000倍糖/h
转化快
奶牛(500kg) 合成0.5kg蛋白质/24h
微生物细胞
合成自身重量1000倍的细胞物质/h
食谱:无机物、有机物、毒物、氰化物、农药、塑料岩石玻璃
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动物, 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
30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生长旺,繁殖快
31
1、体积小,面积大
微生物的体积大小
单位:um(10-6 m)或nm(10-9m)
0.5μm
80 个 杆 菌 肩 并 肩 总宽度=1根头发丝的宽度
22
生物农药 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病毒农药 生物菌肥 利用根瘤菌生产含有固氮菌活菌的肥料。 包括固氮、分解、促进、抗病等作用。
微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能源的生产。例如:沼气发酵产生清洁 燃料-CH4。
23
3、微生物与工业
酶 工 业
氨基酸工业
有机酸工业
生 物 化 工
食 品 工 程
24
4、微生物与环保
33
一、体积小,面积大
3、生长旺,繁殖速
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 12.5~20分钟 繁殖1代 每小时 分裂3代 经24小时 分裂72代
11
3.1 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活的小生物——微生物引起的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 病”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 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6
1、感性认识阶段(-1676年,史前期)
细菌冶金 沤粪肥田 提倡轮作 麦曲治泻 防重与治 刮骨疗毒 种痘防花 制曲酿酒
史前期的特点:未见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 验利用微生物的有利活动;
7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远古人类发现,吃剩的8
2.初创期(形态学发展阶段) 时 间:1676--1861
开创者:列文虎克(Leeuwenhoek )

点: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
对某些微生物形态进行了描述。
9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
10
一、史前时期 二、形态学发展时期
3、奠基时期(生理学发展时期)
1861-1897年 ,十九世纪下叶 有关微生物的两个疑难问题: 1、生物是自然产生的吗? 2、传染性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特 点:①微生物学从一门在生命科学中较为 孤立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成为一门十分热 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②在基础学理论的研究方面,逐步进 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 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的对象; ③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 有效和可人控制的方向发展。
理论—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实践—深入到生物工程水平
一、史前时期 二、形态学发展时期 三、生理学发展时期
葡萄糖 石英砂研磨 酵母细胞 过滤
滤液
酵母细胞
酒精、CO2
17
5、成熟时期(分子水平)
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电子显微镜的使用 DNA的发现
一、史前时期 二、形态学发展时期 三、生理学发展时期 四、发展时期
18 J.D.Waston, H.F.C.Crick
19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微生物与医药卫生

干 胰
扰 岛
素 素


疫苗
抗生素

各种单克隆抗体免疫血清
20
2、微生物与农业
微生物饲料 农用抗菌素
生物农药
生物菌肥
微生物能源
21
微生物饲料 菌体蛋白饲料、维生素饲料、发 酵青贮饲料
农用抗菌素
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具有抑制或
杀死病原菌的物质,该物质称抗菌素。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1
绪 论
微生物及其类群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2
一、微生物及其类群
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 物的总称。
微 生 物 主 要 类 群 原核类: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 真核类:
微生物处理腈纶废水的塔式滤池
25
5.微生物与人体
人体中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
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帮助消化,参与新陈代谢 防止有害微生物侵染
6.微生物与生命科学
没有微生物就没有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微生物结构简单,生命周期短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好材料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基因供体,受体,载体都来自微生物
12
巴 斯 德 的 曲 颈 瓶 实 验
13
42-43oC下培养 的老龄炭疽菌
37oC下培养 的新鲜炭疽菌
几星期后 获免疫力
巴斯德发现免疫现象
14
细菌之父
德国学者科赫
科赫的功绩
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用其 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 法的创立
证实炭疽病因 — 炭疽杆 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 菌— 结核杆菌;(1905年获 诺贝尔奖) 科赫法则
15
科赫法则
患病的动物体内存在 病原菌;
此病原菌能被分离, 培养而得到纯种; 此纯培养接种健康而 敏感的寄主,同样的 疾病会重复发生; 从实验感染的的动物 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 原菌的培养物。
16
4、发展时期(生化水平阶段)
始于二十世纪初, 代表人物: E. Bü chner (1897年)
非细胞类: 病毒和亚病毒。
3
4
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Adenovirus)
n为每条边的衣壳粒数
5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1)史前期 -1676年(感性认识阶段) (2)初创期 1676-1861年(形态学发展阶段) (3)奠基期 1861-1897年(生理学发展阶段) (4)发展期 1897-1953年(生化水平发展阶段) (5)成熟期 1953年-(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
26
微生物的危害
使人类和各种动植物患传染病
鼠疫、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脑炎等 疯牛病、鸡、猪的瘟疫等
苹果等水果的腐烂病、一些植物的软腐病
使食物或皮革制品腐烂霉变
27
霉 菌
发霉的面包
28
爱滋病病毒 (HIV)侵染细胞模式图
29
非典是由某种冠状病毒引起的
中间的病毒粒子具有复杂的形态,遗传物 质是单链的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